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再去相城   张强和刑警小单一块儿来到相城市。在周亚男的协助下,他们先来到相城市文 物工作队。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说起方卓玉这个人谁也不知道,就连工作队队长 也说不清楚。这也难怪,照段霞爷爷的说法,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这文物 工作队的人全都换了一个遍。最后还是队长说他们工作队的门卫老张可能知道,因 为他是文物工作队的退休职工,被反聘来担任门卫的。   他们谢过队长,来到门房。老张七十多岁,但身体很好。一提起方卓玉,老张 只惋惜,说:“那可是个好人,可惜死得早,已经死了三十多年了。”   张强问:“死了?怎么死的?”   “得病死的,好象是血液病。”   “他家里还有谁?”   “就他老伴和一个女儿。”   “他家住在哪里?”   “住在老文物工作队家属院,文化路西头那个,好象是5 号楼4 单元一楼东户。 不过,我还是很早以前去过他们家,后来老方死了以后再没有去过,现在还在不在 那里住了,就不知道了。”因为后来文物工作队又盖了一个新家属院,所以老张才 这么说。   关于方卓玉的其他情况,老张也说不大清楚。   张强又拿出“商王钺”的照片让他看:“你见过这个没有?”   老张拿过去反复看了几遍,说:“没有,但这上面的图案我见过。”   “你见过?什么时候?在哪儿见过?”   “早了,好象是70年,是在方卓玉的家里见过。”   “您能说具体点吗?”   “我记得那时正在搞文化大革命。有一天,老方对我说,他要出外一段时间, 如果他家里有什么事请我帮助关照一下。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要去林滤山。我说 去哪儿干什么?他开始不想说,后来在我的追问下才说,说他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 一本书,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商王钺’的故事。老方问书的主人,书是从哪里来的。 书的主人说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还说他们祖上就是搞铸造的,说这书中记载的故 事很可能就是他们祖上的事情。老方就来了兴趣,非要那个人跟他一块去他们老家 林滤山去考察考察。当时正在闹文化大革命,文物队的工作全停了,因为造反派们 说搞文物就是搞‘四旧’,谁再搞就批斗谁,所以老方去时是请着事假偷偷去的, 除了我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才回来。回来时他带回来一张图, 图上画的就是这么个东西,特别是上面的图案和这上面的一模一样。我问他这是什 么?他不说,只是朝我笑笑。我又问他,这次去考察考察到了什么?他还是不说, 只对我说,你不搞文物,给你说了只能给你惹麻烦。我是单位里的勤杂工,对文物 上的事也不大感兴趣,所以也就没再多问。再后来老方就得病了,听说是一种血液 病,病了两年多就死了。”   听了门卫老张的话,张强心里想,方卓玉那次考察,很可能发现了传说中“商 王钺”的有关情况,回来根据他的发现铸造了这件“商王钺”。不过,这都是文物 上的事,和破案关系不大,张强关心的是这件“商王钺”后来的流动去向,既然老 张没见过这东西,他也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去向,因此,他们便就此告别了老张,决 定去方卓玉家里看看。   按照老张说的地址,他们一行又来到文化路西头文物工作队老家属院,找到5 号楼4 单元一楼东户上前敲门。门开了,是一个中年妇女:“你们找谁?”   见是女人,周亚男主动上前:“我们找方卓玉。”   中年妇女说:“他们家早搬走了。”   “搬走了?什么时候?”   “都十几年了。”   “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哦,那你是谁?”   “他们把这套房子卖给我们了。”   张强还想问问中年妇女知不知道有关方卓玉的情况,中年妇女说:“我们是通 过房产中介买来的,跟他们家不认识。”   