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曙光最早升起在旧大陆的几条大 河谷地带,即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 河流域和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各岛。这五大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创造了至今仍令人惊 叹的伟大奇迹和灿烂文化。 在公元前,中国是最早建立的20个文明古国之一。举凡宗教信仰、制度礼仪、 农业经济、天文水利、医学医术、哲学理念、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园林建筑、军 事体育和科学技术等诸方面,中国都有其独特的创造与发明,曾长期保持着领先于 同期世界各国的先进水平,取得了不少举世闻名的辉煌成就,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 出过巨大的贡献。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世界各文明古国作了比较研究,认为 “只有黄河、长江流域的那个 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 兴衰》一书中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 明更发达、更先进。”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中国人只追 求正义和自由,温厚典雅。在有助于人类幸福方面,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优越。” 中国的文明史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 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古代 文化史”(儒、墨、道、法、佛诸家的多元并容文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近代文化史”(龚自珍崇尚“自我”、“探世变”思想 ;康有为‘变法维新’主张;严复‘天演哲学’学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现代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三种文化史同心同理、 一脉相承,但它们之间又是在对立中有转化,在批判中有继承,在否定中有肯定, 在改造中有创新。 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以孔子为首的儒学始终处于源头和主导的地位。柳诒 征学者在《中国文化史・孔子》 一书中指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英国历 史学家阿诺尔德・J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将中国孔子列为世界五 大先觉者之一。美国现代学者迈克尔・H ・哈特在《中外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 将孔子列为第五位。该书写道:“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当然要数孔子了。他把中 国人的基本思想构成一个信仰体系,而他就是这个体系的鼻祖。用人生道德和道德 规范来教育人,管理人,这是他的哲学根基和道德观念。这一切统治着中国人的思 想达两千年之久,世界上许多人都受着他的影响。”。法国思想启蒙家伏尔泰曾经 俨然以“欧洲的孔子”自居,他尤其推崇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认 为“西方民族,无论何种格言,何种教理,无可与此纯粹的道德相比拟者。孔子常 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球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他作诗称赞孔子 为真理的代言人,诗曰: “殊方有哲士,发言明且清。 斯文赖不丧,理性得其贞。” 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 中华民族由“仁、义、礼、智、信”铸成的“浩然之气”、“正气之歌”、 “德义之粹”、“仁义之师”的民族 魂,造就了华夏儿女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 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强大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 善哉!仁乎!敦睦宽容,天下为公也; 善哉!义乎!除恶扬善,舍己为人也; 善哉!礼乎!大智若愚,和衷共济也; 善哉!智乎!屈原问天,穷究天理也; 善哉!信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 mpanel(1); 对此,国外学者亦有很多评论,如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假使 推举一位智者,来裁定哪个民 族最杰出,而不是裁定哪个女神最美貌,那么他将会把金苹果交给中国人”, 并认为“若要比较科学的思辩哲学,当然是西方超胜,但若要比较道德的实践哲学, 则西方不如中国” 。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 ・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说:“中国从纪 元前221 年以来,几乎在所有 时代,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最近500 年,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 域,都按西方的意图统一起来了,而中国却肩负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是给整个世界 带来政治统一与太平盛世的重任。”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本章仅从中华 俘虏政策的视角,采用真人真事、管窥蠡测、雕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