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后续 “你怎么会去写科幻小说?” “你写的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幻想真能实现吗?” “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幻想?” 20年来,从我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波》开始至今,不断有人问我这些问题。 有的是满脸惊奇地当面问我;也有的是斜着眼,似笑非笑地似乎在洁问;有的是千 里迢迢专门写信来询问;还有的显然很关切,带着一点规劝和怜惜的神气。当然, 更多的是读者朋友、科幻迷和报刊编辑真诚的询问。 其实,这20年来我自己也常常在问自己这些问题,自己想想也觉得有点奇怪。 我这个从小一心想造大轮船的工科大学毕业生,一直选择的是科技之路,怎么会去 舞文弄墨写起奇思怪想、“不伦不类”的科幻小说来了?而且越写越起劲,居然写 了百万字,还不断地获这奖那奖,并且以科幻作家的身份加入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和中国作家协会。不说别人,就连自已都觉得奇怪和意外。 20年前,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停息才几年,我这个从西昌“五七干校”回厂不 久的技术员正以空前的热情迎接科学的春天,全心全意地投入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工 作。就在研制的新型装载机获得全国科技奖时,我还没来得及高兴,突然一纸调令 要我去厂技工学校任教兼班主任。调令缘何而发,至今还是个谜,但“不去不行” 是很明确的,虽然气得我一天不吃饭两天不说话,但仍然不得不走马上任。现在想 来,可以说就是这一纸莫名其妙的“调令”把我推上了科幻之路。 当时是大乱初定、百废待兴,“知识无用”论还颇有市场。二厂里流行的话是 “大学生不如中专生,中专生不如技校生”,至于技校生不如什么人没再说下去, 但就是技校生也不想读什么书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几个调皮的技校学生见我这个班 主任不“凶”,所以竟敢拍拍我肩膀,还递上支烟,嘻皮笑脸地对我说: “你大学毕业十几年,还不是车间劳动、上山支农,搞搞宣传、参加‘运动’, 还要去‘五七干校’修理地球接受改造。读书有啥用?读了书让人来改造我们?” 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当时,技工学校的情景远不如刘心武在《班主任》 这篇小说中描述的一般普通中学,几十名基础差又缺乏学习热情的年轻人,上课时 看连环画、小说,玩扑克、打瞌睡的也算是安分的,对读书学习并没有兴趣。我这 个当班主任的,心中很着急,不甘心这几十名“小弟弟、小妹妹”以后用他们年轻 的生活去印证“知识无用”的糊涂观念、错误认识,但又讲不来大道理,也不会做 思想工作,冥思苦想憋出了一个我称之为“以毒攻毒”的办法:学生爱看小说听故 事,我就找些能启迪年轻人爱学习爱科学的小说、故事给他们看,让他们多少明白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培养起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这是我这个才进入班主任 角色的技术员十分“书生气”的想法,自己还觉得“此法甚妙”,就不无得意地开 始去寻找了。可是在经过浩劫的当时,又能找到几篇这样的小说、故事呢?忽然我 想到了科幻小说,自己在学生时代可看了不少科幻小说,凡尔纳的《格芝特船长的 儿女》,威尔斯的《隐身人》、还有苏联的《水陆两栖人》、《加林的双曲线体》 等等,自己对科技的兴趣很大程度是受了这些科幻小说的影响,觉得科学技术是改 造世界的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这不正是我的学生所需要的认识吗?但是,在当时是 很难找到科幻小说的,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当时很有影响,可惜学生们大都已读过了。这时,我冒出了一个想法:找不到就自 己来写吧! 正好技校有暑假,若在设计科还不可能有这么1个多月的时间可供“挥 霍”呢!整整一个暑假,熬更守夜躲在“于打垒”的宿舍里写出了我的第一篇科幻 小说《波》 。这篇近4万字的处女作以手抄本的形式问世,开始在学生、邻居、朋 友之间流传。由于当时小说很少,科幻小说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两本手抄本还形成 了要预约挂号的争相传阅的热闹情景。我确实有点得意,写出来了有人要看,而且 有的人急不可待地等我抄几页他看几页。此景此情确实令人感动,但我也只是有点 得意而已,并没有以为自己是什么作家,或有什么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望我的学生 和读者喜欢看,喜欢我这个班主任这种“劝学”的方法。说实话,我心底还希望有 朝一日能重新回到设计绘图桌上去,继续搞我的机械设计。 mpanel(1); 一位热心的朋友读了我的手抄本,怂恿我把《波》投寄《四川文学》。我有点 动心,工工整整地又在白纸上抄了一份,封好后贴足邮票揣在怀里,在邮局门前转 悠了很久,乘没人注意时塞进了邮筒。这是1978年年底的事,那时我对杂志社、编 辑部一窍不通,认为投稿就是把写好的稿子投进邮筒寄给杂志社就完事了。我忐忑 不安地等了几天,每天要去工厂的收发室转几次,心中并不指望会被录用,而是想 到被退回来就赶紧拿走,否则别人知道了多难为情。不料元旦假期刚过,《四川文 学》的编辑竟亲自到厂通知我,稿子准备发表,要我作最后的修改抄写。我真有点 发晕了, 3天就把三四万多字的稿子工工整整地抄在稿笺纸上, 送到了编辑部。 1979年4月, 《四川文学》全文发表了《波》,几十元象征性的“稿酬”,我全买 了杂志, 兴奋地寄给同学朋友、 父母兄弟,着实高兴了一阵。更出乎意外的是, 《波》发表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前辈的赞赏、关心,居然产生了“全国影响”,上 海改编成评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作者、报刊连载、改编成连环画…… 现在想来,当时文学作品、科幻小说不多,所以我歪打正着。 由于初战告捷,又得到了科幻前辈郑文光、肖建亨、叶永烈、童恩正等的支持 帮助,这大大增强了我写科幻小说的勇气和信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后三 四年内,接连发表了《冰下的梦》、《莫名其妙》、《无中生有》、《太空幽灵岛》、 《复活节》、《艺术电脑》、《方寸乾坤》……十几篇科幻小说,约三四十万字, 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科幻作家。