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台静农先生的两篇佚文 1990 年11 月9 日,台静农先生在台北溘然长逝。海峡两岸共同敬重的文坛 前辈,当代知识界清流的表率,又有一位离开了我们。 台先生早岁积极从事新文学创作,与韦素园、李霁野等组织“未名社”,小说 集《地之子》和《建塔者》蜚声新文坛,深得鲁迅赏识,为现代乡土文学家的代表, 后来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也卓有建树,自成一家。但自从他1946 年渡海赴台执 教于台湾大学以后,由于长期的人为阻隔,大陆读者几十年来一直无缘拜读台先生 的新作,这实在是大陆文化界的不幸。 四年前,香港作家林真兄寄给笔者一本台湾旅美女作家洪素丽主编的《一九八 四年台湾散文选》(台北前卫出版社版),没想到开首第一篇就是台先生的《关于 西山逸士二三事》。笔者立刻被这篇恬淡悠远、韵味深长的回忆文字所吸引,诵读 再三,爱不释手。从此就锐意穷搜台先生在台湾发表的各类文章,在许多海内外同 好的协助下,日积月累,竟然为数可观,特别是那些独具风格的散文,可以编成一 本集子推荐给大陆读者了。台先生晚年的散文,不论忆人记事,还是谈文说艺,都 不做作,少雕饰,天然浑成,传神传真,传情传心,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必将受 到大陆读者的欢迎,这是笔者深信不疑的。 不久,笔者通过远在美国的台益坚教授与台先生取得联系。台先生不仅惠允拙 编出版,而且从书名到删选篇目,都悉心指点,使笔者深受感动。可惜台先生终于 未能等到大陆版《台静农散文集(1948―1989)》问世,就匆匆地也许是不无遗憾 地走了。 这里所介绍的台先生两篇佚文,是编选台先生散文集时,由北京舒芜先生提供 的。但是后来遵照台先生本人的意愿,散文集只收他赴台后的作品,这两篇作于1946 年赴台前的散文限于体例,只能割爱。现在台先生已经谢世,笔者不敢永藏私箧, 决定将其公之于世,作为对台先生的一个纪念。 第一篇佚文是根据台先生墨迹照录的,其中提到的方重禹不是别人,就是舒芜。 舒芜出身书香世家,是清末桐城派巨子方苞的后人,其父方孝岳是著名的古典文学 研究家,其堂姑方令孺和堂兄方玮德也都是名重一时的新月派作家。舒芜40 年代 在四川江津白沙镇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文学系任教时,与台先生共事数年,交谊甚笃, 这篇题跋就是两人友情的见证。至于第二篇所说的叶广度,是台先生好友四川大学 叶麟教授之弟,这本诗集似未见刊行,但叶广度的诗一定颇有特色,否则台先生不 会如此推崇备至,台先生的耿直狷介在这篇古雅清通的序文中也可见一斑了。 跋自书鲁迅诗卷赠方重禹 一九三七年七月四日,余自青岛到平,寓魏建功兄处之独后来堂。又三日,芦 沟桥事变起,余遂困居危城,不得南归。时建功兄方辑鲁迅师遗诗,钞写成卷,余 因过录两卷,此一卷钞成于八月七日。明日,敌军进城,有所谓敌军入城司令者, 公然布告安民,又三日,余乘车去天津,由津海道南行,回忆尔时流离道途之情, 曷胜感喟。今胜利将及一年,内战四起,流民欲归不得,其困苦之状实倍于曩昔, 此又何耶? 今检斯卷赠重禹兄,追寻往事,随笔及之。禹兄与余同辞国立女师学院讲席, 后复同寓旧院两月有余,后日东归,此别不知何年再得诗酒之乐,得不同此惘惘耶? 静农记于白苍山庄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日 《叶广度诗集》序 夫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固达士所深惜,而人情所难为。然而,呵壁问天, 日斜叩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