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陈独秀传 ――从秀才到总书记 中国革命史丛书 任建树 著 第0章 前言   李新革命,严格地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必须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 替代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去替代旧的社会制度。第二是 必须通过暴力而不是用和平的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根据这 样的理解,各国历史上的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都算不上革命,俄国的“农奴解放” 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算不上革命,只有象一七八九年法国革命和一九一七年俄 国革命那样的革命才算得上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革命。   中国历史非常悠久,但从古至今,却只发生过从一九○五年同盟会成立到一九 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延续四十多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在此以前,中国历史上虽然爆发过无数次的农民 起义,但因它没有也不可能带来新的社会制度,所以不能说是革命。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一九五三――一九五六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因 为是用和平方式而不是用暴力方式实现的,所以只称为改造。虽然这个改造具有极 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用和平方式完成了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创造了在统一战线范围内,团结着资本家去消灭资产阶级的奇迹。这一创造可以说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从一九○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一九○五 年至一九二二年的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是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以 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后一阶段――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革命,其性质虽 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因它已经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并且 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了,所以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是从中国近代历史和革命实践中抽引出来的,是科学的,所以早已为人们所公认而 毫无疑义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从一九○五年开始。因为这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 组织还只是些革命小团体,全国各地的革命活动也都是零星的、分散的,并且大部 分是自发的。一九○五年成立的同盟会,实际上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有 明确的政纲,相当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而且从此以后,革命不断高涨,至一 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延续二百余年的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 帝王制度。   从一九○五年同盟会成立至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是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第一个时期――反清革命时期,也是它的黄金时代。此后一九一二――一九 一六年是它的第二个时期――反袁斗争时期。一九一七――一九二二年是它的第三 个时期――护法运动时期,这个时期是旧民主革命的尾声,与新民主革命的开始是 有些交叉的。它的前期,反对皖系军阀,称为第一期护法,后期反对直系军阀,称 为第二期护法。至一九二二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孙中山逃往上海,旧民主主义革 命陷入绝境。孙中山痛定思痛,认真地总结了以前革命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革 命的新方法,以俄为师,实行国共合作和扶助农工的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 革命运动走上新民主主义的道路。至此,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一九二一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mpanel(1);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前进过程,也可以分为几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一九一九――一九二七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第一次国内革命 战争(国民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土地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是抗日战争时期。 第四个时期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统观中国革命,从一九○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将近半个世纪,它经历了两大阶 段和几个时期,是一个非常复杂、曲折因而内容极其丰富的发展过程。随着第一阶 段的失败,第二阶段继之而起。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绵延不断,而每个时期中 又都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后退,但总起来看,却是一个前进和胜利的过程, 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历史过程。在这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一个阶 段,同盟会员、国民党员是革命党人,他们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为革命奔走呼号, 英勇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挽救祖国的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 由。