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农工运动及台湾共产党(4) 台共在岛内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遵循政治大纲的原则实施的,在对台湾民族 运动发展状况和对岛内资产阶级阶级分析的基础上,台共认为:“我们既已认定根 本上台湾资产阶级不唯无法领导台湾民族革命,亦不是革命的主要军队。我们应一 方面打破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卑劣的阴谋,他方面也应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合战线, 使资产阶级处在工人阶级的影响下。在现今政治条件下――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争夺领导权的时期――台湾共产党必须为工人阶级争取真正的领导地位,以免指导 权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民族革命使其向前发展。”《台湾社会运 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7页。因此,台共的首 要任务在争夺台湾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团结资产阶级为同盟 军,同时尽一切可能将广大工农大众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为达成台湾民族革命的目 标创造条件。在上海及东京的党组织陆续遭破坏后,台共仍不屈地在岛内重整党的 领导机构,并决意“按既定方针继续活动”,着重点放在对文化协会和农民组合的 工作上,指定吴拱照、庄守负责文化协会,杨春松、赵港负责农民组合,庄春火负 责工人运动,后专指派刘守鸿为高雄地方负责人,领导当地的工人运动和党的活动。 随着党在台湾民族运动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广大党员对于部分领导成员“不 充分、不活泼、态度之消极”等软弱涣散状况感到不满,要求改组党的领导机构。 《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12 、167、 176 、170 、278 、215 页。党还决议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求得其支持和指 导。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对于台湾共产党的状况也十分关切,经由翁泽生联络发 布了对台共工作方针的新指示。1931年党的改革同盟成立,苏新、赵港、王万得等 一线党的骨干分子清算了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机会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决定在工 农大众中广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力,筹备赤色工会。5 月底党的第二次临时 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核心及台共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指出 “党的成立大会及此次大会均受到中国党的帮助与指导,此点具有重大的国际性意 义”。《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67 页。大会采纳了新的政治纲领,指出台湾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台湾 的资产阶级已经不能负担此一革命任务,必须由无产阶级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 “唯有无产阶级指导农民、小资产阶级及一般勤劳大众组织形成的势力,才是革命 的唯一动力”。《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 第176 页。然而,台共在清算了党内的机会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同时,却又犯了“左” 倾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错误,他们认为帝国主义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世界正 进入革命的高潮期,号召人民起来对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最后“达 成武装暴动,颠覆帝国主义的统治,建设革命政权,完成革命现阶段的任务”。《 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70 页。这 一激进主张的出现与当时自身陷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下的中共的影响有着极大 的关系,并且不符合台湾的社会实际,对台共自身及台湾革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危 害性。 mpanel(1); 尽管台共从建立伊始,就不断的遭受日本殖民者的严厉取缔,但党仍然不屈不 挠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他们集合了一批进步青年工人农民在各地组织读书会、 茶话会,宣讲革命道理,教授“资本主义的骗局”、“劳动者的明日”及“共产党 宣言”、“共产党ABC ”、“无产者政治教程”等;台共成员吴拱照、庄守进入分 裂后的新文协,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主导地位,文化协会成为台共的外围组 织,并利用台湾文化协会开办演讲会抨击日本殖民主义统治,四处张贴标语号召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拥护台湾共产党”;在农民组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台共 提出的“农民问题的适当对策”被全面接受,农民组合实际上也为台共所主导;在 工人运动方面,他们在北边矿山和南部铁路厂筹备工会组织,苏新、萧来福、王万 得等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起来斗争,全岛性的工会组织赤 色总工会也在积极的建立中。进入“九一八”事变后,台共认为“帝国主义战争正 是台湾革命成功的机会”《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 台北,1989,第278 页。,决定依据1931年纲领中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方 针,在台湾策划武装暴动的具体实施,先后组织人员在嘉义的竹崎、北港进行训练。 遭破坏后,又以大湖、竹南农民组合支部为中心,积极组织暴动准备工作,但不幸 事机泄露,大批成员被捕,暴动失败。 1931 年7 ~8 月间,日本殖民者在全台大 肆搜捕台共党员,台共组织和党中央受到严重破坏,党从此陷入瘫痪状态。对于台 湾共产党在台湾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当时的资料记载道:“――台共将台湾农民组 合、台湾文化协会完全变为其指导下的外围团体,而农民运动、小市民学生运动则 依据党的方针推行,至昭和五、六年(1930~1931年),甚至连赤色工会的组织或 劳动争议方面亦有相当发展,在本岛左翼运动中留下了甚大的业绩。”《台湾社会 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215 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