科幻小说就是这样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我生 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虽然我自命在设计、科研和教学上并非无所作为,这些年我出版的教材、科技 著作也有近百万字,科技奖也得过好几回,但不得不承认,相形之下,科幻小说的 影响作用要大得多。这不是关于“名声”的考虑,而是其实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 思考。科幻小说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确实比具体的技术的产品影响更为深 远。虽然我还没能达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去救国救民的思想境界的高度,但这样的 认识确实是我20年来对科幻小说和科普创作乐此不疲的动力。 尽管一直在写科幻小说, 但要给科幻小说下定义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100 位科幻作家会有100个定义, 而且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我也有我自 己的看法。简单地讲,我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小说,一种特殊的小说,是以关于科 技的幻想为内容的小说。这种关于科技的幻想,是指科学技术的变化发展及其对人、 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作用的幻想。 科幻小说是小说,就应符合小说的艺术规律,如人物、故事、语言、结构、主 题等小说要素和规律皆应俱备。但因其内容――关于科技的幻想而带来它的特殊性, 就不同于其他小说,如不同于历史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和爱情小说等等。 对于“关于科技的幻想”有必要多说几句,因为多年来为此争论颇多。我要强 调的是“幻想” , 这不是理想、推想,而与“梦想”倒有点接近。有人说幻想是 “白日梦”,通常是带有贬意的,其实这样认识我认为是很到位的。关于科技的幻 想,就是让人对科学技术及其作用进行大胆的奇思怪想。这种幻想能有“预见性” 当然很好,一时半载、十年八年,甚至一二百年也没能实现的幻想,也不差。即使 实在不能实现,或以后被证明这种幻想不能实现,也是可以的。若是以幻想是否符 合当今科学,或以能否实现来界定关于科技的幻想,把幻想定位成了科学推理,显 然就不再是什么幻想了,也就扼杀了幻想。就像强要人做个什么梦,进而一定要做 个好梦、科学梦,在梦中去搞发明创造,不仅滑稽可笑,还显得专横可恶。凡尔纳 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在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机器岛”、“潜艇”、“月球旅行”等 科学幻想如今都已实现,而更在于他着力描绘渲染幻想中的科学技术可以使人上天 入海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这种可贵的宣扬科技伟大作用的思想认识。难道 凡尔纳已经实现了的这些幻想才是伟大的、科学的,而在他的小说中更多的并没能 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就是不伟大、不科学,因而凡尔纳也就变得渺 小而不科学了吗?即使那些已实现了的幻想,如潜艇、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等等, 又有哪一项设计哪一项原理是按凡尔纳小说中的幻想去制造成功的呢?说实话,按 他的原理、方法去做,潜艇会沉下去再也浮不起来,用大炮也永远不能把人“轰” 上月亮的。当初那些奚落嘲笑凡尔纳“胡说八道”、“异想天开”的评论家、出版 商,难道是很正确和“科学”的吗?因为当时凡尔纳的科学幻想都难以实现,甚至 想都不敢想能利用科学技术上天入海。我们怎么能用那时那些鼠目寸光的“评论家”、 “出版商”显然保守落后而且可笑的“标准”来要求关于科技的幻想呢?为什么不 能像对待童话、神话中的幻想来对待关于科技的幻想――科学幻想呢?科学幻想是 幻想科技发展变化的神奇和威力,应该比神仙佛祖的仙功神力更现实、更“科学”。 在当今“点石成金”、“千里眼顺风耳”都成了现实,何必去苛求关于科技的奇思 怪想呢?即使出点格,太奇大怪,毕竟是关于科技的幻想,总比关于“升官发财”、 “金钱美女”、“称王称霸”的幻想要健康、可贵得多。正规的科研都允许有假设、 错误和失败,怎么能要求幻想百发百中必须能实现呢?何况已知的科学规律也都是 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有局限性的,用已知的“科学”去硬套幻想,实际上就违反了 “科学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基本的科学思想。我认为完全没必要专门去和“科学幻 想”过不去,事实上很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突破,就是冲决了旧的“科学”框框而 是大胆“幻想”创新出来的。至于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严肃、严格、严密的事业, 可以推想、设想、预想,但不可以幻想,若要“幻想”,必须符合已知的科学规律 等等。我认为这种认识本身就有逻辑矛盾,可以是一家之言,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我是不信的。符合已知规律的是推想、预想而不是幻想,探求未来和未知,顺着已 有的规律和轨道无疑是可以的,也是一般应该的,但有些出格的奇思怪想不合常规, 往往就引发了新的突破,历史已无数次地这样告诉我们,如顺着牛顿力学之路是引 导不出“相对论”的。总之,我的“科幻观点”是: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无穷,科学 技术威力无穷,在此基础认识上科学幻想天地无穷!我所以爱科学幻想,就是因为 科学幻想影响作用伟大无穷,科学幻想其乐无穷。 基于这些认识,过去我写科幻小说,现在我写科幻小说,将来我还是要写科幻 小说。我愿用科幻小说告诉读者:科学技术发展变化无穷,科学技术威力无穷!与 其说是“普及”幻想中的科学技术,不如说是在“普及”科学技术威力无穷的科学 思想。 当然,这也是我一家之言,是否做到了?还得读者来评说。 1999年1月30日于成都大学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