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农工运动及台湾共产党(3) 相对文化协会而言,民众党的工人政策更加积极,其领导人蒋渭水对工人运动 十分重视,民众党提出要实施以农工阶级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认为“殖民地的劳动 阶级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急先锋――前卫队”简炯仁:《台湾民众党》,稻乡出版社, 台北,1991,第158 页。。因此,民众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更具组织性和斗争能力, 规模和影响也要大得多。其影响下的工人组织在1927年就有21个,3000余工人。又 譬如1927年的高雄浅野水泥会社罢工,蒋渭水即组织了总指挥部,号召民众出钱出 力帮助被解雇的机械工人弟兄;1928年的台湾制盐会社罢工,提出了要求增加工资、 改善劳动条件等主张,与日资会社及殖民当局抗争。民众党还于1928年成立了台湾 工友总联盟,其领导的台湾工人运动,主要即以此为核心进行的。蒋渭水强调: “民众党今日能被社会肯定、被官宪重视的原因,在于民众党背后有工友总联盟三 十三团体及一万数千名劳动者。党不能轻视劳动运动,且对劳动运动之指导已明示 在党的政策中。”《台湾民报》1928 年1 月8 日。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及社 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台湾的工人运动逐渐强调在开展民族运动的过程中 也应进行阶级斗争,以谋求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如工友总联盟规约第四条修正案。 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使得日本殖民者十分惊恐,他们采取了强力镇压政策,工 人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民众党被取缔,工友总联盟的作用随即走向衰微。实际上, 民众党的分裂,除了日本殖民者的镇压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内部在工人 运动政策上的尖锐分歧,以蔡培火为首的稳健派和大地主资产阶级(所谓有力者) 对于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感到恐惧,表现为极力反对在民族运动中将阶级斗争包括 在内,排斥工人运动,要求进行纯粹的自治运动,最终与以蒋渭水为首的一派矛盾 激化,导致民众党的分裂。对于台湾民族运动中的阶级斗争问题,第五节另有详述。 台湾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先进 政党和先进理论的指导;同时,在日本殖民者的高压政策下,台湾民族运动发展进 程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领导者其软弱、妥协性也日益体现,如何将台湾民族运动进 一步推向深入,也是摆在台湾无产阶级面前的严峻课题。1920年代以来,在社会主 义思潮和民族运动洗礼下,台湾本地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与大陆和日本的共产党组织往来逐渐密切,林木顺、谢雪红等还到莫斯科学习,直 接受第三国际和日本共产党的指导。在共产国际方面,作为世界革命的一环,对于 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予以积极的支持和援助。在这一背景下,由共产国际和 日本共产党领导策划,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指导下,台湾共产党于1928年4 月15日 在上海成立。党的中常委为林木顺、林日高、蔡孝乾,中央委员庄春火、洪朝宗, 中央候补委员翁泽生、谢雪红,由谢雪红负责与日共联系,翁泽生负责与中国共产 党及第三国际联系。 由于台湾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依据一个国家一个党组织的原则,台湾共 产党应纳入日本共产党的范围,作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透过日共来保持与 国际的联系。然而当时日本共产党正忙于国内的选举而无暇顾及,故委托中国共产 党“援助及指导”台共成立的一切事宜,台共领导人林木顺在成立大会上也表示: “我们将遵从中国代表的指示,在实际行动中坚持努力推行――,冀望中国共产党 对于台湾革命,赐予最大的指导与援助。”《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 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2、33、32、37页。台共的组织、纲领性文件都 是在中共代表的参与下最后组建、修改完成的。在台共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也 与其保持了密切关系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尽管台共内部曾有所谓主张接受日共领导 的“旧中央”和主张接受中共领导的“新中央”的矛盾,彼此间势力折冲的结果, 产生了改组后的台共新中央和1931年纲领,其间台共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有效 指导和巨大影响显然毋庸置疑。 mpanel(1); 台共政治大纲认为: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决定了台湾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日本殖民者的殖民统治,同时在台湾消灭封建势力,实施土 地革命。在后来的台湾民族运动中资产阶级表现出妥协和软弱性,已经不能胜任台 湾革命的领导任务,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以无产阶级及农民大众为主 力军,一定程度上团结资产阶级,推进台湾民族民主革命。“台湾民族革命的主力 军与领导阶级,必将是无产阶级无疑。”《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 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3页。“台湾共产党的当前紧急任务乃急速地扩散至 台湾各地方,吸收参与实际运动的共产主义者,以这些革命的先进分子为中心,先 着手于预备组织的召集。此种预备会议之后,再努力吸收担任战斗员的劳动者与农 民党员,然后以劳动阶级及农民作为基础,如此始克建设成一个严密而巩固的共产 党。”《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2 页。正是按照此一政治大纲的要求,在上海党的组织被迅速破坏的情况下,台共仍 然不久即在岛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活动。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