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x评论家也要深入生活 一部文学作品,引起作家和评论家之间的意见相悖、争论不休的情况已经司空 见惯、习以为常了。评论家常常指责作家的作品歪曲了生活,而作家的答辩则是: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给我的感受。……”生活好像是一个可以被人任意打扮 的姑娘,说美就美,说丑就丑,难道真的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么?当然不。问题在于 作家所指的生活是具体的、可感的、多半属于现象方面的;而评论家所说的生活却 是抽象的、概念的、带有总体性的。当然,作家也会有缺点,由于局部的生活、个 人的直觉,没有经过理论的提炼和升华,不一定能把握社会的本质和时代的脉搏, 不一定具有典型性,甚至有所偏颇的弊病。但评论家的缺点恐怕是缺少对生活的亲 见亲闻,缺少被生活燃烧起来的激情。以凝固的意念当然代替不了日新月异、丰富 多彩的生活;靠听汇报、看书面材料提到的对生活的印象,与在基层耳濡目染、跌 打翻滚中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毕竟是不一样的,这也许就是评论家和作家对生活作出 不同评价的根本原因。 mpanel(1);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农村在变,城市在变,人们的心灵世 界在变,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深入生活的问题已经被 公认为文艺界的当务之急。但是,评论家的深入生活问题似乎还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虽然,深入生活,评论家和作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从 理论上和原则意义上来说,广泛地接触生活实际,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知识,研究 一下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评论家的要求是决不能低于作家的。我国古代 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 憎,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这段话也说明评论家如果没有一些实际的广 泛的生活体验,没有从亲自阅历中得来的真知灼见,要想恰如其分地评论作品,使 作家心折口服,是困难的。评论家和作家之间的分歧和争论,也只有采取深入生活、 取长补短这种同一步调,才能逐步接近,最后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文学报》1984 年8 月9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