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东方战线(1) 1939年8 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纳入了苏联 的势力范围。9 月28日,苏德两国签订友好和边界条约,立陶宛转入苏联势力范围。 苏联从德国那里获得承诺后,立即着手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纵观全过程,可分为两 大阶段。 第一阶段:签约控制阶段(1939 年8 月―1940年5 月) 。波罗的海三国对于两 个强邻的接近极为担忧。苏联驻里加全权代表佐托夫向本国报告说:“里宾特洛甫 到莫斯科签订条约一事 ,首先引起了各界的警惕,害怕苏德勾结……瓜分波兰 和波罗的海三国。”8 月31日,莫洛托夫否认与德国有瓜分势力范围的任何协议, 并指望与波罗的海国家签订互助条约,同时要求获得军队进驻权。 9 月19日,苏联借口波兰“鹰”号潜艇事件向爱沙尼亚施加压力,声称苏联将 不承认爱沙尼亚对其沿海水域拥有主权,它的安全将由苏联来保卫。为了解除危机, 9月24 日,爱沙尼亚外交部长谢利捷尔亲率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请求和解。苏联 政府趁机要求签订互助条约,并递交了苏方拟定的互助条约和议定书草案。莫洛托 夫威胁说:“如果你不想和我们签订互助条约,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 也许是更严峻、更复杂的途径来保障本国的安全,请你们不要迫使我们对爱沙尼亚 使用武力。”26日,谢利捷尔回国后,向本国政府转交了苏联的草案。草案的主要 内容是:苏联承认爱沙尼亚为主权国家,愿向爱沙尼亚提供军事援助,并在经济、 外交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爱沙尼亚需给苏联以建立海军基地和开辟机场的权利。 苏联政府为迫使爱沙尼亚政府就范,不断派出飞机在爱沙尼亚领空示威。9 月 26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下达了准备对爱沙尼亚作战的命令:“立即开 始在爱、拉边境集结兵力,并于9 月29日完成这一行动。”要求列宁格勒军区“对 爱沙尼亚实施强大而坚决的突击”。 在苏联强大的压力下,9 月27日,爱沙尼亚政府决定接受苏联的建议。谢利捷 尔奉命再次飞赴莫斯科。谈判过程中,苏联又以“保卫苏联在爱沙尼亚港口的海军 基地和保证爱沙尼亚安定”为由,向爱沙尼亚政府提出了驻军3 ?5 万人的新要求, 并责成爱沙尼亚方面立即作出答复。爱沙尼亚政府经受不住苏联的步步紧逼,接受 苏联提出的所有要求,双方于9 月28日也就是《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签订那一天 订立了《苏爱互助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提供一切援助,包 括在两国的陆海边防受到任何欧洲大国从波罗的海或通过拉脱维亚领土的侵犯或受 到侵犯的威胁时提供军事援助;苏联以优惠条件向爱沙尼亚军队提供武器和军用物 资;爱方授予苏联在萨列马岛、希乌马岛以及帕尔迪斯基市租建海军基地和机场的 权利。为了保卫上述设施,苏联可向该地派驻严格限制数量的陆空军兵力;双方保 证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联盟或集团;条约的实施不得损害双方的主权,包 括两国的经济制度和政体。秘密议定书对苏联驻爱军队人数、时机作了明确规定: 入驻需在欧洲战争期间,人数不得超过2 ?5 万。 苏爱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政府马上把目光转向了拉脱维亚。10月1 日,苏联 政府建议拉脱维亚政府就两国关系进行“磋商”。拉脱维亚总统兼总理K ・乌尼马 尼斯考虑到苏德、苏爱条约的签订对东欧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原则上同意与苏签 约。第二天,拉脱维亚外交部长M ・蒙捷尔斯赶到莫斯科。谈判是在苏爱模式的基 础上展开的。莫洛托夫说:“如果你们同意这个意见,那么我们就能够确定原则了。 我们需要在不冻海岸建立基地。”斯大林指出:“我们想谈谈机场和军事防御问题。 我们不会触动你们的宪法、机构、部委或外交、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制度。我们的要 求是由于德国与英法作战产生的。”拉脱维亚代表团指出:总的来说这是走向友好 的一步,但是,它有可能导致苏联对拉脱维亚的控制,而且在苏联的驻军人数上, 苏方提出5 万人,要求过高,拉方需要慎重考虑。 11月3 日,谈判继续进行。拉脱维亚代表团表示很难将苏联提供的条约草案推 荐给政府,而且无法向人民作出解释。蒙捷尔斯认为,“条约将被理解为建立某种保 护关系。对于爱好自由的人民来说,那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拉脱维亚目前完全足 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和间接地保障苏联的安全”。代表团同时还反对苏在两个不冻港 及皮特拉格斯建立军事基地,并坚持要求把苏联驻军限制在2 万人以下,以不超过 平时拉军的人数。进驻的时间也只适用于“目前欧战期间”,一俟欧战结束,驻军 应立即撤回。莫洛托夫断然拒绝了拉脱维亚代表团的建议,声称:“你们的建议是 绝对不能接受的……请考虑一下局势吧! ”斯大林补充说:“你们应当从最坏形势 来考虑……你们不信任我们,而我们也不信任你们。你们以为我们想侵犯你们,我 们本来可以现在就直接这么做,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他劝慰代表团,苏联驻军 只是一支预防性的兵力。经过持续、紧张、激烈的争论,10月5 日双方签订互助条 约。条约内容与苏爱条约类似,苏联在拉的海军基地和机场为利耶帕亚、文茨皮尔 斯,驻军不超过2 ?5 万人。 mpanel(1); 苏爱、苏拉条约签订后,就剩下立陶宛了。按照苏德秘密协定,立陶宛本属德 国的势力范围。9 月28日,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又将它划入了苏联势力范围。30日, 莫洛托夫召见立陶宛驻莫斯科公使纳特基亚维丘斯,要求就两国关系进行谈判。10 月3 日,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布什斯到达莫斯科。斯大林提出,把维尔诺市及维尔 诺省的部分地区归还给立陶宛,同时以苏爱、苏拉条约为蓝本,签订一个互助条约, 条约有效期20年,战时苏联驻军5 万人。乌尔布什斯指出,苏联方面提出的条约草 案,实际上是对立陶宛的占领。斯大林指出:“苏联无意威胁立陶宛的独立,相反, 驻军是对立陶宛的真正保障。”莫洛托夫威胁说:“爱沙尼亚已签署了类似的条约, 拉脱维亚也表示同意,如果立陶宛拒绝,将破坏即将建成的防御体系。”在苏联的 压力下,乌尔布什斯作出让步,但要苏联驻军人数缩减到2 万人,并只驻扎在维尔 诺地区内。斯大林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苏联驻军人数不能少于3 ?5 万人。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