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章 上井冈脱劫难 反“剿”练将才 井冈山,一座英雄的山。她养育了中国现代史上改天换地的一代英雄豪杰。 井冈山时期,粟裕从一名基层军官成长为红军中著名的高级指挥员。用他自己 的话说:“我在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时期,是我从一个基层干部成长起来,在战争 中学习战争的路途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时期。”说来也巧,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所创 建的队伍的番号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朱德、陈毅所率领的南昌起 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在湘南暴动时,也打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 帜。这两个不约而同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会师后,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四军,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师九个团。不久又缩编为两个师六个团:第二十八团、 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全军兵力一万多人,两千多支枪。 其中第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部队,第三十一团是秋收起义部队。 粟裕所在的连队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朱德兼师长,宛希先为党代表;王尔琢 (兼)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 井冈山会师之初,毛泽东的工作重点是军队建设,作为基层指挥官的粟裕从毛 泽东那里所学到的,首先是建军思想。 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朱德在砻市的龙江书院文星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 4 月末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 紧接着,毛泽东召开了一次连以上党代表会议,讨论建军问题,请与会同志发 表意见。 在井冈山上,粟裕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北伐战争的指挥员。他曾经在武汉参加 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教导队。那时,虽然也上政治课学马列主义的道 理,但军事教育基本上用旧式军队的教育方式,讲的是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比较 之下,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的民主建军的做法,本身就体现着一种崭新的精神。粟裕 曾对朱德说:毛泽东的建军思想给他上了重要的课! 粟裕亲身参加过的信丰、大庾整编,派党员担任连队的领导干部,加强了党对 基层的领导,但这时党的支部还是建在团上。上了井冈山后,知道了毛泽东明确规 定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工作扎根到了基层。粟裕说,这一重大措施,经过长期革 命战争的考验,证明具有无限生命力,保证了我军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连队 都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在井冈山上,为了加强党在部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被调到连 队担任政工干部。上井冈山后,连队里新战士和解放过来的战士多了,需要加强政 治工作,粟裕的工作多次调整调动,也都是为了加强政治工作。 粟裕所在的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精华,屡立战功,但这个团在上 井冈山之初轻视政治工作的思想仍较普遍。尤其是一些行伍出身的军人,看不起政 工干部,认为政工干部只是摆样子,耍嘴皮子的,卖狗皮膏药的。 粟裕担任党代表后,有些行伍出身的见到他就说:“来卖膏药吗?多少钱一张?” 当时部队打人风气比较严重,虽然有废止肉刑的禁令,但有些人改起来需要一个过 程。二十八团有个干部,打人相当严重,人们背后叫他“铁匠”,说他打人像打铁 一样狠。有个旧军官出身的人,打人成痛,把军需、上士、传令兵、伙夫差不多都 打跑了。