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节 地中海海战的全面展开 这一阶段是自1940年6 月10日意大利参战起,至1941年5 月30日德军占领克里 特岛为止。意大利参战后,英、意两国海军即进入交战状态。这一时期海战的特点 是:互相消耗,打击对方实力,争取优势,为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创造条件。 一、海战初期双方的作战行动。 1 、英国消灭法国维希政府的舰队。 意大利的参战使战争几乎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当时,交战的一方是早在战前就 已部署在这一地区东、西部的英、法舰队,另一方是部署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的意 大利舰队。 1940年6 月地中海双方舰队的力量对比。 除以上舰艇外,为了保障本国舰队在地中海的战斗活动,双方都还拥有大量空 军。然而到1940年6 月底法国投降之后,这种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根据 停战协定,法国舰队必须退出英法同盟,于是英国在地中海作战就只能依靠自己舰 队的力量。同时,英国海军还面临一个新的任务,或者使法国维希政府(法国投降 后,新组成的政府)的舰队保持中立或者予以消灭。6 月22日法国投降前,它的一 部分舰从停泊在英国的基地和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舰队的主力则停泊在阿尔及利 亚的米尔斯克比尔(奥兰附近)。 为避免德国可能夺取这些舰艇用来对付英国,英国海军部下令夺取、击毁或击 沉这些法国舰艇。1940年7 月3 日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即根据伦敦 的命令采取行动,向法国驻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由1 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3 艘驱逐舰和1 艘潜艇组成)司令戈德弗鲁瓦海军上将提出解除舰艇武装的最后通牒, 这个最后通牒立即被接受了,得以和平解决。但在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却成为一 起惨案。7 月3 日晨,由萨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分舰队,包括2 艘战列舰、 1艘战列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突然出现在阿尔及尔附 近。英国萨默维尔海军上将向法国分舰队司令让苏尔上将提出最后通牒,或站在英 国人一边,或沉掉自己的舰艇,并威胁说:“如遭拒绝,则将付诸武力”。让苏尔 拒绝了最后通牒,企图把舰队开出海去。英国舰艇当即对法国舰队进行炮击,法军 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击毁,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敦刻尔克号”受重创后 搁浅在岸边,法军共有1297人被打死,351 人被打伤,法军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 堡号”和3 艘驱逐舰在大雾中突围,驶抵土伦港。在随后几天里,英军从航空母舰 起飞飞机再次袭击法国海军舰艇,使这些舰艇受创后长时间不能出航。7 月8 日另 一支英国海军编队对停靠在达喀尔的1 艘法国新建战列舰“黎歇留号”进行袭击, “黎歇留号”受到重创。 英国采取上述措施,消除了德军夺取法国舰队的危险。这是英国在地中海战斗 中,采取突然而果断的决策。相反,德国和意大利却没有利用法国投降后在地中海 和北非的有利形势,占领法属突尼斯的港口和机场,这一失策对意大利尔后在地中 海的斗争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2 、双方海军的作战行动。 1940年夏季,意大利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从意大利到利比亚的海上运输, 以加强其在北非的兵团;封锁地中海中部海峡地,带;破坏英国向马耳他岛的运输 警戒和防守沿海地带以及港口、基地附近的海域。而英国海军则要保障从西面和东 面向马耳他岛行驶的护航运输船队,以及有时从直布罗陀向亚历山大港行驶的护航 运输队的安全,并要掩护和支援北非英军兵团的右翼,破坏从意大利到利比亚的海 上运输。 为了执行上述任务,英、意海军多次派出独立的舰群,甚至派出主力舰队到地 中海作战,双方航空兵也用来攻击舰船和进行侦察。但总的说来,英国海军的行动 比意大利海军的行动更为坚决和主动。 mpanel(1); (1 )意大利的潜艇战和水雷战。 战争初期,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战斗活动是从潜艇战和水雷战开始的。 1940年6 月10日意大利开始参战时,共有潜艇115 艘,其中只有88艘可以用来 作战,而这88艘潜艇中又有8 艘驻泊在红海的马萨瓦。战争爆发时,意大利将80艘 潜艇中的49艘(占实有潜艇数的60%以上)部署在地中海,对英、法航运进行侦察 和袭击。但这些潜艇却被命令严格巡逻于指定的海区之内,同时意大利潜艇没有夜 间水上作战的能力,故对英、法护航运输队的攻击,只能在白天从水下实施。所以 战争初期意大利潜艇虽然在完成侦察任务方面有些成绩,但在破坏英、法航运方面 却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战果。至6 月底,意大利潜艇却损失了10艘。意大利潜艇作 战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意大利海军对潜艇使用不当,对潜艇的活动作出了种 种限制,同时侦察保 障也不够。其次是潜艇在技术上存在着几个严重缺陷:机动性差,意大利潜艇 的旋回半径为500 米;下潜速度慢,下潜时间达70秒;意大利潜艇发动机噪音大, 易于暴露;意大利潜艇齐射的鱼雷航迹特别明显等等。 战争初期,意大利的另一主要战斗活动就是水雷战。