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殖民地教育体制下的台湾人(1) 作为殖民地被统治民族,台湾人民遭受着不平等的差别待遇。“向来台湾的教 育政策有两面,即对内地人(日本人)采用积极的教育,而对台湾人实行消极的教 育。”《教育普及运动》,《台湾新民报》昭和5 年8 月23日。在初等教育中,专 收日本人儿童的小学校相对于专收台湾人儿童的公学校,师资力量较强,经费较多, 1920年代初,小学校有资格教员占教育总数的70?9%,公学校只占42?5%;小学校 教员薪金平均1099元,公学校教员薪金仅604 元,相距达495 元之多;小学校平均 每个学生拥有教育经费67元,公学校学生为36元,后者只有前者的53?7%。“台湾 人比住在台湾的日本人,受着‘贱价的教育’的事实,是没有怀疑的余地。”山川 均:《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台湾》,收入王晓波编《台湾的殖民地伤痕》,帕米 尔书店,台北,1985,第76页。教育程度的差别也一直存在,即使到取消公小学校 区别的国民学校时代,仍有适用于日本人的第一课程表和适用于台湾人的第二课程 表之分,前者程度明显优于后者。同时,在台日人与台湾人儿童就学率呈现出明显 的差异,就在日本据台22年后的1917年,台湾人适龄儿童就学率男子为21?4%,女 子为3 ?7%,平均仅 13 ?1%,而日本儿童就学率男女分别为95?5%和94?6%,平 均为95?1%。到1936年,台湾儿童平均就学率艰难的上升到43?8%,日人则高达99 ?4%,二者相去甚远。 在中等学校,以1930年代初的统计可见,小学校毕业的日本人约4500余名,进 入中等学校的有2000多名,约占半数。公学校毕业的台湾人25000 余名,进入中等 学校却仅有1000余名,占1/20不到。“台湾人的初等教育极其不备,而且中等学校 入学试验程度又以小学校为标准,故公学儿童当然不能与小学儿童竞争。”《台湾 人中等教育的危机》,《台湾新民报》昭和6 年4 月18日。在日本殖民者的刻意设 计下,台湾人要获取更高知识的愿望如此难以达成,无怪乎山川均会说:“就多数 的台湾人说,中学校的门户,事实上是封锁住。”山川均,上揭书,第77页。 在高等教育上,日本学生占了绝对优势。日本人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台湾人接 受高等教育,因为从荷兰、印度的例子中已经反映出被统治者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提高后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共学制实施前,台湾人在医学、农林、商业各专门学校 学习,其程度虽较日人系统的医学专门部、高等商业学校为低,但毕竟有相对独立 的系统。共学制实施后,表面上台湾人与日本人有同等的权利,事实上却造成高等 教育由日本人独占的有利条件。中等教育入学比例台湾人已处劣势,程度又较低, 升学考试相当不利,除医学专门学校和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我们看到了台湾高等 教育的畸形构成,以下仅举数例:1928年,台北经济专门学校有日生338 人,台生 70人;台中农林学校日生94人,台生5 人;台北帝国大学日生49人,台生6 人;1937 年,台南工业专门学校日生178 人,台生29人;台北经济专门学校日生229 人,台 生23人;台北帝国大学日生128 人,台生59人;1941年,台中农林专门学校甚至出 现日生160 人,而台生仅1 人的情形。《台湾民报》就此尖锐抨击道:“将台湾人 所负担的租税,建设维持学校,然而受教育的恩惠的学生,不但是以收容在台的日 本学生为主,甚至每年由日本内地大批移入学生。如此使台湾人负担经费,而教育 由内地移入的学生,此岂非明了的教育的榨取。”《打破榨取的教育政策》,《台 湾民报》昭和2 年 9月25日。 日本在台湾建立的殖民地教育体制,从主观上讲,是为了同化台湾人民并培养 中下级技术人才,以利于殖民榨取机关的运作;从客观效果上看,也引进了新的教 育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打开了台湾人的眼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对台湾 人来说,前者与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相违背,势必引起民族主义的反抗浪潮; 后者有助于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机会,故台湾 人也部分地给予接纳。 mpanel(1); 招致台湾人民强烈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日本殖民者对汉文的压制政策。日据 初期,为了对抗地方传统书房的影响以将学童招徕到公学校学习,总督府对公学校 的汉文教育曾采取宽容的态度。1904年公学校规则颁布后,日语教学开始逐渐占据 压倒的地位。1922年新教育令实施后,台湾学制进一步日本化,汉文改为选修课, 升学考试必须用日文进行,青少年一代懂汉文的人越来越少,台湾同胞对此忧心忡 忡,他们说:“汉字本来是世界上最深奥的文字,不容易明白,而且学生时代既没 有受过汉文教育,那里会懂汉文的理义。汉文这样难懂又没奖励的机会,所以我们 台湾的兄弟自二十年来已经废弃不惯了。噫!我想到这个地方,泪珠儿直滚下来了!” 王晓波编《台胞抗日文献选编》,帕米尔书店,台北,1985,第66页。于是,文化 协会、民众党等民族运动团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汉文汉字。《台湾民报》积极 推广白话文,介绍大陆作家作品,他们呼吁在学校恢复汉文为必修课,增加教学课 时;文化协会组织了汉文委员会,研商普及汉文方策,开办讲演会、研究会、编辑 汉文教科书,民众党纲领中则写进“公学校应以汉文为必修课”的主张。此外,分 布各地的读报社还组织民众阅读祖国大陆报纸,中央书局、文化书局大量进口中文 书籍以满足岛内的需求。总之,“汉文保存,乃是台湾民族运动的一大眼目”。叶 荣钟:《台湾人物群像》,帕米尔书店,台北,1985,第256 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