还有老兵打新兵的现象。 打人现象越严重,部队纪律越涣散。如果哪个连队战士逃跑多,准是那个连队 打人成风。 粟裕是反对打人骂人的,但由于受旧传统的影响,对于做坏事的人,最初还是 认为应该加以体罚。 mpanel(1); 粟裕手下一名通信员好赌博,屡教不改。有一次,这个通信员赌博时被粟裕抓 住了。粟裕很生气,就罚这个通信员“两腿半分弯”――即让他两脚跟并拢,两腿 半弯曲下蹲,双手举起。这种体罚很不好受,身体再壮的人也站不了多久。 这个通信员虽然吃了一点体罚的苦头,但心里没有什么触动,过后照赌不误。 粟裕在实践中感受到旧的管教办法实在不行。 第二次抓到这个通信员赌博,粟裕不再体罚他了,而是耐心地同他谈话,启发 他的觉悟,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粟裕和这个通信员谈了一两个小时,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这个通信员流泪了,发誓以后不再赌博。他果然再没有赌博,而且帮助粟 裕做其他参加赌博的人的工作。 “对自己的同志,舌头比拳头还灵啊!”粟裕对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有了更深刻 的领会和感受,他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改造。他认识到说服教育胜过拳头,而官兵 平等的实际行动又胜过万语千言。就这样,在人民军队里,扫除了几千年来军队内 部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建立起了新型的平等关系。 当时,红军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这一带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仅有二千多人 口的井冈山住进一万多军队,加上敌人的封锁,红军的物质生活就更加困难。 每天的伙食,除粮食外,油盐菜金五个铜板。基本上是餐餐吃红米、南瓜。当 时流传着一首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 井冈山上所有干部战士都会用稻草打草鞋。军衣基本也是自己动手做。 领到白布,用锅灰煮成灰颜色,裁好后自己一针一线地缝。 粟裕第一次领到布做裤子时不会裁,他就把身上穿的裤子脱下来拆开,照样子 裁,然后再缝起来。就这样,做了一条裤子,他却缝了两条裤子。尽管做工不高, 但他穿起来却特别高兴。那时衣服很少更新,全身破破烂烂的。 冬天更换棉衣更加困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主动带头把自己仅有的棉衣让给 伤病员防寒过冬。 中央苏区建立起来后,条件稍稍好了一些,筹款也筹得多了,有时还可以发点 零用钱。多时每人每次可以发到四、五元。这时,战士们便可以剃头、买牙刷和肥 皂了,有时还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但每月发四、五块钱饷的时候太少了,更多的情 况是连续几个月不发饷。 旧军队常常有闹饷的事,井冈山上的红军从来没有闹过饷。尽管生活苦了一些, 但朱军长和毛委员吃的、穿的、用的与战士都一样。 1928 年元旦,朱德为部队写了一副对联: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对于青年粟裕,毛泽东、朱德等既是首长又是榜样。他用心领会毛泽东的建军 思想,用心领会朱、毛身先士卒,与全军官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底蕴,以逐步提高自 己的军事素养。 粟裕从毛泽东的英明运筹中学习毛泽东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思想。他“确立根据 地的思想是在参加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时期”产生的。 1928 年初湘南暴动,成立了县政权,但当时根据地建设的意识不强,粟裕说 :“那时的工作重点是扩大红军,较多从军事上着眼。”湘南的根据地因为军事失 利而被迫放弃。 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时,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已初具规模。粟裕说:“我们上 了井冈山以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有‘家’了。”上了井冈山,粟裕积极投身于根据地 的建设。他搞社会调查,帮助建立地方政权、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培养、物色、 考察建党建政的骨干。这些工作,不仅是直接地参加建设根据地,而且对提高部队 阶级觉悟和政策观念,对纠正单纯军事观点,也有重大作用。 1928 年8 月,毛泽东带三十一团分兵做群众工作去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 要到湘南去。