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危机中的生机(1) 我觉得对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大论战,是考证派红学的转折点。如果说这以前红 学考证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并在1962至 1963 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时形成高 潮,那么,这以后红学考证便从高蜂上跌落下来,逐渐走向平淡无奇的道路,至少 对曹雪芹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的考证是如此。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六十年代后半 期至七十年代前半期国内发生动乱有关,主要还是由于考证派红学自身出现了危机。 红学考证必须以客观材料为前提,而材料的发掘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到一定时期就 要达到一个相对的极限。如同余英时先生所说:“新材料的发现是具有高度偶然性 的,而且不可避免地有其极限。一旦新材料不复出现,则整个研究工作势必陷于停 顿。”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第16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增订 版。所以,考证派红学的危机,首先是材料的危机。尽管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陆续 有过一些曹雪芹家世生平资料被发现的消息,但常常真伪莫辨,一边“发现”,一 边引起争议,很难作为研究红学或者曹学的科学依据1973年吴恩裕先生在《文物》 第二期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公布了新发现的《废艺斋集 稿》残篇,其中包括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自序、董邦达的序文、敦敏的 《瓶湖懋斋记盛》及一首雪芹的自题画石诗;1977年,又在北京发现了保存有曹雪 芹手迹和芳卿悼亡诗的两个书箱;还有香山正白旗三十八号老屋的题壁诗文等,应 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发现”,但对其真伪,红学界看法颇不一致,至今未获解决。。 当然危机也好,停顿也好,都是在相对的意义上说的,考证派红学并没有从某一天 开始突然全部土崩瓦解。挖掘新材料有困难,对旧材料重新加以考订,仍然有可能 得出新的结论。 赵冈的《红楼梦新探》就是一千个突出的例子。 如果一定要求红学考证必须以新发现的材料为依据,则《新探》绝没有这个条 件,这一点,作者在序言里说得很清楚:“我们因受环境及时间所限,无法按自己 设想的线索去发掘原始材料。书中所用者都是第二手材料,早经别人反复讨论了很 久。我们不过是把这些材料重新整理一番。”赵冈、陈钟毅:《红楼梦新探》第1 页,香港文艺书屋1970年版。然而这个“重新整理”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红学考 证持续了半个世纪,学者们忙于建立己说,一直没有人做这种综合的工作。《红楼 梦新探》把历年来红学考证的有关材料,加以溶解和进行系统的梳理,分门别类地 做出解释和说明,在充分比较诸说短长的基础上,或从他说,或出己见,行文质朴, 容易使人接受。书中有些观点,如说敦诚诗“当时虎门数晨夕”的“虎门”,系指 与雪芹共同参加乾隆丙子的顺天乡试②③④⑤分别见《红楼梦新探》第62页、第161 至第172 页、第173 至第177 页、第198 页、第123 页。,以及认为脂砚斋是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