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裴度的“攻心为上”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裴度的“攻心为上” 唐朝讨伐淮西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四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郓、兖州节度使李 师道公开与吴元济狼狈为奸,对抗朝廷。官军败多胜少,先后撤换了作战不力的高 霞寓、袁滋等节度使,显得十分被动。前线将士军需供应十分紧张,朝廷要维持这 支数十万人的讨伐部队,实在不堪重负。宪宗问宰相们怎么办,宰相李逢吉、王涯 等都主张罢兵,只有裴度宰相反对。宪宗问裴度的意见,裴度认为,淮西是心腹之 患,现在不除,将来必成大患。而且,其他藩镇也会效尤,影响太坏。所以他要求 亲自到前线行营督战,他说:“若臣亲赴行营,诸将必然会奋勇作战,以求立功, 破贼指日可待。”宪宗听从了裴度的意见,并任命他兼任淮西行营宣慰处置使,也 就是最高指挥官。 裴度向宪宗表示:“皇上为国事担忧,这是臣子们没有处理好,是臣子的耻辱, 臣子只有以死报效朝廷。淮西贼子消灭了,我还有回来见皇上的日子,贼兵一天不 消灭,我就一日不还。”裴度慷慨激昂的话语,义无反顾的决心,感动得这位皇帝, 流下了几滴眼泪。 裴度到了郾城,即以郾城为行营( 前线指挥部) ,首先上表要求撤走监军。监 军是皇帝派来监督军队的太监,这些太监名为监军,实际上权力比统兵的将领还大, 他们在军中,十分影响士气。这种状况,怎么能使带兵的将领们效命疆场,安心杀 敌呢? 宪宗下令撤去了监军,将领们一片欢呼,从此,军队的号令统一,提高了作 战能力,每战必捷。 裴度治军从严,并十分讲究斗争策略。他在一次高级将领的会议上说:“诗人 孟郊在《寒溪》一诗中云:‘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刀头仁义腥,君子不可求。 ’因此,军队作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时候,官军中出现了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就是李诉。李诉是在荆南节度使袁 滋罢免之后,出任唐、邓、随节度使的。当时,士气低落。李诉首先安抚士卒,妥 善安置他们。同时他说:天子知道他这个人生性软弱,只是派他来暂时代理罢了。 至于打仗、进兵的事,不是他的任务。以此示敌以弱。个把月以后,李诉就出兵俘 获了吴元济的骁将丁士良。丁士良作战非常勇敢,官兵将领曾吃过丁的苦头,都主 张要千刀万剐,李诉看到丁士良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就立即命人松绑,以礼相待。 丁士良非常感动,心悦诚服地投降了。丁士良征得李诉的同意,擒获文城栅守将吴 秀琳的谋主陈光洽,迫使有勇无谋的吴秀琳率部3000人归降,立了一大功。李诉亲 自详细讯问俘获的淮西士卒,充分掌握敌情,做到知已知彼。李诉又接受吴秀琳的 建议,设计埋伏,俘虏了淮西骑将李佑,像对丁士良一样,攻心为上。 李诉还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称为“突将”,亲自训练,并使之处于随 时作战的状态,视之为王牌军队。裴度到达郾城行营才一个多月,李诉就派人报告 作战方略。裴度听了,大为赞赏:“用兵打仗,关键在于出奇制胜! 李诉的计划无 懈可击! ” mpanel(1); 李诉在裴度的支持下,一天,命李佑帅敢死队3000人为前驱,亲率3000人为中 军,命李进诚率3000人为殿后,引军东征,大家都感奇怪。走了60里,天就黑了, 到了张柴村这个地方,消灭了驻守的淮西驻军。接着,李诉留下500 人来破坏通向 洄曲的道路和桥梁,截断敌人的援军。李诉自己则率领全军继续向东行进。部下问 李诉,到底上哪儿,李诉这才告诉他们:“进攻蔡州,活捉吴元济! ”诸将听罢都 大惊失色。这时天气十分恶劣,都以为这一去性命难保。但李诉身先士卒,与他们 同甘共苦,并且军令极严,将士们也只有跟着李诉奋勇向前。全军又急行军70里, 到四更天时,终于到了蔡州城下。自从吴元济抗拒朝廷以来,官军已有30多年没有 到过蔡州了,所以城中毫无防备,直到李诉官军进了城,将吴元济的宅第所在牙城 团团包围以后,才有人发觉。 李诉攻陷蔡州俘获吴元济以后,不杀俘虏,安定秩序,自己则屯兵球场,遣使 报告裴度,让裴度前来处理善后事宜。不久,申、光二州等两万余人先后来降,至 此,淮西才彻底平定。 裴度来到蔡州,对待蔡州的士兵十分优待,甚至还提拔了其中的一些人。有人 劝他,对待这些降兵不能不备。但裴度仍真诚地对待他们,用人不疑,蔡州人都感 动得哭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