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北上求见 孙中山在家一门心思撰写《上李鸿章书》,却急坏了他的朋友陈少白。 孙中山回家后,药店的事务全由伙计管理。那伙计等了几天,不见孙中山回来, 不知如何把药店维持下去,就给当时在香港的陈少白捎了个信,说“孙医生失踪了, 药局开销很难,收入不敷,只剩十几块钱了。请即来药店帮忙。”陈少白接到信, 立刻赶到广州,果然不见孙中山的影子。于是就留了下来,替孙中山维持店里的事 务。 可是一连等了十多天,仍然没有一点孙中山的消息。陈少白也不禁着急起来, 孙中山到底上哪去了呢? 到了十六天头上,孙中山突然出现在药店门口。陈少白一见,又喜又怨,没好 气地问道: “这么多天,你上哪去了?你知不知道,把我都给急死了!”孙中山满脸笑容, 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对不起!我问你,这些天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陈少白似乎怨气未消,非要问个明白不可。 孙中山一扬手里的纸卷,高兴地说:“写这个去了。”说着,他打开纸卷,递 给陈少白。 “你看看,帮我修改修改。”陈少白接过纸卷,一眼扫去,“上李鸿章书”几 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他抬头看看自己的朋友,一丝敬佩从心底升起。 陈少白也不再说什么,拿起《上李鸿章书》就进了房里,认真地读起来。 读着读着,他不禁深深地为孙中山的见解所折服,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甚至大 声叫起好来。 陈少白对《上李鸿章书》作了点文字改动,又再读了一遍,便怀着兴奋与满意 的心情出来同孙中山说:“我们应该尽快把这篇东西送到中堂大人手里。”“是啊, 是要快一点,越快越好。”孙中山对陈少白的建议深表赞同。 但是,要会晤李鸿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他们又都不是官场中人。 因此,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上书计划,孙中山不得不四处找人,疏通障碍,走 起了迂回求见的道路。 孙中山了解到前任澳门海防同知魏恒和盛宣怀的堂弟盛宙怀熟识,就请魏恒给 盛宙怀写信,再请盛宙怀写信,常信往见盛宣怀,然后,再由盛宣怀介绍会晤李鸿 章。盛宣怀1870 年入李鸿章幕,深受李鸿章信任。孙中山估计,如果能得到盛宣 怀的推荐,会晤李鸿章应该不成问题。 孙中山按照计划,立即行动起来。他先去求见魏恒,又拿着魏恒的信求见盛宙 怀;盛宙怀也不推辞,即为孙中山写了一封致盛宣怀的信,并且将魏恒的信一同附 上。 1894 年2 月,孙中山和陆皓东从广州乘轮船,一同前往上海。孙中山之所以 请陆皓东与自己同行,一方面因为陆皓东是他最好的朋友,一方面则是因为陆皓东 对上海较熟。他们还要在上海找些熟人,写些引荐信,然后再去天津会见李鸿章。 孙中山和陆皓东到达上海之后,立即去拜访了郑观应、王韬,请他们协助引见。 王韬原是太平天国的状元,在当时很有声名,曾创办香港《循环日报》,又是 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他一向重视洋务,主张改良。王韬十分赏识孙中山,亲自执笔 为《上李鸿章书》润色。然后,他给李鸿章幕下一个相识的管文案的老夫子罗本禄 写了165 介绍信,想通过罗的帮忙让李鸿章会晤孙中山。 郑观应与西医书院的创办人何启是中国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这两人都对孙 中山产生了深刻影响。孙中山之所以有改良救国的愿望,不惮周折上书李鸿章,与 他们两人的影响不无直接关系。 对孙中山影响最直接的是何启。孙中山就读西医书院之日,正是作为学校名誉 秘书、法医学和生理学教师的何启大力主张维新变法,为中国改革救亡大声疾呼之 时。孙中山既有志于改造中国,醉心西学,关心时势,景慕何启便是很自然的事。 