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59节:“台风”警报解除(2)   但不管蒋介石怎样花言巧语,杜鲁门对蒋的建议就是不批准。蒋对杜氏始终 耿耿于怀。据玛格丽特・杜鲁门所著《哈里・杜鲁门》所载:   “这位委员长在攻击美国的政策时是挺起劲的”,“他在一公开讲话中强调 说:‘要是美国的对外关系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来掌握,那就什么事情都好办 了’”。   朝鲜战争最后以美国人被迫坐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告终。蒋介石对此愤愤 地说:“韩战最后没有结果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杜鲁门拒绝国民党军入朝作 战。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出于反共需要,又在志愿军战俘问题上大做文章。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战争双方各有人员因种种原因被俘。据资料显示:战后美国 和南朝鲜方面向朝、中方面遣返战俘共75799 人;朝中方面向美国、南朝鲜方面 遣返战俘12760 人。朝中方面对对方战俘一直给以人道主义的良好待遇,全部遣 返。但美国与南朝鲜方面虽宣称“尊重战俘个人意愿”,在实际上却与台湾特务 相配合,对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战俘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进行迫害。   据资料所载:在朝鲜巨济岛战俘营,台湾特务与美国战俘管理人员在志愿军 战俘额头上刺一个国民党党徽,在胳膊和胸上刺上“反共抗俄”,“杀朱拔毛” 等反动口号。对稍有不从者,轻则一顿毒打,重者剖心挖肝,活活折磨至死。   为了使志愿军战俘尽快来台,以打击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蒋介石于同年9 月26日指使台湾各界代表3000余人成立“中华民国各界援助反共 义士委员会”,推谷正纲为总主席,要求联合国军统帅部坚持“志愿”遣返原则。 此一“援助”工作分四个步骤进行:   (1 )举行反对中共“暴行”大会;   (2 )发起支援“反共义士”百万人签名运动;   (3 )各界“援助反共义士委员会”举行大会,决定1954年1 月23日为“反 共义士自由日”;   (4 )推黄国书、方治、钱思亮3 人为代表,赴朝迎接“反共义士”归“国”。   1954年1 月23日,据台报载,共有14343 名志愿军战俘被送至台湾。台湾当 局还在台北市中山堂前广场举行所谓“自由日”庆祝大会,陈诚到会致词。蒋介 石也就志愿军战俘被胁迫抵台发表声明,宣称:   “自由中国全体人民,在自由日普遍表现之热烈情绪,足以昭示我国对反对 共匪并接受民主生活之留韩义士欢迎之热诚及欣慰”。“我沦陷大陆上之同胞, 如能获得同样之选择机会,其绝大多数,亦必一如我留韩反共义士,为其自由立 即起而奋斗,实已不容置疑。”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 册第3381页。   被胁迫至台的志愿军战俘,果真受到台湾当局与民众的热烈欢迎与尊敬吗? 从台湾至大陆定居的4 名志愿军战俘讲述了他们被胁迫至台及在台湾几十年的苦 难经历:   “志愿军战俘被分批押上登陆舰,从南朝鲜运往台湾岛。他们凭着船舷,眺 望大海那边的祖国大陆。海天茫茫,看见的只是他们心中的家乡。他们没有眼泪 也不许流泪,谁有一点想家的表示,就会受到叛徒、败类们最残酷的刑罚。一些 人纵身跳进了大海,一些人被绑住手脚扔进了大海。特务们说:‘遂了你的心愿, 回家去吧’”。   “军舰在台湾岛基隆港靠岸。他们被编入工兵部队。穿破衣,住工棚,修马 路,建机场,筑海港,许多人整整干了30年的苦力。50岁退役时,不少人已经残 废,不少人还孑然一身,无家可归;有的人到码头去打包,到工厂去推车,为的 是糊口活命。为的是攒下几个血汗钱,‘叶落归根’”。大鹰:《志愿军战俘纪 事》第290 页,昆仑出版社1988年3 月版。   这就是蒋介石口中的“欢迎”、“尊敬”和“自由”、“民主”。很显然, 蒋介石的上述作为完全是出于反共需要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