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悼念许钦文先生 许钦文先生以87 岁的高龄溘然长逝了。凡是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 人,都不会不知道许钦文的名字。许老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在文学创作上也长期得 到鲁迅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乡》就是由鲁迅先生花费了 大量心血,亲自编选、校对并出资付印才得以问世的。他的反映石作工人悲惨命运 的短篇小说《石岩》也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鲁迅先生还在1924 年2 月“拟许 钦文”的小说《理想的伴侣》的笔法,写了一篇《幸福的家庭》,更使许钦文声名 大震。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许老在20 年代文坛上占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这已为文学史家所公认了。 笔者曾有幸聆听许老的教诲。那是1977 年的春天,笔者参加《鲁迅全集》书 信卷的注释工作,到杭州拜访一些与鲁迅先生有过交往的文坛前辈,受到许老的热 情接待。他那时已经是80 岁的耄耋老翁了,而且视力大为减退,却仍然精神矍铄, 谈锋甚健。在西湖边上他那幢别致的小屋里,许老与我们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他 深切怀念鲁迅先生和他的挚友、著名美术家陶元庆,对“四人帮”打着鲁迅旗号糟 蹋鲁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则颇多勖勉之词。他还兴致勃勃地向 我们出示了香港鲁迅研究专家张向天先生的几部新著,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告辞 时,许老一直送到小园门口,还一再叮嘱,有什么问题可再去找他,欢迎我们再去。 但是,考虑到许老毕竟年事已高,鲁迅书信中关于他的一些疑难问题又基本上 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后来就没有再去打扰他。只是在三年后的浙江文学学会成立 大会上,笔者与许老又见过一面。那天他老人家不辞年迈体弱,亲自到会祝贺,在 主席台上正襟危坐,使全体与会者大受感动。 尤使笔者终生难忘的是,许老在去年应自立兄和笔者之请,为我俩合编的《回 忆郁达夫》一书撰文的事。郁达夫先生惨遭日寇毒手已快40 年了,国内至今没有 出版过一本回忆、纪念达夫先生的专集,而在国外,早在50 年代,新加坡就已经 印行过《郁达夫纪念集》,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富有意义的工作。有鉴 于此,我俩不自量力,决心合编一本《回忆郁达夫》来填补这个空白。许老在了解 了我们的编选意图以后,虽然已在病中,还是高兴地答应我们的请求,很快就写好 《悼念郁达夫氏》一文寄来了,并在信中谦虚地说,不知文章是否合用,如有不妥 之处,尽管删改就是。 许老在二三十年代与达夫先生时相过从,还发表过一篇《郁达夫丰子恺合论》, 针对当时有不少人“一提到郁达夫就要摇头大骂”,提出了“要是郁达夫先生,真 在一天到晚的喝酒打牌跟女人,那末,那里还有功夫读书做小说呢?”这样颇有见 地的看法。不过,许老这篇大作没有全面回忆与达夫先生交往的始末,而是截取了 一个非常时期,即上海“八一三”战事前后,两人患难与共的情景。郁达夫当时如 何热心介绍他去福建师范任教,两人如何结伴同赴福州被阻,到福州后郁达夫又如 何关心和帮助他,都追述得真切动人。朴实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对达夫先生的衷 心感激,对达夫先生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高尚品德,作者更表示了他的钦敬。 文章最后,作者深情地说:“时光已经流逝了半个世纪,郁达夫先生的遗体还埋在 南洋。不过,可以告慰达夫的是,他的诗集和文集已经先后出版,他和他大哥的双 烈亭也已在他们的故乡富阳鹳山落成。郁达夫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总将永远为 人们所赞颂。”这真是道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很少读到许 老的文章了,这篇文情并茂的回忆录,很可能就是他的绝笔。遗憾的是,他老人家 未及看到拙编《回忆郁达夫》的出版,就已离开了我们。 mpanel(1); 许老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对新文学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作家,一位德 高望重的忠厚长者,令人十分悲痛。为了检阅许老半个多世纪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 的主要成就,浙江文艺出版社已经出版了收集较为完备的《许钦文小说选集》,《 许钦文散文选集》不久也将问世,许老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吧?至于 笔者,将永远铭记许老的宝贵支持。 (原载1984 年11 月30 日香港《文汇报・笔汇》)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