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五 月 的 青 岛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 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 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 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 十字,或绣成儿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 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 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 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 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 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 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 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 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 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 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mpanel(1);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 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大冷了,不会。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 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 衣,何必再会到电影园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 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 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 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 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 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 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 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 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天的买卖呀。 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做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饮冰室,也找 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 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 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 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载一九三七年六月十六日《宇宙风》第四十三期 ======================================================================== 小 型 的 复 活 (自传之一章) “二十三,罗成关。” 二十三岁那一年的确是我的一关,几乎没有闯过去。 从生理上,心理上,和什么什么理上看,这句俗语确是个值得注意的警告。据 一位学病理学的朋友告诉我:从十八到二十五岁这一段,最应当注意抵抗肺痨。事 实上,不少人在二十三岁左右忙着大学毕业考试,同时眼睛溜着毕业即失业那个鬼 影儿;两气夹攻,身体上精神上都难悠悠自得,肺病自不会不乘虚而入。 放下大学生不提,一般的来说,过了二十一岁,自然要开始收起小孩子气而想 变成个大人了;有好些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留下小胡子玩玩,过一两星期再剃了去, 即是一证。在这期间,事情得意呢,便免不得要尝尝一向认为是禁果的那些玩艺儿; 既不再自居为小孩子,就该老声者气的干些老人们所玩的风流事儿了。钱是自己挣 的,不花出去岂不心中闹得慌。吃烟喝酒,与穿上绸子裤褂,还都是小事;嫖嫖赌 赌,才真够得上大人味儿。要是事情不得意呢,抑郁牢骚,此其时也,亦能损及健 康。老实一点的人儿,即使事情得意,而又不肯瞎闹,也总会想到找个女郎,过过 恋爱生活,虽然老实,到底年轻沉不住气,遇上以恋爱为游戏的女子,结婚是一堆 痛苦,失恋便许自杀。反之,天下有欠太平,顾不及来想自己,杀身成仁不甘落后, 战场上的血多是这般人身上的。 可惜没有一套统计表来帮忙,我只好说就我个人的观察,这个“罗成关论”是 可以立得住的。就近取譬,我至少可以抬出自己作证,虽说不上什么“科学的”, 但到底也不失“有这么一回”的价值。 二十三岁那年,我自己的事情,以报酬来讲,不算十分的坏。每月我可以拿到 一百多块钱。十六七年前的一百块是可以当现在二百块用的;那时候还能花十二个 小铜子就吃顿饱饭,我记得:一份肉丝炒三十油撕火烧,一碗馄饨带卧两个鸡子, 不过是十一二个铜子就可以开付;要是预备好十五枚作饭费,那就颇可以弄一壶白 干儿喝喝了。 自然那时候的中交钞票是一块当作几角用的,而月月的薪水永远不能一次拿 到,于是化整为零与化圆为角的办法使我往往须当一两票当才能过得去。若是痛痛 快快的发钱,而钱又是一律现洋,我想我或者早已成个“阔佬”了。 无论怎么说吧,一百多圆的薪水总没教我遇到极大的困难;当了当再赎出来, 正合“裕民富国”之道,我也就不悦不怨。每逢拿到几成薪水,我便回家给母亲送 一点钱去。由家里出来,我总感到世界上非常的空寂,非掏出点钱去不能把自己快 乐的与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发生关系。于是我去看戏,逛公园,喝酒,买“大喜”烟 吃。因为看戏有了瘾,我更进一步去和友人们学几句,赶到酒酣耳热的时节,我也 能喊两嗓子;好歹不管,喊喊总是痛快的。酒量不大,而颇好喝,凑上二三知己, 便要上几斤;喝到大家都舌短的时候,才正爱说话,说得爽快亲热,真露出点燕赵 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气概来。这的确值得记住的。喝醉归来,有时候把钱包手绢一齐 交给洋车夫给保存着,第二日醒过来,于伤心中仍略有豪放不羁之感。 也学会了打牌。到如今我醒悟过来,我永远成不了牌油子。我不肯费心去算计, 而完全浪漫的把胜负交与运气,我不看“地”上的牌,也不看上下家放的张儿,我 只想象的希望来了好张子便成了清一色或是大三元。结果是回回一败涂地。认识了 这一个缺欠以后,对牌便没有多大瘾了,打不打都可以;可是,在那时候我决不承 认自己的牌臭,只要有人张罗,我便坐下了。 我想不起一件事比打牌更有害处的。喝多了酒可以受伤,但是刚醉过了,谁也 不会马上再去饮,除非是借酒自杀的。打牌可就不然了,明知有害,还要往下干, 有一个人说“再接着来”,谁便也舍不得走。在这时候,人好像已被那些小块块们 给迷住,冷热饥饱部不去管,把一切卫生常识全抛在一边。越打越多吃烟喝茶,越 输越往上撞火。鸡鸣了,手心发热,脑子发晕,可是谁也不肯不舍命陪君子,打一 通夜的麻雀,我深信,比害一场小病的损失还要大得多。但是,年轻气盛,谁管这 一套呢! 我只是不嫖。无论是多么好的朋友拉我去,我没有答应过一回。我好像是保留 着这么一点,以便自解自慰;什么我都可以点头,就是不能再往“那里”去;只有 这佯,当清夜们心自问的时候才不至于把自己整个的放在荒唐鬼之群里边去。 可是,烟,酒,麻雀,已足使我瘦弱,痰中往往带着点血! 那时候,婚姻自由的理论刚刚被青年们认为是救世的福音,而母亲暗中给我定 了亲事。为退婚,我着了很大的急。既要非作个新人物不可,又恐大伤了母亲的心, 左右为难,心就绕成了一个小疙疸。婚约要到底是废除了,可是我得到了很重的病。 