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秀才遇见兵 谁敲门?开扉满目戎装!一群军人风尘仆仆专程来访,帽徽肩章红星闪闪,照 得“土秀才”的寒舍四壁生辉。 自幼领悟斧头、镰刀、步枪的意义,逐渐明白我辈文人应向工农兵学习,同工 农兵结合。十七岁下放劳动,随工人老大哥泡在车间,随农民二爷种过庄稼,却无 缘随解放军叔叔野营拉练。只是间接从书报影剧中获悉战争年代老百姓箪食壶浆欢 迎子弟兵;建设时期人民口碑载道歌颂鱼水情。我曾以童声操着南腔北调,模仿献 哈达舞步,沤几句金珠玛米,巴扎嘿。 然而,回眸也有痛心处! 十年大革文化命,不知是哪位“统帅”成心让军民“打成一片”。派遣军宣队 开进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对“老九”实行全面专政,导演了一幕幕秀才遇见兵, 有理说不清的历史悲剧。这一计折腾文武双方:坑了书生,损了长城,害了人民的 国家,也误了“统帅”的家国…… 十年改革光辉灿烂,知识分子终于卸下背负沉重的布尔乔亚十字架,正式归入 工人阶级队伍。文武成双翼,军民如手足。我亦深入东海舰队,踏万顷碧波,爬伊 千仞灯塔,访孤岛哨兵。几天短聚,几夜长谈,增加几分理解。最难忘下山登舟之 时,依依惜别,频频挥手…… 近来多病,离群索居。正感叹何年甚月再去访兵?却不料金秋时节兵来访我。 客从西藏来,轻车小组返回成都军区,中途绕道百里至龙乡。自述来意:不为 凭吊死去的古城恐龙,只为专访活着的“巴山秀才”。 秀才遇见兵,促膝好谈心! 秀才遇见兵,举杯谢知音! 一次谈兴未酣,二度跋涉又来,以后再三写信;勤军人感动了懒秀才,宋鸿去 雁往返于秋月春风…… 从纸上看来,军人胸中墨水并不少于一般“秀才”。 从口头听来,军人豪言壮语并不多于一般“说客”。 我沿着他的墨迹,追寻兵的足迹,饱览了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这一系列对部队生活了如指掌的新闻特写,乡土秀才编不出来,非军旅秀才莫 属。 咱们老百姓真该向成千上万的军旅秀才致敬。如果没有他们千篇万篇报道部队 消息,人民何以知军?民不知军何以拥军? 军旅秀才,光荣的职业! 戎装记者,艰巨的岗位! 我的朋友就是其中一员,兼备了兵与秀才两种属性。 正如文武之道,张弛之间难免矛盾一样,军人文人集于一身的戎装记者有其苦 衷。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文人以独创为本能! 新闻以真实为生命! 文学以想象为翅膀! 要把不易统一的两种属性统一起来,服从而不盲从,独创而不出格;描写真人 真事而又飞思逻想,而又不编不造,而又有声有色……我的同志哥,这一连串“而 又”,可真他妈的不简单啊! 中国有多少军旅秀才?其中一位佼佼者,是我的好朋友邓高如! 1991年3月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