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五章 “打败江西两只羊” “会剿”――新名词 1928年5月,当退据在井冈山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的朱毛为能拥有一支近万人的 红四军而庆幸时,蒋介石已与冯、阎、桂等军阀携起手来,再度“北伐”。朱毛的 会师,只不过是在他的后院放了一把并不很大的火,他相信,他很快就能将它扑灭。 几乎没有经过很多的考虑,蒋介石就给湘赣两省国军下了个“克日会剿”的手 令。 此时的毛泽东、朱德在蒋介石眼里是不足为患的,他确信,1927年的春天他已 大大地伤了共产党的元气,没有三五年时间,共产党是翻不了身了。他认为,他的 真正敌人应该是北方强劲的张作霖,张作霖占的地盘实在太大了。 如果他知道,朱毛会在日后成长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快,最终成为他致命的威 胁,他肯定会在当时就拼命地扼杀他们。 不过,朱培德似乎看到了,他远比蒋介石着急得多,正是朱培德,创造了“会 剿”这个新名词。 早在1928年的3月下旬,朱培德就对江西的“匪祸”深感忧虑,因而向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呈请“会剿”。 3月23日,朱培德给南京去了一封不算短的电报: 南京国民政府钧鉴:枢密。属省历年以来素无匪患。前因叶、贺溃军窜散,已 分途次第剿清。嗣因粤、湘两省共匪披猖,横流溃决,适赣南师兵力单薄,防范不 周,遂乘虚窜扰赣南、赣西多县。近由第五路军专调兵力两师,克期清剿,已次第 将莲花、永新、泰和。万安、遂川一带匪众击退。惟迭据该师长等报告:被击之匪 多窜入湘境郴县、桂东、茶陵、攸县、安仁、永兴等处,有联合湘境共匪朱德所部 再图暴动之语,现已追至郴县。惟因湘省军事尚未结束,未便深入,以滋误会。业 经属省政府电请湘省军政当局派队会剿在案。现有北伐方股,共匪乘机思逞,后方 治安极关重要。应请钧府电饬湘粤两省,克日派兵会剿,多于最短期间,协同肃清, 以惟三省治安。而予后方,顾虑大局,幸甚。江西省政府朱培德叩。梗印。 以朱培德之力,并非对付不了区区一万之众的“共匪”,只不过,井冈山地处 湘赣两省边境,毛泽东一只脚踩在江西,另一只脚踏在湖南,一有动静,进退自如。 朱培德能一鼓作气追到湖南去吗?不能。当时的湖南,李宗仁正与唐生智正打 得难分难解,朱培德若是贸然闯入湖南,岂不是给人以“渔翁得利”的口实?所以 朱培德郑重其事地报告中央说“未便深入,以滋误会”。 接着程潜也向中央政府发出了类似的呼吁。 国民政府很能理解朱培德等人的苦衷。5月3日,也就是红四军成立前一天,南 京有了肯定的答复,并且是经蒋介石亲自过问的。 mpanel(1);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函参字第1303号 民国17年5月3日 迳复者:前准贵处第1125号公函,奉委座发下来主席培德电陈赣省历受共祸并 进剿情形。请转饬湘粤克日会剿等情,函送查照、等由;当经电广州[东]省政府及 汉口程主席派兵会剿,并函复各在案。兹准广东省政府马代电开往,函请第八路总 指挥部派兵会剿等语,相应函达,即希 查照为荷,此致。 国民政府秘书处 有了这柄尚方宝剑,朱培德与程潜也携起手来了。而且,他们大有一锤定音之 势,两个省共派出了七个师的兵力。 江西方面以王均为总指挥。有第三军第九师(师长杨池生),第三十一军第二 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 湖南方面以吴尚为总指挥,有第八军的第一师(熊震)、第二师(程泽润)、 第三师(师长阎仲儒)、独立团(团长俞业裕)和许克祥的独立第三师。 一时间,金戈之声霍霍,乌黑的枪口,雪亮的刺刀,一齐指向井冈山。 神奇的红缨子梭镖 似乎从有了青铜器起,中国的老祖宗就使用了梭镖来作为武器。几千年以后, 西方的列强就是在满中国飘着的鸦片味中,用坚船利炮攻破了用梭镖守卫着的满清 政府的国门。 