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志愿军的俘虏政策(2)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志愿军的俘虏政策(2) 几天后我们就将这批战俘后送到位于鸭绿江边一座北朝鲜小城――碧潼( Pyuktong) 的志愿军第5 战俘营。那个青山绿水如画的美丽小城及其附近的战俘营想必到现在 还会不时出现在千百名美国、英国、土耳其、菲律宾、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 希腊及其它国籍的“联合国军”战俘的梦中。我想,那种绝无仅有,难以置信的在 志愿军战俘营中的经历将为各国战俘毕生铭记。 美俘们和其它国家战俘一到战俘 营,就居住在沿鸭绿江边一片丘陵地带的平房内。周围没有铁丝网,均以他们自己 姓名相称呼,也没有编号。他们个人财物丝毫无损,他们保留了自己被俘时的制服。 在战俘营里一年两次发给夏、冬服装和志愿军穿着一样。冬天的棉衣裤是里外全新 的棉花及咔叽布料缝制,一件棉上衣重达3 斤,远比美、英军原先穿着的透风黄呢 冬装暖和,对于穆斯林战俘在食品配发上还作了照顾。全体战俘还配发烟斗、卷烟 纸及每周5 英两烟丝。当时也是俘虏的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Frank Noel) 曾将战俘营生活拍摄了许多幅照片附有文字寄往美国发表。他写道: “战俘营日常生活由俘虏自己管理。通常每60天由全体俘虏秘密投票选举各种 委员会的领导。”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中国人公正、宽大并经常提供超出日内瓦公约所明确的 额外给养及运动器材……” “战俘自己各办膳食,自己管理中式厨房,烘烤面包;而中国人屠宰鲜活猪、 牛。鱼、鸡则由邻近的中国供应。……” “全体战俘定期注射防伤寒、破伤风及霍乱疫苗;日常感冒及其它身体不适随 时由军医治疗。” “战俘劳动严格限于自身需求。中国木匠及工人负责修缮房屋及建造大型东方 式样的沐浴设施……” “每星期日举行天主教及基督教教堂礼拜仪式。” “每半月有机动放映组放演中国或朝鲜拍摄的电影。几乎每星期六由战俘自己 组织长达两小时的晚会,演出战俘自己排练的节目,并可以借到乐器……” “经常举行体育竞赛,蓝球最普及,还有排球及美、英式足球,藉以消遣及提 高情绪。……” mpanel(1);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碧潼举行了世界战俘史上空前的战俘营内奥林匹 克运动大会,选手来自在北朝鲜各地的战俘营。开幕式由13种不同国籍共500 名战 俘运动员代表,高举缤纷彩旗,随着“友谊进行曲”节奏在新修竣的体育场上进行。 在50年后的今天,我面前放置着已经稍有破损,然而图文并茂的《联合国战俘 在朝鲜》(United Nations P.O.W's in Korea) 画册生动地记录了上述情景;还有 一本纸张已经发黄,于1953年1 月30日由战俘编纂撰写出版的《走向真理与和平》 ( Toward Truth And Peace) 英文杂志,这期杂志内有20篇稿件。看看它们,使我 思绪起伏。 在画册中,有一页标题为《以前及以后》(Before And After),上面是前美24 师师长威廉・F ・迪安(Dean)少将的两张照片。刚被俘时他自称体重130 磅,憔悴 不堪,被俘一年后他重达180 磅,精神抖擞。另一页载有美密芝根州底特律城瓦格 勒(Kenyon Wagner) 下士撰文《我过去是一个肺痨病患者》。他1951年5 月被俘时 患有严重肺病,体重仅95磅,经过志愿军军医治疗,肺病治愈,体重恢复达130 磅。 画册上还记录了1952年秋英国妇女协会主席费尔顿夫人(Mrs. Monica Felton) 亲自至北朝鲜访问考察战俘营,与战俘座谈的图片,一片欢愉之情透过纸背。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