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避居海上 当孙中山和宋庆龄先后离开总统府时,总统府前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警 卫团长陈可钰和卫士队的队长姚观顺率领部下死守着总统府,叛军不断地缩小包围 圈,战士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透过战火和硝烟,卫士队长姚观顺发现,叛军正在向阵地上运送炸药和火油, 很明显,叛军是要来炸毁总统府了。姚观顺和警卫团长陈可钰一商量: 既然大总统和宋夫人已经突围出去,我门也没有必要再守着一个眼看就要化为 灰烬的总统府。经过一番互让,决定由陈可钰率领警卫团先突围冲出去,由姚观顺 断后。等陈可钰率领的警卫团离开以后,姚观顺也率领卫士们从后面的小巷子里撤 离了总统府。姚观顺他们前脚刚走,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叛军的大炮也把总统府 给炸塌了。在这个大总统府里,孙中山日日夜夜工作、处理的无数文件和来往的函 电、未完成的书稿,全部付之一炬。 叛军攻破总统府和粤秀楼之后,在大街上奸淫掳掠、杀人放火,驱逐国会议员, 残杀革命志士,一面却在街上张贴布告:“国会恢复,护法告终,粤军将士,一致 赞同。请孙下野,以示大公。商民人等,切勿惊恐。”叛军在广州的行动立即为各 国列强所严重关注,他们纷纷以为:中国的革命就到此为止了,陈炯明已经代替了 孙中山,国民革命政府已经消亡,今后要与中国打交道,就是和北京政府发生关系 了。对各国列强来说,和吴佩孚打交道,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他们自己的 利益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的大好时机。 北洋政府的头头吴佩孚更是兴高采烈:“陈炯明为我做了一件我自己日夜想做 却做不到而又不敢做的事情,拖住了孙大炮,阻住了北伐军,让我坐牢了这块江山, 岂不快哉!”可是,陈炯明的叛变却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愤怒,中国共产党向全 国和全世界发表宣言,声讨陈炯明的罪行;6 月17 日,海军全体官兵一致通电讨 伐陈炯明;全国各界联合会致电孙中山,要求孙中山调遣海陆各军和北伐军回师讨 伐陈炯明;黄埔附近的乡民组织了几千人的义勇队,保卫黄埔;广州的工人也举行 罢工,通电全国,支持孙中山,谴责叛军,要求陈炯明立即撤出广州,恢复北伐行 动。 6 月17 日,孙中山登上了海军司令温树德所在的永翔舰。一上军舰,孙中山 立刻要求温树德率领军舰向陈炯明开枪开炮,给叛军以应有的打击。可是,温树德 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时候,陈炯明正如日中天,广州全境都在陈的掌握之中, 孙中山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不如先观望一阵子再说。便笑嘻嘻地对孙中山说:“请 大总统不要着急,我们海军全体将士是一致拥护大总统的,我们与叛将陈炯明不共 戴天!不过,现在还不忙在一时,请您休息一会再说……”孙中山愤怒地打断他的 话:“我要立即对陈炯明开炮轰击!这表示我已经到了海上,这表示我们的海军还 是一致拥护革命的,我早上已经发出了全国讨伐逆贼的通电,现在海军对叛军开炮, 就表示海军对我的号召的热烈响应!这样做,不光是对叛军在军事上的打击,还具 有心理的作用!请你不必再犹豫了,立即下命令开炮!”