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2 章 长征路上的三次“神来之笔”。毛泽东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12 人们说,长征路上,贺龙有三次“神来之笔”,使一万来人的 二、六军团没有“蚀本”。毛泽东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长征胜利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贺龙和任弼时来到保安。他们要在这里会见毛 泽东。 1936年11月的一天,黄土高原天高云淡。毛泽东在一间窑洞里会见了二、四方 面军的部分领导人。这年,毛泽东四十三岁,雄姿英发,侃侃而谈。那一头浓密的 长发,使他显露出几分书生气。毛泽东纵论红军长征,谈兴颇浓。谈到二、六军团 长征情形时,毛泽东手里习惯地挟着一支香烟,微抬着头,望着贺龙、任弼时,说: “你们二、六军团在乌蒙山里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 硬是让你们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幄。二、六军团 却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 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毛泽东的话没有错。 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进行长征,共有一万七千余人。经过历时一年, 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八省,在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尚有一 万一千人。长征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退却,各路红军都有很大损失。红一方 面军仅湘江之战,即由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人;红四方面军在南下川康中,由八 万人减到了四万人。红二、六军团在万里长征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共减员约一万 数千人,但能一面战斗一面补充,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兵力。无怪乎毛泽东要说这 是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1936年11月30日,任弼时在 《关于二、六军团长征的总结与二方面军发展前途及目前任务报告大纲》中总结说: “红二方面军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是因为,广大指战员英勇果敢,艰苦奋斗; 发扬了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所有指战员政治上的坚定性;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 及军委的政治及军事路线;全国红军革命力量的配合与广大群众的拥护。”这无疑 是正确的。然而,长征是一场战争,一场在退却中求生存的战争,这就和指挥战争 的主要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论是湘江之战,还是南 下川康,之所以损失巨大,无疑与战争指挥者的决策和用兵有关,因此,谈论二、 六军团的“奇迹”,就无法避开担任主要指挥员的贺龙的指挥艺术了。 一些经历过长征的老同志,一谈起长征来,都津津乐道于贺龙在长征中的三次 “神来之笔”。 所谓“神来之笔”,指的是贺龙决策和用兵之神妙。第一次,是欲入贵州,而 先进湘中;第二次,是到乌蒙山去打转转;第三次,是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下面,就来摆一摆这三次“神来之笔”的“龙门阵”,看一看,“神”在何处? 1936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他的嫡系、半摘系的中央军和湘鄂两省地方军一百三 十多个团,“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他们不采用通常使用的那种长驱直入、急进 猛追的办法,而改为逐段修筑碉堡,交替稳步前进的堡垒战术。