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卷 第 37 章 “代理总统”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十六章 “代理总统” 蒋介石于1949年1月22日下午4时10分乘“美龄号”专机离开南京。飞机起飞后,绕 南京城一周,望着巍巍钟山,浩浩长江,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蒋介石不禁悲从中 来,老泪纵横。1个半小时之后,专机降落在杭州笕桥机场。浙江省府主席陈仪同机到杭。 冬日苦短,暮色苍茫,杭州已是万家灯火。蒋介石一行驱车沿西湖前行,来到坐落在西 冷桥畔的“楼外楼”。陈仪在这里设宴为蒋介石接风洗尘,以尽地主之谊。出席作陪的, 有同机到达的蒋经国、陈诚、俞济时,以及奉召赶到的汤恩伯。 “楼外楼”有一道名菜叫“西湖醋鱼”。上桌前临时从西湖的鱼池中抓来活蹦乱跳 的鲜鱼,立即宰杀,加上烹调别具特色,使这道名菜誉满中外。过去,蒋介石每次到杭 州,都要品尝这道富有家乡风味的佳肴。但今天却不同,心事满腹,食不甘味,面对着 刚刚端上桌的“西湖醋鱼”,蒋介石连筷子也没有动一下。 善于察言观色的陈诚、俞济时等人,劝蒋吃菜喝酒时都说些阿谀奉迎、讨蒋介石喜 欢的话。但陈仪心直口快,常常口不择言,在劝蒋吃鱼时说:“蒋先生,俗话说:拿得 起,放得下。来,尝尝西湖醋鱼的味道吧!”不料,陈仪的这句话却戳到了蒋介石的隐 痛处,只见他脸上由青转红,由红转白,一怒之下,拂袖而起,说声“不吃了,走!” 就悻悻然离席而去,并且不到他经常下榻的西湖岸边的“澄庐”去住,而以第二天乘飞 机方便为借口,改住在笕桥空军军官学校,以为离陈仪远一些,一来可扫除心头的不快, 二来这儿也比较安全可靠。 陈仪原名陈毅,曾是光复会会员,和徐锡麟、秋瑾等相熟。1905年光复会和华兴会 合并成立同盟会时,陈仪便是同盟会会员,蒋介石加入同盟会比陈仪晚好几年;陈仪和 蒋介石都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蒋介石又比陈仪晚5期,所以蒋介石对陈仪很尊重,有时 称陈仪为老师,以师礼相待。陈仪从20年代、30年代,直至40年代,在长达30多年的民 国史上,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早在北伐时期就是师长、军长,后来成了国民党中声名显 赫的二级上将。陈仪早就预言蒋介石必败,共产党必胜,然而他没想到共产党会胜利得 这样快,蒋介石会失败得这么惨。陈仪参加了“逼蒋和谈”及“逼蒋下台”的大合唱, 还竭力劝蒋“急流勇退,出国一游”。蒋介石恨一切逼他和谈、下台的人,对陈仪同样 也是怀恨在心。 陈仪秘密接受共产党的策动,毅然转向人民,他效法傅作义和平解放北京的榜样, 暗中准备在京沪杭地区和平起义。殊不料,凡事不密则成害,他秘密谋划的这件机密大 事,被最亲密的人汤恩伯出卖。汤恩伯是他一手提携,情同亲子侄,汤恩伯原名“克勤”, 陈仪对他有知遇之恩,情同父子,恩重如山,便将“克勤”改为“恩伯”。陈仪从不相 信汤恩伯会出卖他,他想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再拉汤一把,对汤再提挈一次,哪知汤恩伯 却向蒋告密。蒋介石免了陈仪浙江省主席职,秘密押送到台湾枪毙,演出了一场恩将仇 报的恶作剧。 蒋介石在一群高官的护送下来到溪口,他虽不作总统,但仍是国民党总裁,主持中 常会,凌驾于李宗仁之上。李宗仁没想到蒋介石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蒋介石下野后两 个多星期,南京国民政府就土崩瓦解。 