没有办法,三个人只好来到院子里打听。   张强看到院子里有个花坛。花坛旁边坐着几位老太太在聊天,便上前询问: “大娘,向你们打听一个人,方卓玉你们认识吗?”   一位老太太说:“认识,他早死了。”   “那他家里的人呢?” mpanel(1);   “搬走了,搬走都十几年了。”   “搬到哪儿了?”   “不知道。”几个老太太一起摇头。   其中一位老太太说:“这老方家的搬家搬得特别怪,以前从没有说过要搬家的 事,不知怎么,说搬就搬走了。搬到哪儿了,也不说,就连我这个老邻居也不说一 声,而且搬走以后从没有回来过,连个电话也不打,真让人捉摸不透。”老太太的 话语里满含着责怪。   周亚男接着问:“她为什么要搬家?”   “不知道,别人搬家是因为买了新房子,她们家就她一个老太婆和一个孙女, 从没有听说她有买新房的打算,也不知道搬个啥劲。”   “孙女?”张强记得文物工作队的门卫老张说过,方卓玉家只有一个女儿,这 孙女是哪来的?便问:“她们家不是只有一个女儿吗,怎么有了孙女?”   一个老太太叹了口气说:“要说这老方家的命也真够苦的,老头子死了,她好 不容易把闺女拉扯到二十多岁,闺女也死了,出车祸死了。”老太太说到这事好象 很伤心,还抹了一把眼泪。   “是吗?是够可怜的。”张强也表示了同情,“那她这孙女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这才回到张强的问题上:“她这孙女是收养的。”   哦,原来是这样。一个孤单老人,收养个孙女,也在情理之中。张强怕再触动 老人们脆弱的同情心,不忍心让她们泪水涟涟的,所以关于孙女的问题就没有再多 问。   “方卓玉的老伴在什么单位工作?”张强换了个问题。   “她早退休了,原来在市血站,好象还是个副站长。”   一听说“血站”两个字,张强心里一震。在莫汝方和骈少勇被杀案中,凶手能 从活人身上抽出血来而不被被抽血者发觉,一定是个熟练掌握抽血技术的人。但他 们将整个滨山市的血站和医院排查了两遍,也没有发现一点线索,难道她……可转 而又一想,这不可能呀,这老太太至少也有七十多岁,她不可能是凶手。   张强蹲下身来和几位老太太耐心交谈:“大娘,你们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想 起她家搬到哪儿了,能说个大概方位也行。”   几个老太太还是一齐摇头:“想也没用,她好象故意不想让我们知道似的,真 的,说不上来。”   张强说:“照你们说的意思,她是在故意隐瞒?”   老太太们又一齐点头:“有点。”   她为什么要隐瞒?隐瞒什么?这隐瞒是不是和他们所调查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张强想揭开这个搬家之谜。   这时,周亚男看在这里问不出什么来了,便对张强说:“张队长,我们到血站 去问问,在那儿应该能问到。”   张强听了,连连点头。   他们一行来到相城市血站,直奔站长办公室。   站长是位四十刚出头的女站长。女站长听了他们的来意,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 们,说:“方卓玉的老伴叫孟金秀,原来是我们血站的副站长。不过,这老太太有 点怪,每年过年时,我们都要对退休的老干部老职工进行慰问,可这老太太自从搬 了家以后,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去慰问,好象怕我们知道她家在哪儿住似的。”   “这么说,单位里没人知道她家在哪儿住了?”张强问。   “知道,不过是才知道。”   “才知道?”   “是的,才知道。今年九月,孟金秀死了,她孙女才来单位告诉我们,我们这 才知道。是单位派人帮忙办的丧事。”   “死了?今年九月?”   “是的。”   “哦……”张强若有所思,“她新搬的家在哪里?”   “在商都路东段。”   “站长,您能不能说说孟金秀为什么搬家?搬了家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张 强说。   女站长想了想说:“这个我也说不清楚。说实话,我也觉得奇怪,比如说她搬 家吧,别人搬家一般有几种情况,有的是因为买了新房子;有的是因为人口多了, 嫌原来的房子小,不够住,要换大的;也有的是嫌原来住的楼层高,想往低的搬。 