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对外贸易地区构成 割台前后台湾的对外贸易地区构成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甲午战前,日本与 台湾的贸易微不足道,贸易商品仅限于纺织品(1894年曾占进口洋布总额的49?8%)、 火柴等。日据初期,台湾在最初的几年中仍然以中国大陆作为主要的贸易对象,1899 年从日本进口额超越从大陆进口额,1903年对日出口额超过对大陆出口额,对日贸 易才全面超过对大陆的贸易而占据主导地位。日据时期台湾对外贸易的地区构成变 化,。 资料来源:A ?J ?格来顿齐夫《台湾经济展望》,联华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译, 生活书店,1945,第134 ~136 页。参阅大公报馆摘译本《台湾经济生活》,1945, 第72~74页。显而易见,日据时期台湾的对外贸易地区全方位的从祖国大陆转向了 殖民宗主国日本,就是开港后曾经在台湾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英、美等西方 列强此时也烟消云散,在台湾贸易关系中的位置微不足道。 到了1937年,台湾对外贸易关系里,对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3?2%,自日本进 口占进口总额的86?3%,如此之高的外贸地区集中度,难怪美国学者格来顿齐夫称 :“此数字于其他殖民地历史上,可谓绝无超越者。”A ?J ?格来顿齐夫:《台 湾经济展望》,联华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译,生活书店,1945,第137 页。例如,印 尼出口到荷兰1850年为78?3%,1930年为15?3%,自荷兰进口1850年为41?9%,1930 年为 16 ?8%;非洲中部(刚果)出口到比利时1928年为70?6%,1938年为80?7%, 自比利时进口1928年为51% ,1938年为46% ,其余如英、法等国也从未达到如此之 高的比例。参阅刘翠溶《殖民主义的经济面》,《经济学百科全书》1 经济史,联 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86,第256 页。 mpanel(1); 1937年之后的若干年内对大陆的贸易有所发展,主要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使得东南沿海地带沦为占领区,加上与伪满洲国的贸易日渐扩大, 因而出现了异动。如1937年对大陆出口额11834 千元,1939年增至69960 千元,进 口额1937年为30474 千元, 1939 年为36634 千元,其中对广东出口增长幅度最大。 A?J?格来顿齐夫:《台湾经济展望》,联华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译,生活书店,1945, 第 134~135 页。 台湾各类进出口商品的对日贸易依存度究竟是如何分布的?涂照彦做了统计比 较,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台湾作为殖民地其之于宗主国日本的附属地位,特摘 引如下。 以上资料表明,日据时期台湾的对外贸易一面倒地依存于日本,在出口商品方 面,米、糖、香蕉、酒精等99% 均以日本为出口对象,输出贸易的对日依存度1910 年后平均在80% 以上,1930年达90?55% 。在进口商品方面,铁及铁制品、烟酒、 木材及木板、车辆及其零件、水产品、纸类、面粉、乳制品、肥皂和火柴、纺织品 等,亦90% 以上依赖日本进口,最高者为100%。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对日依存度,1910 年后均在60% 以上。台湾经济被全面的卷入了日本市场的漩流中,台湾社会经济彻 底地殖民地化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