加书签
第 2 章 走向海洋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章 走向海洋 1695年可说是彼得一生当中的转折点。那些几乎使他消磨了全部意志和精力的 军事游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回首往事,彼得写道:“尽管那时我们在科茹 霍沃玩战争游戏花了很多气力,脑子里除了游戏什么也没有,但是这种游戏却成了 步入真正事业的起点。” 读了上面这番话,人们会对彼得黩武的癖好表示非难,因为在“真正的事业” ,即战争游戏的下一步,意味着亚速战争,这是在他执政后独立采取的第一个步骤 。这样判断是错误的。诚然,他并不厌恶战争,但他也并不认为战争是自己的志向 。有一次,他说:“打仗不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是为了个人的荣誉,为了独霸天下 ,这种人算什么大英雄!”不是亚历山大・马其顿,而是尤利乌斯・恺撒,才堪称 楷模。“后者是个英明领袖,而前者要成为全世界的巨人。”战争对于沙皇来说乃 是一种命运攸关的需要。 十七世纪时,俄罗斯辽阔的疆土与海岸的联系实际上已被切断。俄国北部和东 部濒临海洋,尽管有着绵长的海岸线,但实际根本不能满足经济上的需要,因为西 伯利亚和远东的资源刚刚开发不久。唯一的海上门户就是位于白海上的港口――阿 尔汉格尔斯克,但它一年却有九个月的结冰期。此外从白海到西欧国家的路程比从 波罗的海长一倍。再就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远离俄国经济中心,把俄国商品运进港 口,就象从这里输入外国货物一样,运费昂贵,因为从沃洛格达到国内中心要靠畜 力车运输。 西部波罗的海和南部黑海这两个海岸,堵塞了俄国的对外贸易之路。黑海沿岸 为土耳其及藩属克里米亚鞑靼所有。他们年复一年地对南部县城进行毁灭性的劫掠 ,烧毁庄稼,抢走牲畜,俘虏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把他们送到东方奴 隶市场上拍卖。沿第聂伯河“从瓦兰人到希腊人”的繁荣之路,很久以前就完全衰 落了――它的出口处耸立着土耳其要塞奥恰科夫。顿河出口处有一个要塞――亚速 被封锁着。原属俄国的狭窄的芬兰湾还在1617年就被瑞典夺去,屡欲收复,始终未 成功,收回出海口的斗争是在对俄国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因为当时俄国正和波兰 交战,后者妄图吞并乌克兰,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俄国政府不具备在两个 战线上取胜的经济和军事条件。在五年战争(1656――1661)里,俄国军队控制了 波罗的海沿岸为瑞典所有的一些城市(尤里耶夫。迪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由于 必须抽出力量来对贵族波兰作战,俄国不得不将这些已经取得的城市交还给瑞典。 然而,国家需要有出海口岸,否则国家注定要与外界隔绝,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会停滞不前,而对外贸易也就必然要依赖外商。 十七世纪的俄国还是个落后国家。这是导致蒙古――鞑靼压制俄国的根源。十 七世纪初,这种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的状况愈来愈严重,因为那时最发达地区的经 济关系已遭到波兰―瑞典武装干涉者的破坏。为医治创伤,弥补侵略者所造成的损 失,几乎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 进入十七世纪后半期,荷兰和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两个国家已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在西欧的另一些国家――法国、瑞典、丹麦,虽然还保留着 封建制度,但农奴制早已废除。 俄国仍然受治于农奴制。