可这孟金秀新搬的房子不比原来大,也不比原来新,是二手房,而且原来是一楼, 现在还是一楼。还有,商都路东段已经到了城乡结合部,不是繁华地段,周围连个 菜市场也没有,生活很不方便,我真的想不出她为什么要搬家,好象只是想把自己 藏起来。”   张强心里想,这搬家还真是个谜,可谜底是什么呢?   张强又问:“您知道她那个孙女的情况吗?”   女站长说:“我光知道她这个孙女是收养的,至于从哪儿收养的,我也不知道。” 站长想了想,“这样吧,我给你们找个人,她可能知道得多一些。”   张强高兴地说:“行,能找个知情人最好。”   “她叫尚兰英,也是我们血站的一个退休老职工。她是孟金秀卫校的同学,两 个人关系非常好,像亲姐妹似的,孟金秀瞒谁也不会瞒她。”   “好,好。”张强有点兴奋了。   “今天我正好事不多,我就陪你们跑一趟。”看来,女站长是个热心人。   张强忙说:“那就多谢了。”   “不用客气。你看我们先去找尚兰英,还是先去孟金秀家?”   张强想了想:“我们先去找尚兰英吧。”   女站长说:“行,那咱们走吧。”   尚兰英也已七十多岁了。听说他们是从滨山来的,想了解孟金秀的情况,她显 得非常警惕,一个劲地摆手说:“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见老太太不想配合,周亚男严肃地说:“人家是滨山市公安局的,有件重要的 案件需要调查,你必须得好好配合。”周亚男穿着警服,人长得五大三粗,办事也 象个楞小子,一上来就咋咋呼呼。   尚兰英一听吓了一跳:“怎么?她犯事了?”   张强怕把老太太吓住,忙说:“您别怕,不是她犯事了,我们有件关于文物上 的事想了解一下情况。”   女站长也帮着说:“尚姨,人家是在办公务,我们可得好好配合呀,您知道什 么就说什么。”   尚兰英说:“你们想了解什么?”   张强说:“您说说,十多年前,孟金秀为什么要搬家?”   尚兰英叹息一声:“说就说吧,反正人已经死了,也没有什么可瞒的了。这老 孟可是个好人,就是命不好。七三年时死了老伴,她一个人好不容易把闺女养大成 人,谁知八三年一场车祸闺女也死了,就剩下她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她的闺女 原来搞了一个对象,是部队上的,小伙子不错,参加过反击战,还是个战斗英雄, 听说得过一等功。两个人订婚照都照了,小伙子都不准备回老家了,准备转业到相 城,当个上门女婿。可谁知这老天爷不长眼,小玉那么好一个姑娘就……就没了… …”提起这事,老太太也很悲伤。   张强问:“这小伙子老家是哪的?叫什么?”   “就是你们滨山的,叫什么我不知道。”   滨山的?张强这才明白,刚才老太太的警惕原来跟他们来自滨山有关。是什么 原因让她那么警惕呢?   “后来呢?”   尚兰英继续说到:“这小伙子还真有情有义,闺女没有了,可小伙子每逢过年 过节就来看看。再后来小伙子送来一个小姑娘,让孟金秀当作孙女收养,好跟老孟 作个伴。小姑娘非常懂事,老孟一看就喜欢上了。小伙子每月按时从滨山寄三百块 钱,说是给小姑娘的生活费。开始老孟说什么也不要小伙子寄的钱,说她自己有工 资,完全够她们两个用。可小伙子非要寄,说是替小玉尽点孝。”   张强听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知怎的,心里很不好受。   周亚男又有点沉不住气了,她觉得老人说的这些离他们想问的问题太远,想让 她快点说有关搬家的事,便催促说:“你快说说搬家吧,她们为什么要搬家?”   老人斜了她一眼,显然对周亚男的催促很不满意:“我这不是在说嘛,你着啥 急?”   周亚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陪着笑脸说:“老奶奶,对不起,我没着急, 您老慢慢说,我给您倒水。”   张强也怕老太太倔起来不说了,那可就不好办了,也赶快说到:“没事,您慢 慢说,想到哪儿说哪儿,别慌。”   尚兰英这才又继续往下说:“谁知,好景不长,后来,小伙子结婚了,娶了一 个小肚鸡肠的女人,因为她不愿意她男人给老孟寄钱,过年过节还要到相城来,两 口子经常闹架。再后来,那女人竞一个人跑来,跟老孟大闹了一次,说老孟干扰了 他们的幸福生活,让老孟离她们远点……”   听到这儿,周亚男激动起来:“这算个什么东西?娶这么个女人,那男的能有 好吗?