意大利在参战前几天,即 1940年6 月6 日就在沿岸海区内布设防御性水雷障碍,几天之内即布下了数以千计 的水雷。同时还派出6 艘布雷潜艇在英、法占领区的港口周围和航道上布设了攻势 水雷障碍。在整个战争初期,即意大利参战后6 个月内,意大利在地中海共布设了 16134 枚水雷。意大利的水雷战收到了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法舰队 的自由活动。 (2 )意舰“埃斯佩罗”号的沉没。 法国投降和突尼斯中立化,使意大利向利比亚派遣运输船队成为可能。 然而,遂行海上补给的意大利运输船只不仅经常遭到英水面舰艇的袭击,而且 还受到英航空兵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便组织驱逐舰担任输送任务。6 月 28日上午,意大利“埃斯佩罗”号等3 艘驱逐舰组成一支运输编队,在巴龙尼海军 上校指挥下,从塔兰托港装运补给品,驶往北非。在公海上被英国侦察机发现并跟 踪。当晚16时后,有5 艘英国巡洋舰,利用黄昏时的日落余辉,距意舰20公里处进 行攻击。意舰编队指挥官自知兵力悬殊,遂令其它2 艘撤出战斗,自率“埃斯佩罗” 号单舰作战以掩护其它两舰完成输送任务。最后,“埃斯佩罗”号被英舰集中火力 击沉,但其它两舰得以安全抵达北非海岸。从意军这次保交战斗中可以看到,地中 海海战一开始,就体现了英军在空中侦察方面的成效,它能及时发现意舰并引导自 己的巡洋舰前往截击。同时,也反映了战争一开始意大利海军侦察工作的严重缺陷, 如果这次意军能及早发现英军的海上编队,这3 艘意军驱逐舰就可以避免一场实力 悬殊的海上遭遇战,“埃斯佩罗”号也不致被击沉。因为战争开始时,意大利海军 只有大约100 架侦察机,但这些侦察机都是单发动机的水上飞机、装备陈旧,性能 差(最大时速只有180 公里),所以不能完成海军赋予的侦察任务,以致被动挨打。 3 、双方保交和破交行动。 战争初期,德国空军没有参战,英国在地中海的对手只有意大利。由于法国投 降后退出了地中海战场,使英国在北非面临意大利更加优势的兵力。 于是,英国一开始就必须尽一切办法,阻止意大利加强它在利比亚的军队。 为此,破坏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交通线成为英军的重要任务。英属马耳他岛虽 然接近意大利至北非的航线,位置理想,有利于英军破交,但当时马耳他岛几乎没 有对空防御能力,与北面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空军基地仅一海峡之隔,对马耳他岛的 英舰构成很大威胁。故当时英军在马耳他岛除少数潜艇(6 艘)和一些鱼雷艇外, 没有驻泊其它海军兵力。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驻泊在距地中海中部1400多公里的亚 历山大港。在直布罗陀还驻泊着英国西地中海舰队,即“H ”舰队。因此,马耳他 岛附近,成了英国两支舰队的交接海区。 据此,意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把所有兵力集中于地中海中部,既可保证自己驶往 北非航线的安全,又可防护爱奥尼亚海海岸,但其主要目的在于趁英军从亚历山大 港出发的编队会合之前进行拦击。故战争初期地中海中部的形势对英军来说是严峻 的。意大利从本土到北非航线很短,附近又有意海军主力。 而英军的航线却要横贯地中海。当时双方都保持警惕,为了保交和破交,双方 海军兵力频繁出动,进行了以下一些海战。但交战的结果对英意双方的海上运输都 没有严重影响,从1940年6 月至9 月英国以相当物资和兵力加强马耳他岛和亚历山 大港,而意大利方面也运输了14.8万吨的物资到利比亚。 (1 )卡拉布里亚海战(庞塔斯提洛海战)。 1940年7 月上旬,英国有一支护航运输队从马耳他岛开赴亚历山大港。 该护航运输队的海上掩护兵力,在坎宁安海军上将指挥下组成4 个舰群。其主 要舰艇是3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5 艘轻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英海军在组织 上述舰群进行海上掩护的同时,又派遣一支舰艇编队从直布罗陀出发,向东开进。 该编队由3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5 艘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组成。英海军令亚 历山大港和直布罗陀港的两支舰队交叉地驶向意大利半岛,以迷惑意海军,使其作 出错误判断,分散意海军兵力,然后各个击破。 这是英海军在地中海护航作战中多次采用的战术,其真正意图是保障己方输送 船队的安全。在英海军组织上述保交作战的同时,7 月6 日晚意大利海军也有一支 重要的运输船队,在驱逐舰群护航下,由那不勒斯驶往班加西。第二天,当这支护 航运输船队进入爱奥尼亚海时,得知一支英国巡洋舰编队到达了马耳他岛,意海军 总司令部以为英军舰队来截击意大利的运输船队,于是立即命令一支巡洋舰编队出 海,以加强对运输船队的护航;并另派3 支巡洋舰分队在马耳他岛一侧掩护;另有 战列舰“凯撒”号、“加富尔”号和两支巡洋舰分队作为支援兵力。意海军的支援 掩护兵力,统由康姆皮翁尼海军上将指挥。7 月8 日英军地中海舰队在向马耳他岛 航行途中,发现了意大利舰队。7 月9 日又根据马耳他岛水上侦察机的报告,进一 步证实了这支意大利舰队正驶向塔兰托港。英军地中海舰队指挥官坎宁安认为自己 有3 艘战列舰,兵力处于优势。于是决定进行截击(英军3 艘战列舰为“袄斯派特” 号、“君主”号和“马来亚”号,各31000 吨,各有8 门381 毫米主炮,而意大利 2艘战列舰则各为23000吨,装甲较薄,有10门320 毫米主炮)。7 月9 日整个上午, 意大利舰队都在英国侦察机的监视下,而英国舰队的情况,意大利却一无所知,意 海军总部甚至还认为英军舰队已向亚历山大港撤退了。 13时30分,英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首先对意舰实施了攻击。随即意大利侦察机 也才发现英国舰队,然而意空军未能按协同计划,先对英舰攻击。下午3 时,双方 舰队在相距约13海里的距离上展开了炮战。此间英航空母舰再次起飞飞机攻击意舰, 未奏效。交战中,意大利战列舰“凯撤”号(旗舰)被击伤,航速由26节减至19节。 