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琐忆胡风先生 胡风先生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深感震惊和悲痛。虽然我早知道他身体不 好,但他已几度战胜病魔,我总相信他生命力的顽强,不会这么快就离开我们的。 我与胡风先生的接触并不多,一共才见过三次面。1980 年夏天,我在北京参加《 鲁迅全集》注释的定稿工作,记得那时已查明“胡风反革命集团”是大冤案,胡风 先生从四川到了北京,经与梅志先生商定,我和一位同事在8 月1 日下午去拜访胡 风先生,就定稿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向他求教。也许因为我们是注释《鲁迅全集 》的,胡风先生对我们格外亲热,他不顾病后体弱,侃侃而谈。可是他那浓重的湖 北口音,我们不能全听懂,于是只好请梅志先生充当临时“翻译”。我提起胡风先 生写的一份回忆30 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材料,他大为诧异,连声问我们是怎样见 到这份材料的。原来,这是我们与胡风先生的一次特殊的“交往”。三年前,为了 注释鲁迅给他的六封信,我们与复旦大学的同行们共同提出一些问题,辗转通过有 关部门向他请教,因为胡风先生那时还是“反革命集团”的“首犯”,身陷囹圄, 我们无法与他直接联系。隔了一段时间,复旦大学的同行转来这份他写的长达几十 页,洋洋数万言的文字材料,文中详细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并从历史的和哲理的高 度,坦率地陈述了他对30 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对与鲁迅的关系以及对两个口号论 争的看法。读着这篇在狱中写成的回忆文字,我激动不已,不仅佩服胡风先生惊人 的记忆力,更为他坚定执著、光明磊落的态度所吸引。 当我说明事情经过并衷心感谢他对我们的帮助时,胡风先生才恍然大悟,他说 了一句我至今难忘的话:“我是从来不说假话的!”梅志先生边“翻译”边告诉我 们,胡风先生写这份材料费了不少心思,却不知道谁需要它,今天总算“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了,胡风先生听着也不禁笑了。 隔了半个月,我们第二次去看胡风先生,仍是梅志先生当“翻译”。大家无拘 无束,谈得更为融洽。胡风先生还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情景,告诉我们他用 “胡风”这个笔名,就是因为母亲姓胡。我想起“鲁迅”这个笔名也是用的母亲的 姓,许多大作家对自己的母亲都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这是值得深思的。在谈话 中,胡风先生不时流露出对鲁迅的深切怀念,对萧军、聂绀弩、路翎等人的思念, 还透露了他和梅志曾帮助鲁迅编辑《海上述林》这一鲜为人知的史实。根据这两次 谈话内容,我们整理了一份纪录稿送请胡风先生过目审定,这就是后来发表在《鲁 迅研究资料》第九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上的《关于左联与鲁迅关系的若干回 忆》。 至于第三次与胡风先生见面的时间,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是闻讯他脑疾复发, 我赶往医院探望,他几乎不认识我了,经梅志先生解释了几句,他才伸出手来与我 握手。梅志先生告诉我,他这病是在狱中得的,时好时环。 我亲眼目睹一代文豪身心所受的严重摧残,真是百感交集。为了不多打扰他老 人家的休息,我没坐多久就起身告辞,胡风先生特地嘱咐梅志先生把我送到车站, 一路上我们谈到他今后的安排和生活,我安慰梅志先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千百 万读者不会忘记胡风先生,人民不会忘记胡风先生! 果不多久,胡风先生彻底平反的消息正式公布了,全国政协、文化部文化艺术 研究院、全国作协先后为他安排了工作,他的身体也大有好转,并不时有新作问世。 这一连串好消息实在令人高兴,我曾写信向他老人家致贺,他在由梅志先生代笔的 信中表示了感谢。近年来,由于我的研究对象有所改变,与胡风先生联系少了,但 只要我去信,他总是让梅志先生及时作复。我编集《回忆郁达夫》一书时,考虑到 他老人家抗战初期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与郁达夫共过事(郁达夫任研究部主 任,他任副主任),曾去信恳请他写点什么。胡风先生让梅志先生回信说,他很尊 重郁达夫,但在武汉期间与郁达夫接触并不多,想来想去,没有可记之事,只能不 写了,请我谅解。 我虽然不无遗憾,仍不能不认为他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是对的。 mpanel(1); 一个多月前,上海书店就影印三四十年代文学刊物来征询我的意见,我当即建 议重印胡风先生主编的《七月》和《希望》。谁都知道,这两种刊物在40 年代产 生过重大的影响,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七月”诗派。 我对他们说,胡风先生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感到欣慰,而且只要他身体许可,他一 定乐意为影印本作序。谁知此事尚未进行,他老人家就溘然长逝了,怎不叫人痛惜? 胡风先生说过:“我首先是诗人”。他失去自由20 多年,从未放下手中的笔, 无法继续从事理论研究,他就写诗,写了许多许多诗,不供发表其实也无处发表的 诗。这些诗大部分保存下来了,他曾亲口对我说过,长长短短大概有多少首,我记 不确切了,总在万首以上吧。这是真正用心血写成的诗,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奇 葩。而今胡风先生已经故去,我认为应该将它们整理出版,与海内外广大读者见面。 这些诗与厚厚三大册《胡风评论集》一样,是胡风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遗产! 这样做,也是我们对胡风先生最好的纪念。 (原载1985 年7 月12 日香港《文汇报・笔汇》)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