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2 北京、太原(1937―1948 二到十三岁) 北京虽然是爸爸的旧游之地,但这次重来,处境、心情和十几年前大不相同, 东北是根,北京却是浮萍,一切都得重新干起。首先是找职业,要找人介绍。他去 找过他的老师胡适,但是胡适没理他(胡适是不帮人介绍职业的,但对有成就的人, 他会主动帮忙)。爸爸在北大时就不是出色的学生,胡适对他并无印象(二十年后, 我还同胡适提到这件事。胡适说他完全记不得这位学生和这件事了。)找了一阵, 他终于在法部找到一份小差使。那时我们住东城,为了省下车钱,爸爸每天走路, 走到西城去上班。每天下班回来,在面包行里买两块面包,一块给全家最老的―― 爷爷――吃,一块给全家最小的――我――吃。他自己和其他的人,都看着,不吃。 生活的艰苦很快伴来了时代的艰苦。――北京也不对劲了,日本鬼子的魔手自东北 南下,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爸爸为大家庭所累,再也没有能力南 迁了,他只能派五叔到后方去,其余的人,都第二次做了“遗民”。爸爸人虽不能 南下抗日,但他的地下抗日,却没有停止。当九一八事变以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 义勇军,是中国第一个以行动抗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以行动抗日的时候,其他团 体还在亲日,媚日或观望之中,爸爸当时就是马占山将军的秘密盟员。马占山将军 是武人,他有一位替他拿主意的军师,就是吴焕章。吴焕章是爸爸最好的朋友,他 叫爸爸做二哥。为人风趣、热情而细心。他在国立北京法政大学俄文法政学系毕业、 俄国海参威东方大学研究。九一八事变后,他和爸爸展开抗日工作;卢沟桥事变后, 爸爸留在北京,吴焕章“同意由李同志参加敌伪组织内,作掩护与策动各工作”。 由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秘密任命。所谓“同志”,是同马占山将军抗日志 愿的有志一同,并非国民党。 这时爸爸在北京法部做科员,因为极有才干,被上司看在眼里,开始大力提拔 他。在三四年间,他就升到华北禁烟总局下太原禁烟局的局长。他真的“参加敌伪 组织”了。所谓禁烟,禁的就是鸦片烟。华北的鸦片烟,山西省是大宗,山西省会 太原,自然是最重要的管辖地。华北禁烟总局局长是北大教授出身的北洋要人万兆 芝,首屈一指的太原禁烟局交给无名小辈当家,这是北洋耆旧们用人唯才的一种度 量,这种度量在国民党当道后,已经愈来愈远了。 爸爸在1941年去太原上任,五六岁的我也去了太原。我清楚记得我坐在火车上, 前往太原;清楚记得经过娘子关,自河北进入山西。火车有卧铺,自北京到娘子关 的时候,已是晚上。第二天,到了太原以后,就住进禁烟局。禁烟局一进门,就是 一块方形的大操常一进门向左转,是一条走廊,走廊左边,有一间间小房子,新的 水泥味道,扑鼻而来。走到尽头,再向右转,也是同样的房子。这些小房子,是给 戒鸦片烟的人住的,是勒戒所的规模,进门一直向前看去,是车棚,一辆T字形的黑 色福特,就是局长的专车。这辆车车门外有很宽的脚踏板,可以站人,尤其可以站 保镖。我在北京亲眼见过大人物坐在这种车里,车门两边站着保镖,保镖一只胳臂 从窗外勾在窗框上,两眼圆睁,向路人盯着,神气活现,颇有晏子御者的味道。不 过这辆局长的车,并没有保镖。进门一直向左前方看,有一道圆门,门后一块小花 园,门边一间小房,正面一大排主房,爸爸、妈妈、二姊、我、大妹,就住在这大 排主房里。我记得一搬来,就运到一个好大好大的搪瓷浴盆,但是太原没有自来水, 要洗澡,由一个挑水夫一次一次挑水来,向盆里倒。挑水夫是一个小伙子,造型很 像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中的阿Q,有一天,他向我要我撒的尿喝,他说“童子尿” 可以治他的病,不久他就死了。 