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理蕃政策”的出笼(1) 在台湾,除了历史上自祖国大陆移民而来的汉族居民,还有远古时代就在这座 美丽宝岛上生息繁衍的原住民族――高山族,经历了荷据、明郑和清代几个阶段, 平地上的原住民逐渐汉化而成为平埔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分别, 但是仍有大多数的原住民生活在台湾中央山脉和东部峡谷及海岸地区。日本殖民统 治时期,统称其为高砂族,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往往还是以带侮辱性质的“蕃 族”称谓冠之。在日据时期,依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首次将台湾原住民族细分 为9 族,即泰雅族(Atayal)、赛夏族(Saisiat )、布农族(Bunun )、邹族 (Tsou)、排湾族(Paiwan)、鲁凯族(Rukai )、卑南族(Puyuma)、阿美族 (Ami )和雅美族(Yami)。日本人的到来,使得原住民也和汉族一样,陷于殖民 统治之下,台湾的山地资源开始受到来自外国殖民者的掠夺。同样的,台湾原住民 也奋起反抗日本殖民主义,以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的荣誉和尊严。 日本殖民者占据台湾后,首先面对的是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这一斗争以 广大汉族民众为主体,虽然时有原住民的加入,但相对而言无论是人数还是地域上 都相当的有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清代以来汉族与原住民族间的隔阂尚未完全消 除,联合行动有着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是日本殖民主义的铁蹄在占领初期专注于 对平原地带汉族抗日武装的镇压,无暇顾及山地,对山地原住民的冲击相对较少。 更由于从防范汉族与原住民联合抗日着眼,日本殖民者对汉族和原住民采取了不同 的政策,在全力镇压汉族人民武装斗争的同时,对原住民则实施怀柔政策,首任总 督桦山资纪在他的训示中就多次强调:对于土著“须以爱育抚绥为主”。参考藤井 志津枝《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的理蕃政策》,文英堂出版社,台北,1997,第3 页 生蕃赋性虽极蒙昧愚鲁,然犹存固有之风,一令其心怀恶感,则日后无法挽回。 ――果欲开拓本岛,必须先令生蕃驯服,――本总督欲以绥抚为主,以期收效于他 日,仰各官员善体此意,训诫部属,勿致有误接遇生蕃之途径。参考藤井志津枝《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的理蕃政策》,文英堂出版社,台北,1997,第3 页。 桦山资纪的指令得到了切实地实行,这由恒春支厅长相良常纲的报告中可以看 出,其上呈总督府的《台湾地方出差复命书》曰: 原本恒春地方为明治七年(1874年)之役西乡都督阁下登陆此地征讨牡丹蕃之 处,据云当时蕃人投降而请军门向西乡阁下输诚,且以手环,誓言永不叛逆,尔来 二十余载,蕃人之意向乃不可以昔日测知,因此小官被任命为恒春支厅长之际,当 时桦山总督阁下特别留意启发蕃族之事,指示一旦绥抚之端绪有误,弊病将层出不 穷,东部一带将因此仍归于不毛黑暗之蛮域,终使本岛之经营受阻,故而再三告谕 小官,唯有恒春蕃族之归顺,才能使我军得以进出卑南台东。参阅宋龙生《卑南公 学校与卑南族的发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编印,南投,2002,第29~30页。 mpanel(1); 基于以上所述,日本殖民者首先借鉴清代的抚垦局模式,于1896年4 月颁布《 台湾总督府抚垦署官制》,设置抚垦署,将原住民的 “蕃地”与汉人居住的地区 分而治之。抚垦署的主要职责为:一、“蕃人”的抚育、授产、取缔;二、“蕃地” 的开垦;三、山林和樟脑的制造。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原住民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 广泛宣传日本已经是台湾的新的主人,由新设抚垦署负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与汉人 的交往。同时利用原有的汉人通事和商人,继续从事汉蕃交易。日人还挑选人员学 习原住民语言,以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抛开汉人通事,直接接触并控制台湾原住民。 乃木希典总督时期(1896~1898年),日本殖民者一方面加紧镇压台湾人民的 抗日武装斗争,另一方面仍然执行对原住民的怀柔政策,他提出的“蕃务”六方针 为:矫正原住民的封闭落后思想,严禁出草杀人,破除迷信,改良生产生活方式, 实地调查原住民地区,开发利用“蕃地”森林物产等。其中“蕃地之踏查及交通” 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基于殖民地治安维持的需要,调查原住民地区地形乃至民 情风俗,这些对于总督府把握情报、制定政策及防范汉族武装集团与原住民联合抗 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