到这场革命的后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成为革命的先锋,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前 期革命党人的光荣传统,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 在反对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和日本侵略军的革命战争中,前仆后继,流血牺牲, 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伟大的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 个完整的过程。一切在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一切为革命 立过功、出过力的人都应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丰富多采的, 充满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历史工作者应该把这些事迹写下来,写成书,用以教 育子孙后代,使他们能象前辈革命者那样,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人民的解放事业和 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当代的青年,则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 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准备组织全国各方面的 力量,编写一部中国革命史丛书。由于一九○五――一九四九年所有的革命斗争都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我们这一套丛书的内容,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也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于中国历史上实际上只有这一次革命,所以 我们这套丛书就不必再冠以现代、近代之名而简单明掺地称为中国革命史丛书。我 们的意见是否正确,尚望读者和专家们指正!                    一九八五年五月于上海 {{长话短说}}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人。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1879 年10月9日)辰时生,幼年丧父,随祖父习四书五经,中秀才,中等身材,肤色 黝黑,双目炯炯有神。   陈独秀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步演变的年代。在他出生 前的37年,即1842年,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接踵而来,接二连三地发 动侵华战争,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在战争中屡战屡败,不得不同侵略者签订一系列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陈独秀15岁那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战争又以清政 府战败,订立了《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不仅割地 赔款,还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帝国主义除以输出商品的 方式进行经济侵略以外,还同时输出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 办各种企业,以榨取超额利润。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 危机。   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都莫不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担忧。反抗帝国 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是他们思想发展的共同出发点,陈独秀 也不例外,他的政治生涯也正是从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起点――爱国主义开始,逐 级向前展开的。在青年时代,陈独秀就关心国家大事。甲午战争,一个大国被小国 打败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至于是什么缘故,一个15岁的娃娃,当然是说不 清楚的,不过他已经在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受外国 的欺辱。   最初,陈独秀信奉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张。   但为时不久,1898年9月维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人头落地,血的惨痛 教训清楚地表明清政府反对任何的政治改革。   1900年,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屈服投降,从此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使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原来主张君主立宪的一些改良派,蜕化为保皇 党,于是革命派应运而起。到1902年,陈独秀从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立志推 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901年至1904年,陈独秀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是在他的故乡安庆 和芜湖。他在安庆发起反对沙皇俄国侵占东北三省的演说大会;在芜湖创办《安徽 俗话报》宣传反帝爱国,启迪民智;协助进步人士开办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并进 而组织秘密的反清军事团体“岳王会”。安徽地区的革命运动,在陈独秀等人的领 导之下,蓬勃兴起,堪与革命活动最发达的湖南、广东两省相媲美。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有些志士悲观失望,陈独秀也不免有所苦闷与跋徨,但他 在苦闷中继续求索,在跋徨中继续追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5年9月,陈独秀首先发难,他创办《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 旗,发动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旧礼教,旧文化,起了极大的启蒙作用。