由于意大利海军的指导思想是尽量避免和英国优势舰队作战,于是意大利舰队在烟 幕掩护下撤出了战斗,但英舰队继续追击,在距意大利本土南端卡达布里亚约20海 里时,英方考虑已接近意大利海岸,可能有意军潜艇伏击和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于 是也决定回撤。卡拉布里亚海战是英、意双方开战后第1 个月进行的首次较大规模 作战。一般认为这次海战双方均有损失,但都不严重。双方的舰队都完成了掩护各 自护航运输队的任务。但英海军未能完成在保交的同时,伺机打击意舰队的任务。 另一方面,海战也暴露了意海军在空中侦察和海空协同方面存在的弱点。尽管海战 发生在意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内,但意军未能侦察,甚至战场上连1 架意军的飞 机都看不到。直到战斗结束之后,才有意轰炸机临空,但这批飞机不但没有攻击英 舰,反而误炸了意军舰艇。很显然,这与意海军没有自己的航空兵有直接关系。 (2 )斯巴达角海战(克里特岛外海海战)。 战争初期,为了支援希腊作战,英国在希腊水域要进行频繁的海上运输,为保 证海上交通的安全,英国不时由亚历山大港派出舰只前往克里特岛北部一带海面进 行巡逻。而意大利为了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线,除派出潜艇在爱琴海南部一带海面 活动外,1940年7 月中旬还加派了两艘轻巡洋舰“班德・尼尔”号和“科利昂尼” 号,进驻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莱罗斯锚地,进行破交。7 月17日黄昏两舰离开的黎波 里港后,次日即被英国侦察巡逻机发现,而英国此时正好也派出了巡洋舰“悉尼” 号(属澳大利亚)和5 艘驱逐舰,从亚历山大港前往该海区进行巡逻搜索。19日晨 7时,有雾,英驱逐舰正在克里特岛西部海面航行,“悉尼”号约在其北面45 海里。 不久,英舰从雾中向意巡洋舰开炮射击,虽其弹着点离意舰尚远,但出其不意的突 袭,却使意舰惊慌失措。意巡洋舰还击,射击不准。在意舰追赶下,英驱逐舰高速 向东航行,1 小时后,意舰抵达斯巴达角附近海面时,英巡洋舰“悉尼”号及时赶 到。“悉尼”号舰长除集中火炮向意舰攻击外,还命令各驱逐舰发射鱼雷。意舰见 形势不利,企图在烟幕掩护下逃走。英各舰高速追击,并集中火力攻击意舰“科利 昂尼”号,命中其锅炉舱。减速后,英舰用鱼雷将其击沉。 意巡洋舰“班德・尼尔”号将英舰“悉尼”号击中,迫使其撤出战斗,随后, 意舰也撤出战场,驶回北非班加西港。意方失利的原因,还是海上侦察工作和海空 军协同不好。在意舰“科利昂尼”号被击沉后,附近意大利基地(只有1 小时航程) 的轰炸航空兵才应召赶来战场,没有起到支援作用,反而因对英舰的轰炸,影响了 对被击沉意舰的人员教援工作。 (3 )英国对地中海的增援。 1940年7 月,因为英国在埃及的兵力严重不足,面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等地的优 势兵力,中东形势发发可危。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即使在本土面临德军人侵的情况下, 也必须抽出军队和装备由海上紧急运往亚历山大港,以加强埃及的防御。这是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一个很明智的战略决策。在中东地区形势生死攸关 的时刻,这种援助是不能有任何迟疑的。英国战时内阁根据丘吉尔的决策,批准了 这次增援计划。需要慎重决策的是,运输航线是绕道好望角还是冒险通过地中海, 丘吉尔首相极力主张冒险通过地中海。因为绕道好望角将延误时间,元济于这场决 定埃及命运的战斗。然而海军大臣不赞成。认为这支护航运输队要通过的海域,靠 近意大利的一些海军基地和撤丁岛、西西里岛的一些意军机场,危险太大。最后确 定了一个灵活的办法,假如中东局势突然恶化,增援船只就走地中海航线。到1940 年8 月底,埃及局势有所缓和,英国运输船便绕道好望角驶往埃及。而支援地中海 舰队的海军作战舰艇,包括战列舰“勇士”号、航空母舰“光辉”号和两艘防空巡 洋舰,则直接驶入地中海。这次行动很隐蔽,并利用了当时地中海的恶劣气象条件, 以致到达了亚历山大港后,意军还以为是绕道红海过来的。 英国地中海舰队还从亚历山大港将运输船队护航到马耳他岛。这次整个行动都 很成功,没有出现原来预想的那么多困难。可见英国海军部对意大利岸基航空兵的 作用和海军兵力估计过高。英国航空母舰“光辉”号到达地中海后,对英国保交、 破交作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比原来的“鹰”号航空母舰载有更多、更好的 战斗机,而且有雷达设备,能够引导战斗机接敌。这在当时对讨装备落后的意大利 空军是有很有效的,并为后来英国支援希腊作战,夜袭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战舰和 袭击利比亚境内意军的交通线,阻止意大利对埃及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等都起到了 极有力的支援作用。 二、英军袭击塔兰托。 1940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最后决定进攻希腊。当日早晨,他在一次意大利军事 首脑会议上说:“这次行动既具有海上的目的,也具有领土的目的。。。当我们达 到这些目的时,将使我们在地中海与英国对峙的局面为之改观。。”。10月19日墨 索里尼致函希特勒,说明他所采取的决策。10月28日,在希腊政府拒绝了意大利的 最后通牒后,意军即入侵希腊。但希腊的安全早在1939年4 月30日就得到过英国的保 证。这时英王向希腊国王重申“我们将与共同的敌人作战。”于是在地中海战场, 英国和希腊联合在一起了。 英国为了对付意大利进攻希腊造成的局势,应希腊政府的要求,于10月30日占 领了希属的克里特岛,以作为前进基地。但意大利海军兵力比较强大,英国地中海 舰队要取得优势,必须寻机歼灭意大利的海军兵力,出敌不意,给意大利的海军主 力以沉重打击。 当时,由于英国战列舰“勇士”号、航空母舰“光辉”号和两艘防空巡洋舰已 加入地中海舰队,英军在地中海的海军实力有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舰载飞机有了 加强。