粟裕时任二十八团三连连长。 当时,在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的再三导扬下,有些人不愿做艰苦细致的群众 工作,认为在山沟里打不下天下。加之二十九团的前身是宜章农军,一些人思乡心 切,急于回湘南去,于是就有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孤军下湘南的举措,造成了 “八月失败”。 部队打下郴县。原以为郴县是许克祥的部队,接火后才知道是范石生的部队。 潮汕失败后,范石生曾给朱德所部以帮助,现在打他的部队,从思想上讲总觉 得不妥。打,还是不打?朱德思想上很矛盾。 黄昏时分,敌人反攻了,攻得很凶。三营危在旦夕,忙向附近的二营及团部求 救。二营营长袁崇全见死不救。 二十九团是宜章农军,乡土观念严重,战斗一失利,队伍就散掉了。 当毛泽东得知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在郴县作战失利转到桂东后,就带三十一团 一个营来接二十八团。出发时毛泽东向三十一团交代,见面后不要讲二十八团的缺 点。 二十八团受到挫折,情绪十分低落,当听到毛委员来迎接他们时,战士们非常 高兴。部队一见面,有的人就说这是我们第二次会师。 这就是“八月失败”。 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袁崇全伙同副营长等带着二营四个步连和团部的炮连、 机枪连逃走,企图叛变投敌。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追赶到部队后,喊 话时,遭叛徒袭击,不幸牺牲。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 多数同志对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以及根据地同武装斗 争的关系,认识深刻多了。 好学深思的粟裕对建设根据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说: 我跟随毛泽东、朱德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 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 南昌起义后向广东进军,沿途同蒋介石的军队正面交锋,打的是正规战。 潮汕失败后,余下的只有几百人,不能再按老办法打仗了。朱德、陈毅把队伍 带进湘粤赣交界处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时间不长,战果不小,上上下下都觉得 有搞头。于是,从打正规战转变为打游击战的思想,就这样在同敌人战斗实践中产 生出来了。 毛泽东比他同时代的军事家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秋收起义打响后,他很快 察觉打大城市不是上策,“上山”才是上策。于是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而率队 伍上山。上了井冈山,敌人仍追堵包剿,他从斗争实践中体会到与强敌不宜正面交 锋以硬碰硬,于是提出了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以后,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又得到迅速发展。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 就是在井冈山会师后不久朱毛共同总结出来的。 为了适应红军战略战术的要求,部队加强了军事训练,并且增强了军事训练的 实战性。爬山训练是当时的重要训练内容。 粟裕每天起床后第一个课目是爬山。不管山多高,一个跑步冲上山项,休息几 分钟便往山下跑。爬山训练之后吃早饭。 除爬山训练,还有夜战训练。有的战士受封建思想影响,夜战怕鬼,不敢外出。 粟裕便对这些战士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场训练,逐渐地解决了怕鬼的问题。 射击训练是军人的必修课,这门课对井冈山的红军官兵尤为重要。当时弹药很 少,一枝枪一般只有三发子弹,多时也很难超过五发,为了充分发挥这三发子弹的 作用,粟裕特别重视射击训练。他每天坚持练习单手无依托举枪射击瞄准。久而久 之,他一只手举起步枪,可以举一、二十分钟,他的手劲在叶挺的二十四师教导队 时就已有锻炼,后来通过在井冈山的强化训练,就更有力了。・1950 年,粟裕在 苏联养病,疗养院的一位按摩医生同粟裕比握力。两人难分上下,苏联医生大为吃 惊。 因为训练有素,粟裕的枪法相当好。他要求战士作战时,要合理地运用三发子 弹作战时,冲锋前打一二发,都是打排枪,用作火力准备,接着就冲锋。第三发子 弹要留到打追击时用。 在井冈山,红军是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作战,一切武器装备都取之于敌,用之于 敌。红军的战略战术以能否歼灭敌人为标准。朱德指挥战斗,历来依据不同的敌人 采取不同的打法。粟裕作为基层指挥官,能心领神会朱德的用兵之妙。 