我倒佩服这男的,绝对是个爷们。”   尚兰英也说:“谁说不是呢?那女人可厉害了,就像个母老虎,嗨!……”老 太太只摇头。   张强怕把话题岔开,问:“后来呢?”   “后来老孟就搬家了。她不愿意给小伙子找麻烦,所以搬家时谁都没说,就连 她多年的邻居也没说,”尚金秀转过头来看着女站长“单位里也没说。后来那小伙 子又来过一次,没找到老孟她们,就回去了,从那以后就彻底断了与老孟的来往。”   搬家之谜解开了。谜底原来是这样。调查这样心地善良的老人,张强心里很矛 盾,他既希望找到破案的线索,可又真怕案件牵扯到老人身上。现在看来,老人估 计不会与案件有直接关系,那两件青铜钺很可能是被别人拿走用来作为作案工具的。 当初,方卓玉在铸造这两件青铜钺时,专门要求铸造者为他保密,所以知道他家有 这两件东西的人只能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现在,他们老两口和闺女都死了,只有这 个收养来的孙女了。   “大娘,您能说说孟金秀那个孙女的情况吗,她是什么时候收养的?”张强问。   “是八五年。”   “八五年?也就是说二十年前?”   老人点点头:“是的。”   “收养时这姑娘有多大?”   “好象是十岁吧。”   “十岁?”一听到这岁数,张强心里马上起了疑问。首先,这小女孩收养的时 间和年龄,都让他联想到在路政建材厂那件案子中失踪的薛存田的女儿。这是一种 巧合吗?其次,一般人因为没有孩子收养小孩的,都是收养年龄小的,不会收养这 么大的,因为这么大的孩子都记事了,不大好培养感情。关于这个疑问,张强转而 又一想,也许滨山的小伙子觉得孟金秀年龄大了,再收养小的不现实,养大了也不 容易,所以给老太太找个年龄大点的,能作个伴,还能相互照顾。   “这个年龄应该记事了,她原来的家是哪里的,为什么要被别人收养?”张强 又问。   “我听念玉说,对了,老孟这个孙女叫念玉,是老孟给她起的。念玉说,她家 就是你们滨山东边乡下的,她父母嫌她是个女孩,想要男孩,就把她送人了。”   “她家是乡下的?”张强说,“那么说,她这个孙女现在有三十了,应该结婚 了吧?”   “是三十了,可没有结婚,连对象都没谈。”   “那为什么?”   “谁知道呢。要说念玉那姑娘人长得也好,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苗条身 材,一米六八的个头,好多人都想给她托媒,有大学生,有政府公务员,还干部子 弟,可她就是一个不见。”   “这又是为什么?”   尚兰英摇摇头:“不知道,老孟活着时也劝过她,让她找个好人家,她也了确 了一场心事,可念玉说,她只愿意跟奶奶在一起,不想嫁人。为此老孟还给她生了 一场气。生气也不行,念玉光给老孟陪笑脸,说好听话,就是不见。”   “她在什么单位工作?”   “她自己说在一家什么演出公司工作,具体干什么谁也不大清楚。”   听了尚兰英的话,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张强隐约感觉到孟金秀这个孙女有问 题。但是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儿,他一时还说不准。   再问其它情况,尚兰英就不知道了。张强决定到孟金秀的家去,直接见见这个 方念玉。   在女站长的带领下,他们很快来到了孟金秀居住的院子。这里原来是相城市化 学厂家属院。楼房看上去有些年代了,大概是七十年代盖的,户型都是两居室的小 户型。化学厂在十多年前因为污染环境被强行搬迁了,现在这家属院处于无人管理 的状态,院子里显得很脏很乱。   他们来到孟金秀家门前,女站长刚要伸手敲门,被张强拦住了。张强一看就知 道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了,因为防盗门的门缝里塞了好多小广告,上面落了一层灰 尘。   小单敲了敲左边邻居的门。门开了,一个中年妇女打开里面的门,隔着防盗门 问:“你们找谁?”   小单指着孟金秀家问:“她们家的人呢?”   中年妇女摇摇头:“不知道。她家奶奶死了以后,她孙女就没在家住过。有两 个月了,很少见她回来。”   小单又问:“您估计她会到哪里去了?”   中年妇女说:“不知道,她们家这孙女有点怪,几乎不跟左邻右舍打交道,除 了在楼道里碰面了点点头外,很少跟人交谈。”   