他们日进三、五里, 边筑堡,边推进,企图逐步压缩对红二、六军团的包围,把长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 力红军消灭掉。 在敌人这种步步为营,处处筑堡的进攻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面积日益缩小, 情况十分严峻。 mpanel(1); 10月中旬,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中革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 讨论行动方针。会上摆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突围转移到黔东的石吁、镇 远、黄平地区,在广大无堡垒地带与敌人周旋;二是突围后,按照朱德、张国焘的 电报,在苏区附近活动。这里有一点要写明白。1935年7月至8月间,红一、四方面 军会师以后,中共中央曾对电台的配置作了调整。负责中革军委与红二、六军团联 络的电台,残往红军总部。二、六军团因之与中央军委失去了电报联系。在9月间, 六军团电台突然收到了中革军委电台的联络信号。任弼时当即致电周恩来:“你们 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来电对此间省委委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第 二天,收到了朱德,张国焘共同签署的回电:“二十九日来电收到,你们省委弼时 同志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委员。一、四方面军6月在懋功会合 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二、六军团领导人还不知道,因为张国焘的分裂活 动,中共中央已率一、三军团北上。中革军委电台已在张国焘控制之中,所以,电 讯联络恢复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二、六军团发给中央的电报,包括关于部队行动 方针的请示报告,都未发到中央,而拍发到了朱德、张国焘这里。 大家分析认为,敌人的一百三十个团已完成了对苏区四周的封锁。苏区虽经一 年多的建设,但地主武装和土匪并未彻底消灭,群众发动得也不充分,总的来说, 后方是不巩固的。苏区面积不大,东有洞庭湖,北有长江,南为流水,渔水,西边 是大山区,不利于大兵团机动,而且,由于敌人的压迫,本来不大的地区已愈来愈 小,兵员、物资尤其是粮食的补充十分困难。红一方面军已渡江北上,四方面军也 退到了川康边境,二、六军团在长江以南是一支孤军,在现地域内,根本无法粉碎 敌人的“围剿”,也不能按朱、张意见在苏区周边活动,因为,敌人进入苏区后, 便会逐段修筑碉堡,然后,依托他们的碉堡阵地返回来“清剿”苏区周边地区。红 军突围后,如不远去,必然陷入困境,因此,会议决定,主力移出苏区,实行战略 转移,突围远征,去贵州的石吁,镇远、黄平地区。 贺龙在刘家坪红二军团长征动员大会上讲话说:“现在,我们二军团已经有了 三个师八个团,六军团也建立了十六师,两个军团有一万七千人,而且个个都是能 征惯战的好汉子。这比我们刚刚会师的时候,扩大了一倍多。蒋介石搞了一百三十 个团来围攻我们。他们修筑碉堡,步步为营,我们活动的地盘越来越小。我们苏区 建设了一年多,人民群众尽了最大努力,支援红军,可是,这里山多,田少,加上 敌人烧杀抢掠,那还能养得起我们两万人的红军?人要吃饭,马要吃料,可是老天 爷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我们只能转移到外线去,抛开这一大帮子乌龟壳子。 外边地方大着呢!我们可以行动自如呀!” 但是,要跳出这一百三十多个团的包围,转到黔东去,谈何容易。怎么办呢? 在军分会会议上,任弼时让贺龙拿个主意。贺龙想了想说: “怎么走?我们突围之后直奔贵州?那样,蒋介石围攻我们的几十万大军便会 盯住我们不放。屁股后头跟着十几万敌人,那可是很不舒服的喽!你打又打不过, 摆脱又摆脱不掉,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之中,这不是好办法步。” 大家认为贺龙的分析很有道理。关向应问道:“老贺,你有什么办法?” 贺龙沉默了一会,提出了他几天来反夏考虑过的意见: “我的意见,我们先到湘中去。那里地区辽阔,物产丰富。到了那里,一则可 以补充物资,筹集款项,宣传抗日;二则可以威胁长沙。