在西医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利用课余假日,经常往来香港、澳门;每年寒暑 假从香港回家乡,亦必经澳门。每到澳门,孙中山常去拜访郑观应,与他畅怀交谈, 议论时事。郑观应十分赏识孙中山,曾收孙中山的两篇文稿辑入其主编的《盛世危 言》之中。当时孙中山关于改良农业、注意培养人才的主张,正是受了郑观应思想 的启发。 现在,孙中山又带着他的《上李鸿章书》来见郑观应。郑观应一看,欣喜之至。 立刻提笔给老朋友盛宣怀写了封介绍信,信中的言辞十分恳切朴实,对孙中山的赞 誉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信是这样写的: 敝邑有孙逸仙者,少年英俊,曩在香港考取英国医士,留心西学,有志衣桑生 殖之要术,欲游历法国讲求养蚕之法;及游西北各省履勘荒旷之区,招人开垦,免 致华工受困于外洋。其志不可谓不高,其说亦颇切近,而非若狂士之大言欺世者比。 兹欲北游津门,上书傅相,一白其胸中之素蕴。弟特敢以尺函为其介,傅其叩谒台 端,尚祈进而教之,则同深纫佩矣。 郑观应放下毛笔,又看了一遍,然后将信郑重地交到孙中山的手上。孙中山非 常感动,一边接过信,一边连声道谢。 郑观应地却诚恳地说:“孙先生此去是为国家奔波,是为民尽力,这样的精神 实在可敬可佩。应该受谢的是你们。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孙中山、陆皓 东告别郑观应,搭上了去天津的轮船。孙中山的衣襟里揣着好几封介绍信,心里热 乎乎的。迂回求见的道路看来十分顺利,求其帮忙的几个人都热心引荐,这不禁使 孙中山对必能见到李鸿章充满了信心。 mpanel(1); 轮船在大海上上下颠簸,它虽然行进得很慢,但是,却是在一步一步靠近目的 地。坐在船舱里,孙中山的头脑里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演习会晤李鸿章的情景,一 遍又一遍地温习要向李鸿章说的话;又设想,如果李鸿章拒绝自己的建议,该如何 为自己申辩,该如何去说服李鸿章接纳自己的意见。 孙中山一面想着,一面又不时地与陆皓东说上几句。陆皓东也十分兴奋,不断 地为孙中山出主意想办法。商量着求见时的一些具体细节。就这样,他们竟在不知 不觉中到达了天津。 第二天,孙中山和陆皓东便见到了盛宣怀。当时,盛宣怀正在天津筹办东征转 运。他很客气地接见了孙中山和陆皓东。孙中山先拿出几封介绍信,交给盛宣怀。 盛宣怀读过,对孙中山很有好感,就要拜读《上李鸿章书》。 孙中山忙把自己的手稿递了上去。盛宣怀读着读着,不禁赞叹道:“好,说得 好!”于是,盛宣怀在信封上批上时间和“孙医士事”的字样,热情介绍孙中山去 见李鸿章。 紧接着,孙中山又去找了罗本禄,呈上王韬的介绍信。罗本禄让孙中山回去等 着,他将立即向中堂大人呈报。请孙中山过两天再来听回音。 孙中山到达天津的时间,是1894 年的6 月。这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 夕,李鸿章在芦台督师练兵。先是盛宣怀向他报告了孙中山求见的事,并请求中堂 大人接见孙中山。 李鸿章把眉头一皱,问道:“孙逸仙是个什么人啊?”“是个二十多岁的医生。” 盛宣怀回答。 李鸿章冷笑一声,说:“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盛 宣怀忙说:“孙医士写的陈情书我看过,确实很有见解。”李鸿章却有些不耐烦了 :“我现在哪有时间来见他。以后再说吧。”然后是罗本禄呈上了孙中山的陈情书。 李鸿章既已知道这事,也不看孙中山写的是什么,就交待罗本禄:“这事先搁着, 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孙中山和陆皓东兴冲冲地去讨回音,罗本禄把李鸿章的答 覆告诉他们。 孙中山一听,简直惊呆了。他失望之极,就像一盆冷水从头灌下,浑身上下一 片冰凉。 而这冰凉,倒促使孙中山从改良的梦想中清醒过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