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跋 最近,承几家出版社的厚爱,我有机会把自己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的 文章结集成书。侧重考证和研究的一本是《文人事》,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属 于书话书评类的则编为《捞针集――陈子善书话》,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属于 回忆纪念性文字和一些值得留存的书稿序跋、学术小品汇集成这本《生命的记忆》。 三本书各不相同又互有关联,读者如果有足够的耐心把它们都读完,就可明了。 本书之所以取名“生命的记忆”,是出于以下两层考虑: 首先,本书所忆所述的大都为在20 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 作家、学人和艺术家。其中许多位已离开了我们,但这些有才华、有创造力的过去 的生命已长留在我的记忆之中,风范永存;其次,作为作者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 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史料挖掘、考证和整理的长途上努力前行,度过了从青年到中 年的大好时光,虽不敢说已“学有专长”,但“意有专情”(钱穆先生语)却是可 以坦言的。现在回头来看,我学术生命中的不少时刻是应该珍视和记取的。 其实,人的一生中值得留恋的美好记忆并不会很多,知堂老人年轻时有一首有 名的诗《过去的生命》,其中有这样两句: 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哪里去了? 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 我现在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在我身上已经永远走过去了的学术生命,又 何止是三个月,三年,而是整整20 年!其间有迷误,有痛苦,也有执著,有欢欣。 我庆幸自己经常得到许多识与不识的前辈的指点和支持,使我对生命的意义认识得 更清楚一些,对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把握得更自觉一些。这也就是我感到有必要撰 文忆述这些前辈,乐于为这些前辈编书的原因。 然而,除了书中已经写到的诸位之外,还有不少经常面聆教诲的文坛前辈,我 还没有来得及写,像已经谢世的许杰先生,健在的施蛰存先生、柯灵先生、王元化 先生、钱谷融先生和为本书赐序的黄裳先生,等等。他们的学问,他们的文学成就, 尤其是他们的人格感召力,时时激励着我。但也许是太接近,太熟悉了,反倒不容 易写。譬如92 岁高龄的施蛰存先生,他在闲聊中不经意地表达的许多见解,足以 警世度人。我曾陪同美国李欧梵教授、台湾郑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