我们到了湘中,敌人怕我 们进攻长沙,就会调兵追到湘中,我们再抛开放人,转入贵州,在敌人部署被打乱 后的无计划行动中,取得主动权。” 大家听了,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起来了,最后,一致同意了贺龙的意见。 肖克说:“你这一步棋蛮鬼嘛!” 贺龙一笑,说:“兵不厌诈嘛!打仗就要有点儿机灵劲。” 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当晚,二、六军团从刘家坪出发, 开始战略转移。 第二天,二、六军团突破敌人的灌水防线。第四天,突破沉水封锁,简而言之, 从11月23日到28日,二、六军团分别占领了辰溪,浦市、淑浦,新化、兰田和湘中 著名的锡矿山,控制了湖南中都不少地区。 贺龙对任弼时、关向应说:“敌人现在被我们弄蒙了,还来不及追过来。我们 有时间在这个地区展开活动。两位是主角,就看你们唱戏喽!” 任弼时笑着说:“也有你的份嘛!你想偷懒?” 贺龙拱拱手,说:“贺龙不敢,请政委吩咐。” 唱戏?唱什么戏?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早在8月间,湘鄂川黔省委就接 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的指示。8月26日,贺龙、任弼时,肖克、 关向应、王震、张子意共同签署了一个《号召全国民众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打倒卖国罪魁蒋介石的宣言》,现在可以开展这方面的宣传、组织活动了;二 是要积极筹粮筹款、筹措物资,扩大红军。 他们的“戏”唱得很好。在此期间,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大同盟、抗日义 勇军等三十八支抗日武装,有三千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在筹粮筹款筹措物资方面, 成绩显著,仅款项就筹措到数十万银元。 红军在湘中频传捷报的时候,贺龙自己也添了喜讯:夫人骞先任生了一个女儿。 1929年,贺龙在湘鄂边创建根据地时,夫人向元姑病逝,王琳和女儿贺金莲下 落不明,生死未卜。这年9月,他和红四军军部军政训练班的教员骞先任结婚。现在, 他们的女儿出世了,应该给她取个名字呀!有人说,等总指挥从前方回来再说。红 六军团政委王震说:“等胡子回来?你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我说,红军在湘中打了 胜仗,她是在捷报声中出生的。我看,就叫捷生吧!” 贺捷生在战火中诞生,襁褓中参加了长征,但是,谁又能料到,后来,她却经 历坎坷,受过不少苦难。现在,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女将军。 蒋介石当然不是傻瓜。他看到围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计划破产了, 红军现已挥兵沉江,长沙告急,便立即改变部署:以樊嵩甫纵队的四个师和李觉纵 队的三个师为主,组成“追剿军”,由何键当总司令,“追剿”红二、六军团;陶 广纵队三个师和郭汝栋纵队八个团开抵沉江西岸,负责堵截;汤恩伯纵队二个师防 守长沙。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流水和资水之间。 根据这一情况,贺龙召开军分会会议。他在会上说:“敌人追来了,我们怎么 办?大家有何高见?” 有人提议说:“按原计划,向黔东转移,不跟他们纠缠。朱总司令、张总政委 不是有个电报让我们首先向东南,再求西进吗?” 于是,大家围绕朱、张电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贺龙发言说:“湘中八天,我们得到了休整,开展了工作,装备、物资 都比过去充实了。敌人追来想吃掉我们,可没有那么容易。我看,我们是不是再把 樊嵩甫和李觉拖一阵子。不是说先东后西嘛!我说,咱们来个声东击西,兵分两路 向东边去兜个大圈子,造成东渡资水的形势,索性把何键这十几万人吸引过来,让 他跟在我们屁股后边追;追得他人困马乏,筋疲力尽。有机会,还可以敲掉他一碗 子,没得机会,掉头向北,去石吁。总而言之,不能让敌人搞清我们西去的意图。 不过,我们也得辛苦点,脚板子要吃些苦头喽!” 任弼时一听,拍一下大腿,站起来说:“好,就按老贺的计划,我们来个声东 击西,把他们拖个半死!” 12月11日,两军团从淑浦,带出发,兵分两路,连续九天向东南方向急进。何 键果然以为红军要过资江,命令他的部队穷追不舍。桂系军队怕红军进入广西,也 开始北调。 