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皇民化运动(4) 青年是社会生活的主干,训练青年是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运动的重心之一。 广大青少年被纳入青少年团组织,施以训练,宣扬所谓的日本精神、国体明征、大 义名分等。为了培养各地青年中坚,1940年7 月成立了勤行报国青年队,将各地青 年集中进行3 个月的兵营式训练。为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南进政策,设立了拓南工 业战士训练所、拓南农业战士训练所、海洋训练所等,“推动培养活跃于华南、东 南亚地区的干部”。防卫研修所:《有关台湾问题的基础研究》(其一),《研究 资料》第41号,东京,1965,第89页。 同时,日本殖民者也不放松对原住民的皇民化思想灌输,他们进一步强化头目 势力者会、家长会、妇女会、男女青年团的活动。初步统计, 1937 年有日语讲习 所176 处,学生15985 人,日语普及会21个,会员618 人,头目势力者会86个,会 员980 人,家长会351 个,会员 23612人,妇女会84个,会员4276人,男女青年团 372 个,团员14175 人,几乎囊括了原住民青壮年中坚人物和部落中的名望人士。 日本殖民者还招集全岛原住民青年骨干举行碰头会,宣讲时局,挑唆对中国的敌视 心理。岛田昌势:《台湾国精运动的新开展》,《台湾时报》昭和14年9 月号。 第四,强迫台湾人民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服务。 “奉仕”(日语服务、效力之意)是皇民化运动期间台湾最流行的字眼,它迫 使台湾人从事无报酬的低级繁重的劳动。皇民奉公会时期, “奉仕”更是被摆在 了主要的位置,日本人宣称:“皇民奉公运动不光是口头上说臣道实践,而是挺身 于实际在遂行臣道实践。”《台湾年鉴》昭和17,第178 页。要求台湾人民以实际 行动体现皇民思想,并证明自己正走在皇民化道路上。显然,这是日本殖民者为无 偿使用台湾劳动力而耍的花招,也是强制皇民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形形 色色的“挺身队”、“奉公队”纷纷出笼,学生要参加“热汗奉公”劳动,工矿企 业组织各种产业奉公团,大幅度增加劳动强度,廉价榨取台湾工人的劳动成果,商 业界则成立商业奉公团,配合战时经济统制政策,稳定市场。1944年,进一步提出 “全岛无一人不为圣战而劳动”的口号。 为了支撑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殖民者还通过迫售金银、发行公债和强迫储蓄 来搜括台湾人民的财富,这一切都是在皇民奉公的旗帜下冠冕堂皇地进行的。1937 年开始的“金报国运动”,强迫人民出售金、银、铜、铁、锡等,以家庭主妇为中 心,由台湾银行牵头,通过储蓄组合、信用组合、保甲部落团体,挨门逐户推行, 到1939年3 月,金额达5000万元。太平洋战争前夕,在金献纳的名义下,台湾人民 被迫交出的金品价值180 余万元,在日本帝国内仅次于东京、大阪而居第三位。1941 年12月至1943年1 月间,更高达500 万元。随着战争的扩大并陷入胶着状态,台湾 总督府大力宣传国家总力战,强调经济战的重要性,要求台湾人民将手中资金投入 储蓄,展开所谓的“储蓄报国”运动,其金额为1938年5000万元,1939年15000 万 元, 1940 年2 亿元,1941年23000 万元,1942年36000 万元,1943年仍达到3 亿 元。1937~1942年还发行国债及债券 87609505 元,台湾人民的军事费,1937年为 600 万元,到1944年高达15000 万元,增长了24倍。参阅陈小冲《1937~1945年台 湾皇民化运动述论》,《台湾研究十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0。 mpanel(1); 日本殖民者还将支援战争作为皇民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实现征兵制为皇 民化的追求目标之一,把台湾青年送上前线,来填补其日益枯竭的人力资源。早在 1937年,日本殖民者就将台湾人征为军夫到军队充当杂役,此外还有通译,主要派 遣地是大陆的华中、华南及东南亚。1943年,台湾实施陆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海 军志愿兵第一回募集约有316097人申请,陆军第二回志愿兵募集约有601147人应募。 至陆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取消,计有约16500 人服役。征兵制在1945年4 月实施,殖 民地军事动员达到了高潮。日本人将台湾青年送到训练所日夜苦练,然后派到南洋 各地,甚至派到大陆地区,使之与自己的同胞自相残杀。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的统计, 台湾出身军人数为80433 名,军属(含军夫)126750名,合计207183名,其中死亡 30304 名。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允晨文 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第141 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