居民的主体部分――农民,是地主、寺院和皇室的私 有财产。用原始工具耕种的土地收成很低。同时农民还要把相当大一部分劳动所得 上缴给那些僧俗封建主,以保障他们饱食终日的生活。一百个人中只有三个人住在 城市里,这说明工商业是很落后的。农奴制扼杀了一千三百万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摧残了所有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萌发出来的新事物。总之一句话,它阻止了国家的进 步发展。 mpanel(1); 然而,新事物的发展尽管迟缓,但却为自己开拓了前进的道路。这在经济领域 里首先表现在手工业和小商品生产的发展上。某些地区与世隔绝的经济闭塞状况一 去不复返了,出现了国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交流发展的局面。俄国涌现出了第一批 手工工场。 政治生活也在起变化。虽然行政机关的结构一如既往,但其中毕竟出现了一些 有代表性的变革,即由君主立宪制国家转变为专制政体的国家。 象从前一样,领主杜马是最高机关。这种贵族政权机关的成员开始渐渐发生变 化――一些非名门出身却具有才干的官吏逐渐进入领主杜马,成为杜马贵族和杜马 秘书,他们的升迁,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聪明才智。领主杜马的杜马贵族和杜马秘书 比重之加大,不仅是杜马官僚化的标志,而且是对沙皇政权的日趋依赖的标志。与 此同时,领主杜马的作用也降低了。这两个过程说明君主专制政体向前迈进了一步 。 整个十七世纪是政厅制度的鼎盛时期、在俄国就有近八十个政厅。但在这一百 年期间,对中央机关来说,明显的特征是各机关之间缺乏明确分工。众所周知,机 关工作迟滞,是由于缺少规章制度和没有关于各政厅的权限与义务的明确规定,致 使连一件小事都要请示领主杜马或者沙皇本人。 十七世纪下半叶,对政厅的这些缺陷开始进行试验性改革。有时几个政厅的权 限集于一人之手。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岳父、领主米洛斯拉夫斯基就领 导四个政厅的工作。改善政厅制度的另一途径是削减政厅的数目,合并若干重叠的 机构。不过,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不大,到十七世纪末,国家尚保留四十个以上的 政厅。当然,这些改革尝试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多少也反用了纯专制政体的统治 权集中的富有时代特征的过程。 政厅制度和领主杜马的变革是缓慢的,而且几乎是可有可无的。与此相反,建 立世俗政权对宗教政权的优势这场尖锐斗争充满了戏剧性事件。尼康案件使世俗权 力和宗教权力的角逐达到了白热化。 尼康,是个好弄权术的飞扬跋扈的人,1652年当了大主教。在沙皇阿列克谢・ 米哈伊洛维奇在世时他就大权独揽。他的权力不仅扩大到宗教界,而且侵入了世俗 事务。他和沙皇共享“至尊”的称号。沙皇不在莫斯科的时候,尼康管理领主杜马 ,并独立处理军事和民政问题。尼康大主教把宗教的权力比作太阳,而沙皇政权― ―比作太阳反射下的黑夜里的星体。尼康的异端行为无论宗教界还是在有权势的领 主中,都招来了物议。 沙皇和大主教之间日趋自热化的冲突最后以决裂而告终。尼康于1666年被射击 军押送到费拉庞托夫修道院,在那里象个普通僧侣恬淡度日,了此余生。 彼得的正规军也不是凭空缔造的。武装力量的陈旧组织形式早在他的列祖列宗 时代就得到了根本改造。那种在有军事行动时召之即来,一俟军事行动停止后即各 奔他乡的地方部队的作用已大大降低了。常备武装力量射击部队参与战事的机会也 大大减少。射击军首先完成警察的职责,用来警卫沙皇宫邱,在圣驾出巡时保护沙 皇及皇室成员,同时镇压市民的反抗。 在武装部队中,代替古老贵族非常后备军和特种常备军的所谓新编作战团队― ―雇佣骑兵团、龙骑兵团和步兵团,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这些团队的混合编制 使人想到由彼得建立的未来的新兵体系。