《新青 年》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使他们从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他 们接受新思想、新学说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科学与民主的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召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巴黎和会对中国人民的刺激,所有 这些因素到1919年5月汇合成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五四运 动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正如毛泽东 所说的是陈独秀①。   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扎根。一向崇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陈独秀,也就在这个时候转向马克思主义。由于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地 位,他的转变自然带动了一些先进分子共同前进。到二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他同 李大钊等开始创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陈独秀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的政治思想逐级飞跃,由 改良派而革命派,然后上升到共产派,并连任五届中共中央书记。他参加了国民革 命的领导工作,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①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党史研究》, 1980年第1期。   派活动,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三十年代初,他蜕变为中国托派的 首领,此后不久即被国民党逮捕,坐了5年的监牢,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获释出狱。 这时,他反对托派的主张,并与托派脱离了组织关系,主张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战争。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终于未能投入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洪流。此后不久,他蛰居四 川江津,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学,撰述《小学识字教本》以度晚年。   陈独秀的一生,跌宕起伏,漫长曲折。如果从中国近代史上寻找出一位历史人 物,他的思想演变和阅历,能够大致上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复杂与艰难困苦的 状况,那末,陈独秀无疑是其中的一个。   陈独秀学识渊博,懂日、英、法三国文字,工宋诗,写隶书,对旧学很有根底, 新学造诣尤深。他才思敏捷,笔锋犀利,长于政论文,但不善演说。他虽多年飘泊 他乡,可乡音未改,操浓重的安庆口音。   他个性鲜明,有棱有角,既刚烈又温情。他虽然“不怕打,不怕杀”,但“最 厌恶杀人”;他疾恶如仇,却又“不尽然”如是,“有时简直是优容奸恶”;①他 待人处事,胸怀坦诚,但脾气暴躁,喜怒形于色,也难以容人。他缺乏政治家的灵 活性,尤其厌恶玩弄权术。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外露的。象这样性格的人并不适宜 于担任政治家的角色,但历史却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的重要岗位。   他气质刚强,目光锐利,富有革命开拓精神,凡是他认为看准了的政治方向, 就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而当他一旦走入歧途之后,他那刚强的个性便一变而为刚 愎自用,是很难回头的。他创立过丰功伟业,也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1942年5月27日下午病逝于四川江津鹤山坪,享年63岁。   陈独秀的一生,功大于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且富有魅力的历史人物。   中国有句老话叫“盖棺论定”,是说一个人死了,进了棺材,他的历史也就到 此结束了,再也不会增添什么了,这时可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评定了,从这个 意义上说,的确只有“盖棺”才可能“论定”。然而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历史上 一些发生过重大影响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往往在“盖棺”很久很久之后,人们还 是对他争论不休,各有各的“论定”的说法。而且“论定”之说又往往随着时势的 变迁而变更。现在笔者奉献于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自不敢妄称什么“定论”之作 了。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 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 的。”论文,尚且如此。论人,则需要“顾及”的方面就更多了,笔者深感力不从 心。如果于无意之中写了些“说梦”的话,则挚诚地希望苏第一监狱。陈独秀原 “拟正正经经写一本自传,从起首至五四前后,内容能够出版为止”。同年八月中 旬,完成《自传》两章,不久获释出狱,先到武汉,后入川。陶亢德催稿,陈独秀 复信说:“日来忙于演讲及各新书杂志之征文,各处演词又不能不自行审定,自传 万不能即时续写,乞谅之。   ……弟对于自传,在取材,结构,及行文,都十分慎重为之,不愿草率从事, 万望先生勿以速成期之”。(亢德:《关于〈实庵自传〉》,《古今月刊》第5期, 1947年7月)后来,始终未能续写,《自传》两章写至1897年参加江南乡 试为止,发表于《宇宙风》散文十日刊第51、52、53期。   读者能做到象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只主张听者心里明白所听的是说梦”。①并 且,殷切地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附: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陈独秀”这个名字在本世纪一十年代后期和二 十年代是非常响亮的。人们听到陈独秀的大名时,无论是高兴也好,痛恨也罢,都 像章回小说里常说的一句话:“如雷贯耳”。可是在这以前,却只有陈独秀其人, 并无陈独秀之名。“陈独秀”   这个名字是他在1914年才开始使用的。   陈独秀一生用过许多名字,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含义,并同他的经历和思想演变 有所联系。现将他一生用过的名、字、号、笔名、化名,向读者介绍如下,并请修 正、补充。   庆同是陈独秀的谱名。②据他的三子陈松年回忆,陈氏家族各代谱名中间的一 个字,是由20个字排列组成的,即“……   天章衍庆遐,长源传祖德,永远振家邦”③。“庆同”是陈独秀的第一个正式 名字,但迄今没有发现使用谱名的资料。   乾生是他的官名(他的兄长谱名庆元,官名健生,字孟吉)。乾,作健解。现 在见到他最早的一篇文章,即1897年冬撰写的《扬子江形势论略》,即署名 “陈乾生众甫”。众甫是字。古代称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为众子。