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学医南华 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了。 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孙中山颇费了一番踌躇。 他清楚地知道,按照世人通常所走的,有四条仕宦之道:一是应试中举;二是 投笔从军;三是有人保荐;四是拿钱买官。四条为宦之道,都离不了钱。 提起这些,孙中山自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他也曾想过进军事院校。中法之战给予他的刺激太大,他想学些军事本领,学 些制造武器和军舰的技术,以便在战争中打败外国侵略者,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可 是,进陆军学校,须得经清政府允许。而要得到这允许,不知得送多少门包和贿赂。 孙中山哪愿做这样的事?进海军学校,可福州的海军学校已被轰毁,不知还有没有 其他的海军学校。 一些朋友见孙中山左右为难,打不定主意,就劝他报考神学院,将来做一名传 教士。 孙中山摇摇头,说: “基督教虽为我所信奉,但传教士却不是我所愿做的。”最后,孙中山的眼前 渐渐浮现了这样一幕惨状:在福州海战中受伤的一些中国官兵,因得不到救治而痛 苦地死去。他的耳畔似乎响起了非常熟悉的声音:那是在檀香山时,杜南山老师笑 着对孙中山解释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中山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确了自 己的抉择,那就是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们服务。因为医术是救人于苦难的学 问和本领,只有行医才能最有利于社会。 孙中山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喜嘉理牧师。牧师赞同他的选择,并主动将孙中山介 绍到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甫华医学堂读书。喜嘉理牧师给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写了一 封信,介绍了孙中山的情况,并请院长减免他的学费。 孙中山十分感激,拿着喜嘉理牧师的引荐信,来到了南华医学堂。 1886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二十岁的孙中山迈进了南华医学堂的大门。他找到 院长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门里传出声音:“请进!”孙中山推门进去,只见一 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身材高大,微微发胖的中年人,他的脸庞红润,鼻 梁高高凸起,头发稀疏,已有谢顶的趋势,给人以威严和精明强干的印象。 “您就是嘉约翰院长吗?”孙中山恭敬地问道。 “是的。你有什么事?”嘉约翰院长应道。 “我想进南华医学堂学习,是喜嘉理牧师介绍我来的。这是牧师给您的信。” 说着,孙中山走上前去,将那封信呈交给院长。 嘉约翰看过信,热情于说:“欢迎你来这里学习。”接着又向孙中山简单介绍 了学校的情况。 原来,广州博济医院是1835 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二十年之后,也 就是1855 年,开始附设南华医学堂。每年收取二十元的学费。一开始只招男生, 到1879 年才兼收女生。学校所开设的二十多种课程,都是从西方医学教科书翻译 过来而作讲授的。 “关于学费”,嘉约翰院长最后说:“我很抱歉,不能为你减免。本校的学费 标准已经很低,而且,我也不能破这个例。”孙中山很坦然地说:“减免学费,那 是喜嘉理牧师的一片好意。至于我个人,并不想使院长为难。”嘉约翰看着眼前这 个彬彬有礼而性格刚毅的中国学生,心里不禁有了点好感。 孙中山进了南华医学堂。他所在的班级共十六名学生,其中女生四人。 同学当中,很多人的年龄都比孙中山大,但他却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他既勤奋肯钻研,又兼天资聪慧,记忆力恃强,所以对学习不感到有什么困难。 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平时不声不响,少言寡语的他,一遇到问题,却敢于 挺身而出,直陈不平,而且议论滔滔,言辞凿凿,叫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 南华医学堂作为一所新式的西医学校,却有个奇怪而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 男女同学不但座位分开,泾渭分明、中间还得用帐幔遮住;学习妇科时,教师只带 外国学生和中国女生实习,中国的男生却不允许参加。 孙中山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不满。刚进学校不久,他就对男女同学分座提 出了意见,要求去掉教室中的帐幔,可是教师并不睬他。孙中山知道传统势力的庞 大和顽固,何况分座对学习没多大影响,他于是也就不再坚持。 可是到妇科实习时,他和其他的中国男生都被排斥在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 国男生在妇科诊室和产房里进进出出。其他的中国男生都心安理得,抱着一种无所 谓的态度,可孙中山看不惯,他觉得这是非改不可的不正常现象。 于是,他向任课老师提出了参加妇科实习的要求。 那任课的外国老师以奇怪的眼神看了看孙中山,用不容置辩的口气,拒绝了孙 中山的要求。 “为什么不能参加?”孙中山追问道。 “因为这是医院的规定,我只是执行规定而已。”“这规定是不合理的,为什 么不能改呢?”“如果真是不合理,修改的权利也不在我,那是医院的事。”洋老 师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mpanel(1); “那好,我找院长去。”孙中山掉过头,气冲冲地来到院长办公室,劈头就问 : “同是学生,为什么要歧视我们,不许我们到妇科实习?”嘉约翰院长吃了一 惊,正想发火,一看是喜嘉理牧师介绍来的那个学生,便捺住性子说道: “你说什么?请再说一遍!”“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外国男生一样,被准许参加 妇科实习?”孙中山毫不畏惧,把他的不满再申述下一遍。 “为什么?”院长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你们中国人不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吗?我们这样做,正是尊重你们的习惯。”“男女授受不亲确是我们的习惯。但 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应该加以改正。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不好习惯,都应该改。 “我们中国人学习医术,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治病救人,是不应区分什么男 女的,难道中国的妇女有病,我们这些中国的男医生就可以不救吗? 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遵守那不合理的习惯,置病人于不顾,任其遭受病痛的 折磨而死去?想必院长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孙中山这一番议论,征服了嘉约翰 院长。他实在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年轻的中国学生,竟然会有这样深刻的见解,竟 然使自己想不出什么话来驳斥这个年轻人。他静静地看了孙中山一会儿,像是在下 决心。果然,院长站起身,痛痛快快地说:“上次减免学费,我没为你破例。今天, 我愿意为你破这个例:从现在开始,允许你们中国男生参加妇科实习。”消息传出, 同学们个个欢欣鼓舞,而对于孙中山的胆大识高,能言善辩,则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仅如此,孙中山的学识也是令那些同学刮目相看的一个重要方面。 孙中山到了南华医学堂,当然是以攻读医学为目标的。可是他在学医之余,聘 请了一位国文教师给他讲授中国经史,并且,在他的床壁前面,摆放了几层成排的 书,那是整整一套二十四史,表明孙中山对国学仍是一往情深,用力甚勤。 然而,不少同学都以为孙中山摆放那一大堆的书不过是装璜门面、沽名钓誉罢 了。一天,有个叫何允文的同学,看了看孙中山的那几层成排的书,就从中间抽出 一本,来考问孙中山。他以为一定能把孙中山问倒,出出孙中山的洋相。 孙中山哪会不知同学的用意,心想,该给他们点真东西瞧瞧。因此,当何允文 一开口提问,孙中山就回答起来,而且是极为迅速、流畅。何允文和其他的一些同 学一个个都目瞪口呆,这才知道孙中山藏书并不是做样子,果真每本都认真读过。 这时,孙中山也有些得意,说: “我有个雅号,你们知道吗?”“雅号?什么雅号?”何允文连忙问。 “那还是我在中央书院读书的时候,由于我爱读各种各样的书,尤其是诸子百 家,同学们就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通天晓’”。 “通天晓”,何允文不禁喊起来,“通天晓,果然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孙 中山谦虚地说:“通天晓我可不敢当。不过我确实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这件事一传开,再也没有谁认为孙中山是迂腐和虚伪的了。同学们见到他,就喊: “通天晓,最近又在读什么书?”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