温树德还推三阻四地说: “我不是不行动,我是想,现在就打,我也太势单力孤了,等我和陆上驻军取得了 联系后再行动,如果光是海军行动,形不成打击力量,没有什么大用处……”实际 上,温树德是有着自己的特殊用心的,他原来就是一个看风使舵的高手,早在第一 次随孙中山南下护法革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舰长,由于他一直是在大元 帅府左右充作护卫力量,与孙中山比较接近,又善于察言观色,获得了孙中山的信 任,逐渐当到了海军司令,担当着统领护法舰队的职责。后来,当孙中山率部北伐 时,他发现陈炯明一身而兼任四职,权大无比,便又转过身来投靠了陈炯明,在孙 中山与陈炯明之间脚踏两条船,摇来晃去,玩着平衡游戏。现在,孙中山要开炮攻 击陈炯明,他不能不考虑到假如失败了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他才不愿意冒这个 风险呢! 考虑稳妥之后,温树德总算开了口:“既然大总统要打,我立刻遵命就是。只 是我想先把各舰的舰长召集到永翔舰上来,商量一下攻击的计划。”孙中山见温树 德这样畏首畏尾,不由生起气来,正要发火,忽然听到报告说:永丰舰的舰长冯肇 宪带着五名水兵来到舰上,请求大总统接见。 温树德却想:“我之所以冒着危险把孙中山接到我的军舰上,就是为了使孙中 山永远在我的掌握之中,如果陈炯明胜利了,那孙中山对我来说,就是奇货可居, 就可以和陈炯明谈谈价钱;反过来,如果孙中山胜利了,我保卫大总统就又是奇功 一件,那时我将可获得更大的权力,这个时候还是不让孙中山走开的好。”温树德 对来报告的参谋说:“我和大总统正在商量大事,不要让人上舰!”“不!”孙中 山举起手对温树德说:“冯舰长来得正好,我们正好可以听听冯舰长和其他士兵们 的意见。”转头对参谋说:“快请冯舰长上舰!”温树德在心中暗暗叫苦:目前, 在温树德的手下,所有的军舰几乎都安插了亲信,而只有永丰舰还没有来得及扫除 异己力量,主要是广东籍的将士。 对温树德来说,这舰就没有把握控制住。 当温树德还在暗暗叫苦的时候,舰长冯肇宪已经领着五个士兵来到了舰上,一 见面,冯肇宪向孙中山敬了个军礼说:“大总统受惊了,我永丰舰全体将士恭请大 总统上舰,给大家讲讲话,鼓舞士气!”孙中山见到士兵们这样热心地拥护革命, 一时激动得热血沸腾:“好的好的,我这就去,我这就去!”温树德这时不好拦阻, 只得说:“大总统,待会儿要召开军事会议,请你不要去永丰舰吧。”孙中山回头 对温树德说:“不碍事,你先和舰长们议事,等会儿我给永丰舰上的士兵们讲完话 以后立即回来。”孙中山和永丰舰的五个官兵坐上了小电轮,劈波斩浪地向永丰舰 驶去。 当孙中山登上永丰舰的时候,只见江海防司令陈策、豫章舰的舰长吴芝馨、楚 豫舰舰长招佳章、长洲要塞司令马伯麟等人早已在甲板上等候了。孙中山正在奇怪 :“怎么这么多人已经在永丰舰上了,温树德却还不知道呢?”大家看出了孙中山 眼中的疑问神情,冯肇宪舰长等孙中山坐下以后说:“大总统,这几年来,温树德 司令一直在培植亲信,排斥异己,与陈炯明勾勾搭搭的,我们不放心,怕他对大总 统有什么不利的行动,所以以请您来讲演为名,让您就住在永丰舰上,好保护大总 统的安全。”孙中山听了冯肇宪的话,想了想刚才温树德对开炮打陈炯明的态度, 心里不免明白了几分。 第二天,宋庆龄从岭南大学来到永丰舰上和孙中山相见,这是这几天来最令孙 中山高兴的事情。他兴奋地拉着宋庆龄的手,端详了好半天,激动不已。孙中山又 一一和卫士马湘、黄惠龙、内侍二姐握手问好。孙中山对宋庆龄的身体非常关心, 当他得知她已经流产了的时候,心中非常难过。为了让妻子好好养病,也为让自己 能放心地在军舰上指挥平叛战斗,他要求宋庆龄离开军舰到陆地上去,最好是到上 海去休养一段时间。 