病的初起,我只觉得浑身发僵。洗澡,不出汗;满街去跑,不出汗。我知道要 不妙。两三天下去,我服了一些成药,无效。夜间,我做了个怪梦,梦见我仿佛是 已死去,可是清清楚楚的听见大家的哭声。第二天清晨,我回了家,到家便起不来 了。 “先生”是位大医院的,给我下的什么药,我不晓得,我已昏迷不醒,不晓得 要药方来看。等我又能下了地,我的头发已全体与我脱离关系,头光得像个磁球。 半年以后,我还不敢对人脱帽,帽下空空如也。 经过这一场病,我开始检讨自己:那些嗜好必须戒除,从此要格外小心,这不 是玩的! 可是,到底为什么要学这些恶嗜好呢?啊,原来是因为月间有百十块的进项, 而工作又十分清闲。那么,打算要不去胡闹,必定先有些正经事做;清闲而报酬优 的事情只能毁了自己。 恰巧,这时候我的上司申斥了我一顿。我便辞了差。有的人说我大负气,有的 人说我被迫不能不辞职,我都不去管。我去找了个教书的地方,一月挣五十块钱。 在金钱上,不用说,我受了很大的损失;在劳力上自然也要多受好多的累。可是, 我很快活:我又摸着了书本,一天到晚接触的都是可爱的学生们。除了还吸烟,我 把别的嗜好全自自然然的放下了。挣的钱少,做的事多,不肯花钱,也没闲工夫去 花。一气便是半年,我没吃醉过一回,没摸过一次牌。累了,在校园转了转,或到 运动场外看学生们打球,我的活动完全在学校里,心整,生活有规律;设若再能把 烟卷扔下,而多上几次礼拜堂,我颇可以成个清教徒了。 想起来,我能活到现在,而且生活老多少有些规律,差不多全是那一“关”的 劳;自然,那回要是没能走过来,可就似乎有些不妥了。“二十三,罗成关”是个 值得注意的警告! 著 者 略 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 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墓。及壮,糊口四方, 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六岁,发愤 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 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 ,《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 《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 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载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宇宙风》第六十期 ======================================================================== 宗 月 大 师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 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男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 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 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 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 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做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 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 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 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 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 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 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 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 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 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 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 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 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 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 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 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 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 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 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 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 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 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 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 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 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 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 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 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 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 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 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 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 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 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 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他也嫖也赌。