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后 记 《铁道游击队》出版以后,曾接到不少读者来信,给了我许多鼓励,有的读者 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次再版,我综合了这些意见,作了一次文字上的修改。在这 里谨向热情帮助我的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初版交稿匆促,未写后记,对于个人写作以及书中人物等问题,没作交代。 因此,出书后,有许多青年读者来信问一些问题:如《铁道游击队》是否真人真事? 这些英雄人物的下落和近况怎样?作者怎样写了这本书?和书中人物的关系等等。 现在就对以上问题,作一简要的说明。 《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出的。远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确 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 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很多惊人的英雄斗争事迹。当时,我和他们在同一个地 区工作和作战,对他们比较了解和熟悉。后来为了写作这本书,我和他们又曾在一 块生活过,直到现在,我和他们几个主要干部还有联系。原先,我想把他们所从事 的斗争,用传记或报告文学形式来写的,以后改为小说来写了。既然作为小说来写, 对他们的斗争事迹,就不能不加以艺术上的选择和取舍。过于繁琐的重复的人物和 战斗情节,有的被删去,有的被合并,当然有的也有所加强。为了反映整个抗日游 击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又把它丰富和发展了。尽管如此,但我还是以他们真 实的斗争发展过程为骨胳,以他们的基本性格为基础来写的。老实说,书中所有的 战斗场面都是实有其事的。 现在再谈谈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以及我和书中人物的关系。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前后,为了写《铁道游击队》,我曾两度到过他们那 里,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一个长时间。很早以前,我就听到他们在铁道线上的战斗故 事。当时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还处在艰苦的阶段,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 支持,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所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象一把锋利的钢 刀一样,插向敌人的血管。为了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内线的主力呼应作战, 他们在敌人控制的铁路线上搞机枪、撞车头、打票车,闹得天翻地覆。这些战斗, 在当时确实是震撼敌伪,大快人心的。因此,他们的杀敌故事,就象神话一样在群 众里流传,被编成歌子唱,被写成剧本上演,给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抗日军民以很 大的鼓舞。我就是被他们英勇斗争故事所鼓舞、感动的一个。在一九四三年,山东 的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我怀着敬慕的心情,结识了他们队上的个别英雄人物,和 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的政委(就是小说中李正的模特儿)以后,我就产生了写 他们的愿望。我曾根据他们的部分材料,在报刊上写了些文艺报道。以后铁道游击 队希望我到他们队上去,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他的斗争,希望我能比较全面系统 地把它用文学形式反映出来。这个邀请,使我非常兴奋。 回忆和他们相处的日子,是永远使我难以忘怀的。由于他们的热情、豪迈,我 们很快就成了不分彼此的亲密战友和同志了。在这段期间,我有系统的研究了他们 的斗争和生活。我和他们短枪队的“老哥们”作过长久的深谈。我走遍了他们所有 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也曾到铁路两侧,微山湖边的人民群众里,去了解他们艰苦 卓绝的斗争怎样得到人民的支持,并在人民中间留下多么深的影响。人民把他们杀 敌的故事,加上神奇的色彩在描绘着。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日寇投降后,他们第一次的新年会餐。在庆祝胜利的 丰饶的酒席上,正象我小说里第二十四章所写的那样,他们是以古老的形式,来悼 念自己牺牲的战友。他们把一桌最丰满的酒菜,摆在牺牲了的战友的牌位前边。他 们平时喝酒喜欢猜拳行令,可是在这一次新年会餐席上,他们却都沉默着喝闷酒。 他们隔着酒桌,望着牺牲了的战友的牌位,眼里就注满了泪水。哪怕在最欢乐的时 候,一提到已牺牲的同志和战友,他们就会痛哭流涕。当时的情景,深深的感动了 我。也就在这次会餐的筵席上,为了悼念死者,他们有两个提议:一个是将来革命 胜利后,建议领导在微山湖立个纪念碑;再一个就是希望我把他们的斗争事迹写成 一本书。对于这后一个提议,也就是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当时是答应下来 了。因此,我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出自我个人对他们的敬爱,同时,由于他们的委 托,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了。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九四六年,我在枣庄守着他们几个领导人和一些老队员, 把他们以往的斗争事迹,详细地记录下来。正要动手写作时,解放战争开始了。为 了粉碎蒋匪帮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全山东的军民都动员起来投入紧张的战斗。这时 我军从鲁南暂时的撤退,铁道线都拆了,他们转入主力作战,我也到其他战场接受 新的任务。在这紧张的战争年月,坐下来写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把这一工作搁 置了下来。一搁就是好几年。在这段期间,虽然我们分开了,可是他们给我的光荣 的委托,我并没有忘记。每当我听到他们战斗的胜利消息时,在兴奋之余,就马上 联想到这一未完成的任务,心情也就沉重起来了,总觉得有件重大而严肃的工作没 有完成而感到难过。 在这种心情下,我就用嘴来讲,象一般故事的传播者一样,当战斗或工作之余, 我就把他们的战斗故事,讲给战友和同志们听,大家都很爱听,并深受感动。每当 休息下来的时候,同志们都围上来,要我讲,有时我也主动的讲。由于我对铁道游 击队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和热心传播,有的同志见到我竟喊我为“铁道游击队”了。 当时所讲的故事,也许就成为我今天小说的胚胎了吧! 全国解放以后,我很希望能找个时间来实现我多年来的愿望。可是刚进入大城 市,工作是繁忙的,我的岗位又是在机关行政工作上,这个愿望总没有实现。直到 一九五二年,我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才有机会把多年来的愿望予以实现。由于事 隔经年,为了重温他们以及整个抗日时期的斗争,来唤起我原有的创作激情和冲动, 在动笔之前,我又找到铁道游击队的一些领导人,到鲁南去了一趟。我们曾经在枣 庄寻找早已倒塌的铁道游击队的诞生地――小炭屋子,去找了血染洋行的旧址,沿 着临枣线(现已改为公路)向东走去,经过打票车的三孔桥,顺着他们早期战斗活 动过的道路,西去临城。在微山湖边上,我们访问了这一带村庄的人民。人们听说 铁道游击队的人又来了,象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都围上来,依然那么生动的谈着他 们过去在这里的杀敌故事。我们重游微山湖,夜宿微山岛,触景生情,他们过去在 这里所从事的英勇顽强战斗,仿佛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浮上脑际,历历犹新。从 鲁南回来后,我就开始写了《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 以上就是我写作《铁道游击队》的过程,也是我认识和接触他们的过程。他们 所创造的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为了要把这些英勇斗争在文学上反映出来, 我经常和他们接触,并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每当我有机会 遇到他们过去的老队员,或听到他们的任何消息,我都感到高兴、亲切。 《铁道游击队》出版了,可以告慰的是,他们给我的光荣的委托,以及我个人 多年的愿望是实现了。遗憾的是,由于我受写作水平的限制,给作品留下很多缺点 和不足之处。本来按我个人的经历,写这样长的文学作品,是力不胜任的。所以有 勇气写下去,主要是铁道游击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斗争事迹鼓舞了我。我敬爱他们, 熟悉他们,我有着要表现他们的热烈愿望。加上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觉得 不完成这一任务,就对不起他们和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牺牲了的战友。同 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熟悉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英雄斗争事迹,也 有责任把它写出来,献给人民。所有这一切,给了我坚持写作的热情和勇气。可是 写出后,自己再看一遍,又使我很不安,总觉得我所写的,远不如他们原有的斗争 那样丰富多采。 我创作的经过就是这样,写在这里,作为读者看这部作品时的参考,并请读者 批评指正。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 黄金书屋 亦凡公益图书馆整理重排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