装备有新式战斗机和雷达设备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击落了一些意军的侦 察机和轰炸机,从而使英国舰队的行动能保持不被意军发现。于是英国地中海舰队 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决定将已筹划好的夜袭塔兰托战役付诸实施,以消灭集结在塔 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主力。 塔兰托港位于意大利这一靴形半岛的跟部,与马耳他岛相距约520 公里,它是 意大利海军的主要基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保障各种舰艇所必需的一切设施。 塔兰托港包括内港和外港,内港三面为陆地所包围,面积较小,外港由一条水下防 波堤环抱,面积较大,能停泊较多舰艇。意海军依托该基地,掌握着地中海中部海 域的制海权。海军兵力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可破坏英国在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 并对英地中海舰队构成严重威胁。 10月27日英军航空兵对塔兰托港进行侦察,获悉意大利的主力舰队,包括6 艘 战列舰(其中有两艘新型战列舰“利托里臭尼”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 号、7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巡洋舰和一些驱逐舰均集中停泊在塔兰托港。根据 计划英军准备在第二天夜对该港实施袭击,使用的主要兵力是航空母舰“光辉”号 和“鹰”号上的剑鱼式飞机。 参战部队编成为5 个兵力群,即突击群、掩护群、侦察群、佯动群和战果扩大 群。各兵力群的编成和任务区分是:(1 )突击群,由新型航空母舰“光辉”号和 担任警戒的4 艘巡洋舰、4 艘驱逐舰组成。突击任务由21架“剑鱼” 式舰载机担任。主要突击目标是停泊在塔兰托外港的战列舰。舰载机分为2 个 攻击波。第一攻击波编有飞机12架,其中鱼雷机6 架,每架飞机挂装磁性引信鱼雷 1条;轰炸机4架,每架飞机挂装炸弹6 枚;照明机2 架,每架飞机除挂装4 枚炸弹 外,还携带照明弹16枚。第二攻击波编有各种飞机9 架,其中鱼雷机5 架、轰炸机 2架、照明机2架。(2 )掩护群,由2 艘战列舰、2 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组成, 配置在塔兰托港与突击群之间的水域,以截击驶离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3 )侦 察群,由驻马耳他岛的岸基航空兵组成,任务是对塔兰托港实施不间断的侦察,及 时提供情报保障。(4 )佯动群,由3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代号为X 部队, 任务是在11日夜去袭击奥特朗托海峡的意海上运输舰队。(5 )战果扩大群,由驻 希腊机场的轰炸航空兵组成,任务是在突击群行动后的第二天,去摧毁塔兰托港的 船坞(后未执行)。 附图7 袭击塔兰托11月11日傍晚,1 架英军侦察机对塔兰托港实施了侦察。发 现“所有军舰均在港内,丝毫没有离港的迹象”。这样英军就不再担心意舰在攻击 之前可能出海了。11月12日晚的气象符合要求,月明无雾,袭击的兵力原定为两艘 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但因“鹰”号航空母舰临时发生事故(受近弹震伤),不能参 战。于是决定“光辉”号航空母舰单独执行此项任务,并将“鹰”号上的5 架鱼雷 轰炸机转移到“光辉”号上。11月12日晚8 时,“光辉” 号航母驶到距塔兰托港170 海里的爱奥尼亚海海面,接近希腊的克法利尼亚岛 时,一切袭击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于是分两波出动,每波以照明机领先,轰炸机居 中,鱼雷机殿后。第一波12架20时40分起飞,23时到达塔兰托港上空。一小时后, 第二波8 架也到达。虽然意军有所准备,抗击的高射炮火也比较猛烈,但因有月光 和照明机照明视界良好,意军停泊在外港的战列舰,轮廓非常清楚,故袭击效果很 好,重创了意战列舰3 艘(“利托里奥尼” 号、“加富尔”号、“杜伊利奥尼”号),击沉巡洋舰2 艘、轻伤战列舰1 艘。 造船厂也遭到严重破坏,迫使意大利舰队撤到那不勒斯港。英军只有两架飞机被击 落,其余全部返回“光辉”号。 这次袭击开创了使用航母舰载机突袭敌海军基地,并取得了完全胜利的先例。 自此之后,英、意在地中海海军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大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确 立了英国在大型水面舰艇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英国在北非作战和在巴尔干支援希腊 的战局。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航空母舰的战斗力,表明要对海军航空兵的作用重新 作出估价,预示马汉的大舰巨炮主义思想的落后。首次表明了鱼雷飞机攻击坚固设 防基地内的舰艇具有极大的潜力。英军这次袭击之所以会取得成功,这是因为:1 、 意军对空防御装备落后,准备不足。意大利海军总部考虑过塔兰托港有可能遭到英 军的空中攻击,因而也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以保护港内的舰艇,如在港区配置了 21个102 毫米高炮连,(其中13个在岸上,8 个在浮动筏上)84挺重机枪和109 挺 轻机枪,以掩护整个港口。这些高炮部队数量不少,但装备陈旧,而且没有夜间对 空作战能力。12个探照灯虽是现代化的,但其中有9 个位置配置不当,停泊在外港 的舰艇需要12800 米水下防雷网,但只设置了三分之一(4200米)。 2 、英军掌握了作战海区的制空权,所以意大利侦察飞机几乎每次跟踪英军舰 队时,不是被英军舰载机击落就是被赶跑,使意大利空中侦察工作无法进行。