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向忠发并非真傀儡(2) 从以上不难看出,说向忠发是李立三的“傀儡”,并不符合实际。 之二、向忠发是“立三路线”的始作俑者 如前所述,李立三为中央起草的《通告》所持的观点,首先遭到向忠发的反对。 向忠发认为“左”倾盲动倾向已不复存在,极力反对“在党内存在‘左’倾危险的 观点”,特别是在接到共产国际(1929年)“十月来信”以后,更是公开批评李立 三过高估计了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右倾的危险”。并声称这是 中国同志在政治分析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缺点。 向忠发的反右倾的观点,与共产国际1929年2 月8 日的指示信是一致的。在4 月收到来信后,向忠发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了两次讨论,并于5 月15日通 过了《中央对于国际2 月8 日训令的决议》,接受国际的指导方针。 向忠发在会议上宣称:中共六大强调的反对盲动主义的任务已经完结,中国党 的盲动主义客观上已经失去基础,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消灭右倾危险了”。 “尽管在构造革命宏伟蓝图方面,向忠发的想像力与李立三相比确实相形见绌, 但在过高估计革命力量而不是过高估计敌人力量方面,向忠发从不后人。当李立三 还在那里含糊其辞地说什么‘革命高潮一天一天接近来到我们面前’时,向忠发则 直截了当地声称如果明天有几万人上街,就可说是革命高潮到了;当李立三还在那 里主张要在文件上肯定存在着革命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以免下级发生‘左’倾时, 向忠发则明确主张:取消‘斗争发展不平衡’一句,事实上到处都有胜利可能;当 李立三强调现在实际上只是农村存在明显的革命高潮时,向忠发更是表示‘我绝对 不同意’,称‘这样说足以使一般同志观念动摇,将革命分作两个东西,忽略城市 无产阶级领导,只简单看见了几个枪杆子、赤卫队’。中国革命早已不是李自成、 张献忠和洪秀全的时代,‘如果特别看重农村,那和洪秀全时代有何区别’?必须 指出:‘农村与城市不是两个东西’。由于无产阶级斗争之兴起并正在发挥领导作 用,因此,城市斗争更尖锐。向忠发和李立三究竟是谁走得更远,不是一目了然了 吗?” “由此看来,说向忠发为‘立三路线的始作俑者’,并不为过。” 之三、向忠发带头和共产国际唱对台戏 在“立三路线”形成和推行的过程中,向忠发的积极性比之李立三只有过之而 无不及。“他坚持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比李立三还起劲”。这集中体现在 他们两人对待共产国际的态度上。 1930年6 月初,即“立三路线”基本形成。不想这时传来消息,说共产国际对 中共设想的以进攻武汉为中心的暴动计划产生了怀疑,周恩来在莫斯科已经接受了 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首先建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思想。中共中央对此极为不满,紧急 致电共产国际主席团,明确表示“不同意建立苏维埃根据地等类的割据观念”,要 求共产国际批准中共中央的夺取全国政权的计划。随即于1930年6 月11日通过了关 于《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准备迅速动员全党展开夺权 斗争。 6 月11日决议,受到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中共的代表坚决反对。李立三在负责与 远东局代表进行交涉时明确表示:中国革命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要对国际负 责,同时也要对中国革命负责”。向忠发声称远东局总是拿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来 进行刁难,对于这种纯粹“强奸式的批评,我们绝不能接受”,“一定要来一个政 治上抗议”,同时提出要写信给周恩来和共产国际说明情况。 随后,向忠发很快写信给周恩来,大谈革命形势如何高涨,夺取全国政权的方 针如何正确,严厉指责远东局当时在中国的临时负责人罗伯特“总是在许多细小的 技术问题上吹毛求疵,搞得中央不胜其烦”。断言罗伯特 “把一切力量集中于一 省或几省来夺取政权的观点,是一种露骨的地方割据的观点,表面上很激进,但实 际上是对客观情势估计不足”,“是一条极其错误的路线”。在现在这种革命形势 下,如果不能坚决反对这样一条路线,“就是对革命的犯罪,就是阻挠革命”。向 忠发要周恩来将中国革命的大好形势向斯大林等阐述清楚,以求得到国际和斯大林 对中共组织全国暴动的支持。 mpanel(1); 7 月底,彭德怀带领中国红军攻下湖南省会长沙的消息传来,使中共中央欢欣 鼓舞。 向忠发在1930年7 月30日的《红旗》第125 期上发表了“庆祝红军占领长沙” 的社论: “占领长沙的意义是非常伟大的,他表示着整个中国革命势力的发展已经到了 更高的一个阶段,已经首先在湖南一省内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将夺取武汉与 成立全国苏维埃政府的任务,提到了中国革命群众前面,成为今天的第一个议事日 程。同时,占领长沙的事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一切策略路线的正确,他不但 根本宣布陈独秀派机会主义之完全破产,并且给予一切右倾路线与估量革命形势不 足的一个严重的打击。” 向忠发进而发出号召:“尤其在上海、武汉、天津及全国各大城市中,必需很 快的有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总政治罢工,用全国一致的革命战线以更扩大湖南苏 维埃的胜利”,“促进全国革命高潮之迅速的到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