这种体制是通过吸收农民和一定数量的市 民终身服役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在新编作战团队里可以看出正规军的某些特点。武装力量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反 映了国家制度的进化――向专制政体的过渡。正规军就是这种国家体制的代表。但 这种新编部队的组建在十七世纪未能完成,因为国家没有发达的工业,不能保证提 供统一型号的武器、装备和服装。 最后尚未考虑建立海军。在莫斯科郊外德迪诺沃村的造船厂,按照1667年沙皇 的上谕,只造了几艘海船,以保护俄国商人在里海的通商利益。停泊在阿斯特拉罕 的装备尚未齐全的战舰“鹰”号,1670年拉辛起义军给焚毁了。 时代要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宗教的意识形态在市民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保持 着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后者也对世俗文化发生了兴趣。受教育的市民和贵族阶 层已经不满足于掌握神学知识,不满足于领听圣经英雄的丰功伟绩,而表现出对科 学知识、对描写普通人生活的文学作品的渴望。在绘画方面,现实主义流派已初具 雏形;在建筑学中,打开了通往世俗生活之路。在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常被称为“玷污文化”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就是说,世俗的意识在文化中已见 端倪。 这样一来,彼得在社会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综合 地继承了带有创举性的思想文化遗产。人们一般把这种遗产叫作彼得进行改革的先 决条件。 彼得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因此他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冲到海上去, 通过刚刚结束的科茹霍沃军事演习,他相信俄国军队训练有素,并且已具备占有沿 海一带的能力。于是他决定首先打开通向南部海域的道路。 1695年1 月,开始准备远征。 冬季的几个月中,沙皇和亲信们讨论了远征计划。这个计划同俄国军队抗击克 里米亚人的传统行动方案是有原则区别的。当时,军队集结在别尔戈罗德和塞夫斯 克,并被庞大的辎重所累,一边忍受着鞑靼骑兵的不断骚扰所造成的损失,一边向 南方运动,奔向克里米亚。等到和鞑靼主力部队遭遇时,俄国军队的实力在很大程 度上已被削弱。军队沿着烧光的无水草原移动着,人无食粮,马无草料,疲惫不堪 。军队攻占彼列科普应向半岛挺进,但却面临着被吃掉的危险。俄军首领不顾冒着 全军覆没的危险,只好丢盔弃甲,准备撤退但还师又遭重创。 克里米亚鞑靼的后台是当时的强国上耳其,它击败了地处欧洲东南部的邻国。 俄国先修好于波兰和奥地利,旋即又同威尼斯结盟。从此,长期同土耳其处于战争 状态,但它只限于自己向克里米亚进军。这些进军一方面牵制住了克里米亚人的力 量,同时也为盟国反对土耳其的共同斗争作出了贡献,但最终结局却难以逆料。 在准备新的进军时,决定不去碰土耳其的附庸国――克里米亚鞑靼,而是直接 打击土耳其人,进攻他们的要塞――亚速。与俄军进军克里米亚的道路相比,通往 亚速的路具有极大的优越条件。在这里,军队能够在人烟稠密的土地上活动,而且 毋需累赘的辎重,避免了令人疲劳的徒步跋涉,因为兵员和给养都可利用船只在顿 河溯流而下。 军事顾问,很可能是戈登帮他想出了这个主意。显然,对沙皇来说,只是最后 的表态――同意此项计划或者不予接受。彼得积极参与讨论并表示同意。 进攻方向是绝密的。为把土耳其人引人迷途,使他们猝不及防,于是佯称军队 在老地方别尔戈罗德和塞夫斯克集结,实际上武装力量已屯兵莫斯科。一部分部队 应该沿莫斯科河、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从水路抵达察里津,而另一部分沿顿河前进。 