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台湾文化协会(2) 思想进步及其言行给全岛民心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时至1920~1930年代, 中部上流社会和青年知识分子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在台湾民族运动中发挥主导作 用,上面所列名单上,中部出身者达22名,占总数的52?38% ,雄居首位,加上台 湾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林献堂本身就是属于台中州大屯郡雾峰庄,则更凸显了这 一点。其二,文化协会的中坚属于日据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年 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为30?47岁,其中40岁以上者仅6 人,29~39岁者19人,1895 年日本侵据台湾后出生者17人,以受教育年龄为计算起点,假设当时的受教育年龄 为8 岁起始,则1887以后出生者中除个别仍遵循汉学传统外,日本殖民地教育体系 下接受教育的这一辈人数达33人,比例为85?71% 。这表明殖民地时代成长起来的 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骨干力量。其三,从这张表也可看出, 文化协会是台湾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反日民族力量的统合体,在这个统合体中,地主、 贷地业者10人,律师、医生、记者、公司职员等白领阶层22人,小本经营者2 人, 木匠、裱褙师、送报夫等蓝领阶层4 人。总括来说,台湾文化协会基本上是一个由 地主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有相当部分工农民众参与 其中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其基础便是建立在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这一共同点之 上的。 前面提到,台湾文化协会的中心任务,就是启发民智、宣扬民族文化、促进台 湾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这就需要动员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为达成这一目标, 文化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启蒙宣传活动: (1 )举办各类文化讲习会。它们是:台湾通史讲习会,由连横主讲,听众每 天多达300 余人,据总督府称:连横在讲习会中“常露诅咒总督政治,挑拨民族的 反感之口吻”。通俗法律讲习会,由蔡式谷主讲,讲词中“有讽刺台湾总督府的施 政压迫台人的言辞,谓有扰乱治安之嫌疑”蔡培火等:《台湾近代民族运动史》, 学海出版社,台北,1979,第544 页。,遭到禁止。此外,还有通俗卫生讲座、通 俗学术讲座、西洋历史及经济学讲座、汉文讲座等等,因主讲者多借讲座抨击日本 殖民统治,故常有警察临场监视。这些讲习会的目的在于普及新文化知识并激发台 湾民众的民族反抗意识。 (2 )创办报社,发挥舆论的广泛宣传作用。文化协会创建伊始,就筹划出版 《文化协会会报》,但因其中包含许多民族意识强烈的内容而遭禁止。《台湾民报 》成为文化协会的事实上的机关报,后改为《台湾新民报》,由周刊进为日刊,报 纸利用汉文记事,积极为台湾人民的利益呼吁呐喊,揭露总督府的专制统治,宣扬 中华文化和大陆的情况,“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智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 岛的文化,振起我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王晓波编《台胞抗日文献选编 》,帕米尔书店,台北,1985,第95页。蔡培火称:“(《台湾民报》)除做台湾 人的喉舌,呼吁诉苦,对总督府的恶政加以指责批难,对民间日人的歧视曲解予以 纠正外,对台湾人的思想、文化的启蒙也有甚大的帮助。”蔡培火等:《台湾近代 民族运动史》,学海出版社,台北,1979,第39页。尤其是对祖国的介绍和大陆作 家作品的转载,为殖民地新闻封锁下的台湾民众和祖国人民间系起了一条情感和文 化联系的纽带。 (3 )改良、普及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娱乐之中。在厦门通俗教育社的影响 下,陈嵌、周天启等组织成立彰化新剧社,开创台湾新剧运动。台北陈凸也成立星 光演剧研究会,研讨“五四”以来的新剧并将其移植到台湾。此外还有新竹新光剧 团、基隆民运新剧团等,他们演出的剧目多以宣传民族意识、讥讽总督政治为中心 内容,世人称之为“文化剧”。另外,在1925年又成立了美台团电影放映队,在放 映的同时以台语配音,言语中不时讽喻政治,当临场警察出来干预,台下民众便发 出一片抗议声。《台湾民报》报道:在凤山郡的放映中,“往观的人实在是空前未 有的多,而警察方面却有些神经过敏――即有一个巡查某,公然拿出手指簿记着男 女儿童多少人去看戏。看着的人多是抱腹而笑,听着说这是上司的命令,真是命令 的丝毫无意义,难免受人民误解警察当局过于干涉了。”《台湾民报》1928年11月 25日。放映前还同声高唱美台团歌,密切了文化协会与广大民众的感情联系,促进 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mpanel(1); (4 )文化讲演会。文化协会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宣传动员手段即是遍及全岛 各地的文化讲演会,日人史料记载称:“讲演会是文化协会最重视的活动。在一般 民众知识程度较低的台湾,文化协会的启蒙如采行文书宣传,难免缺乏大众性,所 以说它几乎全以讲演会来达成目的,并非过言。”“因为他们所讲述的民族主义, 以及对台湾统治的诽谤,激起地方民众很大的回响,很受欢迎。”“地方会员每当 有事,便召集干部开办讲演会,动员无智的民众,名为欢迎,鸣放鞭炮,进行一种 变相的示威运动,有时则召开旁若无人的大欢迎会,一壮气势。干部们对地方民众 的这种态度,颇为自得,以志士自居,一味煽动起民族反感,不加省察,以致造成 空前的反母国风越发加深。” 若林正丈:《台湾总督府秘密文书“文化协会对策” 》,(日本)《台湾近现代史研究》创刊号(1978年)。在这当中文协干部无形中 成为集聚民众的领导者。讲演会听众踊跃,如1924年有132 次,讲演者432 人,听 众44050 人;1925年讲演会315 次,讲演者1165人,听众高达117880人。王诗琅译 《台湾社会运动史》,稻乡出版社,台北,1988,第273 页。 高两贵台北市蓬莱 町26公学校毕业送报夫同上黄氏细中国福建省泉州府晋江18台北女校退学同上同上 娥县石溪乡资料来源: 《警察沿革志》,第194 ~197 页。警察沿革志》,第194 ~197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