在太原住了一年,使我印象难忘的还有:一、对鸦片烟,我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禁烟局的鸦片一堆一大操场,都是一块块砖头大小,排列成阵,像去了砖窑似的。 我想任何毒枭,都不会比我看过更多的鸦片。 二、爸爸的日文秘书于秘书在局里的一个同事婚礼上,在喜棚中搂住一个“女 招待”亲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女招待”。后来时代变了,“女招待”也变成历 史名词了。 mpanel(1); 三、日本的国宝――相扑团到太原来表演,于秘书带二姊和我去看,看到一个 个特大号的大胖子角力赛,发现他们虚礼与赛前动作N多,令人好笑。那天台上台下, 全场都是日本鬼子,现在回想起来,日本侵略中国,他们派来的鬼子们可真不少。 那天是我生平看到日本鬼子最多的一次,印象奇劣。 四、我到太原最高点玩过一次。后来这地方有争夺战,阎锡山的许多干部纷纷 自杀于此。阎锡山到台湾后,写“先我而死”四个字追念他们,这四个字,倒写得 颇能传情。国民党把这些死难者当做“太原五百完人”来纪念,但他们是阎锡山的 人,不是国民党嫡系。国民党嫡系精于逃难,死难非其所长,所以烈士缺货,很没 面子。 五、我在太原参观过一家做香的工厂。看到香是从机器里一根根挤出来的,很 好奇。 六、我在太原公园里还看过一条怪胎牛,这牛有五只脚,一脚从脖子下伸出来, 真是无奇不有。这件事,我完全忘记了。四十多年后,我在天母侨大木器行看家具, 看到一张五脚大会议桌,中间有一只脚,我突然想起太原那条牛!人的记忆,真不 可思议啊!(中国历史上有“五足牛”的记录,见于京房《易传》和《汉书》五行 志。中国古人认为五足牛的出现是上天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使用民力的意思,是一 种不祥的讯息。)除了太原以外,我有一次同爸爸去了榆次和太谷。太谷是山西最 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方,我记得参观一家医院,医院中有一架人体骨骼,那是我 生平第一次见到骷髅。 山西对我的最大影响不是地,而是人,是一个山西人,名叫温茂林。他是我家 的男佣人。他长得两眼有神、两腮无肉、中等身材、中年岁数,穿着裤脚缠绸带的 黑棉裤,留平头,一派典型中国淳朴农民的打扮。我到山西以后,茂林就来了,负 责照顾我的一切,整天同我形影不离。茂林的话不多,粗识文字,脾气很憨,我做 错了事,他会怒目指摘我,可是我很喜欢他。我日后的一些耿直的脾气,深受他的 影响。 茂林后来跟我们到北京,有一天,爸爸把几只中国旧式茶碗放在桌子上,就出 门了。我跑过去看,发现茶碗四周都画着光着身的男人女人,这时茂林走过来,声 色俱厉地向我说:“这种东西,不准看!”弄得我莫名其妙。十多年后,回想起来, 原来我看到的是瓷器上的春宫画。 茂林喜欢鸟,我也大受影响,养起鸟来。北京旧家的纨绔子弟,常常出门卷着 白袖子、提着鸟笼子、叼着烟、迈着八字脚走路,一派腐败堕落的模样。我那时太 小,还不到这种水准,不过鸟倒也养过几只,有一只百灵,老老的,会学十一种动 物的声音,可惜其中包括学猫叫,百灵一学猫叫,就被认为误入歧途了,身价也就 大跌了。茂林会画一笔鸟,就是一笔下来,不间断,连成一线,画出鸟来。我大为 佩服,也就全套学到。我把它们画在墙上,左右对称。左边写上“温鸟”,右边写 上“李鸟”。 我小时候,道学得很。我四五岁的时候,家里一部分房子分租给一家房客,房 客中有个小女儿,大家叫她小妹。我当时最大的“特怖”(taboo),就是别人说我 和小妹有什么什么关系,我会立刻大发脾气,并且破口大骂。姊姊们知道我这一弱 点,所以吵架时候,故意说我是“小妹丈夫”来气我。我呢,就用“大连太太”来 报复(大连是大爷亲戚李德邻的儿子,是个极顽皮又厚皮的小男孩)。有时候,和 姊姊们如有什么谈判或协议,为遵守诺言起见,双方都以“大连太太”“小妹丈夫” 做赌咒,姊姊失信,就是“大连太太”;我若失信,就是“小妹丈夫”。我一点也 记不起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小妹丈夫”过敏症,也搞不清为什么变得如此道学。