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0节:第七章章邯救秦,伏尸万里(11)   这是推论陈胜不是农民的一个重要证据。   而且,如果陈胜起义前夕是农民,那他的农友在九百人里必然有,早知道他 是种地的了,这些早期的佣耕朋友过来说他,何至于要专门去杀呢?   种种迹象证明,陈胜少年一度为佣耕之后,壮年之后开始游走社会诸层,不 再是农民,他结交了各类贤俊" 故人" ,这些人在陈胜起义后迅速加入陈胜班底, 忠于陈胜而且颇有能力,构成了陈胜呼风唤雨、统治全军的" 亲陈胜者" ,是他 的核心小集团成员,有的还外出做了将军或者监军。   但是这帮人兔死狐悲,看见陈胜这么同苦而不能共甘,大有勾践之风,而且 陈王也越来越骄奢了,于是纷纷找机会溜去。从此,陈胜身边没有贴心人了,没 有精忠能干的心腹人了,陈胜成了光杆司令,只能勉强遥遥地节制着那些面附心 不附、各怀其心的诸将们了。陈胜之败,乃至最终凄惨地被叛徒谋杀,岂不指日 可待。   也可以这么说,如果陈胜胜利了,他以后也一定是个很独裁的王或者帝。   潇水附记:陈胜失败的原因   陈胜首先是输在了一个" 私" 字上。   陈胜在起义时喊出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听上去发聋振聩,实际上不够 高拔,反映出他的主要个人动机,是追求当" 王侯将相" ,所谋的是一种" 私" 的东西。他在" 革命" 过程中,没有类似" 均田地" 那种为农民求利益的口号, 而是以替六国复国作为政治目标和行动指导,一度号称" 大楚兴" 和" 张楚" , 替楚国复国的意思,但是他实际上没有彻底贯彻这个政治目标,表现为不肯封立 楚王族的后人,反倒杀了楚王族的人。所以,他所能号召大家的,只是一个" 谋 求王侯将相" 这样一种去当官发财、私心勃勃、不够崇高的东西。   陈胜年少时曾因不能富贵而浩叹,他在田头怅恨久之,仅仅因为自己不能富 贵。两千年后我们看他,仍然能从他这个剪影中感到压抑,感到他被自己的私欲 压迫得那么不开心。他实在是个" 私心" 和" 私欲" 很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 适合做领袖的。因为你的私心和私欲太重,就会和别人的私心、私欲相碰撞,就 会有矛盾,别人就会脱离你,你就当不成领袖。当领袖,要有容乃大才行,要有 刘邦那种豁达,主动与别人共享利益的观念。而且,推翻秦王朝这样的大事,更 要有一种为公奋斗的政治大目标、大口号(或者是为农民利益,或者是为六国利 益,但是他都没有落实,前者未见他触及――他也并不代表这一利益,后者则很 快变形)作为纲领的。   现在,再返回去看陈胜杀佣耕朋友的事,也就不觉得奇怪和突兀了。问题也 是出在了一个" 私" 字上。   作为一个" 私" 字当先的人,把别人的性命看得并不重要。   一切围绕自己利益转的人,不免要杀别人。总是顾及着自己的利益而杀别人, 最终会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不是吗?那些在陈胜身边出谋划策的故人以及诸将, 踩着大嗓门老乡们的血迹,纷纷离他而去了。   最后,在众叛亲离中,他终于被身边一介小小的车夫,轻易地杀死了。这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大起义的领袖的最终结局。   从技术上来讲,陈胜的部将无能也是个大原因,周文、吴广都不是章邯的对 手,没有项羽这样的雄人。   但是,问题还不在于这些诸将无能,更严重的是这些诸将对陈胜" 不亲附" 。 众将不亲附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给了清晰的回答。   司马迁说,陈胜任用朱房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为考核专员(司过), 这两个位置就是专门为了跟诸将过不去而设,用于考核和纠察诸将。这两人都是 整人专家,善于" 苛察" ,是凡他们不喜欢的将官,就都自行打掉之,根本越过 司法机关。而陈胜信用这两个人,自然引起诸将不满。   陈胜对于战胜略地回来的诸将,还特意找他们的微咎,捏造他们的罪名,把 他们杀了,目的就是怕他们力量强了而反自己。" 诸将多以谗毁得罪诛。"   陈胜是糊涂吗?不是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