3月,大军踏上征途。 1695年 5月末,俄军到达亚速。军队一分为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指挥员― ―戈洛文、列福尔特和戈登。彼得在这次进军中,犹如在演习时一样,自己不充当 指挥人员,只保留一个普通炮手彼得・米哈伊洛维奇的职务。 亚速城曾为顿河哥萨克经过猛攻而夺占五年之久; 1642年,土耳其人失而复 得亚速城。以后他们用去好长时间将该城一再加固。收口的要塞周围又砌上石头围 墙,在它外围又加筑了土墙,土墙外又挖了带有木桩围墙的壕沟。而在距亚速三俄 里的顿河岸边,耸立着两座塔楼,在二者之间拉了三道铁链,切断船只从顿河通向 大海的出口。 保守有关进军方向和战略秘密一事没有成功。土耳其人没等俄军开到就加强了 要塞的防务。而在其被围困的时候,增援部队开到了亚速――俄国当时没有海军, 因此未能阻止住上耳其舰队的进逼。 然而,挫折并没有使彼得垂头丧气。按照他的诏令,军队继续挖掘壕沟,并一 直挖到了城墙脚下。正如沙皇在第一次突击前夕所写的:“城内土地已用战神之犁 耕耘,城里以及战壕内均已下种。刻正等待吉时到来。” 对“吉时”的期望这一次落空了。 9月末发起的一次突击,依然没有成功,而 且遭受到很大损失。10月初解围,一个多月以后俄军已撤口莫斯科。这次进军的唯 一战利品是一个彼俘虏的上耳其人,军队通过莫斯科时,他一直走在前面示众。 这次远征,彼得既担任了攻打堡垒的第一炮手的职责,他又是所有战役的实际 领导者,但他显得焦躁轻率――由于他固执己见,致使进攻前的准备工作草草完成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前,彼得一直靠摆弄木制模型军和堡垒进行战争演习 。担任围攻和防守的军队指挥官们,一到“战役”间隙就饮酒作乐。而现在,正在 进行的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担的风险重,牺牲大,反抗激烈,敌人决不会轻饶 。这就要求对任何失误做出清醒的分析。 彼得在这一点上未负众望:他绝无文过饰非之意。恰恰相反,殚精竭虑,想要 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固。彼得在致朋友的信中嘲讽地称首次亚速远征为“没有攻克亚 速的远征”,这就等于承认了这次败北暴露了很多缺点。而首先是军队的工程装备 太差。炮弹爆炸过后,坚实的围墙竟安然无恙,而炸死的却是自己人。必须改善军 队的指挥系统――进攻信号尚未统一。军队的训练也有待提高。只有在游戏兵的基 础上组建的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团和谢苗诺夫团的训练具有现代要求的水平。最后 一点,因为俄国人没有海军,所以未能封锁住要塞并切断敌方增援之路。 最容易做的当然是整顿好军队的指挥系统。彼得委任两个军事指挥官来代替权 力相当的指挥官,其中每个人都各指挥一个兵种。陆军交给大元帅阿列克谢・谢苗 诺维奇・舍英,而为了指挥暂不存在的海军,彼得召回了自己的宠臣列福尔特。这 两位既没有军事才能,也无战绩可言。领主舍英当时在宫内大走红运,但火药味从 未闻过。而欧洲大陆国家生人的瑞士人列福尔特,是个快活神仙,性好诙谐,最怕 干操心费力的事儿。他到亚速比所有的人都晚,而回莫斯科比任何人都早,这样他 就没有接触海军的指挥。当时彼得身边没有其他军事长官。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也无 妨,因为他本人就是远征的实际领导者,而舍英和列福尔特只不过是唱唱配角而已 。 1696年1月底,彼得安葬了哥哥伊万之后,2月去沃罗涅什造船厂,那里已开始 实现真正伟大的计划一一在大陆国家创建海军。这个果断的挑战行为在多年以后变 成了现实。而目前要加速建造平底和帆桨大船。从周围附近地方召来几千名木匠, 建造了一千三百只平底木船。彼得也亲自手执利斧,参加劳动。 5月初,集结在沃罗涅什的军队和战船组成了二十六个舰队向南进发。月底, 军队已占领了亚速城墙下的堑壕,并开始攻城。但要塞未能攻克,它的命运取决于 海军。开始,哥萨克士兵乘小船进攻亚速城墙边的卸了载的上耳其军舰,并将其歼 灭。