这 种“严男女之防”,后来发展到连温茂林都吃我不消:―――茂林同女佣人们一起 吃饭的时候,我竟在旁边监视,不准男人同女人讲话!有一次茂林看我不在,讲了 几句,不料我却从桌子底下跳出来,对他大声申斥一番。我的古怪与任性,由此可 见一斑。 爸爸的禁烟局长位置,后来卷入政治纷争里。原来日本华谷(?)中将很跋扈, 找当时“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的麻烦,于是脑筋就动到太原禁烟局上面。 王克敏是浙江杭州人,清朝举人,做过清朝留日学生副监督。民国以后,三度出任 财政总长。卢沟桥事变后,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又做“新 民会”会长,成了“前汉”(前期汉奸)。到了1940年,跟“后汉”(后期汉奸) 汪精卫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合并,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为“华北政务委 员会”,王克敏做委员长兼内政总署督办,名义上归汪精卫管,事实上自成体系。 王克敏因为老资格,也有个性,对日本鬼子并不唯命是从,惹起日本军人的嫉恨, 华谷中将于是掀起“太原禁烟局贪污案”,给王克敏好看,于是首当其冲的被害人, 就是爸爸(此案掀起,当然也与爸爸被疑做地下工作有关)。一天晚上,爸爸、妈 妈、二姊、我、大妹,搭上自太原回北京的火车,车开到榆次,上来几个日本兵和 翻译,同爸爸说了几句,就由两个日本宪兵把我们带下车了。走在又黑又泥泞的路 上,日本宪兵轮流抱着我,很久以后,到了日本宪兵队,我不久就睡了。第二天醒 来,看到的是一间旧式的平房,中间院子不大。到了下午,妈妈和我被释放,爸爸 就失掉自由了。 华谷中将的做案方法是:由商人咬太原禁烟局的信科长、于秘书等贪污,再牵 连到爸爸。信科长长得人高马大,在宪兵队,被日本鬼子打得皮开肉绽后,再在打 破的肉上,揉上咸盐来整他;于是秘书也被三上吊、灌凉水等,可是他们都不肯诬 攀爸爸,所以爸爸没吃苦头。他被关了半年多,最后无罪开释。爸爸坐的日本式牢, 规矩很严,白天必须盘膝挺腰,正襟危坐。由日本宪兵做禁子牢头。整整六个多月, 他挨过一个耳光,他的手表,被日本宪兵要求对换,最后他回北京时,戴的是个东 洋烂表。 “爸爸最后无罪释放,王克敏对爸爸的清白,极为欣慰。他把爸爸请去,把华 北禁烟总局局长的职位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决心不干、决心脱离官尝决心埋下头来, 研究一点问题。他选中了中国土地问题,做专题研究,他从此成了国立北京图书馆 的常客,在这个第一流的图书馆里,他遍读有关土地问题的书,作笔记。他偶尔也 买一点旧书,像向乃祺的《土地问题》、万国鼎的《中国田制史》等。有时候,他 也带我到这个图书馆来,他看他的大人书,我看我的儿童书,父子对读,构成我一 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幅图画。 抗战胜利后,爸爸因为抗日抗得早、抗得拍子与国民党不对,自然有被国民党 诬为“汉奸”的危险,所以不得不做一点准备,他决定在清白没被澄清以前,先躲 一下,于是他就只身先回东北老家。那时候老百姓是分不到交通工具的,他只好徒 步走回东北去,结果走到山海关,就被共产党给挡住,只好折回来。后来第二次再 走,才走回老家。 爸爸在沦陷区背“汉奸”之名、做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他并不澄清他的形象, 我那时太小,也不清楚细节,我对他也一直有所误会,1961年10月10日,我写信给 胡适,提到爸爸做地下工作,“可是我颇怀疑他对工作认真的成绩”。后来吴焕章 签署了一封他证明爸爸清白的秘件,是写给当时国民党特务头子郭紫峻的,转到我 手中,我才明白了真相。