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彼得・F・罗利的传奇故事(3)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彼得・F・罗利的传奇故事(3) 罗利返英后,为了把这次不同寻常的万里访友经历与感受,传达给英国的广大 读者,曾几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此,英国军方的刊物也曾一一予以转载、登出 过。此外,他还以返回英国的“民间大使”身份,举办过中国讲座,让更多的英国 公众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与面貌。与之相呼应,黄远也在国内一些报刊上撰文,记 叙了他与彼得早年结为好友,几十年来,互相一直眷怀不忘,亲如手足。两人所撰 写的文章分别在中、英两国的读者中留下了美好印象,一时间成为人们所广泛议论 的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远已接近耄耋,彼得也已离古稀之年不远,两人都一同步 入了暮年。黄远多年来在心窝里总有一件事一直不能释怀,这就是他总想再邀彼得 重来,一道同登长城,相伴共赏兵马俑,否则就觉得是一种缺憾。因此他曾多次信 邀;彼得同样也心中想念再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结伴与黄远同游,共赏中华的古 迹,并且表示还要带上自己的夫人。他在信中说:“我决心叫我的妻子也要看上一 眼西安的秦俑和北京的长城”。他本来在1997年的9 月份就准备出行,但突发的疾 病却使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一年之后,彼得已恢复健康,而且这年又恰值他到中国第一次与黄远会晤的十 周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于是他便携妻子一道东来,来访的路线是他原先与黄远 一起构想的,即经北京、西安,先看中国的雄伟古迹之后,再到泉州。11月10日, 他乘坐的波音737 客机在晋江机场着陆。十年一度又重逢的两位历史老人,再度紧 紧拥抱在一起,两人松开拥抱的双臂后,彼得当即向妻子芙妮达介绍说:“他就是 我的救命恩人,要是当年没有他,我就不会有今天! ” 为了使彼得夫妇住得更惬意,黄远再次把客人安置到自已家中。他们在一道忆 旧论今,黄远特为彼得准备了往日他在战俘营常听到的《白毛女》唱片,彼得在听 的过程中,两眼泛着泪光,神情宛如重新回到过去的时光。两家人又一起包饺子, 重温往日两人度过的生活……他们结伴在泉州、惠安、厦门的鼓浪屿四处游览,先 后访问了泉州的名刹开元寺、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遗迹伊斯兰神墓,观看了泉州 的旧城改造工程,在鼓浪屿日光岩泛舟,登清凉老君岩,瞻仰民族英雄戚继光雕像 ……。 mpanel(1); 两位老人的传奇故事,引起多方面关注。黄远原工作的泉州第一医院、华侨大 学、当地志愿军离退休战士、与黄远一道随军南下的服务团战友、泉州幼儿园等社 会团体先后接待过彼得伉丽。《泉州晚报》、《石狮城消息报》、《福建省宣传半 月刊》以及远道而来的河南省电视台等新闻机构,闻讯均作了跟踪采访,或写出感 人肺腑的文字报道,或拍制成有历史厚度的记录片,在中英交往史上留下了感人的 难得资料。 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彼得都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话语,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在 华侨大学欢迎会上,彼得谈他与黄远当年相识的过程,非常具有感染力,青年学子 们对当年的志愿军形象产生了深刻印象。在南下服务团和志愿军退休战士欢迎会上, 彼得深情地说:“我是半个中国人,我要用有生之年为英中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还要邀请我的老朋友黄远到英国作客。我要让我的后代记住黄远,记住中国。可 以说没有黄远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孩子们。”半个月的泉州生活,在彼得伉俪记 忆中留下的印象,是永难忘怀的。 黄远和罗利的感人故事,成为中英关系史上值得传颂的佳话。(摘自郭维敬著 《第一等战俘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