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古城书踪 同一些久居山地的读书人一样,有机会去一趟西安,书店总是必得一去再去的 地方。下车伊始,先奔书店,仿佛是先来个握手问候;临归之前,再奔书店,又好 象是握手道别。至于在西安期间,或开会间隙,或办事之余,书店就成了休息和观 览的最佳处所。日子长了,在西安的生活就形成这种单一的模式,一旦归来,书友 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又有何书入手?”10 年多来,大概每年可去四五次西安, 而每去一次,总不会两手空空地归来。有相当一批书,我早已入藏,西安的师友却 还到处写信打听。因而,竟惹得西安的朋友对我的买书办法欣羡不止。其实,原因 很简单:他们虽居西安,但生活节奏快而紧,绝少从容地东跑西颠去访书,往往是 到就近的书店看看,就打道回府。我则不同,一到西安,杂念顿消,我是专来访书 买书的,我不能虚此一行。紧迫感加上使命感,竟然成全了我的眷眷之心。 西安到底是文化古城,书店布局合理,经营各有特色。在西安买书,当然也会 遇到不愉快的事,但更多地则是意想之中或意想之外地满足。 钟楼书店,仿佛就是北京的王府井书店。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国 内一些出版社的专门书架,确给有目的的读书人带来方便。可能是店处闹市所带来 的弊端吧,新书似乎不多,也许是新书根本一上架就被购空,店堂内,人头济济, 若自由市场然;加上聒噪不休的流行歌曲,让人心中好生烦乱,再加上防范甚严, 四面埋伏,倘徉时间过长,往往引起伏兵注目,逛书店的意趣常被紧张的空气所破 坏。基于此,这样地处闹市的书店,我往往是匆匆一过,作一个礼节性的拜会。 往年书香醉人的南院门,倒是比较清幽的所在,而坐落于此的古旧书店,虽然 是有点名实不符,但还是不得不再三盘桓之所。十多年前,这里的旧书是放在后院 的平房内的,当然是“闲人莫入”,感谢一位编辑陪我去了一次,买了一部1962 年福建出版的《现代作家作品评论资料索引》,至今仍在我的案头。现在,要得到 这样一本“文革”前的书,已是难逢难遇了。“古书”渺然,“旧书”却有,但这 “旧书”却不是书迷心目中的旧书,大半是些“畅销”过一阵,很快就无人问津, 而今减价处理的书,蓬首垢面,可怜巴巴地蜷缩在几个书架上,绝难给人“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但它毕竟是古旧书店,仍然不失古旧书店的高格调。一部精装重印的《欧阳修 全集》就在此处搜索到手,高档画册、字帖,这里的品种也比专卖画册的门市部齐 备得多。现代作家的全集、研究资料,大概不算热门,它们也倒摆放得井然有序, 静等有心人发现。间或,也有国内不易见到的图书期刊在此减价处理,有一次,我 就偶然发现了香港的《开卷》杂志,大16 开本,重磅道林纸精印,书品极好,内 容亦颇引人。萧军的专访及生活照片,整整登了四页,《钱钟书对〈宋诗选注〉的 修改》及《有关钱钟书的一些资料》更是无从得见,价钱便宜得让人咋舌,每本一 角,我欲多购几册,以备赠人,可惜的是,只此一本,即使这一本,也不知费了多 少周折,方在此露面。我想,只此一端,也可想见古旧书店方便学人的苦心了。当 然,在这个书店翻书之际,我曾有过一些想法:何时能更加致力于古旧图书的收购 及流通呢?宋元刊本,且姑置不议,解放前、“文革”前的书籍,倘与废品收购站 挂起勾来,或者挂牌收购,书价从优,以古城西安这样文风颇盛的地方,肯定会给 古旧书店的经营带来新的活力。我也曾在古旧书店附近漫步时,见过一家私人开设 的旧书门市部,只见店堂内书刊混杂,中意之书,并不甚见,而索价奇昂。 与古旧书店的规整大相迳庭的得很。 mpanel(1); 远离市区的书店,自是令人不会空手而归的去处。小寨书店则是让我难忘的书 店,往往是,一批新书上市,市区诸处已经告罄,这儿呢,却有二三孑遗;至于早 已断档的书,这儿却也常常有几本藏珠其间。当然,这都是地域造成的。人为的原 因,还是在于经营者的眼光――超出营利的眼光。前几年来此找书,就买到一本《 中国漫画史话》,薄薄的小册子,已被“开架”开得芳容不整,但拿到手里,依然 沉甸甸的,是一本填空补缺的著作。精装本《聂绀弩杂文集》、《柯灵杂文集》也 都买于此处。服务态度也好,极少遇到后娘面孔。当然,也有维持店堂秩序的人员, 但客气、文静,并不把读书人一律看成孔乙己的后裔。有几次,我试着请他们找一 找某书,就有几位热心的中年服务员忙前忙后,不论找到与否,我心里都如沐春阳, “劳驾”之后,仍然买几本并不太需要的册子。写到这里,就想到鲁迅先生在《小 约翰・引言》中的一段回忆留学日本时的购书生活:神田区的旧书坊不少,“每当 夏晚,常常猬集着一群破衣旧帽的学生,店的左右两壁和中央的大床上都是书,里 面深处大抵跪坐着一个精明的掌柜,双目炯炯,从我看去很像一个静踞网上的大蜘 蛛,在等候自投罗网者的有限的官费。但我总不免也如别人一样,不觉逡巡而入, 去看一通,到底是买几本,弄得很觉得怀里有些空虚。”寥寥几笔,那位“精明的 掌柜”神情俱出,以我看,这位掌柜,倒宛如那位以内山书店知名于世、并与鲁迅 交谊极深的内山完造先生。话说远了,意思无非是期待着有更多一些“精明的掌柜”、 书店的企业家的出现。 已有几个月没有去那些心仪已久的古城书店了,但偶一想起,就令人神驰不已! (1987.11.3 )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