吴焕章这封秘件,最后使爸爸在抗战胜利之后,总算免掉 了牢狱之灾,至于爸爸抗日的功劳、做地下工作的功劳,当然是没有奖励的,不坐 牢就是奖励,――这就是国民党的酬庸与宽大啊! 爸爸的故事,画出了一幅谑画,就是:做为一个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人,不爱 国当然不对,但是爱国不爱在嘴上,而要言行合一,可不是好玩的。――要爱国, 必须得跟着国民党永远在一起才行,你要单独去爱,不论你多少功劳,结果不用 “汉奸”办你,就是党恩浩荡了。爸爸的一生,痛苦的得到这一教训。因此,在日 本走了、共产党来了的时候,他学乖了,他知道这回一定得抓住国民党、跟国民党 永不分离才成,再被国民党所弃、再做国民党的“弃民”,国民党再回来,他一定 又是“汉奸”了。于是,他决心抢登巴士,先期逃难,追随国民党到天涯、到海角, 再也不分离。最后,天外有天、海外有海,他跟到了台湾,就这样的,我们全家到 了台湾,那时我不到十四岁,无决定之权,一切爸爸决定。爸爸来台湾的目的,的 确没别人那么雄壮,一切救国救民反共抗俄的大道理,他全都跟不上。他来台湾, 只是怕国民党又说他是“汉奸”而已。爸爸的“汉奸恐惧症”,是我们一家来台湾 的根本原因:别人都是怕共产党而来台湾,我们却是怕国民党而来台湾,天下令人 哭笑不得之事,无过于此了。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家就住在北京东城内务部街甲四十四号,那是沈铭三(一 般人叫他沈二爷,我们晚辈叫他二太老爷)租给我家的房子,我们前后住了十年。 我在内务部街甲四十四号的最早记忆是:一天晚上,飞来一只受伤的鸽子,我们把 它包扎好,伤养好后,它也不再飞走了,就成为家里的一员。不料一天被猫扑上去, 把它咬死了,我们都很伤心。那时家里不能不养猫,因为房子很旧,老鼠太多。老 鼠猖獗到光天化日之下,透过阴沟铁栅,去咬走过铁栅的小鸡。提到小鸡,也引起 我的回味。北京乡下人沿街叫卖小鸡,用扁担挑两个很扁很扁的箩筐,到了家门口, 把箩筐盖打开,顿时一两百个鸡头攒动,毛胡胡的、黄登登的,每只都在尧每只都 在叫,可爱极了。卖鸡的随手抓出一两只来,放在掌心,特别介绍,痒得你非买不 可。养鸡以外,家里也有猫狗。养猫狗,都以实用为目的,猫狗也不像现在这样娇 生惯养,那时候猫狗好像都是脏兮兮的。对猫也有很多传说,比如奶奶、爷爷、姥 姥死的时候,猫都要关起来,因为传说猫跳过死尸,死尸会坐起来,就是“炸(诈) 尸”,这是谁都害怕的事,谁都不敢冒险,所以只好把猫关禁闭。 我六岁时候,得了慢性盲肠炎。一开始是肚子痛,家里人以为是普通毛病,替 我用热水袋去敷,结果愈敷愈严重,脓化开了,成了腹膜炎。爸爸感到情况不对, 请关颂韬大夫来看,关大夫是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是中国第一名医,他断定是 盲肠炎,必须开刀。听说肚子上要开刀,全家一致反对,爷爷、奶奶、姥姥等都坚 信中医可以看好,为什么要给西医动刀。大家七嘴八舌,使爸爸也感为难。幸亏关 大夫说:“开个刀没关系,如果不是,缝起来就是了。”于是爸爸决定开刀。 我住进东华医院,开刀那天,医生把哥罗仿按住我鼻孔,叫我跟他数数字,我 跟他数到三十多,才麻醉过去。开刀打开一看,盲肠已烂,割下后为了清脓,插入 两条皮管,不能封口,拖了二十多天,才能下床,下床时已经腿软得不能走路了。 爸爸高兴他的正确决定,使我大病不死。爷爷奶奶们对西医也没话说,只是认 为,如果给中医看下去,照样可以看好。可见中医观念的深入人心,真是病入膏肓 了。这种观念,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病好后,茂林陪我到关大夫家谢谢他。关大夫家庭院很大,他知道我喜欢鸟, 特别送“李局长的少爷”名鸟一只。听说关大夫晚年住在台北,我一直很感念他。 我读胡适写的《丁文江的传记》,看到关大夫坐飞机去救丁文江的事,就觉得特别 亲切。到台湾后,有一两次,医生检查我身体,看到盲肠开过刀,听说刀是关颂韬 开的,都会夸他是名医,可见关大夫在中国西化医学中的地位。 我得盲肠炎的时候,还没有盘尼西林等名药,割盲肠还算不小的手术。