在瓦屋塘与陶广纵队打了一仗以后,贺龙、任弼时突然下令:南取武阳,经过 陶广纵队,渡巫水北进! 时值隆冬,大雪纷飞。红军在遂宁、洪江间用竹筏渡过巫水,向北进入高寒山 区。这里山高岭险,海拔部在一千至一千五百米左右,气候寒冷。红军忍受寒冷和 饥饿的威胁,沿崎岖山路,昼夜兼程,在江西街和托口两处再次抢渡流水,到达主 江冷水铺一带。这时,红军已把数路追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二、六军团在这里安 安稳稳地渡过了1936年的新年。 l月9日,贺龙、任弼时率二、六军团按预定计划到达贵州石吁地区。 这是贺龙的第一次“神来之军”。“神”就神在声东击西上。他们是要西去贵 州,却东向湘中,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陷入被动,还弄不清贺龙到 底想兵进何处。要说鬼,也真有点子鬼得难以捉摸。 石汗地区地瘠民贫,严重缺粮,地形也不利于打运动战。1936年2月2日,贺龙 挥兵黔西。他指挥两军团巧渡鸭地河,占领黔西、大定、毕节三个县城及其周围地 区。在这里展开了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贺龙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 委员会主任。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九十个乡、镇、村苏维埃政权,并吸收了五千多新 兵。长征四个月来,红军天天行军打仗,与敌周旋,在这里,才得到了一次较长时 间的休整。 小小的毕节城,住着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叫周素园,五十七岁,清末 秀才,是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反清举义的领导人,担任过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云贵 川总司令部秘书长。1925年退出军界。在西南地区有很高的声望。红军来毕节前, 国民党政府专员莫雄专程拜访周素园,劝他跟其一起逃走。 周素园说:“我不走。要走,你就撤走算了,不要跟红军为难。何况,你们也 打不赢红军。贺龙是一员虎将,你莫去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红六军团占领毕节后,有的红军干部到周素园家里去。出乎意料,这位当过大 官的人,居然没有多少家产,却有相当多的书。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众多的书中, 还有国民党明令禁止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有的已被这位老先生批注得密密麻 麻。他们很纳闷,告诉了政委王震。王震听了,邀请了已担任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的 夏曦同去拜访。 寒喧之后,王震问道。“周老先生,你当过大官呐,红军来了,你为什么不走?” 周素园微微一笑,回答说:“我当过大官;可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又没发 过不义之财,没得什么家产,两袖清风,我怕什么?何必跑呢!” 王震又问:“你怎么还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呀?” “孙中山革命失败了,如今的中国乱成了这个样子,我总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 理吧?”周素园回答说:“你大概不相信吧?我研究马克思的学说足足有十年了。 我看,马克思讲得是对的,我相信他的理论。可惜人老了,只能是纸上谈兵喽!” 夏曦问道:“周老先生,你研究马克思主义,好啊!现在我们共产党的政策是 抗日反蒋,不知老先生赞成不赞成?” 周素园说:“当然赞成!我完全赞成!” 王震、夏曦十分感动,把周素园的情况向贺龙作了汇报,并建议说:“总指挥, 把他请出来,怎么样?” 贺龙说:“对,王胡子,不清这样的人出来,我们清谁?我去请。” 周素园真的被贺龙请出来了,当了贵州救国军总司令员。这位老先生一出任, 立刻团结了一些上层开明人士,工作很有成效。 周素园同云南的一些头面人物是很熟悉的。贺龙、任弼时请他给云南的龙云、 孙渡写信。老先生欣然同意。他在给孙渡的信中说:“蒋介石派中央军嫡系万耀煌, 樊嵩甫等进入云南、贵州来打红军,也叫你们打红军。红军是那么好打的吗?退一 步说,即使你们把红军打败了,也是两败俱伤。