那时 英国海军舰艇在地中海中部一带活动频繁,就在攻击前1 天,11月11日,英国大型 舰群整天在地中海中部,向爱奥尼亚海和亚得里亚海前进,即未被意军发现,更未 受到阻击,从而使英舰于20时30分顺利到达离塔兰托港约170 海里处。 3 、由于天气恶劣,在11月的第一周意港区设置的90个拦阴气球就有60个被毁 坏,在遭受英军攻击的那天夜里,只有27个拦阻气球在位。在塔兰托港的防御中, 意军没有施放烟幕的设备。 三、英、意双方在海上交通线的斗争。 1 、双方的作战企图。 袭击塔兰托港后,英国在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可保持畅通,马耳他岛成了英国 一个强大的前进基地。从埃及向马耳他岛进行补给基本上不受意大利海军的威胁。 通过西西里海峡,从英国本土经马耳他到埃及的军事运输也较畅通。海上战场的有 利态势,对英国正在进行的希腊防御战和利比亚进攻战起到了有力的支援作用。以 希腊和马耳他岛为基地,英国空军也从12月起对意大利南部各港口进行了轰炸。这 种在海上、陆上和空中的有力态势,大大加强了英国在地中海战场上的信心。为进 一步加强其在马耳他岛的陆、海、空军事力量,英国海军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上运 输。 塔兰托港被袭击后,意大利把海军主力转移到了那不勒斯。然而由于英国空军 从12月对那不勒斯地区的频繁轰炸,迫使意海军再次转移,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到马达罗纳港,另一部分到卡利阿里港。这样意大利的海军主力进一步向地中海西 部转移,使其海军在地中海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1940年12月10日意大利海军进行了改组,海军参谋长 由里卡迪海军上将担任,原舰队司令康姆皮翁尼海军上将担任海军副参谋长。改组 后的意大利海军对前一段的海上作战行动进行了总结,充分强调了海军在地中海作 战行动的长期性,以及控制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对其在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陆上战 场的重要性。为此,意海军的企图是:为阻止英海军在地中海中部的活动,在地中 海的几个主要海域实施海上布雷;为支援在利比亚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加强其在地 中海的海上运输。 2 、双方的作战行动。 英意交战的最初5 个月中,英国舰队及其分遣队从亚历山大基地向地中海中部 航行达16次之多,但同意舰的遭遇战有以下这些。 (1 )特乌拉达角遭遇战。 英国舰载航空兵袭击了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之后,英国认为意大利舰队已被 消灭。于是在1940年11月24日至25日晚上,3 艘英国商船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在萨 默维尔海军上将指挥的日编队掩护下东驶。同时坎宁安海军上将的D 编队也从亚历 山大港西驶,以便到撒丁岛以南海面与这只护航运输队会合后,接替B 编队,继续 护航。11月25日意大利海军总部根据1 架民航机的报告得知英国B 编队已出海东驶, 26日,意海军又发现了从亚历山大港西驶的D 编队。意海军总部判断,英海军将进 行一次重要的海上话动,于是从那不勒斯派出一支舰艇编队,由2 艘战列舰、6 艘 重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组成,在康姆皮翁尼将军率领下计划在11月27日午前到达撒 丁岛西南海面,执行拦截任务。同时在西西里海峡部署了一支护航驱逐舰支队和两 支鱼雷快艇支队负责夜间巡逻,27日9 时56分英国侦察机发现了意大利的编队,于 是萨默维尔海军上将决定B 编队高速前进,以便尽快与D 编队会合。45分钟后;1 架意大利侦察机报告这支英国舰队在邦角附近,但称该舰队仅有1 艘战列舰、2 艘 巡洋舰和4 艘驱逐舰。于是意大利海军编队在康姆皮翁尼海军上将指挥下立即向其 接近,企图在其与英军两支编队会合前,予以各个击破。但此后不久,意军收到一 些不明确的侦察报告延误了时间,故英军两个舰队已在11时半会合,其兵力处于优 势,使意海军无法断定英国舰队究竟有多少兵力,后来情报肯定证实英军处于优势, 加上意海军总部在塔兰托港被袭击后曾指令,只许在意舰队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才能 交战。于是康姆皮翁尼决定避战,撤回至那不勒斯基地。但行驶于主力以南的意军 第三巡洋舰分队看到了英国舰队的巡洋舰,即在23000 米距离上开火,接着意军第 一巡洋舰分队也投入战斗。交战中,英巡洋舰“伯威克”号被击中,负伤后撤回直 布罗陀港。意大利驱逐舰“郎契厄尔”号也被击伤”失去机动能力。海战中,英军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投入战斗,虽未命中意舰,却有效地阻止了 意海军战列舰前去支援其巡洋舰作战。此时虽在意大利撒丁岛机场附近海面交战, 但意大利岸基航空兵还是姗姗来迟。康姆皮翁尼请求空军支援,约两小时后,意军 飞机对英舰进行空袭,但未给英舰队造成任何损失。 康姆皮翁尼将军面对优势的英海军,决定不再恋战,遂令其舰队撤出战斗,英 国舰队亦未追击,继续护航,按原计划通过西西里海峡,在马耳他岛卸下部分人员 和物资后,又继续安全航行到达亚历山大港。 此次海战,英军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完成了向马耳他的输送任务,而且整个 护航运输队的损失较小。虽然在对意舰队是否要乘胜追击的问题上,遭到了国内的 某种非议,但仍是一次成功的护航作战。相反,意海军的失利主要归咎于侦察情报 不准确,敌情不明,导致指挥员的判断失误。另外,此次海战再次表明了意军没有 海军航空兵给海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表明了空军在错综复杂的海战中,难以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易达成良好的海空协同。 (2 )德国空军投入地中海战场。 