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53节:第七章章邯救秦,伏尸万里(4)   如今天下大乱,这帮人被解放出来,编成平叛军,他们作战勇敢,砍了敌人 人头是可以折合成自由的。不知道" 小咳嗽" 是不是也编在了反击周文的平叛军 里边了。   小咳嗽这天被" 包工头" 召集到工地边上,开始领武器。   这里要说说大秦帝国的武器。在后来埋葬小咳嗽的皇陵外围坟不远处,就是 赫赫有名的兵马俑,迄今有四万多只箭头在那里出土。除了一枚是两棱的,其他 全是三棱的,杀伤力更大。当小咳嗽从将尉手里领到了这种三棱箭,他发现,每 个箭头都有三个弧面,而且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可以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而且有的弧面是带刃 的,所谓" 刃簇" ,可以更好地切割人体。最奇特的是,小咳嗽可能没有发现, 但是兵马俑馆导游的人告诉我们,这四万只出土的三棱箭头,居然都有" 国标" 标准: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数以万计的箭头竟然都是按 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虽然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工厂,生产于不同的 时期。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便是不同工厂出产的箭产品,送到前线上去,战士们 用起来也不会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迷你的,有的像烧火棍。而都可以放在秦 帝国制造的任何一只弓弩上,平稳地朝着敌人愤怒地射出去。这就是所谓的" 互 换性" 。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秦帝国建立了一个庞大完善的武器标准化制造体系。   兵马俑出土的箭有四万余支,除七支外,全属统一型号。都是三棱面箭头, 对一百七十二支箭抽查发现,不同面的主要尺寸误差仅为几毫米。   箭头的批量很大,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又达到很高的精度,这是现代即使 高级工匠手工操作也极为困难的。所以,必须得是实现有明确统一的尺寸和精度 要求,相对稳定的加工工艺、生产设备条件及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到 达如此效果。由此推断,秦帝国的机械工程已经达到了标准化程度,在制造工艺 的标准化方面已具备相当的水平。这大约就是所谓秦代的" 国标" 吧。   由于铜箭头的几何形体及几何参数一致,就有了很好的互换性,放在任何不 同弩机上均可发射。并在相同的弹射力下,有较为一致的射程和命中率。   而且,弩机的零部件生产,也是标准化的,做到了很好的配合精度和互换度。 车辆部件也是如此。   接着,小咳嗽领到了寒光闪闪的青铜短剑。   秦王朝的青铜兵器也有专利技术。它的表面进行了铬化处理,形成十微米厚 保护层。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可以保证兵器不生锈。兵马俑的坑里出 土了一些铜剑,虽然在地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但至今仍然寒气逼人、光亮如新。 正是那种镀铬的十微米氧化膜保护着剑身不受侵蚀。这一发现震动了整个世界, 因为在国外,直至1937年德国人才发明了镀铬工艺。须知,在地球岩石中,铬的 含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而且铬非常耐高温,熔点大约在4000摄氏度。秦人是 如何给宝剑镀上铬的呢。并且秦剑内部的晶体组织也非常致密,表现为剑身极为 锋利,出土后依然可以一次划开十九层报纸(那就意味着对付一般的皮甲没有问 题了)。   战前,章邯将军对小咳嗽等刑徒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 你们的任务,就是 把这些青铜的东西,捅到进犯者的肚子里去。但是我一定要提醒你们,捅进去以 后,必须立刻搅动,搅断他的肠子和五脏,否则你本人就会以同样结局告终!" ――在当时,矛的矛头或者戟尖,上边还开有血槽,用于更快地给受伤者放血。 血流出去得又快又多,对方的体力和战斗力才能迅速归零。否则,他会反咬你。   于是,小咳嗽挎弓负箭,披甲荷戟,跟着章邯将军,伴着几十万刑徒版的临 时政府军杂沓的尘土飞扬的脚步,朝着骊山脚下周文的数十万反政府武装开奔过 去了。当时正是初冬天气,来自西北的大风烈烈奔涌。冷风把人敲打得好像冷铁 桶。小咳嗽侧望了一下两旁,淡淡的冬日阳光的翅膀扁扁地穿梭在树丛中。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