甫,是古代男子的 美称。   ①②沈寂:《再访陈松年谈话记录》,《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一辑,19 80年江州义门《陈氏宗谱》,安庆史学会:《陈独秀研究资料》第一辑,198 1年元月。   ③《鲁迅全集》第6卷344页,1958年版。   众甫,有时被友人写作“仲辅”、“重甫”,如1920年4月何如何。希颜 之子汪原放说程仲辅即陈重甫。但陈独秀本人并没有用过这些名字。将“陈”字写 作“程”,不知是什么原因,更令人费解的是陈独秀本人在给汪孟邹、汪原放叔侄 写信时,也曾将自己的姓“陈”字写作“程”,如“程志孟”,或“陈志孟”、 “志孟”。①这三个名字,就现在见到的资料,仅限于给汪氏叔侄写信时才使用。   陈由己1902年9月,陈独秀第二次东渡日本留学,他在填写登记表时仍沿 用陈乾生名字,②同时又为自己取名“陈由己”。这年他在东京加入留学生界最早 的革命团体――青年会时,就是用的这个名字。③这时,陈独秀已经从康梁派转向 了革命派。回国以后,协助章士钊编辑《国民日日报》,鼓吹革命,并在该报发表 诗文,署名由己。“由己”二字的含义,不妨顾名思义,照字面解释。   1903年5月30日,《苏报》载有《再纪安徽大学堂、武备学堂、桐城学 堂冲突事》一文,称“由陈君仲华演说拒俄,……”这次拒俄(反对沙皇俄国侵占 东三省)大会由陈独秀发起,为安徽地区革命运动之发端。据查考在大会上演说者 的姓名,“陈仲华”即陈仲甫。“华”字系“甫”字之误。陈独秀从未用过陈仲华 这个名字。   ①冯自由:《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第61页。   ②房兆楹:《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   ③汪原放:《亚东六十年》(手稿)。   三爱1904年、1905年,陈独秀在安徽芜湖主办《安徽俗话报》,开通 风气,启迪民智,力主反帝爱国,在该报发表了约50篇文章,均署名“三爱”。 曾经一度任该报《教育》专栏的房秩五说:“三爱为故人陈独秀主编《安徽俗话报》 笔名也。”①综合陈独秀这些文章的内容,分析他所提倡和反对的,“三爱”的含 义大约是爱祖国、爱科学、爱自由。除在《安徽俗话报》上使用三爱笔名外,现在 仅见到《论戏曲》一文(文言体,载于1905年3月《新小说》第2年第2号) 是署此名的。   仲甫系众甫的同音衍变。1906年,作《曼上人葬花图赠以蛰君为题一绝》, 署此名。陈独秀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   仲,指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仲甫”,作为陈独秀的字,使用时间最长,其 次数之多仅次于独秀二字。   陈仲、仲均系仲甫的衍变或缩写。在建党前后,陈独秀写的一些关于工人运动 的短文,大多署名“仲”,与友人通信,也常署一“仲”字。   “陈仲居士”。居士,指有才德而不仕的人,是对陈独秀的美称,正如友人或 晚辈尊称他“仲翁”、或亲人昵称他“矮子”一样。他本人却不曾这样称呼自己。   ①房秩五:《追悼三爱诗・序》,《浮渡山房诗存》卷四。   熙州仲子旧时文人喜用同自己有关的地名为自己命名。   陈独秀曾用“熙州仲子”作笔名为苏曼殊所著《梵文典》题诗(载1907年 《天义杂志》第六卷)。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怀宁在隋开皇初属熙 州郡,“熙州仲子”一名即由此而来。   盛唐山民苏曼殊在日本东京译《拜轮诗选》五首(1907年成书,1908 年出版),其中“《留别雅典女郎》译诗四章,据苏曼殊《文学因缘自序》,谓系 其‘故友译自Byron集中’”,又说“畏友仲子”如何如何。盛唐山位于安庆 城区,因此柳亚子曾“疑心”这位译者或许是陈仲甫先生。我认为盛唐山既然在安 庆,那么这位译者无疑是安庆人。苏曼殊习诗文常受教于陈独秀,因“仲甫的影响 而启示了自己的天才,成为超绝的文人了”。曼殊学诗,“也由仲甫指导”①。在 译拜轮诗选时,陈独秀也在日本,两人来往甚密。据笔者了解当时留学日本的几位 安庆人的情况,我认为这位盛唐山民除了是陈独秀外,不可能是另一位安庆人。   女话小弟陈独秀青年时期,曾自篆一印章,曰“女话小弟”。女话是屈原的姐 姐。陈独秀自譬屈原,可见其忧国忧民之情深。   独秀山民1914年7月,也是陈独秀最后一次去日本。他到东京后进雅典娜 法语学校学习法语,同时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同年11月10日该刊第 一卷第四号上发表的①柳亚子:《曼殊全集》(5)(北新书局)第77、9页。   《〈双枰记〉叙》,即署此名。   独秀同期《甲寅杂志》还载有《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署名“独秀”。(参 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安庆除临江一面,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山,山山各其名,为什 么他独独选中了独秀山为自己命名呢?因为“独秀”二字反映了他当时的胸怀和抱 负。1914年,正是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进步知识分子普遍感到跋徨苦闷的时候, 也是陈独秀在酝酿创办《新青年》(翌年九月出版),发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 不是随手摘取一座山名为自己命名的。此后,他在《新青年》、《每周评论》、 《向导》等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以及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重要文章大多署名 独秀或陈独秀。因此,这个名字最为人们所熟悉。陈独秀在主办《新青年》时,还 常以署名“记者”的身份,答读者问。   只眼是在《每周评论》上发表《随感录》的署名。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句: “近来别具一只眼,欲蹈唐人最上关”。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有诗一首: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只 眼”,无疑是目光迥异非凡的意思。   王坦甫1921年10月4日,上海法租界捕探在陈宅将陈独秀、包惠僧等五 人逮捕、拘留。陈独秀化名“王坦甫”。不久,褚辅成赴陈宅,也被捕,拘留。 “褚辅成一见到陈独秀就拉着他的手说:‘仲甫,怎么回事,……’这一下陈独秀 就暴露了。”①   ①包惠僧:《我所知道的陈独秀》,《党史研究资料》(1),四川人民出版 社。   实庵、实在《向导》周报上发表《寸铁》杂文,大多署此名。“实”,作诚实 解。“庵”,是小草屋。旧时文人多将自己的书斋称作庵。郑超麟曾经两次说起陈 独秀在二十年代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曾署名“诚斋”。但尚未找到署此 名的文章。   T・S是独秀二字英语饼音TU・HSIU的缩写。1921年6月7日出版 的《共产党》第5号上发表的《告劳动》一文,即署此名。T・S・CHEN(T U・HSIU・CHEN)常用于签发中共中央文件。党内一些同志平时谈话常称 呼陈独秀为“老先生”、“老头子”。中共上海区委关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 会议记录里,大多将陈独秀三字简写成一个“老”字。   致中据刘仁静回忆。陈独秀用这个笔名在《向导》周报第148期发表《广州 事变之研究》一文。   撒翁是在《布尔什维克》上发表《寸铁》杂文的署名。这时大革命已失败,陈 独秀也已下台。据郑超麟解释“撤翁”是老头子撒手不管事了。   顽石、雪衣、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