20世纪20年代末期,梭镖却又在中国农民的手中焕发出了生机,只不过,每一 柄梭镖的颈脖子上新添了一抹醒目的红缨,成为当时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说,那红缨子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其实,确切地说,那缨子应该是用敌 人的血漂红的,因为梭镖总不能往自己人身上捅吧。(但在“左”得头脑发热的情 况下,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1928年的井冈山,那种颈脖上系着红缎子的梭镖,在“国军”的眼中又发出了 一种肃然可畏的威力。 得到“克日会剿”的命令后,江西方面的“国军”急匆匆地对井冈山展开了进 攻的架势。杨如轩组织了第七十九团、第八十一团两个团从永新县城出动,呈剪刀 状向井冈山狠狠地插来。七十九团为右路军,进驻永新的龙源口,八十一团为左路 军,径直压向遂川。杨如轩则自带八十团坐镇永新,运筹帷幄。 杨如轩是靠着井冈山“出名”的,如果没有井冈山,也许中共党史上根本就不 会出现杨如轩的名字。而杨如轩又是在井冈山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 1888年,杨如轩出生在云南省的宾川县。1907年,也就是他十九岁那年,杨如 轩在大理陆军七十六师当二等兵,说起来,杨如轩和朱德、范石生还都是云南陆军 讲武堂的同学,而且官职的升迁也与朱德、范石生差不多。1927年杨如轩跟随朱培 德从云南来到江西任二十七师师长兼赣军警备司令。 想不到,十多年前,同为云南讲武堂的同窗,今天却在江西的战场刀枪相见。 只是,同门师兄弟,谁的武艺高强些呢? 那要看各自的修行了。 也许,身穿整齐的军服(军服上可能还有几块军功章),脚蹬锃亮的皮靴,骑 着高头大马的杨如轩,会对朱德这位昔日的同窗如今混到只能在穷乡僻壤的山沟里 东躲西藏打游击而产生一丝怜悯,或者蔑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杨如轩在选择朱德对阵时,他也一步一步在人生的 里程上增加失败的砝码。 得知敌军来到的消息,红四军的首脑们在宁冈砻市召开了营以上干部的军事会 议,会议当然不是研究要不要迎战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迎战。 会议的结果是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1948年以前的共产 党人,对付敌人一般都是采用集中的方针,有什么办法,一对一打不过人家呀。) 毛泽东、朱云卿、何挺颖率三十一团往七溪岭方向迎击右路敌军。 朱德、陈毅、王尔琢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担任主力,迎战左路八十一团。二 十九团为前锋。 二十九四是以宜章农民为主组建起来的一个团。在井冈山四个主力团(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当中,是武器装备最差的一个团。曾担任过二十九四连 长的肖克算了一下,二十九团只有两门迫击炮,二百多枝枪,肖克所在的连有三十 枝枪左右,这已算是多的了,有的连还有二十几枝,甚至十几枝,而全团的棱镖倒 有八九百枝,二十九团走过来,远远看全都是梭镖,所以得了个“梭缥团”的雅号。 二十九团唯一的优势是人多,且有冲劲。 而敌人一个营就有三百枝枪。 一直在前面的二十九四恰恰和有着三百枝枪的敌人八十一团先头营碰上了。 早晨5点钟,Al十九团就从井冈山的行洲出发,越过朱砂冲,开往黄拗,走到黄 拗,就与敌人接上火了。 八十一团不愧是堂堂的“国军”,一接火马上占领了黄拗街后面的两个山头, 居高临下。二十九团一进街口就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团长胡少海见状,也急忙占领了街北的两座山头,打了一阵,二十九团仗着有 一千六七百人的优势就从田埂上冲了过去,结果两个钟头后竟把敌人冲垮了。