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33节:第五章嬴政暴毙,赵高得势(12)   董仲舒在《汉书・食货志》中曾发言说:秦朝的劳役,是" 三十倍于古" , 田租" 二十倍于古" ,我在前文中曾引用了他的这组数据,读罢感觉老秦对人民 的骚扰侵夺,令人不寒而栗,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但是,董仲舒的这组数据,以及他得出该数据的算法和依据,其实大有问题。   按《汉书・食货志》原文:" 当时汉武帝与外边的四夷过招,代价极大,内 部又大兴功业,役费并兴,而去民本(意思是老百姓跟着他瞎忙,种地的根本事 业反都顾不上了)。" 于是,董仲舒上书劝告汉武帝――并在上书中,董仲舒说 出了秦的那组可怕的数字。   有学者论,这组数字,其实并不是秦的数字,而刚好正是汉武帝时代的数字。 秦固然劳役、田租也高,但还没有达到这个天文数字水平(秦的劳役,据学者论, 最多是古代的九倍,而达不到三十倍)。   董仲舒之所以强称其为秦制度,是其规谏汉武帝的一种手段。让汉武帝知道, 秦按照这种制度去搞,终于把自己国家搞亡了。你快改悔改悔吧!   于是,在中国后代大臣的口中和笔下,秦王朝和秦始皇,都成为罪恶的靶子, 一有机会,随手就是一箭――" 老秦曾经这么做啊,你快快改悔吧,不然你就是 秦始皇那样的暴君了,要像他那样速亡了!"   为了起到教育当代君王作用和说理有力的效果,秦始皇必须被打扮成暴君, 后人犯的错误,也往往安到他们头上。于是他和商纣王一样,也成了文章的大明 星,大反派。   举个例子吧,《汉书・西域传》,这是正史了吧,其中说:" (汉武帝)设 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 《三辅黄图》引《庙记》说:" 长乐宫中有酒池,池 上有肉炙树。汉武帝行舟于池中,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 明明是汉朝人自 己的丑事,臣子们不敢说,却转安到一千年前的纣王身上去。   看来,纣王在沙丘的宫殿也许是有的,酒池肉林却多半是汉朝人投射给他的, 是假的。   鄙人在这里口罗唆了这么多,想说明的就是一句话:由于后人在讲坏事的时 候,喜欢稽拿前人中的坏角色来说例子,所以,历史上的" 坏人物" 会被越说越 坏。秦始皇和秦王朝,被后代史书和后人说得很负面,很坏,但你要打了折扣去 看、去听、去信。   秦二世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刚刚继位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像汉武帝的接班人那 样做些缓和社会矛盾的事情,天下的形势尚是可以收拾的。   但是,秦二世(这年二十一岁),非常有个性,他坚持凡是我爹搞的项目都 不许停,凡是我爹用的人才都必须杀。终于使秦政权失去了最后转机的契机。   赵高进言说:天下各郡各县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你认为" 不可" 的(意 思是不跟您一条心的),赶紧找些罪名把他们杀掉。然后把一些低贱的家伙提拔 起来,顶他们的缺。这些人被您抬举得大富大贵,必然感恩戴德。您再把远在地 方上的人弄到中央担任要职。这样,您就从地方到中央,都有了一帮铁杆追随者, 从而皇位牢不可破了。   秦二世对这个地方人事大换血的主意拍手称善(赵高其实说出了当领导的诀 窍。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领导摒弃从前时代的文吏武将不用,而是着意 培植新人,办法是迅速提拔他们,他们必然千方百计地拥护我,为我驱使。他们 必忠于我,因为我倒了,他们的富贵也都没了)。   于是秦二世像他老爹那样巡行了一次天下,一边走一边诛杀大臣,简直是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中央和地方的诸大臣们就都给洗牌了。被各个击破,脑袋搬 家。整个过程秦二世显得非常决绝和迅猛。而且为了斩草除根,赵高建议他不惜 采取连坐、灭族的办法。   这些被杀掉和灭族的先帝故臣、朝廷大臣、地方大吏,有很多应该是忠贞守 职、作风清正、经验丰富、干练有力之辈,想平白给他们捏造个罪名还真不容易。 于是赵高说:" 我们可以修改法令啊,把法网变得细密,条律修改变得苛刻,这 样就好寻他的过失了。实在不行就实施连坐,这样,只要有一个小吏犯事被抓 (比如他偷了仓库里一把扫帚),通过株连,就可以把最大的县长给法办了。同 样的办法也可以适用于郡守。" 这大约就是现代话所说的" 整人" 吧。于是赵高 成了整人的祖宗。于是秦二世开始修改法令,法家先贤经营百多年的一套严密有 效的法令体系,被修改得毛骨悚然,在执行中也滥用株连。法令诛罚日益深刻, 群臣人人自危。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