万、樊将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时的 云南,还会是你们的。假道灭貌,史有明鉴。”后来,孙渡在威宁按兵不动,使红 军可以侧重对付东面的敌人,不能不说是这封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红军撤离毕节时,贺龙对任弼时说:“周素园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跟我 们一道长征,他是受不了的。这位先生为人刚正,影响又大,让他留在毕节也不合 适。我看可以请他转到香港去,为我们党做些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他的长处。”任 弼时认为贺龙想得周到,表示赞同。贺龙便派人向周素园转达了他们的意见,并给 他送去一批黄金和银元,作为他到香港之后的生活费用。 周素园甚为感动,老泪纵横。他说:“我在黑暗的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想为 中国作些贡献,但是到处碰壁。现在我参加了红军,才看到了光明。请告诉贺龙同 志和其他首长,谢谢他们对我的关心。我周素园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里头。” 贺龙知道以后,高跷大姆指说:“好啊!有骨气,我佩服,我赞成这样的人。 就是拿出十八个人不去打仗,专门照顾他,我也要抬着他长征。我就同他同生死, 共患难喽!” 周素园跟随红军长征到了陕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高级参议。1938年, 因年老体弱,返回了原籍。全国解放后,曾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毛 泽东在延安曾多次与他畅谈,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 同志。” 红军在黔、大、毕地区搞得如此红火,蒋介石怎能听之任之。他从南京飞抵贵 阳,部署“围剿”。他下令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指挥五个纵队进攻二、六军团,郭 思演、孙渡两个纵队从东西两面防堵,川军杨森、李家钰沿长江布防,阻止红军北 上。 大军压境,来势汹汹,怎么对付?中共川滇黔省委和军分会召开联席会议讨论 对策。大家认为,红军在黔、大,毕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并未给敌人以致 命的打击,未消灭其有生力量。目前,东面敌人已占领黔西、大定,三路敌人靠拢, 紧逼毕节。敌人总兵力已达一百二十个团,我军处于不利形势之下,因此,会议决 定主动撤离毕节。可是,向何处撤退呢?因为不久前朱德、张国焘曾来电报指示说: “1.目前时局将有大变动,日在华北将努力夺取北端五省;上你们即可单独行动, 暂不宜渡江,即在黔、滇、川、湘、鄂广大地区作运动战,建立你们的新根据地。” 所以,大部分人主张转在黔南安顺地区,建立临时根据地,以观时局,如有大变动, 再东进湘黔边境。这样,二、六军团便于2月27日退出毕节,进入乌蒙山区。 乌蒙山南北走向,纵越云贵西省,平均海拔二千公尺,山高谷深,人烟稀少, 气候恶劣,且多瘴疫。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与敌周旋,其困难是可以想见的。顾 祝同见红军进入乌蒙山,立即调动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三个纵队从东面追击二、 六军团;李觉、郭汝栋二个纵队阻止红军从乌蒙山南出;云南军阀龙云,既怕红军 西人云南,又怕蒋介石“假道灭(豸虎)”,为保云南,他将孙渡纵队全部放在昭通、 咸宁地区,以逼迫红军北走四川;四川军阀呢?也怕红军入川,于是,将杨森,李 家钰等十几团在川南沿江布防。 在这样的形势下,红军进入乌蒙山以后向何方行动?贺龙说:“怎么行动?先 在山里打转转,看情况再说,先想法子南去安顺,如果不行,干脆向西,把敌人尽 量往西调,我们再往南去。” 然而,敌人也不是吃素的。李觉很快堵死了南进安顺的道路,跟在红军后面的 樊嵩甫的先头部队竟前出到了二、六军团的左前方。贺龙说:“南下不行了,向西 有孙渡,我们走西北,那里的川军远在金沙江,还来不及过来。想办法把追我们的 几个纵队往西北方向调,看看能不能敞开南面或东面的道路。” 红军向西北方向一动,顾祝同误认为红军要过金沙江。他命令万耀煌,樊嵩甫、 郝梦龄三个纵队转向西北。看准这个机会,贺龙马上指挥二、六军团东向镇雄,希 望从这里脱出敌人的包围。