马耳他岛是英国控制中地中海的战略要地,所以英军要竭尽一切办法加强马耳 他岛的陆、海、空军事力量,补充各种武器装备。英国加强马耳他岛基地,对意大 利海军在地中海和西西里海峡的所有活动都能构成一种持久的威胁,同时还意味着 今后英国的飞机能轰炸意大利本土南部所有地区,它还使英国在地中海的直布罗陀 和亚历山大港之间的各种活动有了一个中途补给基地。从此,意军要封锁西西里海 峡就更加困难了。所以意大利海军总部多次要求最高指挥部,尽快采取各种措施, 以对付来自马耳他岛的严重威胁。 显然意大利空军无力阻止英军对马耳他岛的增援以实现海军的要求。墨索里尼 只有求助于德国,此时希特勒也出于对德国本身利益的考虑已作出要干预北非战争 的决定,以挽救意大利的败局。1940年底希特勒派出了约500 架飞机,这些飞机在 对舰攻击方面经过专门训练,组成第10航空兵团,进驻西西里岛。其任务是保卫轴 心国至北非的海上运输,阻止英国运输船队通过中地中海,并对马耳他岛实施空袭, 使其处于瘫痪状态。 1941年1 月6 日,英国的一支由4 艘船只组成的运输船队,在2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4 艘巡洋舰和若干艘驱逐舰的掩护下,经直布罗陀驶往马耳他和希腊。 与此同时,以“厌战”号和“勇猛”号战列舰、“光辉”号航空母舰和7 艘驱逐舰 组成的编队,从亚历山大港出发前去接应这支运输船队。1 月10日,会合后的英舰 队在马耳他岛以西遭到了来自西西里岛的50架德军飞机轰炸。德机集中火力轰炸了 英“光辉”号航空母舰,使其受重伤。 次日,英国的护航舰队在返回亚历山大港的途中再次遭到德机的袭击,英巡洋 舰“格洛斯特”号和“南安普敦”号被击伤,后者因损伤严重,被迫自沉。 由于“光辉”号航空母舰必须前往美国大修,而“鹰”号航空母舰又不能使用, 英国在地中海一度缺少航母。为此,英国海军部立即将“可畏”号航母从南大西洋 调往地中海。 德国空军参加地中海的作战,使塔兰托事件后开始对英军有利的地中海形势发 生了逆转。英国舰船在地中海上航行变成极端危险的了,这使英国向中东的补给, 必须绕过好望角,然后通过红海与苏伊士运河。这是一条非常漫长而且并不安全的 航线。 然而,对英国地中海舰队来说,严峻的形势并不仅仅如此,由于德国开始对希 腊的武装干涉,希腊政府同意了英军在希腊本土作战。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英国政 府认为援助希腊高于一切。为此,向在希腊的英军输送兵员,装备和补给品的任务 也就落到了英地中海舰队的肩上。这使英地中海舰队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由 于它必须向爱琴海投人大量的兵力,所以它几乎没有力量去对付前往利比亚的意大 利运输船队,结果使得英国在北非的处境十分艰难。 英国援助希腊的海上运输总的说来较为顺利。从1941年3 月6 日起,平均每3 天就有一支英国的运输船队开往那里。尽管意大利海军对其进行了破坏,并击沉了 一些英国舰只。但是,在大约6 周的时间内,英国地中海舰队向希腊完好无损地运 送了58000 名士兵及其装备和补给品。 (3 )马塔潘角海战。 1941年初,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首脑在梅拉诺举行了3 天的会议,在会上,德 军要求意大利舰队全力破坏英军从埃及到希腊的海上补给线。当时德空军声称,他 们已击沉了英国的“厌战”号和“巴勒姆”号两艘战列舰(实际是德军谎报战果), 因此意海军以为在地中海英军只有1 艘战列舰了。为此意大利海军调整部署,决定 派出一支特遣分舰队在德军第10航空兵团的配合下,切断英国开往希腊的海上交通 线。这支分舰队有新式战列舰“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和8 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 由安杰洛・伊亚金诺海军上将指挥。分舰队的海上空中掩护由德、意岸基航空兵担 任。1941年3 月26日深夜,分舰队从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出发,驶向克里特岛海域, 准备在英国运输船队开往希腊的途中进行截击。但此行动立即为英军指挥部获悉, 于是英军命令运输船队迅速返回基地,并从亚历山大港和比雷埃夫斯港出动了由航 空母舰“可畏”号和3 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组成的分舰队由英地中 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指挥。3 月28日拂晓,英航空母舰的侦察机发现了意舰 队,稍后,意巡洋舰弹射的1 架侦察机也发现了英巡洋舰编队。于是双方展开了炮 战。海战中,英军舰载航空兵对意海军编队进行了轮番袭击,使意战列舰“维托里 奥・万内托”号遭受重伤。为扭转被动局面,意海军伊亚金诺将军一再申请空中支 援。但德第10航空兵团以英舰位置不明为由按兵不动,意舰队只能后撤。但英军舰 载飞机的袭击一直持续到天黑,意大利巡洋舰“波拉”号被炸成重伤,于是意方派 出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去援救“波拉”号。在距马塔潘角西南100 海里的海面, 这支意大利海军编队在夜暗中同突然赶来突击意舰的英国分舰队遭遇,英国战列舰 借助于雷达在近距离内以重炮轰击,最后意大利有3 艘巡洋舰(包括“波拉”号) 和2 艘驱逐舰被击沉、1 艘新式的战列舰重伤,约3000名海军官兵葬身海底,而英 军仅损失飞机1 架,护航舰艇和运输船无一损伤。直到海战结束之后,3 月29日16 架德军“容克尔”88式轰炸机才姗姗飞来,未取得任何战果而回。 这是意军对英军破交战中,一次得失悬殊的海战。意大利在这次海战中的失败, 对北非战场的进程也有重大的影响,由于意大利海军的重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 英国地中海舰队能够较顺利地破坏德、意向北非的军事运输并确保自己海上运输的 安全。 四、克里特岛战役。 1941年4 月,德、意军队开始入侵希腊。在兵力居优势的德意军队面前,希军 大部分投降。为了不再使国家遭受战争的躁蹭,希腊国提出了非正式的建议,要求 英国不再向希腊派遣部队,并撤走已在希腊的英国部队。为此,驻希腊的英联邦部 队向克里特岛和埃及撤退。