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7 章 纪元前第七世纪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七章 纪元前第七世纪 本世纪,封国间的战争升高,战败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向战胜国乞和,当 战胜国的尾巴国,即所谓接受“城下之盟”;一是想当尾巴国而不可得,被战胜国 并吞。周王朝初期,各封国的面积相差不大,经过不断地并吞之后,就呈现悬殊的 现象。强大的封国不断吃下弱小的封国而日益膨胀,小封国的数目因不断被吃而日 益减少,未沦亡的小封国也因不断被蚕食而更加缩小。 封国内部,受到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国君不断地被敌国或被本 国政变所放逐或杀戮。 然而,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不久即被纳入霸权秩序。一个超强的封国,用 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政府,行使职权。一方面保护弱小的 封国不受其他强大封国的侵略,一方面保护国君的传统利益不受国内新兴力量的冒 犯,这种霸权形态,成为本世纪最大特征。 一 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周王朝所属封国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仅在末期,只就有记载的而言,就 有一百七十余国。这些封国除了国王下令撤销,或子孙断绝自然消灭外,永不会灭 亡。然而上世纪(前八周才,胡国却亡于郑国。进入本世纪(前七),强大的封国 更大批并吞无力自卫的一些相邻的小封国,诸如: 一、齐国并吞谭国(山东章丘)、成阝国(山东宁阳)、鄣国(山东东平东障 城乡)、阳国(山东沂南)、纪国(山东寿光南纪台村)、遂国(山东肥城西南)、 宿国(山东东平东)。 二、晋国并吞霍国(山西霍州)、魏国(山西芮城)、耿国(山西河津)、虢 国(河南三门峡)、樊国(河南济源)、虞国(山西平陆)。 三、狄部落并吞卫国(河南淇县,不久迁于漕邑,即河南滑县复国,后再迁楚 丘,即河南滑县东,不久又迁于帝丘,即河南淮阳)、温国(河南温县)、邢国 (河北邢台,不久迁于夷仪,即山东聊城复国)。 四、秦国并吞西虢国(陕西宝鸡)、梁国(陕西韩城)、芮国(陕西大荔)、 滑国(河南堰师东南)、若阝国(河南淅川。不久于上都,即湖北钟祥西北复国)、 蜀国(四川成都)。 五、楚王国并吞息国(河南息县)、弦国(河南息县南)、黄国(河南潢川)、 夔国(湖北秭归)、江国(河南正阳南)、六国(安徽六安)、庸国(湖北竹山)、 巴国(四川重庆)、申国(河南南阳)、吕国(河南南阳北)、宗国(安徽庐江)、 蓼国(河南固始东北)、舒国(安徽庐江西南)、舒蓼国(安徽舒城南)、邓国 (湖北襄樊北)。 六、邾国并吞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不久复国)。 七、卫国并吞邢国(山东聊城)。 八、鲁国并吞项国(河南沈丘)、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戎国(山东 曹县西北)。 一百七十余封国,大部分太小和太不重要。它们有些仅只在史料上出现一次或 数次,便如石沉大海。所以事实上,只有下列十一个封国和一个王国,在春秋时代 扮演重要角色: 一 晋国 首府鄂邑(山西乡宁),稍后迁至绛城(山西翼城) 二 齐国 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三 秦国 首府平阳(陕西宝鸡东),稍后迁至雍邑(陕西凤翔) 四 郑国 首府新郑(河南新郑) 五 宋国 首府商丘(河南商丘) 六 鲁国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 七 卫国 首府帝丘(河南濮阳) 八 陈国 首府宛丘(河南淮阳) 九 蔡国 首府上蔡(河南上蔡) 十 曹国 首府陶丘(山东定陶) 十一 许国 首府许丘(河南许昌) 十二 楚王国 首都枝江(湖北秭归),稍后迁至郢都(湖北江陵) 从前的封国,只不过仅有一个城市或一个村落。本世纪(前七)开始后,疆域 膨胀,所拥有的城市和村落渐多,各封国才有首府的建立,逐步向独立王国迈进。 封国间的互相并吞,和封国国内因之引起的紧张情势,使本世纪(前七)就发 生了四十余件逐君杀君的事件。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只把它列为下表,代替说明。 表中所称“公子”,是指封国国君的儿子,所称“王子”,是指王国国王的儿 子。不过并不一定是指现任国君国王的儿子,他可能是前任国君国王的儿子或几代 之前某一位国君国王的后裔;所谓“公子”“王子”,只是表示他的贵族身份。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