有一次,打赣南国民党地方武装刘士毅的部队,刚一接火,敌人就跑了。 朱德率领队伍穷迫不舍,一口气追了三十公里,俘虏敌人营长以下官兵三百人, 缴枪二百五十支。从这次战斗中,粟裕理解了“敌退我追”的奥妙。 1928 年6 月间,国民党从湘赣两省抽调十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进行“会剿”。 毛泽东、朱德决定采取避强打弱的方针,对湘敌吴尚部五个团取守势,对赣敌 杨池生、杨如轩部集中兵力给以打击。红军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一个营正面阻击牵 制,二十八团及三十二团一个营迂回敌后,寻机歼敌。这次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 击溃敌人两个团。 在这次战斗中,粟裕他们连队的任务是控制老七溪岭。但当粟裕部迂回到达时, 敌右路先头部队已先抢占了老七溪岭的制高点。 上午粟裕率连队发起几次进攻,但都没能奏效。他灵活运用“敌疲我打”的游 击战法则,于午后敌人疲惫松懈时,隐蔽接敌,突然发起攻击,一下子突破了敌人 防御。 七溪岭山峦重叠,地形险要。 粟裕跑步冲上七溪岭制高点。他身后只跟上来九名战士,其余的战士还在后面。 粟裕留下六名战士控制制高点,带领三名战士越过山顶,猛追逃敌。 过了山凹,粟裕发现有百十个敌人猬集在一起。他立即冲上去,大喊: “枪放下,你们被俘虏了!”这时,守在山顶的司号员灵机一动吹起了冲锋号。 敌人不知底细,乖乖地缴了枪。 可是,粟裕他们只有四个人,没法拿百把条枪。他命令俘虏把枪拴卸下来。他 和三名战士拿枪拴,让俘虏背空枪。 不难想象当时的惊险。如果那百十名国民党官兵对粟裕他们四人进行反扑,结 局是不堪设想的。 敌人被粟裕的气势镇住了,不敢进行反扑。 粟裕的感想是:“两军相逢勇者胜!”1929 年1 月,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 率领的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实行战略性出击。 第一个目的地是大庾。在大庾,红军和国民党军队遭遇。红军只好仓促应战。 一场缴战之后,红军被迫退出战斗,以夜间急行军方式摆脱了敌人。 这次失利,造成一些伤亡。随后红军的行动困难起来。 为了摆脱敌人,红军以急行军向罗福嶂进军。时值隆冬,山上冰覆雪盖,粟裕 和战士身上仍穿着破烂单衣。他带着队伍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每天少则四五十公里, 多则六七十公里。 向罗福嶂开进时,有情报说那里是山区,地形很好,山上还有几户土豪可打。 不料,尾追的国民党军刘士毅部于黎明时分追上了红军,并对红军突然袭击。 当时,二十八团担任后卫,团长是林彪,他带着队伍立即转移,把毛泽东、朱 德和军直机关抛在后面,只有一个后卫营掩护。 毛泽东带着军直机关撤出来后,朱德却被打散了,身边只有五名冲锋枪手。 粟裕闻知军长失散了,心头万分着急,觉得像塌了天似的,情绪很低沉。 下午四点多,朱德回到了队伍中间。但是,他的夫人伍若兰却被敌人抓去惨遭 杀害。 队伍继续东迸,经过瑞金北部向大柏地进军。 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红军官兵憋了一肚子火。 恰好朱德从粟裕连队旁边经过,战士们故意发牢骚。有个战士大声说: “当军长,不打仗!怕死让我们来指挥好了!”此时的情况正好对红军有利。 朱德回以激将法,高声说:“你们要打吗? 要打就打!”说罢,把大衣一甩,带领部队一个反冲击,把尾追的敌人打得溃 不成军,缴了七八十条枪。 毛泽东、朱德发现刘士毅部孤军突出的弱点和大柏地有利的地形,遂决定在大 柏地打一仗。 旧历年的除夕,红军闯到土豪家里,把土豪们准备的年夜饭吃了个净光。 然后迅速撤出大柏地,布成口袋阵,准备把尾追的敌军加以消灭。 年初一下午三时,刘士毅部进入红军布下的口袋阵。我开始对敌人实施攻击, 激战至天明,歼灭了刘士毅部两个团的大部,俘敌团长以下八百多人,缴获一批枪 支弹药。 大柏地大捷是井冈山出师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这年9 月,陈毅给中央的报 告中称这次战斗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粟裕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 下冲锋陷阵,并且从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艺术中悟出了游击战争的真谛: 在转移过程中,要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转移当然要走,但要走得好,尽量避 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战斗,以保存力量;又要选择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打击,才能夺 取主动。 