为了确保英国在地中海、北非和中东的利益,英国战时 内阁决定抽调从希腊撤出的兵力的40%,来加强克里特岛的防御。克里特岛位于地 中海东部,全岛面积约8Z20平方公里,岛的北部地势平坦,建有3 个机场和两个港 口,并有一条公路相连。克里特岛是西欧到中东的海上必经之地,是爱琴海的门户, 是英国防守马耳他岛和埃及苏伊士运河的一个前哨据点。它与马耳他岛、亚历山大 港互为犄角,对英国在地中海的作战活动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1 、双方的战役企图。 德、意军的战役企图是:夺取克里特岛控制东地中海,并将该岛作为进攻英在 东地中海最大的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进而入侵中东各国的前进基地。一旦攻占了 亚历山大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就自然落人德、意之手,从而便可切断英国通往亚 洲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在战役样式上,德、意军对克里特岛的进攻是以空降 作战为主,海上登陆为辅。 尽管英军被迫撤出了希腊,但他们仍决心扼守克里特岛。鉴于克里特岛是控制 东地中海航运的战略要地,英国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该岛。但是英军判断,德 军对克里特岛的进攻将是以海上登陆为主,辅之以空降作战夺取机场和港口。 2 、双方的战役准备。 德军攻占克里特岛的计划是在1941年4 月初拟订的。计划经希特勒、戈林和第 4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洛尔上将批准后,交由空军第11 军执行。空降作战使用的 兵力有空降兵第7 师(辖伞兵第1 、第2 、第3 团),伞兵突击团和第5 山地步兵 师共约25000 人,组成3 个集群,即中央集群、西方集群和东方集群,分别在四处 空降,这一行动由萨斯曼上将统一指挥。在空降的同时,有7000名海军陆战队从海 上登陆,后续支援兵力为第6 山地步兵师,机降或海上登陆。第4 航空队负责空中 运输,空降部队从距克里特岛北岸100 ~200 公里的希腊南部及基西拉岛、米洛斯 岛和安迪基提腊岛等处的机场出发,由于飞机数量限制,空降分两批进行:第一批 空降部队为伞兵突击团和伞兵第3 团,任务是突击马利姆和苏达港,待飞机返回后, 再载运第二批;第二批空降部队为伞兵第1 团和第2 团,任务是突击雷姆西农和伊 腊克林,空军第8 军负责空中掩护和航空火力保障。计划攻占的主要目标是西部的 马利姆机场。攻击的顺序为:先进行航空火力准备,集中对地面部队和防空设施进 行猛烈轰炸,接着是滑翔机机降和伞兵空降,最后是增援部队机降。 参加作战的飞机有:运输机530 架、滑翔机100 架、轰炸机280 架、俯冲轰炸 机150 架、战斗机180 架、侦察机40架,共计1280架。 海运登陆部队和供应品由希腊轻帆船编成的两支登陆输送船队运输,除了空军 部分兵力和少数鱼雷艇担任掩护外,没有采取其它护航措施。 克里特岛是英、希军队在东地中海的一个对战局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要地。岛上 原有英军1.5 ~2 万人,加上由希腊撤至该岛的部队,其守岛兵力约为4 万人,其 中英军约占四分之三。守岛部队总指挥是新西兰师师长费赖伯格少将。虽然事前英 陆军部电示,克里特岛将同时遭到德、意空降和海上登陆部队的进攻,但费赖伯格 却判断,德、意军主要是实施海上登陆,辅之以空降兵夺取机场和港口。因此,他 决定以苏达港和岛上的3 个机场为中心,构成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为了阻止德、意军队从海上实施进攻,英军几乎动用了地中海舰队全部兵力, 分为3 个战斗群。其中2 个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战斗群昼间配置在克里特岛以 东和以西海域,用以拦截敌舰艇。另1 个战斗群为地中海舰队的主要兵力包括航空 母舰“可畏”号,战列舰“勇士”号、“厌战”号及1 艘巡洋舰和8 艘驱逐舰,负 责提供全面的海上支援。 3 、战役经过。 为了夺取克里特岛地区的制空权,德军航空兵从4 月底开始对岛上的英军机场 进行空袭,到登陆前五六天,又开始增大兵力和强度,进行更加猛烈的袭击。 5 月20日凌晨,德军的空降引导小组先行空降,尔后用发光信号为运输机和滑 翔机标示了空降地区。攻击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马利姆机场。由530 架运输机和100 架滑翔机运送1.6 万名空降兵遂行主攻任务;同时将7000名登陆兵从海上运往克里 特岛。8 时许,滑翔机由运输机拖曳,将部队运到马利姆机场附近。15分钟后,伞 兵开始在机场以东地区着陆。到黄昏时,第7 空降师的5000名空降兵已全部着陆。 第二天,德军利用马利姆机场不断增加兵力。 21日夜,德军派出了一支由摩托艇队组成的海上登陆输送队,携带大炮、汽车 和轻型坦克,由鱼雷艇护航,企图利用夜暗将山地步兵营运至克里特岛,增援空降 部队。正在克里特岛以西海域巡逻的一支英巡洋舰编队,在离该岛20海里处发现了 该摩托艇队。英巡洋舰编队对其进行了截击。经两个半小时战斗,击沉德军运兵的 轻帆船12艘、商船3 艘,溺毙德军4000余人。 当晚,另有英军3 艘驱逐舰炮轰了德军在罗德岛的主要空军基地。同时,由2 艘战列舰和8 艘驱逐舰组成的分舰队,在罗林斯海军少将指挥下,也在克里特岛以 西海域警戒,以阻止意大利海军配合德军人侵克里特岛。由格林尼海军少将指挥的 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则在克里特岛以南海域搜索。另有2 艘巡洋舰在以西海域巡 逻。 22日黎明,又有1 艘德军运兵船被击毁。10时,一支德军登陆兵输送队被英国 舰队发现,德军船队立即返航。而英国舰队却遭到了德国空军的袭击,前后被击沉 巡洋舰2 艘、驱逐舰1 艘,被击伤战列舰1 艘、巡洋舰2 艘。在这一昼夜的激战中, 无1 名德军士兵从海上到达克里特岛。尽管如此,到22日,德军的空降部队修复了 马利姆机场、并开始以平均每小时20架次运输机和滑翔机的速度向岛上运送部队。 随后几天里,英军在海上、陆上接连失利。5 月23日,驶往亚历山大港的2 艘 驱逐舰被德机炸沉。