mpanel(1); 在孙中山的坚持下,宋庆龄只好同意回到上海去养病。 宋庆龄离舰不久,外交总长伍廷芳和卫戍司令魏邦平来到永丰舰上求见大总统, 孙中山一见到魏邦平,立即质问道:“叛军围攻总统府,你到哪里去了?你的卫戍 军队干什么去了?!”魏邦平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叛军炮轰总统府的时候, 也包围了我的司令部,我出不来……”孙中山挥挥手说:“过去的话不要再分辩了, 我已经将海军的全部舰队都集中到黄埔了,马上就要实施对广州叛军的总攻击,为 了早日戡平叛乱,你可将你的部队加快速度集中起来,向大沙头调集,配合海军攻 击!”他回头又对外交总长伍廷芳说:“你今天回去后,立即以中华民国的名义, 向全世界发表宣言,声讨陈炯明的叛逆罪行,号召我中华革命党、革命军的全体成 员一致行动起来,共同讨伐叛军!”伍廷芳激动地对孙中山表示:“我一回去就办, 我要照会各国领事馆,让他们认请当前的形势,不要为陈炯明的气焰所迷惑,陈炯 明的叛逆行为是不会长久的。不要为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所左右,要保持中立,对我 中华民国政府不可持敌对的立场。”孙中山对伍廷芳的态度非常赞赏,他对魏邦平 说:“你看伍外长已经年逾古稀,尚且有为国牺牲的精神,你正是壮年,而且有着 一个师的兵员,要在这国家动荡的时候站出来,为国尽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 忠臣!’你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魏邦平连连点着头说:“是、是、是。”并且保 证回去后立即组织向叛军发动进攻。 送走了魏邦平和伍廷芳,孙中山命令冯肇宪给永翔舰、楚豫舰、豫章舰、同安 舰、广玉舰、宝壁舰等用旗语下达命令,立即随永丰舰行动,向叛军发动总攻击。 不一会,冯肇宪回来报告:“其余各舰均已回答,向大总统表示致敬,服从大 总统的指挥,跟随大总统一道行动,讨伐叛军!”孙中山要来一部望远镜,健步登 上永丰舰,发出了出发、进攻的命令。 在永丰舰的率领下,十来艘军舰浩浩荡荡地从黄埔出发,首先向车歪炮台猛烈 开炮,然后又直驶白鹅潭,向占据沙河、瘦狗岭、沙头、观音山等地的陈军发动了 猛烈的炮击,陆上的叛军也向舰艇开炮还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当孙中山下令向叛军阵地发动猛烈炮击的时候,他一直侧耳倾听着岸上魏邦平 守军早点传来枪炮的声音,可是直到黄昏,仍然听不到岸上军队的枪炮声音。没有 陆军的支持,光靠海上作战,力量非常单薄,不能给叛军以致命的打击,孙中山只 好命令军舰经中流砥柱炮台返回黄埔。 这次炮轰叛军,虽然没有多大战果,可是大大地震慑了敌人,显示了政府军队 的威力,也给全国人民一种精神鼓舞。在这次平叛战斗中,永丰舰被当作平叛战斗 的指挥舰;在后来的整个平叛过程中,永丰舰也始终起着指挥的作用。直到平叛战 斗结束,孙中山一直是住在永丰舰上。为了纪念这次事件,后来将永丰舰改名为中 山舰,“中山舰”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在炮轰叛军阵地的时候,温树德所率领的永翔、同安二舰一直是沉默不语,没 开一炮。这使得孙中山大为惊讶,这才知道温树德是真的不可靠了。 回到黄埔以后,孙中山命令江海防司令陈策:火速给韶关大本营发电:命胡汉 民立即亲赴江西赣州,向许崇智详细说明广州陈炯明叛变经过,命令许崇智迅速率 领所部北伐军回师广州,平定叛乱,廓清后方,再图北伐。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