红军从西北突然东去,顾祝同以为红军被追得筋疲力尽, 走投无路,开始瞎闯了。他命令尾追的三个纵队全部东进。当贺龙从敌人的两名逃 兵中得知万耀煌亲率其十三师从章坝向镇雄连来时,他当机立断,来了一个大杀回 马枪。他命令红六师十一、十二团到章坝迎敌,要求他们拉得猛,打得狠,把敌人 打乱。“逃跑”的红军突然杀了回来,而且一下子冲进了万耀煌的司令部。这是这 位纵队司令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的部队一下子被打乱了,几乎失去了控制。万耀煌 自己在溃乱中只身逃脱,免于一死。郝梦龄纵队拼命赶来援救,贺龙立即命令二、 六军团向前急进,摆脱敌人。 就这样,贺龙指挥二、六军团在乌蒙山中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南,一会儿又 向西北,拖着敌人辗转手里,搞得顾祝同蒙头转向,拖得万、樊、郝三个纵队疲惫 不堪。 但是,这种整天有一百几十个团跟在后面的大回旋战,是一种在被动中求主动 的仗,打起来非常艰苦,尤其在贵州这样的高寒山区。贺龙的脚板底上裂了一寸多 长的口子,露出渗血的嫩肉,每迈一步,疼得全身发抖。一到休息,他就坐在山坡 石头上,给伤裂的脚板挂些油,用火来烧牛伤口,痛得他脸色发白,满头大汗,但 他紧咬牙关,一声不响。后来,油用完了,就直接去烧伤口。你想,一个全军的最 高指挥官尚且如此,其他指战员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人有旦夕祸福。偏偏在这个时候,任弼时的肺病犯了。贺龙很着急,他把红二 军团的卫生部长、有关的医生、护土还有副官都找来了,十分严肃地说:“你们要 照顾好任政委呀!你们晓得,不是他带着六军团,带着电台,冲破敌人封锁来和我 们会合,想想嘛,我们就是离群的孤雁啊!大家一定要照顾好他,他是有水平,有 正义感的中央代表啊!” 卫生部长说:“你放心吧,我们一定照顾好任政委。” 贺龙点头说:“那就好,我是怕你们马马虎虎出了毛病。” 其实,他还是放不下心。有时,总跟在任弼时的担架旁,拄着一根木棍,摇摇 晃晃地走着,还不时给任弼时讲点子笑话,好象他自己什么事也没有,其实,他的 脚正在流血。 夏曦就是在这一次大回旋战中,溺水牺牲的。 一天,贺龙召开了军分会会议。贺龙在会上说:一我们的情况不妙啊!后面的 郝梦龄、万耀煌跟得紧,南面的李觉也赶了过来,北面的樊嵩甫正在向这边靠拢。 在乌蒙山,敌人越聚越多,包围越来越紧。我们的部队已经非常疲劳,不过,敌人 的情况更不妙。他们从湖南、湖北、四川过来,让我们拖起跑,罪受得比我们多。 他们又只听顾祝同一人的,行动常常不一致。现在敌人主力大部分被调动到我们的 北面和东面去了。顾祝同还以为我们快垮了,有点骄傲了。我看,时候到了,应当 从敌人的空隙中钻出去了。要迅雷不及掩耳,跳出包围圈,把他们留在乌蒙山。我 们尽快进入云南,桶一捅龙云这个马蜂窝。” 大家同意贺龙的意见,经过讨论,决定从郭汝栋和樊嵩甫两个纵队的接合部向 西北方向突围。贺龙强调,他们的接合部虽是个薄弱点,但也要十分小心,秘密突 围。根据贺龙的命令,各部队马裹蹄,人衔枚,从郭、樊两纵队的夹缝中,突然跳 出包围圈,兼程急进,在昭通、威宁之间,穿过孙渡的防线,直奔滇东,使顾视同 指挥的那几个纵队在乌蒙山中白白地疲于奔命了一个来月,一无所获。 乌蒙一月,是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以来,处境最危险的一次,许多 老同志事后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但是,却在贺龙、任弼时他们出神入化的指挥下, 硬是将十几万紧迫不舍的敌人远远甩开,化险为夷,二、六军团依然保持着他的完 整性。这的确是指挥上的又一次“神来之笔”,无怪乎毛泽东要大加赞赏。 1936年3月,二、六军团在盘县、亦资孔地区进行了休整。朱德,张国焘两次来 电报,要求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因此,军分会经过慎重研 究,决定经普渡河在元谋渡江,而后沿华坪、永北北进。万一过不了金沙江,可向 澜沧江方向游击。 肖克对于决定渡江北上的情况回忆说:“这时我们对一、四方面军会合时张国 焘闹分裂及中央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当时我们还想在滇黔边站住脚,虽然查明 来包围这地区的敌人比进攻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少了,但也还在五十个团以上。 时间久了,敌情也可以变化,是否能站得住,是个未知数。