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中国战区(1) 1943年春夏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根本的转折。 在国际形势日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情况下,华北各解放区军民继续粉碎敌军 “扫荡”,开展攻势作战,实行局部反攻,积极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卫( 河) 南、林( 县) 南战役,是1943年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对日伪 发动的规模较 大的进攻战役,歼灭日伪军共1 ?2 万余人,攻克据点80余处, 解放人口40余万,开辟了林县以南、辉县以北大片新区。 同时,山东军区部队发起沂山、鲁山和诸( 城) 、日( 照) 、莒( 县) 山区等 进攻战役。 经与日伪军反复争夺,滨海军区部队终于控制了诸日莒山区的洪凝、石场、前 街头和松柏林等重要阵地;鲁中军区部队控制了沂山山区的全部和鲁山山区的一部, 总面积达2250平方公里,使该地区的抗日斗争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卫南、林南等战役,虽然是带区域性的局部的,但它已明显地标志着敌后解放 区由分散作战开始转向集中作战,由游击战开始转向运动战,由内线作战开始转向 外线作战,由防御为主开始转向进攻为主,由战略相持阶段开始转向战略反攻阶段。 日本侵略军为挽回败局,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秋、冬季“扫 荡”。 我军则抓住敌军集中兵力分区“扫荡”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守备薄 弱的城镇据点展开攻势作战,大量地歼灭敌人。 在反“扫荡”过程中,我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第16团于10月24日晨,在临汾东 北韩略村附近设伏,全歼敌华北方面军为推广“铁滚式”新战法所组织的旅长和团 长以下军官120 人的战地观战团。 1943年,八路军与敌人作战24800 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87420余人,攻克据点 740 余处;新四军与敌作战53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66000 余人,攻克主要据点200 余处;华南抗日力量也有了较大发展。 1944年,解放区军民连续发动攻势作战,局部反攻全面展开。 1944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大规模的战略反攻阶段。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在美国海空军的打击下,日本本土与南洋群岛日军的联系有断绝之虞。 日军大本营为了在海上交通被盟军切断时,能经过中国大陆交通线补给东南亚 各地的日军,并消除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对其本土的威胁,遂于1 月24日发出打 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命令( 代号为“一号作战”) ,并开始调集兵力,向正面战场 的国民党军进攻。 此次战役,从1944年4 月开始到12月同来自法属印度支那的南方军取得联系, 历时8 个多月,先后动用约50万侵华兵力,战线长约2000公里,是日本发动侵华战 争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 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此役,日军击溃了豫湘桂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占领了衡阳、桂林、柳州地 区的机场,达到了作战目标,但它并未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 它既没有阻止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也未能摧毁重庆政府的作战意志。 打通的所谓大陆交通线,也只是无法保障运行的一条空线。 所以日本的军事历史学家桑田悦和前原透先生说这次战役是“战略上毫无意义 的作战”。 1944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了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 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的任务。 mpanel(1); 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趁日军部分主力南调,留守的日军兵力减少之机,积极向 日伪军发起反攻作战。 在晋察冀,北岳区部队主动出击,大量歼灭日伪军。 1 至5 月间攻克王安镇、白石口等敌军据点碉堡350 多个,并围攻涞源,袭入 忻口车站和定襄县城,使敌伪甚感震惊。 另外,我军一部还深入到应县、浑源等地,开辟了桑干河以北、平绥路两侧的 部分新区。 从6 月起,我主力部队又先后袭击了保定、望都、完县、涞源、灵丘等县城, 并再次袭入定襄县城,歼灭日伪军一部。 冀中区部队乘敌外出“扫荡”,据点兵力空虚之机,先后攻克肃宁、任丘、安 新、赵县、无极、定县、安国、武强等县的敌军据点100 余处,毙伤俘日伪军2000 余人,开辟了赵( 县) 元( 氏) 宁( 晋) 地区。 日伪军由于粮荒日趋严重,乘麦收之际外出抢粮。 冀中区军民在5 、6 月间保卫麦收的作战中,多次伏击出动的日伪军,攻克敌 军据点40余处,歼敌2000多人,并攻入了任丘、河间等县城。 同年夏季,冀中区军民利用青纱帐掩护又向敌伪军发起夏季攻势。 他们深入敌后,开辟新区,拔除据点,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冀热辽边军民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以伏击、袭击、打援、反合击等手 段,大量歼灭敌人。 在粉碎日伪军“扫荡”与“奔袭合击”的同时,以一部穿插于敌纵深地区,先 后攻入宁城、昌黎县城,并袭击北宁铁路的日伪军。 我军内外线配合,历时4 个多月,作战106 次,歼灭敌伪军3200余人,攻克据 点58处,形势大为改观。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