李宗仁于1月24日举行总理纪念周那天,正式上任,举行了“代理总统”的就职仪式。 然而京城已人去楼空。行政院院长孙科避去上海,中央各部则奉命搬家,总统府各局官 员也早迁到广州,偌大一个南京变成一座“空城”。 李宗仁便将蒋介石的悍将权臣暂放在一边,利用“代统”职权,恩威并重,逐步去 销蚀蒋与其亲信的联络,把权力一步步夺到自己手中。李上台伊始,即以“早启和谈” 为第一要务,视事当天,即对外正式宣布愿与中共就“和谈”问题开始洽商,并电邀李 济深、章伯钧、张东荪等为之斡旋。又派邵子力等先后赴沪,分晤宋庆龄、章士钊、颜 惠庆、黄炎培、罗隆基、张澜等民主人士、社会名流,请他们为促进和谈有所赞助,李 宗仁特饬行政院办理下列各事: (1)将各地剿匪总司令部一律改为“军政长官公署”。 (2)取消全国戒严令。 mpanel(1); (3)裁撤戡乱建国总队。 (4)释放政治犯。 (5)解除报章杂志禁令。 (6)撤销特种刑事法庭。 (7)通令停止特务活动。 李宗仁以“代统”名义和亲笔信指示参谋总长顾祝同,负责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 人,但蒋已把张学良押解台湾,软禁在新竹上井温泉。 李宗仁派程思远专程赴台与陈诚交涉,结果得到的只是蒋介石托陈诚之口向李宗仁 传达的训示: “我们宪法所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行政院长尽管由总统提请任命,但前者应 向立法院负其责任,所以国家元首有什么决策,应提请行政院协商。” 杨虎城由军统特务秘密监禁在何处,外人不得知晓。李宗仁的命令对蒋介石的特务 系统,形同废纸,没有蒋介石的手令,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孙科内阁是以“举党一致”自诩的“巨头内阁”,它包揽了吴铁城、陈立夫、朱家 骅等太子系、政学系、CC派显要领袖在内的各式人物,却偏偏没有桂系的人。李宗仁亲 赴上海与孙科晤谈,要其速返南京,府院一致,共支危局,但未有结果。后来孙科在蒋 授意下,于2月4日擅自将内阁迁往广州。国民党当局出现了“一国三公”的局面,即溪 口的蒋介石、南京的李宗仁和广州的孙科。 孙科率行政院到达广州,要占用迎宾楼,便不客气地把戴季陶赶到条件较差的东园 招待所。戴气愤不过,大骂孙科。他见国民党政府已是死亡在即,回天乏术,大批国民 党军政要员匆匆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纷纷逃往台湾,广州城里乱作一团。有 人劝戴去台湾,他十分坚决地说:“不必去!”他想共产党定会取得胜利,会统一中国, 他以前接触过马列主义,接触过共产党,他不相信共产党会把他怎么样,决意离粤赴川, 回老家去。当时他的儿子戴安国任交通部航空署长,已备好了专机,因气候恶劣未能成 行。2月11日晚,戴季陶服安眠药死去。 戴季陶的把兄弟、称戴为“畏友良师”的蒋介石闻耗悲痛,中夜唏嘘,发出明令褒 扬,谓戴季陶为“才识恢宏,勋尤懋著”云云。 李宗仁决定采取以柔克刚之策,以虚怀若谷之举,争取舆论同情,拉拢中间力量, 分化蒋、孙势力。他首先竭尽全力把尚留在京的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立法院院长童冠贤 争取过来,仰赖于、童之襄助尽快使立、监两院复会,以此向孙科的行政院施加压力。 又以“于此飘摇之际,肩起责任”相号召,召集在京国大代表餐叙。餐叙会上,李氏夫 妇一唱一和,诉陈“苦衷”,以博“国代”对“代统”的同情和声援。尔后又让复会后 的监察院及临察委对孙科之“渎职”提出弹劾。除此之外,李宗仁派黄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