总司令部要我们北上抗 日,找们从当时整个国内形势看,认为北上抗日是大势所趋,经军分会的考虑,决 定执行总司令部的指示,与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抗日。” 3月五日,二、六军团开始行动。他们冲破滇军防线向普渡河急进。 这时,蒋介石组织了一个滇黔“剿匪”军总司令部,由龙云当总司令,并命令 滇军迅速组织追击堵截,樊嵩甫、李觉、郭汝栋三个蒋介石的嫡系纵队也向滇东追 击。顾祝同飞往昆明,代表蒋介石督战。 4月6日,二军红六师攻占寻甸。在昆明的龙云认为,二、六军团可能沿红一方 面军走过的路线从元谋渡金按江,因此,他急令其近卫第一、第二团,工兵大队和 警卫营从昆明赶到普渡河铁索桥两侧防堵;命令孙渡纵队加快追击二、六军团的速 度,将红军阻止在普渡河东岸。孙渡受命后,即分两路尾追红军,并与张冲混成旅 相配合,形成对红军的夹击。滇军倾巢而出,加上蒋介石的三个纵队,二、六军团 要在元谋渡江,困难很大。 怎样才能渡过金沙江呢?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聚在一起研究对 策,他们认为,当务之急在于能否甩开滇军主力,争取几天机动时间,这是渡江的 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贺龙提出,在蒋介石的三个纵队追到之前,佯攻昆明,以甩 掉滇军主力,此乃上策。贺龙说:“现在有一个渡江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抢在樊 嵩甫、李觉、郭汝栋围拢上来之前,甩开滇军主力,争取几天机动时间。龙云把老 本都掏出来了,把牌押在普渡河,他那个省会昆明成了空城。他要唱空城计。我们 不是司马懿,没那么胆子小。我看,我们就打昆明。龙云,还有那个顾祝同,准会 吓得魂灵出窍,把兵调回昆明。这时候,我们一掉头向西,就能甩掉滇军,起码争 取到三天、五天机动时间。这样,我们可以到石鼓、丽江去过金沙江。江是死的, 人是活的,何必一定到元谋去渡江呢?天下地方大得很,我们走我们的,不跟他纠 缠。” 贺龙这个大胆而巧妙的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详攻昆明的方案 就决定了。 说打就打。第二天,二、六军团掉头南下,穿过孙渡、张冲两部之间的间隙, 向昆明扑去。当天,先头部队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突然出现在昆明以北地区,并派 小部队前出距昆明十五公里之处。第三天,两军团全部进入距昆明二十公里的富民 城,摆出一副即将攻打昆明的架势。 这可吓坏了顾祝同与龙云。龙云更是惊恐万分。这是他的老窝,要是被红军占 领了,他便什么都没有了。昆明全市紧急戒严。龙云一方面把军官学校的学生拉出 来守城,一面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催孙渡、张冲回援昆明。 滇军急如星火朝昆明赶来。贺龙却指挥二、六军团突然转向滇西,完全甩掉了 滇军,使敌人完全陷入了被动应付的局面。 贺龙指挥二、六军团分两路西进,日行百里。这些地方没有敌人的正规军,只 有民团,红军势如破竹,几乎每天占领一座县城,横扫滇西。4月17日,贺龙、任弼 时、关向应电告朱德、张国焘说:“我们决定采取鹤庆、丽江中间路线前进。现我 们已抵镇南,姚安之线,估计七天到十天迟到两星期可赶到金沙江边。”直到这时, 敌人才发觉上了贺龙的大当,再拼命也赶不上了,急得顾祝同操着一口涟水话直骂 娘。 25日,红军前卫部队到达石鼓,两军团全部人马也陆续到达。石鼓,是金沙江 上游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康藏地区的重要门户。金沙江由北向南湍湍而下。二、 六军团前卫部队在这里找到了七只船,自制了不少竹筏、木排,动员了二十八个船 工,开辟了五个渡河点。从25日夜里开始,到28日黄昏,两军团一万七千人全部渡 过金沙江。 追赶红军最快的滇军刘正富旅匆匆忙忙赶到金沙江边,这里已是空无一人,只 有一条醒目的大幅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 请回!”刘正富仰天长叹,啼笑皆非。 洋攻昆明,大获成功。朱德、张国焘致电贺龙、任弼时说:“金江既渡,会师 有期,捷报传来,全军欢跃,谨向横扫湘黔滇万里转战的红二、六军团致以热烈的 祝贺和革命敬礼。” 二、六军团的长征的确是胜利的长征。毛泽东“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 学习”乃肺腑之言,决非客套。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