然后,俄国海军分舰队出现在亚速海上。在旋泊场上停着装载四千名土耳其士 兵、各种食品和装备的军舰,他们试图冲进亚速,但未能成功。要塞已陷入重围, 驻军接受了投降条件,俄军指挥官向他们提出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引渡投敌分子杨 森,在去年的围攻中,土耳其人就是按照他的告密行事,致使偷袭一举成功。 在围攻、封锁和猛烈炮击要塞过程中,彼得始终是决策人。“第一炮手”在军 舰上,在堑壕里,向城里射击,毫不畏惧地出现在敌人面前。御妹纳塔利娅・阿列 克谢耶夫娜公主听到谣传,说皇兄走近敌方城堡,已进入敌军炮火射程之内。彼得 在给她的回信中开玩笑他说,他并非迎着子弹走去,而是子弹向他飞了过来。 要塞几乎被夷为平地。重新修复要塞的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彼得对海军的力 量满怀信心,他开始寻求合适的港口,最后选中了塔干罗格港。 派好留守亚速的驻军之后,俄军于 8月便挥师北上了。这时彼得又在琢磨另外 一件事情――如何组织莫斯科人为胜利归来的军队祝捷。此举是彼得首创,在写给 俄籍荷兰人安德烈・维尼乌斯的一封信里,彼得曾暗示:“用凯旋门对统帅及两年 来立下汗马功劳的诸君表示敬意。”彼得仔细推敲着祝捷仪式的全部细节,甚至指 定了设立凯旋门的地点。 在得到报告说祝捷事宜可望在 9月下半月准备就绪以后,沙皇就不急于赶回莫 斯科。途中他曾在自己臣属的领地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视察了一些工厂。 9月底 ,彼得到科洛缅斯科耶村。参加远征的军队将如期来到这里,并激情满怀地准备通 过凯旋门。 这次空前壮举首都居民都亲眼看到了。一种纯世俗的典礼代替了伴有祈祷和钟 声的宗教仪式,骑兵和步兵的洪流,蜿蜒几公里,陆军总司令舍英和海军上将列福 尔特成了享受这种殊荣的主角。为了祝贺他们,在凯旋门前有人朗诵诗歌。在这个 场面里,使莫斯科人最为惊奇的是,懒洋洋地歪坐在马车里的“教皇大公”尼基塔 ・佐托夫在为游行队伍开道,而沙皇却穿着黑色德国服装,头戴插着白羽毛的帽子 走在海军上将列福尔特后边。他肩上扛着菱形长矛。 凯旋门是一座高达十米、仿效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历史人物雕像和文字装饰而组 成的宏大建筑物。这里可以看到大力神赫拉库利士、战神马尔斯以及描绘围攻亚速 的图画和题词。有的异常庄严,如:“我来了,看见了,战胜了。”;有的含有讽 刺,针对那些不走运的上耳其人说的:“唉,我们失去了亚速,唯有逃命才是活路 ”;或者“从前我们在草原上寻欢作乐,如今好不容易才从莫斯科逃脱”。 场面令人眼花缭乱,但久已习惯于另一种仪式的莫斯科人,看到这种排场却莫 名其妙。沿街麋集的人群,默不作声地目送着一队队骑兵走过,他们眼神中流露出 来的惊奇和警觉多于兴奋。没有人欢呼雀跃,也听不见高声祝贺,这要等到几年以 后才能出现。 为胜利者祝捷的种种铺张活动对取得的胜利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彼得却甘之 如饴。随着亚速的占领,俄国就开始走向海洋,但成为海上强国还相去甚远。争取 黑海的出海口,争取海峡的使用权,尚需进行相当艰巨的征战。 似乎有这样一种不确切的说法,彼得对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早已有成竹在胸。 而其实这个计划是一步一步形成的。此刻令彼得寝食不安的是,如何坚守占领区, 如何击退土耳其的卷土重来的进犯。 彼得对海军力量还是信得过的。海军既能保证他征服亚速,也一定能保证他守 住亚速,甚至能够朝更远的地区推进。沙皇在第二次亚速远征后班师回莫斯科时, 这个计划就已在他胸中酝酿成熟。他向领主杜马下达手谕,阐明占据亚速和建设海 军的思想。领主杜马决定,三千名射击军官兵连同家属进驻亚速。关于海军只通过 一项原则性决议。然而,国库空虚,拨不出建设海军的经费。有限的国家预算中拿 不出这笔开支。于是便着手制订新的繁重的赋役制度。为了海军建设,建立了向僧 俗两种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收制”。