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多如牛毛的名字:一条窥其一生的线索(1)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李立三的一生确实是波澜壮阔而又充满着险恶与坎坷。 如果需要找到一条简单的线索就能窥其一生的基本脉络的话,那么这条“线索”很 可能就是――他因革命需要不断更换和使用过的那些多如牛毛的化名。 据不完全统计,李立三一生中使用过的名字多达30多个。虽然说在那个峥嵘岁 月里从事职业革命活动的人,往往根据需要会使用多个化名,但像李立三这样使用 过如此众多名字的人,在中国共产党内,不是惟一,也属凤毛麟角。这颇有些戏剧 性的情节,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出他不平凡的一生。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阳三石芋园府内。 父亲李昌圭( 字镜蓉) 是当地一名秀才、教书先生。李立三出生之日,适逢李 家后院的一棵百龄凤尾蕉开了一朵很大的白花。凤尾蕉又称铁树,开花极难,民间 有 “千年铁树才开花”之说,李立三于铁树开花时出生,全家人都感到此子生得 不凡,因而,都十分高兴。李立三的父亲遂给他起乳名“凤生”。 在李立三上面,原来还有一个哥哥,天资聪颖,在其秀才父亲的教育下,4 岁 就能吟诗作对,可惜才高命薄,不幸夭折。父亲李昌圭生怕凤生也步他哥哥之后尘, 便按乡间习俗,又给他取了一个贱名一一狗妹子。无非是认为女人最低贱,所以从 名字上“改变”了他的性别,这还不够,再冠一“狗”字,就显得再也不能比他更 低贱了,为的是避邪躲灾,保得李立三能“长命百岁”。 “狗妹子”年龄稍大一些,要到小学去念书时,李昌圭又给他正式取了一个学 名:李隆郅。隆者:兴隆、高大之意;郅者:极也、大也、盛也。说明这个秀才教 书先生对儿子的未来寄予了厚望,指望“凤生”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李隆郅果然也不负家人厚望,自幼聪明好学,读书极有天赋。同时,他遇事有 主见,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比如,他十二三岁在醴陵县渌江中学读书时,适逢军 阀混战,国家战祸连年,乡间土豪劣绅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使得生性活 泼的李隆郅早早萌发忧国之情。因此,他常常以“忧国子”的笔名,写出一些主张 救国的政论性文章,贴在渌江中学的墙报上,博得同学和老师们的赞赏。1916年, 他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就寻着“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的指引,有幸与毛泽东 结交,成为毛泽东的“半个朋友”。到中学毕业后,由于他的“主见”与父亲的期 望水火不兼容,他毅然摆脱了父亲一心要他在家乡教书的束缚,决然“投笔效班侯”, 跑到程潜将军领导的“护国军”中,当了一名军中文书。 李隆郅曾把他在青少年时期写的诗词,汇辑为《芋园诗草》,署名“芋园”。 在苏联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影响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9 月,他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刚到不久,他就在欢迎新同学的大会上,与许 德珩、徐特立老先生一起登台演说,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是否坚持走“勤工俭学” 道路上,他与蔡和森发生意见分歧。为此,1921年2 月19日他以“佐夫” 的笔名, 在《旅欧周报》第69期上发表了《读蒙达尼勤工俭学同人意见书》,提出了自己的 不同见解和主张,争得了老教育家徐特立以及赵世炎等人的积极支持,很快在勤工 俭学生和在法华工中成为公认的“小领袖”。他领导的学生运动,激怒了中、法当 局,被武装押解回国。在此期间,他以激烈勇敢著称,被同学们称誉为 “坦克车”, 赵世炎还戏称他是“一条毛茸茸的小大虫”。 mpanel(1); 1921年12月11日,李隆郅抵达上海,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当即 被批准加入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等在法国的行李运达上海,他就接受陈独秀的 派遣回到湖南,跟随毛泽东赶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此间,为了在工人群众中开 展工作,他改名为李能至,原因是为了让文化不高的工人群众对他的名字好认好写。 “能至”本来是采用“隆郅”的谐音,可是由于他领导工人运动精明能干,成绩卓 著,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拥戴,工友们便称他为“能人”,纷纷传言“能至者,能人 到来之意也。”李能至领导工人运动,激怒了安源路矿当局,而被悬赏600 大洋要 取他的人头,但在工友们的悉心保护下他安然无恙。在此期间,他以能至、隆郅、 能郅、能致、能治、农志、志致的笔名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政论文章。比如,他用 “能至”的名字,在1922年8 月10日的长沙《大公报》上就发表了《我要替土木工 人说几句公道话》的文章。 1923年“二七” 大罢工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李隆郅被党中央委 以重任,由安源去武汉担任区委书记。任务是速去那里重建“二七”惨案后被打散 了的党组织,恢复党的活动。此间,他还受命在武汉帮助那里的国民党进行改组。 在1924年1 月由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隆郅与毛泽东 成为这次会上最活跃的两个人,使与会的国民党元老们刮目相看,惊呼这是哪里来 的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会议结束后,李隆郅就被中共中央以有经验的工运 干部调到工运比较薄弱的上海,去加强那里的工运斗争。 在1925年8 月以前,李隆郅用“李成”的名字与庄文恭两人成为中共上海地方 委员会的负责人。同年8 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上海地方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上海 区委。李成与庄文恭、何量澄、顾顺章、尹宽、郑超麟、何今亮7 人为正式委员, 与何今亮一起分工负责工农部。在此期间,他还用过“李诚”的笔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