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6 章 百尺竿头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六章 百尺竿头 一 建香港站 傲视全球 (一九九六年) 由零到亿的富豪是香港举世知名的特产。 李兆基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香港人的梦。 人们如果要知道为什么这个梦会成真,为什么他是奇迹之最? 且向你提供一个正确而简单的答案。 因为他信任香港、钟情香港、支持香港。 李兆基是个绝不轻易变心的人。 况且,在香港有好的投资回报,为什么要掉头就走? 李兆基在做生意上头又不是不客观的,他在八十年代末叶,曾与不同的香港企业家投资 于新加坡,兴筑规模宏大的会议展览中心,亦在加拿大投资温哥华博览馆地盘,建筑住宅和 商场,但都证明回报率很低。如果把香港税率偏低计算在内,该等投资更难以跟香港的成绩 比较。 七十年代华资企业家冒出头来,八十年代不是香港畅顺好景的十年,然而,偏是在重重 逆境之中,华资企业成长壮大。且可以说是在英资一个不留神时就把他们的“一哥”地位瓜 分成功了。 怡和系列股份在一九八五年开始与香港说再见,各股份(除怡和汽车)在联合交易所除 牌之后,在英国及西班牙的发展,情况乏善足陈。还有数不清的中小型企业移师至美、加、 澳等地,没有弄至焦头烂额,尾大不掉,已经算相当不俗了。 七十年代,像李兆基、郭得胜、李嘉诚、郑裕彤等这班智慧胆识并重、眼光和韧力俱全 的华资企业家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趁英资企业仗着一百多年的顺风顺水,顾盼自豪之际, 利用本港房地产的兴旺,在这二十年来建立起很多数百亿至过千亿的企业来。 李兆基之所以跑出了头马,就因为他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资产都留在香港发展。更兼对自 己公司的股份有信心,他持回自己公司股量近百分之七十之多。 总的一句话,过往无论香港地陷山摇,滔天风浪,他一于不动心、不移志、不外骛、不 从俗,总之楼照起,地照买,最终就是名照升,钱照赚。 有些人会认为九十年代中叶以后,低成本的土地贮备去建筑高回报的楼宇,因而产生可 观至百分之五十或以L的边际利润的好日子,可能会成为历史陈迹了。 作为一个庞大至控制全港上市公司市值近百分之六的财团,在业绩的竞技场上是不进则 退的,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如何可以再继续笑傲江湖,独领风骚呢? 李兆基依然是成竹在胸,满怀信心。 在本城的地产生意,照做如仪。 集团未来的大型地产发展项目,包括将军澳达六百万平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