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4节:第八章项羽出道,杀气逼人(4)   项羽虽然不爱念书,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斯文肌肉男却" 才气过人" (司马迁语)。具体表现就是项羽说起话来辞意和逻辑,叮当作响,仿佛飞花满 眼,把人喷得理屈词穷、抱头鼠窜。吴中子弟见到项羽,都因说不过他而忌惮他 ――江南才子也怕跟他辩论。如果他有机会遇上" 吴中四杰" ,就是唐伯虎、祝 枝山这帮花花公子,这帮人也在苏州的话,他一定可以上去比比对联的。   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自然不能浪费上天给予他的才气,项羽走向自己焦 灼多于欢喜的人生之路,一切将从他二十四岁那年开始。   南方和北方确实不一样啊。北京已经下过雪,而苏州这边尚是小雨。   这几日鄙人即在苏州逗留,给当地企业做培训。住在胥城大厦。胥城大厦这 个名字,大约是从伍子胥来的吧。   中午休息的时候,从大堂望出去,街边水汪汪的。行人的鞋子若白云苍狗, 梭梭而过。对面商店的门窗上映出冒雨突进的公共汽车,没有声音。梧桐孤独地 纵横它抽象的骨干,一些小铃似的白花挂满另一片莫名的树。工作惯了的女职员 走在雨中失神地苦想着,两颊丰润的南国女子,横硕的白衫妇人,鞋底溅起泥水 的外来农工,长发飘飘的牛仔衣少女,当街张望的看摊老妪,打量行人的分头瘪 三,以及巷口每每散发出的包子炸鸡味道,通过雨水,进驻我的内心。   今天的苏州城,是个静默的城。   遥想两千年前,这个吴王夫差经营过的、出过烈士专诸要离、喜欢以性命惨 烈相搏的江南水城,有过伍子胥、夫差、阖庐等好战分子和动不动就喜欢抹脖子 的一班君臣士民的硬苏州,与而今吴侬软语、琵琶弹词的软苏州,真是有天壤之 别啊。   据汉朝人说,吴越之君多好勇,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说明当时的苏州 人,喜欢以" 勇" 字相标榜,多击剑、搏杀、私斗,刚烈直猛,出过专诸这样的 人,易于被激怒和攻击别人,不论报恩还是报仇,都会轻易地以生死相搏。   总之是非常生猛海鲜,和如今的温文柔雅截然相反。人气古今难道会有这么 大变化吗?   秦代末年,在苏州城里上班的会稽郡的郡守――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的总 省长――名字叫殷通,是个胸有大志的家伙。当时,正值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攘臂 而起,整个江北地区都沸腾了,消息传来,殷通也技痒难耐了。   作为吴越两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帝国的封疆大吏,殷通脑子里却没有一点 儿保卫帝国的意思,而全是造反的邪念。   殷通不是活不下去的" 农民" ,他为什么要起义呢,可见这场运动中的巨大 力量,不仅仅在于农民的反剥削,更在于政治方面,具体来讲是六国对秦国的矛 盾。如果是农民反地主剥削为其主要矛盾和性质,那类似殷通和前面说的鄱阳县 令以及后面的沛县县令等" 地主阶级的代表" ,以及大量的豪杰、官吏,应该是 积极镇压农民的,而不是拉杆子起事。所以这场运动其实主要是六国复国的政治 运动。同样,如果是农民起义,那为什么六国有,而秦国却没有起义,难道秦国 的农民不受剥削吗?秦国的地主就比六国的地主仁义吗?可是秦国却没有起义。 所以,这场六国运动,主要是复国的政治运动,最多说完整了是在人民(不光是 农民,也包括城邑平民等社会各阶层)受压迫、迫害的背景下发生的六国复国的 政治运动!而不是以所谓农民起义推翻地主政权为主要性质的运动――后一说法 是根本不能概括秦末人民运动的主体和主流以及其原因、动机、目标以及发展过 程和最终的实践产物的。   不管怎么样,殷通想造反,他和陈胜一样,一是为了复国(从大方面讲), 二当然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名位。   但是,任何社会运动,都是有风险的。在中国历史上,起事的如牛毛,能达 到目的的如麟角。成功概率不足万分之一,掉脑袋的概率却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 十九。被政治运动的敌对方或者构成运动的其他势力灭掉。所以起事运动,就像 一场疯狂的经济过热,最后要挤碎百分之九十九的泡沫,而只剩一个人称王称帝。 大多数的起事者,都是掉脑袋的命,是给那百分之一的成功者当肥料或者人梯的。 就像百分之九十九的互联网公司要被收购或倒闭,给百分之一的成功公司当铺垫、 揽人气了。但这百分之一成功的概率,还是吸引了无数野心勃勃的投机者,甘愿 冒着" 身变泡沫为天下笑" 的风险而游于其中。但是从积极意义来看,也正是这 百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对冒险者仍然具有的巨大吸引力,促成了更多的资源和精英 投身其中,点燃了这个新行业(互联网)或者社会复国运动的大爆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