26日,在攻击卡尔帕托斯岛上的机场时,“可畏”号航母和另 1艘驱逐舰遭受重伤。26 日深夜,英军决定撤离克里特岛,整个撤退工作是在夜间 进行的。5 月28日,根据坎宁安将军的“决不撇下陆军不管”的指示,英3 艘巡洋 舰和6 艘驱逐舰从亚历山大港起航,开往克里特岛的伊拉克林地区。29日、30日夜, 都有英舰船接运守岛部队外撤。英海军舰船经过3 天奋战,从克里特岛撤出陆军部 队的75%约17000 人。但是,在撤运过程中,有3 艘巡洋舰和6 艘驱逐舰被击沉, 1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5 艘巡洋舰和7 艘驱逐舰被击伤。尽管如此,英军仍有 6000人未能撤出,不久向德军投降。6 月1 日德军占领了全岛。 此次战役,英军伤亡1.3 万人,但由于他们的顽强抵抗,德军损失了400 架飞 机,伤亡1.5 ~2 万人,其中包括德军唯一的1 个空降师官兵5000人。 英军在克里特岛所进行的抵抗,从战略上支援了英军在马耳他岛的防御,因为 经过克里特岛的作战,德国已没有多少空降部队可以用在马耳他岛方向的作战了。 4 、作战简评。 (1 )德军夺取克里特岛的胜利,主要是在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集中使用大 量空降兵和采取突然袭击手段,出敌不意所致。如前所述,德军集中了1280架飞机, 其中运输机就达530 架,空降了两个师的兵力(包括机降),并集中主要兵力于马 利姆地区,首先占领了机场。德军借助于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和空中运输,巩固了 空降兵占领的据点。到第四天,由于德国空军的袭击,英国守岛部队的补给和增援 被切断,力量大大削弱。德军空降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夺取了全岛。虽然英国海军 挫败了德军从海上运送登陆部队的企图,阻止了德军渡海入侵克里特岛,但由于英 军战前判断失误,把防御的重心放在海上,忽视了对德空降兵的防御,因而仍然不 能守住克里特岛。这表明以空降兵为主,辅之以海上登陆,同样适用于攻占一个具 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较大岛屿,克里特岛的陷落,震动了伦敦,这决不是偶然的。 (2 )骄傲轻敌和急于求成是德军事倍功半的主要原因。克里特岛战役虽然以 德军最后占领全岛而告终,但德军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次战役中,由于英 军缺乏对空降的防御措施,德军实施空降的条件是较为理想的。 然而德军严重低估了英岛上守军的抵抗能力,急于想利用英军刚从希腊撤退到 克里特岛,尚未重新组织部队和采取有效防御措施的空隙,企图发起闪电攻击,一 举占领英国在地中海的这一战略要地。战役开始前,德军虽然作了些准备,但不充 分,特别是对克里特岛的自然地形情况和英军的防御部署没有很好掌握。所以,战 役发起后,德军在3 个预定空降地域的兵力几乎被英军全歼,在马利姆地域降落的 德军也被歼三分之二,只是由于英军的后续力量不足,未能阻止德军的空中增援, 德军最后才得以占领了机场。 按作战计划,德军原准备空降和海上登陆同时进行,实施海、空协同作战。但 其对海上登陆编队未进行有效的掩护,只派了少量的鱼雷艇担任护航。 当遭到英海军编队截击时,无任何反击能力。第一批海上登陆输送队的船只全 部被击沉,第二批登陆输送队被驱散。德军从海上支援空降作战的企图未能实现, 登陆编队本身遭到了重大损失。 (3 )战前判断失误是英军在防守克里特岛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1941年4 月28日英国在伦敦的联合情报委员会,根据英国驻希腊情报人员的可 靠情报,对德军进攻克里特岛计划的规模与性质作了估计,认为德军“同时以空运 和海运部队进攻该岛的行动已迫在眉睫”。但英军中东部队司令韦维尔最初井没有 接受这种看法,认为这是德国人可能故意传播谣言,以掩护其真实计划,即对叙利 亚或塞浦路斯岛的进攻,认为这是德国人的惯伎。5 月初,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新 西兰总理向守岛部队下达的指示为:“德军不久即以空降部队进击克里特岛,也可 能试图从海路进攻”。而守岛部队司令新西兰师师长弗赖怕格不相信德军空降部队 的规模会那么大。他更担心的是德军从海上大举进攻。弗赖伯格司令判断德军的主 力将从海上登陆,而空降只是辅助方向,寄希望于英国海军能阻止德军从海路进攻, 所以英联邦军岛上的防御部署,以对海防御为主,对空防御为辅,以苏达港为中心 和岛上3 个机场构成防御配系。对德军空降作战没有充分准备,事先连最基本的防 空降措施都未采用,对空防御力量只有5 个高炮连和少数轻型坦克。所以战斗开始, 德军象一支从天而降的第五纵队,插入了英联邦军防御阵地的心脏。 守军面向海上,而敌人却抄了他们的后路。英联邦军虽英勇抗击给德军以重大 杀伤,但仍未能最后坚守下来。 (4 )没有掌握制空权是英军失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次战役中,英军投入 的空中兵力太少。客观上,1941年英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对本上的防护和对德 国工业中心的空袭,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支援地中海的作战。主观上,英军在战役 中忽视了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以为只要有优势于敌的海上兵力,就能够阻止德军 从海上方向的登陆。没有认识到元论是对守岛部队和舰队,或者是海上补给线,都 必须有强有力的空中保障。虽然英地中海舰队有:艘航空母舰,但丝毫改变不了英 军在战役中缺乏空中掩护的被动局面。 结果是守岛部队完全暴露在德军航空兵的火力之下,英海上编队也因遭到德军 的空袭而损失惨重。克里特岛战役后,英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上将说:“这是皇 家海军史上的一段灾难性的插曲,它无情地暴露出英国人在地中海作战的弱点”。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