更让 他们欣喜的是,缴到了五六十枝汉阳造钢枪。 二十八团赶到黄坳时,二十九团已基本结束了战斗,正从水田里面捡枪,二十 八团看到二十九团的农民兄弟竟能凭着梭缥从敌人手里夺来钢枪,不禁刮目相看了。 肖克将军认为,黄拗一战,虽不是什么恶战,但有它特殊的意义:“这一仗虽 然只缴了五六十枝枪,但它是农民部队打的,说明农民部队是能打仗的,湘南暴动 的宜章农民到这时候,不过三个多月,又从宜章走到井冈山,头一仗就打垮了敌人 的正规军,意义是不小的。” 宜章竖起来的晃晃梭镖,终于在井冈山刺到了大天。 看来,系上了红缨子的梭镖确有它的神奇之处。 朱德批评了二十八团 二十九团用梭镖缴了敌人的钢枪,大大刺激了二十八团。要知道,二十八团可 是正牌军,是从南昌起义打过来的“种子”,且有良好的武器。 一时间,二十八团士气大盛。 正应得上兵法所说:“一鼓作气”,朱德将二十九团与二十八团调了个个,这 回让军参谋长王尔琢率火气正旺的二十八团冲前,他和陈毅率军部及二十九团殿后, 直扑五斗江。当天下午二十八团到达五斗江,静静地守候着从拿山方向过来的敌军 八十一团主力。 从黄坳败退下去的敌人很快到了拿山,向团长周体仁报告:“共匪”全部是梭 镖,一仗打下来,没听“共匪”放什么枪,尽听见他们喊“杀呀”、“冲呀”,如 果不是他们人多,早把他们打趴下了。 周体仁一听,立即集合人马往五斗江方向开去了。 从拿山到五斗江,尽是沿坡而上的山路,加上沿途还要翻三座大山,周体仁带 着部队走了一个晚上,到拂晓才抵达五斗江。 赶到五斗江,发现了“共匪”,连忙包围起来。 但是,交火后周体仁才发现不对劲了,原先手下人报告“没什么枪,尽是梭镖”, 怎么现在统统成了“咯嘣”的钢枪声音,更可怕的是还有机枪和迫击炮的声音。 周体仁做梦也没想到,碰上了一个硬钉子。 然而,事已至此,没别的办法,打吧。 当时,红军二十八团有一千多技枪,十三个步兵连,还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 机枪连,都是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精华,是红四军精锐的精锐,能攻善守。 范石生给朱德的补充,还有许克祥“送”给朱德的枪,让二十八团在八十一团 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 二十八团的三个营,第一营占领制高点,第二、三两个营担任正面出击,机枪 连和迫击炮连相机行动。 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激战。 关键时刻,老天又帮了二十八团的忙,5月,正是井冈山多雨的季节,战斗正酣, 突然狂风四起,暴雨倾盆而下,稍停,风停雨止,迷雾漫漫。二十八团利用大雾作 掩护,发起了全面攻击。 战斗结束,二十八团缴到了几百枝枪,歼敌两百多人。 不得不承认,钢枪就是要比梭镖厉害。 但是,朱德却批评了大获全胜的二十八团。 朱德的理由是,敌人头天从拿山来,走了一个晚上的山路,又没有睡觉,被打 垮后,如果二十八团能乘胜追击,敌人就有可能完全被缴械。 老师历来都对拔尖的学生要求更严格。 第二天,朱德、陈毅、王尔琢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向北追击敌人。一口气追了一 百五十里,在永新城外七八里的石灰桥附近,追上了逃敌。 城里的八十团听见枪声,急忙赶来增援,厮杀两个钟头,手持梭镖的二十九团 也赶到了。 天黑时分,士气早已大挫的敌军终于乱了阵脚,节节败退,往吉安逃窜。 红军乘胜占领了永新县城。 第一次反“会剿”中,红军有三占永新城的佳绩,这是第一次。 这时,领着残兵败将匆匆逃往吉安的杨如轩一定在心里对朱德作了一番重新估 价,通过这一次交手,他能给这位昔日的同窗打多少分呢? 不过,不久之后杨如轩就会发现,每交一次手,他给朱德打的分都会高一次。 端了谭延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