疑点越来越多,张强决定进屋看看。他和小单、周亚男转到楼房后面,推了推 卧室的窗户没推开,又推了推旁边一个小窗户,好象是卫生间的窗户,里面好象没 插,用力一推推开了。   周亚男说:“你们俩进去吧,我到前面给你们看着。”   张强说:“好。”说完,他和小单跳了进去。   二人穿过卫生间,先进入客厅。客厅里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孟金秀老 人的遗像。遗像前放着一个香炉。一大一小两个卧室,每个卧室里都有一张单人床 和一张写字台。大卧室里放着一大排书柜。书柜里摆放着好多书,大多数是有关考 古的,还有一部分是医学方面的,不用说大卧室是孟金秀居住的。小卧室里有一个 小书柜,里面放的书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武侠小说,其中有全套的金庸系列武侠 小说。另一类是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探案集》、《尼罗河惨案》等等,其中也 有一部分中国的侦探小说。小卧室应该是方念玉居住的。   张强在小卧室的书柜上看了看那些小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又打开写字台 的抽屉。其中一个抽屉里放着一些书,是一套教材,封面上印着商城武术学校的字 样。翻开里面,都是些拳谱、刀谱、剑谱之类的东西。上面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 字,看样子象是些批注和心得,说明主人很可能上过武术学校。他又打开另一个抽 屉,抽屉里平放着两本书。一本是用黄纸书写的线装本,好象过去说书人使用的话 本。他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突然发现里面有关于“商王钺”的内容。他仔细一看, 就是那段关于“商王钺”的传说。张强听段霞说过,北京的老教授曾经在当地一个 旧书摊上看到过一本书,里面有一段关于“商王钺”的传说。后来这个传说经过姬 成和吴风的两次加工,就成了《滨山法制报》上的那篇《血色商王钺》传奇故事。 结合文物工作队门卫老张的说的情况,这个话本很可能就是老教授看到的那个话本, 后来被方卓玉买来了。另一本是一本小说,是一本从英国翻译过来的神话小说。从 书页翻卷的程度看,书的主人不止看过一遍。其它书都摆放在书架上,唯独这两本 书放在抽屉里,说明主人对这两本书情有独钟。张强拿起那本英国神话小说,书的 名字是《神剑飞魂》。书的前面有一段内容简介。张强看了看这段内容简介,看着 看着,身上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小说写的是古英格兰国王亚瑟王死后,他的宝剑被 安放在一个山洞里。每当出现欺压老百姓的恶吏时,宝剑身上就会渗出血来。到了 夜里,剑魂就会飞出去,在睡梦中将人杀死。张强明白了,如果这书的主人真是凶 手的话,那她正在演绎一场中国版的《神剑飞魂》。   张强用相机把那本小说的封面和内容简介拍下来,又和小单一起到大卧室查找 了一番,想找到照片之类的东西,可是没有,也没有找到其它有用的东西,只好出 来了。   在送女站长和周亚男回去的路上,张强又和女站长聊起了孟金秀那个孙女。女 站长说:“这姑娘不仅长得漂亮,瓜子脸,一双大眼睛,双眼皮,一米六八的个头, 苗苗条条的,而且很会为人处事,人缘很好,跟谁都能和得来。”   听了女站长的话,张强说:“你好象对她很熟悉。”   女站长说:“那是,去年她说她们单位近些日子没事,想在我们这儿临时找点 事做,正好我们人手不够,再有,她奶奶原来是我的老上级,所以我就同意了,在 我们这儿干了一年多临时工。”   “什么?她在你们那儿干过临时工?”女站长的话又让张强一惊,“那么说她 会抽血?”   “对。”女站长说,“这姑娘聪明,学什么一学就会,虽然她只在我们这儿干 了一年多,但她的采血技术比我们这儿的老职工还熟练。后来她要走时,我还真有 点舍不得。”   “她为什么要走?”   “她奶奶死了以后,她就不来了,说是她单位有事做了,所以要走。”   听到这里,张强基本上什么都明白了。  --------   虹桥书吧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