如今已 算是小手术了。 从内务部街东边街口,向左转朝阳门南街,再向右转,就是新鲜胡同。新鲜胡 同有新鲜胡同小学。这小学是我的启蒙学校。它共分两部分,胡同中间路北,是分 校,包括一二年级和操场;再往前走,路南就是校本部,包括三至六年级、音乐教 室、校长室。校本部有纵五排侧三排房子,第二三排最高,盖得最早,颇有巍峨的 气象,那是三百年以上的房子了。它们原来是明朝大宦官魏忠贤的生祠!明思宗上 台后,魏忠贤上吊死了,他的生祠,自然也一所所完蛋了。新鲜胡同小学在三百年 后接收了这一生祠,真是谁也想不到的事。 我是1942年七岁时候进新鲜胡同小学念一年级的,当时我在家娇生惯养,胆子 很小,初次上学,颇不习惯,所以由茂林陪我。他站在教室窗外,跟我保持隔窗遥 望的照应,我一边听级任老师上课,一面紧张地看着茂林,心有二用,绝不大意。 一年级级任是位姓师的女老师,戴着没边的眼镜,和蔼可亲,人也漂亮。那时没有 什么幼稚园,一念书就是小学一年级,我记得第一课只有三个字――“天亮了”。 其实,我那时已在家里先背过《三字经》,也看过《小熊逃学》、《小狗回家》等 儿童书,我的程度,已经不错了。不过那时还有读私塾的情形存在,有的小学生是 读过私塾再转入小学的,所以会背《三字经》的,应该不止我一人。茂林陪我窗里 窗外式的上课,后来结束了,我也能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并且很快学会了如何 “我告老师去”。有一次小便时候,一个顽皮的小男生在我背后一推,我身子站不 稳,两手陷到尿池里,我很快地报告了老师,老师问是谁推的,我不知道那小男生 名字,只好走过去,到他身边,把他揪出来。有一次,我在校门口向一位男老师敬 礼,一边敬礼一边大喊老师早,男老师那天大概有什么毛病,忽然当面斥责了我, 我大为伤心,回家大哭。五叔查出那男老师原来是他学生,跑去骂了他一顿。这件 事我五十多年后还能记忆,我相信办教育的人对小孩子的态度,真不可不小心。小 孩子是最容易受伤害的。 1943年八岁进二年级,级任是位姓崔的男老师,是个非常刻板的人,沉默寡言。 永远是一袭旧“阴丹士林”蓝布长袍,进教室后先不说话,而是拿出鸡毛掸子,清 除讲台桌椅,他清除得很慢、很规律,包括每一条桌面下的边,都不放过。他清理 过程一言不发,我们全班也一言不发,看着他天天大扫除。如今回想,此公大概有 点洁癖。崔老师书教得不错,只是太严肃了。我记得他骂过我一次,说:“李敖你 出去!”什么原因,全忘记了。崔老师的蓝布大褂儿,留给我对长袍最早的印象。 新鲜胡同小学因是古宅老屋,颇多鬼怪传说。我只有一次奇遇。二年级一天上 课的时候,我坐在教室左后角的最后一个位子上,突然全身似为鬼迷,神智清楚, 可是不能动弹,好一阵子才过去,至今记忆犹新。三十年后,我睡在警总军法处地 板上,半夜忽醒,又有此一现象,我知道这是一种“梦魇”经验而已。我生平不信 怪力乱神,但新鲜胡同小学的许多教室,倒颇有一股阴气,有时令人发毛。 崔老师不久得肺病死去,来了一位女老师代他。全班恢复了活泼气氛。图画课 上,我总是画汽车,女老师很欣赏我画的汽车。我对汽车的印象,是在太原建立的, 那时很少小朋友像我这样“现代化”过,他们要画,大都画洋车,就是人力车。 1944年九岁进三年级,改到校本部上课,开始有两个特色,一个是音乐课有音 乐教室,一个是开始学日文。音乐教室主持人是杨老师,是这小学的资深老师,前 额又秃又大,人很精神。按起风琴来,更精神十足。学校太穷,买不起钢琴,风琴 也别有情调。我们学的第一个歌是“飞”,歌词是“飞飞飞蝶飞飞飞,飞到鸳鸯天 芳草地,飞飞飞蝶飞飞飞。”一共三句。也学过刘复(半农)、赵元任合作的《好 大的西北风》―― 好大的西北风啊,飞到一座树林里。 它叫树林跳舞啊,一二三四呼呼呼。 它对树林大声说:现在已经不早了, 大家都要用些劲儿,一二三四呼呼呼。 在冬天唱这首歌,唱得热气在寒冬里直冒烟,非常有劲儿。 在唱《好大的西北风》的季节里,教室里冻得要命,只好一个教室一个火炉, 但是学校只供应火炉,燃料是供应不起的。燃料由全班同学每人每天带煤来。生火 是由全班最早到的同学负责。