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用心读书与主张“放脚” 除了其父的影响外, 李经方的成长与曾在李家的一位洋大人大有关系。此洋大 人名叫毕德格(William N. Pethick), 美国人, 其地位在李家的洋人中仅次于德 璀琳(Gustav Detring)。 毕德格原先在美国当兵, 美国内战结束前在纽约的一 个骑兵团任职。此后不久, 不知何故他对中国政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多地 了解中国, 他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 并“修炼”成了一个有造诣的汉学家, 不仅能 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还能熟练地用中文阅读、写作。1872年, 他被任命为美国驻 天津领事馆的副领事和翻译(除了1880―1884年外, 他一直担任此职)。 后来由 于工作上的交往, 他与李鸿章熟了, 并由于佩服李鸿章的人格和精神, 自愿充任了 李家孩子们的英文家庭教师, 由此获得了李家的信任和友谊, 进而又充任了李鸿章 的私人英文秘书和翻译。为此, 他失去了领事馆副领事的金饭碗。因为美国人认为 ,既然你担任了李鸿章的私人秘书,就不可能公正地履行其领事的职责。他被美国政 府炒了鱿鱼, 从此更加起劲地为李家和李氏本人服务, 成为与李鸿章最接近的少数 几位洋人之一。 他服务于李家期间, 为李鸿章用中文读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 ,并陪同其接待外宾,为其出谋献策, 还为其物色合适的洋员来华供职。外国工程师 或技术人员来华后, 他还亲自陪同深入山区探矿。1895年李鸿章奉命赴日马关议和 时, 他也是随员之一。他是个不错的参谋, 尽量利用美国的关系为李鸿章四处打探 消息, 为其决策提供参考……李经方就是在这个人的培训下, 精通了英语, 阅读了 大量外国报刊、书籍, 一天天走向外交之路的。他的到来, 使李家父子加快了“睁 开眼睛看世界”的步伐。 李经方读书向来很用功, 淮军名将刘铭传曾讲过一个他亲见的情景。说是那年 李经方在南京应秋试(考举人), 刘铭传去看他, 见门里无人, 就直接穿堂进了内 室。时李经方正在读书, 专心致志, 竟没有发现有人进来。刘走近一看, 见其嘴角 一团乌黑。再一看, 原来书旁放着一盘菱角和一匙糖, 他正一边看书一边用手抓了 菱角蘸糖吃。可是书旁还放着一方砚台, 砚台内墨汁未干。他拿菱角蘸糖时眼睛并 不离开书本, 所以有时蘸糖就蘸到砚台里去了, 竟也浑然不觉, 致使满嘴乌黑, 令 刘氏捧腹不止。 曾纪泽在日记里也有李经方好学的记录。曾当时被任命为驻英法 公使, 在出京赴任途经天津的时候, 前往李鸿章府上拜访, 顺便与李经方长谈了一 次。 他在日记中写道: “伯行(经方字)聪慧绝人, 从朱静山及白狄克(即毕德格) 学英文英语, 甫期年, 已能通会, 再加精进, 必可涉览西书新报之属矣……伯行志 意专笃, 口颂活规, 孜孜不倦。初时甚自隐秘, 惟余与吴挚甫(汝纶)知之, 近日 李相始有所闻, 余劝相国因延师而教之, 以成其志。” 然而尽管李经方聪明又用 功, 但对八股文还是不甚得法, 考进士始终未考取。除了有几年担任公使驻外, 他 一直跟在父亲身边襄办外交, 担任秘书兼翻译。 甲午之败后1896年李鸿章出使列国那次, 经方也随同前往, 还是李鸿章特意向 皇上申请来的。为此李鸿章与李鸿藻之间还有一场舌战。此事被刘秉璋(淮军名将 ,四川总督)的儿子刘体智记录下来。有云:“及俄都, 使节将行, 朝旨命仲子(李 经述)随往, 文忠为伯氏固请以行。文正(高阳李文正)曰: ‘父子同日受命, 主 恩隆甚, 于公足矣, 何必伯氏? ’文忠盛怒, 历举日约之任怨, 且讥文正之食言, 二公因之大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