红军进入闽西,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打开了局面,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9 月上旬,红军打下上杭,队伍发展到七千多人。 由于连续行军作战,毛泽东积劳成疾,在上杭病倒了。在上杭养病期间,毛泽 东不断地写文章,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这时粟裕任一纵队三连连长,担任保 卫毛泽东的任务。 毛泽东住在永定附近天子洞的一个半山坡上。粟裕带战士们在毛泽东住地附近 活动,警卫――游击――警卫。他常常看到毛泽东房间的灯光彻夜不息。 在上杭,粟裕升任一纵队二支队党代表。支队相当于团。支队党代表相当于团 政委。 1929 年秋,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进入广东,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个决定 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并不一致。但是中央的命令还是要执行的。 二纵队进入广东,首先在峰市受挫,纵队司令刘安恭同志牺牲,部队伤亡较大。 粟裕所在的一队进入广东后,一路打到东江,奇袭打下了梅县,继而向海陆丰 方向前进。 队伍刚离开梅县,敌人又夺去了梅县。粟裕奉命回师再夺梅县。 守梅县的是国民党广东军阀陈维元部的教导团。敌军训练严格,战斗力很强, 枪法相当准确。粟裕要求战士们注意隐蔽。 支队部的一名小通信员调皮好动,说他不相信敌人的枪法。边说边把手伸出俺 体。敌人一枪打来,打穿了通信员的手掌。 纵队组织了几次出击,梅县仍攻不下来,部队伤亡很大,只得撤下来。 经过这次挫折,中央放弃了打到广东去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红四军于1929 年 11 月撤回赣南、闽西。 1930 年上半年,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影响波及到苏区红军的作战指导。 1930 年2 月,粟裕在富田以北的水南战斗中被敌人炮弹炸伤头部,弹片一直 未取出。这年6 月,红四军、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组编成一军团。 粟裕调任红十二军五支队支队长。8 月,红一军团由赣南向湖南进军。粟裕奉命率 部协同兄弟部队奔袭文家市,歼敌三个团又一个营。 当时中央指示红军攻打大城市,提出“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浪漫口号。 粟裕所在的红十二军是1930 年4 月成立的,军长是罗炳辉。 8 月19 日,粟裕率部攻打文家市。 这一天的天气特别热。粟裕率部于黄昏时分出发,急行军跑了三十五公里,从 一条河的中段游了过去。次日拂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敌人的阵地前。 敌人措手不及,打了不到一个小时,国民党守军戴斗垣的一个旅就被歼灭了。 戴斗垣被击毙,俘虏敌一千多人。 打下文家市的当天晚上,栗裕发起了高烧,他年轻力壮满不在乎,连药也没吃, 休息了一天,病就好了。 8 月末,粟裕奉命第二次打长沙。 一个月以前,彭德怀率部队攻打长沙。当时湖南军阀正在混战,主力部队都到 湘南去了,长沙守备薄弱,一个冲锋就打开了长沙城。 但这一次已非从前,长沙守敌多达三十一个团,有十万人,且筑有坚固的防御 工事和外壕、铁丝网、电网等障碍物。 粟裕支队的任务是从南面的大托铺向长沙市进攻。 当时的红军还不会搞近迫作业,连交通壕也还不大会挖,更不会爆破,也没有 炸药,完全没有打敌人坚固设防城市的装备和技术。 为了破坏敌人的工事,粟裕命令部队利用黑夜挺进到敌人的铁丝网前,挖起前 沿工事。天一亮在前沿顶不住,只好撤下来;第二天天黑再去挖。但前一天夜里挖 的工事已被敌人破坏了。就这样一连干了几个夜晚,仍不能破坏敌人的重重防御工 事。 粟裕采纳部下的建议,在牛尾巴上绑上鞭炮,点响后,牛向前窜,部队跟着向 前冲。结果敌人的机枪比鞭炮厉害得多,没有被机枪打倒的牛反而回头冲进红军队 伍。部队伤亡很大。 在严酷的事实面前,粟裕认识到以红军现有力量并不具备攻打大城市的条件。 因此,他对“左”倾错误的口号产生了怀疑。当毛泽东和朱德命令撤长沙之围时, 粟裕认为“这个决定很符合实际”。 粟裕率部与主力部队一起围攻长沙历时十六天,昼夜作战,他差不多十来天没 有睡觉。部队撤出长沙后,他一觉睡了两天一夜。 部队撤离长沙,转到株州、醴陵、萍乡、攸县一带。 中共长江局派周以粟为代表,指示一方面军回攻南昌。 有的领导人对打大城市很感兴趣。 毛泽东认为不可。他耐心说服了周以栗,于是部队决定攻取吉安。10 月4 日, 粟裕所部攻下吉安。 吉安是江西西部的中等城市,工商业发达。毛泽东、朱德制定了保护工商业的 政策。粟裕所在支队的政委违反了工商业政策被撤了职,由宋任穷接任。 