果然不出所料,这些人又把新开支的重担转 嫁到了农民头上。 同时,又增加了其它的徭役,动员劳动居民去修建塔于罗格海港,以便巩固亚 速和滨海一带的占领区。 新措施一个接一个。沙皇为建设海军发布了一连串的新指令。海军需要熟悉业 务的军官队伍,而造船厂又需要造船专家。这两种人材目前俄国都缺乏。于是彼得 当机立断:派御前大臣出国学习海军。在列入名单的三十五名青年人中,二十二人 领有公爵衔。1696年12月,沙皇心血来潮:派使节出国游说,以便组成一个欧洲列 强的反土耳其联盟。除了外交任务以外,外交使团还完成其他多种使命,诸如雇用 海员、船长、造船专家,购置大炮、枪支和仪器。派遣那些取得亲王封号的外交使 团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使团定名为“大使团”。按照外交渠道同一些国家的政府交 换信件,外交使团要假道这些国家并预定和这些国家进行会谈。此外还为购置贵重 礼品拨了专款。为配备外交使团的人员,从档案馆调出有关欧洲列国外交事务的文 件,制定了工作细则。其中有一条是沙皇为留学生制定的。彼得把学习计划事先规 定为两期。第一期作为留学生用来攻读必修科目,掌握海军的基本知识,即航海技 术和军事指挥能力。第二期主要用来攻读选修科目,掌握造船技术。 创建海军可以说是彼得的第二个独立行动,这个行动给国家生活打下了深深的 烙印,它要求人民作出比对亚速远征所付出的还要大的牺牲。对下民来说,这些牺 牲过分沉重,对他们的要求过于苛刻。然而沙皇立志振国兴邦,对贵族出身的人也 毫不姑息。对此后者也啧有烦言。那些留利克世系和格底敏世系的确袭贵族,从来 在宫廷里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的官阶也是按部就班一级一级往上升,但是 现在却被指派到完全陌生的边远地区去过旅居生活,到了那里,他们要下大劲干力 气活,从此抛却鲜衣美食而要为一日三顿操心。 正在筹备“大使团”行装的紧张时刻,首都发生了两件事,这直接涉及到彼得 和他的创举。 在莫斯科郊外安德烈耶夫修道院院长阿夫拉米长老的内室常有一小群人在那里 聚谈。他们互通消息,议论朝政。这些年来莫斯科的生活当中很有些可资谈论的话 题。人们看见沙皇正旁若无人大刀阔斧地组建军队,又见他醉心于造船业并经常出 入德侨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有失体统,与沙皇的地位身份不合。阿夫拉米认为, 向沙皇禀报这些民间怨尤此其时矣。于是便发生了阿夫拉米长老上书沙皇的事件。 在奏折里,长老为沙皇的刚愎自用、为他纵情玩乐以及对母妻亲属和领主的忠谏拒 而不纳表示忧虑。阿夫拉米请求沙皇单独召见他。 结果是阿夫拉米长老因此被关进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政厅的监牢。审讯表明, 在长老内室的议论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没有造成危及政府的行动。因此那一小群 议论朝政者被从轻发落。 更严重的一次是1697年 2月揭露出齐克列尔团长的阴谋。卷进这次阴谋的不少 是一些地位显赫、系出名门的头面人物。齐克列尔是个沽名钩誉的外国人,早在16 71年就开始在俄国供职,因此他已完全俄罗斯化了。1682年 5月,他站在素菲娅和 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一边,积极参与了射击军的叛乱。在1689年的未遂宫廷政变中 他反戈一击,站到了彼得一边。但齐克列尔职务的晋升不象这位钻营家所梦想的那 么快。他是射击军团的团长,取得杜马贵族的官衔,然后他作为地方官被派往遥远 的维尔霍图里耶。在调回莫斯科之后,齐克列尔得到了新的委任,又一次离开首都 ,赶赴已被征服的亚速,并去建设塔干罗格港。由此可见,彼得不信任齐克列尔, 牢记他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关系,老让他呆在边远地方。齐克列尔于是萌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