一般北京人的炉子,有两种,一种是烧煤块的,用于 洋炉子,冬天取暖用,上面也可烧开水之类;一种是烧煤球的,用于土炉子,四季 皆用,可以做饭、取暖。这种炉子,生火时候,要在院子里,早晨零下几度,在院 子里生火,左生不着,右生不着,两手就冻成红萝卜,要跺着脚,放在嘴边用热气 呵个不停才成。用这种炉子,在续煤的时候,可不能偷懒,若是续上煤球,偷懒不 端到屋外,或还冒着蓝火苗就给请了进来,大家就有煤气中毒的危险,用北京话, 这叫“煤薰着了”,被害人轻则到院子里吃西北风透气,灌酸菜汤;重则一命呜呼。 这种炉子用的煤球燃料,是煤沫子、碎煤,加上有胶质的黄土摇出来的,就像摇元 宵一样。摇煤球的工人,外号“煤黑子”,他们摇煤球的时候,先做好两三坪面积 的煤糊,然后再用铁铲子切,横切成一寸多宽的距离,这面切完后,再掉换方向, 还是横着切,这样切完,便成了小方格子,然后放在筛子里去遥摇的时候,先放一 个花盆在下面,再把筛子放在花盆上。摇煤的便蹲在地上,用胳臂左右交互摇将起 来。筛子下的花盆好像一个轴,一边摇还要一边注意将黏在一起的散开,又得随时 洒些煤沫子,摇到后来筛子里的小方块渐渐摇滚成了黑乒乓球,晒干以后,就可用 了。煤球普通一大担一百斤,前后各五十斤,小担五十斤,前后各二十五斤,大部 分用户都三五百斤的买,或找摇煤球的到自己家里来摇,穷苦的人家也有一次买五 十斤的。再穷苦的人家就无所谓买多少斤了,而变成了“捡煤核儿的”。所谓煤核 儿,是不论烧煤块或煤球,都会在拢火后留下残渣,残渣丢到垃圾堆里,捡煤核儿 的便去废物利用了。他们遇到一块煤,认为中有文章,便用家伙,敲打一阵,把炉 灰敲掉,如果中间有点还没烧完的黑心,便放进小竹筐里,这样子积少成多,也够 自己家里烧个一天半天的。因为有这点剩余价值,所以在垃圾堆上,常常看到穿着 又脏又破小棉袄棉裤的小孩子,缩着脖儿,冻得流出两行清鼻涕,在翻腾垃圾堆。 当然这些小孩子,是没钱念书的。 日本人侵略中国,在台湾,在东北,都从小学一年级起有日文课;在华北,则 从小学三年级起。当时每个小学都有一名日本顾问,新鲜胡同小学日事顾问叫“施 掘”(?),我们给他外号,叫“屎橛”。这个日本人态度还友善,写了一手日本 体的好毛笔字,经常写出来,做为每周重点。我记得他写过“姿势”两字,贴在布 告栏上,要大家注意“姿势”。教我日文的是一位男老师,我那时恨日本侵略中国, 不喜欢学日文,成绩很坏。成绩单拿回家,爸爸说:“恨日本和学日文是两回事。 学一样东西,总要学好才对。”于是我开始发愤,最后考了一百分。 1945年十岁进小学四年级,抗战胜利了。在沦陷区生活八年的遗民,自然渴望 重光的一切,我们这些做小学生的,也不例外。过时候,一个最优秀的小学生出现 了,他的名字叫詹永杰。詹永杰长得极好,圆圆的脸、红红的脸蛋、一对又大又亮 的眼睛、一张能言善道的嘴巴,突然脱颖而出,在四年级的班上,风靡了我们。原 来詹永杰知道最多的八年来被封锁的一切,他会背《国父遗嘱》、他会读《三民主 义》、他会唱《中华民国国歌》,他也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四年级第二 学期,他甚至发动同学,一齐抵制一个叫齐凤鸣的大块头,说齐凤鸣欺负我们,动 辄动拳头,我们“抗齐八学期”,如今要随抗战八年,一起胜利才对。我因在二年 级时被齐凤鸣动过拳头,久思报复,今逢詹永杰发难,自然首先响应,于是群起而 斗齐凤鸣。齐凤鸣见人多势众,气为之沮,级任老师鲁小姐事后责备我,说:“没 想到你那么凶!”其实我也没想到我是那么凶的人,詹永杰启发之功,实不可没。 詹永杰家里有不少杂书,常跟我交换看,使我在读物的广度上,进步不少。后来詹 永杰和我,还有一个脑后留“坠根”(“坠根”是脑后留眼镜片大小的头发,这种 从胎毛就留起的头发又叫“孝顺毛”,留长后可编小辫,因为很短,据说鬼都抓不 住,可以长命百岁,所以也叫“鬼见愁”)、左耳戴“金圈耳环”(满月这天扎左 耳洞戴“金圈耳环”,意谓套住了、安全了,结婚之夜才由新娘拿下)的小朋友, 三人在我家,焚香膜拜,拜起把子来,这当然是受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影响。