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为上海文化名人立传 数年前,一位日本学者来到陕西韩城,问起司马迁的史迹,谁料当地某文化单 位的一位负责人竟不知道司马迁是韩城人。这件事使这位日本学者大为惊奇,以至 引为笑谈。但在我们国内,没有多少人引起震动,因为“文革”以后,那种文化荒 芜、知识浅薄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幸好,近年来各地都开始注意补课,大力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如整修名胜 古迹,保护历史文物,编写名人传记,组织文人集会,举办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文化 活动。举例来说,浙江绍兴曾多次邀请全国书法家,举行兰亭雅集,以及最近武汉 举行黄鹤楼诗会等等,都很有影响,极一时之盛。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招揽中外 游客,有利于开发本地区的旅游事业,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对本地区人民起到 了培养乡土感情、提高文化素养的作用。 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想到上海的情况。常听外地同志说,到上海只能逛逛南京路、淮海路,浏 览一下商店橱窗;在一本《上海指南》的导游书中,也只列举了豫园、龙华寺、玉 佛寺、松江方塔、嘉定孔庙等几个游览点;偌大的上海,好像在历史文化方面患有 一种先天不足之症。上海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缅怀的文化名人吗?当然不是。谁都知 道,如果把松江、嘉定算在内,上海古来就是文采风流、人才荟萃之地。光就文学 艺术家而言,就可以举出陆机、陆云、张翰、陆贽、董其昌、陈继儒、李流芳等等 一长串名字。明末的徐光启,是一个对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名人。 他就是徐家汇人,至今尚有墓地存在。可是上海人很少想起他。也是明末清初,上 海九亩地露香园出了顾名世一家几代的女刺绣家,其中技艺最高的是顾名世的孙媳 韩希孟,她善画工绣,名噪一时,由此形成顾氏绣法,号称“露香园顾绣”。可是 今天我们空有露香园路,而顾氏遗踪却荡然无存。至于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如李伯 元、曾朴、任伯年、吴昌硕、汪笑侬、史量才、鲁迅、瞿秋白、茅盾、聂耳、梅兰 芳、周信芳等等,有的本人就是上海人,有的长期在上海寓居,对发展上海文化事 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如果我们把他们的事迹树碑立传,是足以使上海的文化史册大 放异彩的。 mpanel(1); 应该说,近现代的上海文化名人是有特点的。由于上海这个城市在鸦片战争以 后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都会,于是各种社会思潮也得风气之先。正是这种原因, 上海的文化名人在接受和传播新事物、新思想方面都比较敏捷,有创新精神,并且 容易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这不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更有借鉴的意 义吗! 当前,上海市委宣传部发起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正在展开。我想 起蒋星煜同志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提议写一本《历代上海文化名人传》。我觉得这个 主意很好,因而撰文附议,以资讨论。 《解放日报》1985 年7 月21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