1930 年10 月,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更由于李立三“左”倾错误时期 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震惊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蒋桂冯阎历时半年之久的中原大 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向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此, 红军的斗争开始进入大规模反“围剿”战争的新阶段。 毛泽东和朱德命令部队东渡赣江,进入东固地区,投入紧张的反“围剿”战斗 的准备。 在反“围剿”战争即将打响之际,粟裕升任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不久改 任六十四师师长,成为红军的一位高级指挥官。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 1930 年10 月,蒋介石陆续调集十万大军,任命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第九路 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对我以江西省南部地区为中心的 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其战略方针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 当时红一方面军约四万人。毛泽东和朱德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势,制定了“诱敌 深入”的战略方针,命令红军“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 红军根据毛择东、朱德的命令,向根据地中部实施退却。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 歼灭战,红军选定鲁涤平的嫡系部队谭道源的第五十师和张辉瓒的第十八师作为歼 灭目标。消灭了这两个师,就基本打破了国民党的这次军事“围剿”。 临战前,粟裕受命担任由红二十二军缩编而成的六十四师师长,暂归红十二军 指挥。这个师的武器装备较差,除去几百支土造的“单打一”外,其余都是梭镖, 故而有人戏称第六十四师是红十二军的“梭镖大队”。 红军初步设计的战斗方案是先打谭道源,然后打张辉瓒,但设了几次埋伏,谭 道源均未入瓮,反而是张辉瓒部率先进抵龙冈。 毛泽东决定设伏兵于龙冈、君埠间,出其不意消灭敌人。 为了实现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证实情报的准确性,粟裕决定亲自去侦察敌情。 粟裕从师部侦察排中挑选了两名战士,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迎着张辉瓒部 队来的方向走去。 “口令!”树丛里闪出一个敌军岗哨。 “清剿!”粟裕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地答道。 国民党哨兵收回已经举起的枪,却依然面有疑色:“哪里来的?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五十师的。你们是十八师张师长的部队吧?”“你们怎么走得这么慢?落 在我们后头有大半天的路程。”“我们是去后头送信的,还以为你们早过了龙冈了。” 哨兵的疑虑打消了,他胆怯地问:“听说龙冈那边有共匪,是不是真的?”“哪有 什么共匪?我们早上才从那边过来。你们十八师是不是被共产党吓怕了?”粟裕进 了村,见一个国民党军官坐在一块石头上抽闷烟。他凑上前去,主动和这位愁眉不 展的国民党军官聊天:“我们好像见过。我是谭师长派来和你们十八师联络的。” 国民党军官正愁绪满怀,根本不可能对面前这位身着国民党军官服装的陌生人产生 猜疑,他发牢骚说:“大家都是跟着鲁总指挥卖命的,今天见了,明天还不知睁不 睁得开眼!”粟裕就着话题与国民党军官聊下去,了解到张辉瓒已决定加速前进, 只是还没确定是否走龙冈。 侦察归来,粟裕把了解到的敌情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作战建议:利 用张辉瓒骄狂自大求胜心切的特点,派出一支小部队作为诱饵,把张辉瓒引向龙冈, 红军在龙冈设伏,歼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 毛泽东采纳了粟裕的建设,派一个营作诱饵,与张辉瓒部接触后佯败而退,把 敌人引进龙冈。 粟裕奉命率六十四师担任左路包抄任务。 12 月29 日夜,正是月黑夜暗时节,粟裕率部秘密西行,隐蔽埋伏于龙冈以 南。 拂晓时分,粟裕放眼远望,但见雾缠群峰,霜染红枫,山峦环抱中有一条狭长 的山谷若隐若现。龙冈镇掩映在老树浓荫之中,薄雾缭绕,不甚分明。 龙冈镇往南是大山密林,无路可通;东面是黄竹岭。毛泽东、朱德的指挥部就 设在黄竹岭后侧的小别山上。这简直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伏击战场。 30 日上午,劫数已到的张辉瓒按照毛泽东的作战意图,乖乖地进了伏击圈。 老天也有意给张师长为难,偏偏在这时降下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