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皇民化运动(3) 第二,强制推行日常生活的日本化。 台湾人的祖先是从大陆迁徙过去的,台湾的社会语言、风俗习惯与大陆闽粤沿 海地区基本相似,台湾文化实际上是大陆闽南、粤东文化的延伸。然而,日本殖民 者侵占台湾后,竭力压制当地中华文化,强制推行同化政策。“七七事变”后,更 变本加厉,试图以日本文化来取而代之。 宗教是日本殖民者促进皇民化的重要内容,他们推行神社崇拜,在各地修建神 社,老百姓在家要奉祀伊势神宫大麻,1941年统计表明台湾奉祀神宫大麻739378尊, 占到台湾总户数的70% 。日据时期台湾共有神社68个,其中38个就是在皇民化运动 期间建的。规定每月一日为敬神日,男女老少均需敬神如仪。对于台湾固有的民间 信仰,则采取寺庙整理、撤废等措施,只允许保留少量庙宇,其余的神像集中焚毁, 美其名曰“诸神升天”。虽在长谷川清总督时期对此项政策略有放松,但经过了这 次所谓整理,台湾的寺庙斋堂数目减少了约1/3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 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允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第41、 44页。祖先崇拜蕴藏着台湾人民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国故地的怀念之情,日本 人也曾将其作为善良风俗予以褒扬,但在皇民化运动中,却斥之为不利于以“天皇 为中心之大家”的迷信活动,“妨碍了皇民炼成”而遭取缔。此外,台湾人原有的 汉民族风俗如传统节日的春节、中元节,及婚冠丧祭习俗,被斥为“弊风”,要予 “打破”。家庭中则要使用日本式的风吕(澡盆)、便所、榻榻米,妇女穿日本和 服,等等。 日本殖民者还在台湾实施改姓名运动,于1940年2 月11日宣布“恩准”台湾人 改用日本式姓名。早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台湾总督府就曾策划允许部分台 湾人改换日本式姓名,条件是该人家须为国语常用家庭,且在思想、宗教和习惯上 都内地化(即日本化)了的。对于这次的改姓名运动,总督府总务长官森冈二郎称 :“本岛土地已是帝国完全的领土,作为本岛人也必须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与内地 人毫无相异之处。”“亦即在精神上形式上都与内地人一样才称得上完全的日本人 化。”近藤正己:《创氏改名研究之探讨与改姓名》,《日据时期台湾国际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历史系,台北, 1993 ,第240 页。 台湾的改姓名运动实行的是所谓的“许可制”,开列的条件是:①国语常用家 庭;②具有努力涵养皇国民之资质的深厚意念,且富于公共之精神。表面上由人民 自行申报,然后经知事厅长许可,但实际上是强迫执行的。日本人除了陆续刊行有 关更改姓名的煽动性书刊外,还设立更改姓名推行会,由警察胁迫改换姓名。据旗 山吴氏的回忆,1942年正月,他突然接到一名宪兵的盘查,责问为什么不改姓名。 一个月后,便接到被军队征为军夫的通知,送到马来西亚前线去了。富泽繁:《台 湾终战秘史》,いずみ出版株式会社,东京,1984,第45页。1941年改换姓名者有 71785 人,1942年约为10万人。种村保三郎:《台湾小史》,东都书籍株式会社, 台北,昭和20,第428 页。 日常生活的日本化,在皇民化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殖民者企图使台湾 人民“通过日常生活的充分日本化,来首先体会日本人的心境,然后在不知不觉中 感受皇民意识,并达到这一境界”。白井朝吉:《台湾皇民化之诸问题》,《台湾 时报》昭和15年1 月号。 mpanel(1); 第三,强制推行皇民化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历来是日本殖民者实施皇民思想灌输及同化宣传的骨干。“七七事变” 前,台湾学校教育除了普通技能和日本式修身教育之外,最大目的正如总督府民政 长官后藤新平所说的:“不过为普及国语的起见而已”。皇民化运动时期,在1941 年初等教育的国民学校教育原则是“以皇国之道为准绳”,“进行国民基础锻炼” ;至于中等教育目标是“锻炼中坚有为的皇国国民”,高等教育则是“以修炼皇国 之道为准绳,锻炼国家有用的人材”,师范教育则是 “以修炼皇国之道为主旨, 体会皇国使命,培养不辱皇国国民资格的人物”。1943年起,台湾实施义务教育制 度。而所有这些“教育制度的扩充,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施行,目的是以教育的彻底 来促进本岛人的皇民化”。盐见俊二:《台湾统治方式与印度尼西亚统治方式》, 《台湾时报》昭和18年11月号。 此外,日本殖民者还加强社会教育设施。在各类日语讲习所,除了教授日语外, 还向学员灌输日本皇民精神,宣扬总督政令,学唱军国主义歌曲。各地普遍成立部 落振兴会,设置部落集会所,开展各种活动,如祝祭日参拜神社,对日本国旗的崇 敬,学用日语,奉斋神宫大麻,完纳税收,宣讲时事等等。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