爸爸 很喜欢詹永杰,说他长得真好,他看见我们拜起把兄弟来,还叮嘱我们不要“拔香 头子”(把兄弟决裂之意)。 四年级念完的时候,就是“初斜毕业,先发一张文凭。这是我平生第一张文凭, 内容如下: 毕业证书学生李敖系山东省潍县人现年十二岁在本校初级修业期满成绩 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北平市立新鲜胡同小学校长 张瑞珂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 日 十二岁是旧式算法,从怀胎起算,所以生下来就多一岁。文凭上的图章旁加盖“暂 用旧颖字样,因为随着抗战胜利,国民党大发神经,大发“改名狂”,把好好的 “北平市立新鲜胡同小学”改名为难听的“北平市立一区九保国民学校”,校长也 换了,因为青黄不接,所以“暂用旧颖。 国民党趁抗战胜利的威风之一,是所谓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王季高来视察,全校 学生都恭迎如仪,不在话下。这位局长大人,在共产党围城前夜,曾先开溜。原来 围城前,国民党在当地的头子傅作义,宣称“誓与北平共存亡”,为了表示“共存 亡”的决心,上上下下,谁都不许走、不许开小差、不许逃难,同时在城内加做市 内机场等,决心表演得煞有介事。可是王季高洞烛机先,看到所谓“誓与北平共存 亡”是鬼话,于是,自己就先逃难到南京了。王季高一走,傅作义大怒,致电中央, 请将王季高截回。但是还没截回,傅作义就投降了。国民党在大陆,经常表演“共 存亡”的把戏,可是真正相信它的,就来不及跑出来了。后来到台湾的衮衮诸公, 都是当年绝对不相信自己发誓“共存亡”的一群人,唯独不自信,故能失信,悲夫! 另一件国民党趁抗战胜利的威风之一,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来宣慰。全北京的 小学生都列队在马路两边,恭迎如仪,也不在话下。我们这些可怜的小学生,还参 加欢迎美国军人北上。大老美们在卡车中招摇而过,我们恭迎如仪,更不在话下。 美国军人北上,是美国人支持国民党的具体行动,大家对老美最初印象尚可,后来 他们闹得不像话,最后强奸了北京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女学生沈崇,惹起公愤,才滚 了回去。 1946年十一岁进五年级,算是“高小”,共有甲乙丙三班,我分在丙班,就是 五丙。五丙教室是全校最后面的一间教室,隐蔽而阴森。级任老师是王恒庆,是一 位乐观、口才好、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她除了生小孩时候由她哥哥代课外,一直 跟我们到六丙以至“高斜毕业。她在正课以外,还教我们念《陋室铭》、《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秋声赋》、《卖柑者言》等古文,这些古文我至今能背, 都得力于王恒庆老师的开导。五丙以后,我的课外书读得愈来愈多,成绩已脱颖而 出。1947年十二岁念六丙时候,我当选班上自治会主席,又是学校图书馆馆长、又 是模范儿童,那时詹永杰在六甲,已经成绩不如我了。王恒庆老师跟我们同学感情 极好,但有一次被我们气得赌气不教了,走出教室,我跑出去,把她迎面推了回来。 王恒庆老师是我小学时代最怀念的老师。我小时候,长得“真人不露相”,面目慈 祥,同学们给我起外号,叫“老太太”,王恒庆老师也这样跟着叫,她能和学生打 成一片,由此可见。王恒庆老师生小孩时候,她的哥哥来代课,此公身材很高,写 了一手整整齐齐的黑板字,为我生平仅见。他在我作文上批“意短情长,允称佳作”, 给我最大的鼓励。他最喜欢讲《聊斋》故事给我们听,陆判也、织成也,把《聊斋》 人物讲得鬼气森森,最令我们倾倒。 教劳作的老师外号“老头”,是齐白石的学生。他宿舍里琳琅满目。艺术奇珍 甚多。他教我们刻印,第一次我刻“竹报平安”四个字,刻得不错。有些顽皮的男 生不肯刻,只用朱笔偷偷描成印文,去骗“老头”。“老头”一看,劈头就揍。顽 皮的男生们个个恨他,在劳作课前,常常用毛笔画“打倒老头”图文在镜子上,再 用镜子反射日光照在墙上,好像电影一样,全班大笑。不久“老头”进来,追查此 事,又是一个个狠揍一顿。 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在新鲜胡同小学中,有我神秘的初恋。这女孩子叫张敏 英,北京人,长得清秀脱俗,长形的脸,眼睛不大,但是晶莹而有灵气。她身材高 瘦、性情温和,是最最可爱的小女生。功课也好,尤其写了一手好字。我最初感到 她的存在,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她在我隔壁班上。五年级后,她和我同分到五丙, 老师排座位,一度还并排在一起,令我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快乐。六年级后,她和 我较熟起来,下课回家,偶尔走在一起,童子军在校门口站岗时候,她也和我一组 过,她穿着女童军的制服,姿态优美,令我心动。我只看她哭过一次,是一次考试 没考好,我一路安慰她,看她泪眼。看她楚楚可怜,非常喜欢她。我做图书馆长的 时候,她做我副手,有一次犯了小错,我开玩笑,拉住她的手,轻打她手心,她装 得很疼的样子,给我的快感,令我毕生难忘,对张敏英,我从来没有表示出我对她 的情爱,我把一切都遮盖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牵梦萦的心底的情人, 我一直把她视同我的初恋情人,虽然这次初恋,实在没有什么实绩可寻,但它一直 在我心底,充满了美丽的回忆。我一生忧患,所存美丽的回忆无多,但是对张敏英 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温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这样清纯的、单一的 回忆而不掺杂任何俗情与尘网,洵属罕见,而它却是罕见中的极品。我一生中的许 多经历,都不想重过。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少年可再,我梦魂所依,除此而外,却 无复他求。――只为了她是我第一个小女生、只为了她是我永恒的小情人、只为了 那一段少年奇情、只为了那一场春梦无痕的初恋,我愿在时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 中死去,我并不希冀她做我的朱丽叶,但我若能长眠在她怀里,我就宁愿不活十三 岁以后的我了。 1948年十三岁,小学毕业了。毕业前碰上姥姥去世,所以我对张敏英和其他同 学都在意料之外没有再见了。直到四十年后,小学同学章棣和随中央交响乐团来台, 他是团中的首席双簧管,带来了詹永杰的问讯,我才跟永杰恢复了联络。永杰初一 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做到大学教授,我看到他们和鲁老师的合照,顿觉往事 历历、恍然如昨。我侧面打听张敏英在哪里,但是没有答案,也许他们不愿把答案 给我,朦胧下去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小学毕业后考中学,我考了四中和师大附中,都考取了。四中还考了第一名, 爸爸代我去看榜,他从榜尾看起,愈看愈心凉,没想到状元当头的,竟是自己儿子。 事实上,我的家人并不完全知道我的实力,我从小酷爱读书,并且文科理科都好。 我受了顾均正《少年化学实验法》一书的启迪,在小学六年级就有了私人的理化实 验室。我刻了一个木营―“李敖实验室”,保存至今,藏书中还有《化学仪器吹制 法》、《儿童实用科学大纲》等,也保存至今。后来离开北京,实验室没经费了, 我的兴趣便向文科一面倒了。 小学六年级时候,我开始向北京的“好国民”杂志投稿,刊出有“妄心”、 “人类的冷藏”等文,这是我发表文字之始,从十二岁到我写这本回忆录时六十二 岁,我已足足有五十年的发表资历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