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 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 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 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 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借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 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 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 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 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 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 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 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 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 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 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 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 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载一九四零年一月二十三日《华西日报》 ======================================================================== 四 位 先 生 吴组缃先生的猪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最为阔绰。他养 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 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 有一天,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相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 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大不好意思了。一进门,我看见 吴太太的脸比晚日还红。我心里一想,便想到了小花猪。假若小花猪丢了,或是出 了别的毛病,组缃先生的阔绰便马上不存在了!一打听,果然是为了小花猪:它已 绝食一天了。我很着急,急中生智,主张给它点奎宁吃,恐怕是打摆子。大家都不 赞同我的主张。我又建议把它抱到床上盖上被子睡一觉,出点汗也许就好了;焉知 道不是感冒呢?这年月的猪比人还娇贵呀!大家还是不赞成。后来,把猪医生请来 了。我颇兴奋,要看看猪怎么吃药。猪医生把一些草药包在竹筒的大厚皮儿里,使 小花猪横衔着,两头向后束在脖子上:这样,药味与药汁便慢慢走入里边去。把药 包儿束好,小花猪的口中好像生了两个翅膀,倒并不难看。 虽然吴宅有此骚动,我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自然稍微的有点不得劲儿! 过了两天,我又去看小花猪──这回是专程探病,绝不为看别人;我知道现在 猪的价值有多大──小花猪口中已无那个药包,而且也吃点东西了。大家都很高兴, 我就又就棍打腿的骗了顿饭吃,并且提出声明:到冬天,得分给我几斤腊肉;组缃 先生与太太没加任何考虑便答应了。吴太太说:“几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 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听罢,都出了冷汗!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品。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 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来重庆,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书屋。有的说也罢,没的说也罢,他总要 谈到夜里两三点钟。追假若不是别人都困得不出一声了,他还想不起上床去。有人 陪着他谈,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里两点钟。表、月亮、太阳,都不能引起他注意 到时间。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 不是三点,有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提醒他,他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 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声“一定 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 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 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 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 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 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 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 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 很亲切,很细腻。有人刚买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人,追贼,问物价, 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当作两步走的。他 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 反正我一天下出门,你哪时来也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作家书屋是个神秘的地方,不信你交到那里一份文稿,而三五日后再亲自去索 回,你就必定不说我扯谎了。 进到书屋,十之八九你找不到书屋的主人──姚蓬子先生。他不定在哪里藏着 呢。他的被褥是稿子,他的枕头是稿子,他的桌上、椅上、窗台上……全是稿子。 简单的说吧,他被稿子埋起来了。当你要稿子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个奇迹。假如 说尊稿是十张纸写的吧,书屋主人会由枕头底下翻出两张,由裤袋里掏出三张,书 架里找出两张,窗子上揭下一张,还欠两张。你别忙,他会由老鼠洞里拉出那两张, 一点也不少。 单说蓬子先生的那块砚台,也足够惊人了!那是块无法形容的石砚。不圆不方, 有许多角儿,有任何角度。有一点沿儿,豁口甚多,底子最奇,四周翘起,中间的 一点凸出,如元宝之背,它会像陀螺似的在桌子乱转,还会一头高一头低地倾斜, 如浪中之船。我老以为孙悟空就是由这块石头跳出去的! 到磨墨的时候,它会由桌子这一端滚到那一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我每晚 十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办到天亮。从十时到天亮,他至少有十次, 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 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阵雷雨,梦为之断。在夏天,砚一响, 我就起来拿臭虫。冬天可就不好办,只好咳嗽几声,使之闻之。 现在,我已交给作家书屋一本书,等到出版,我必定破费几十元,送给书屋主 人一块平底的,不出声的视台! 何容先生的戒烟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 从武汉到重庆,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间屋子里,一直到前年八月间。在武汉的 时候,我们都吸“大前门”或“使馆”牌;大小“英”似乎都不够味儿。到了重庆, 小大“英”似乎变了质,越来越“够”味儿了,“前门”与“使馆”倒仿佛没了什 么意思。慢慢的,“刀”牌与“哈德门”又变成我们的朋友,而与小大“英”,不管 是谁的主动吧,好像冷淡得日悬一日,不久,“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 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何容先生就决心戒烟! 在他戒烟之前,我已声明过:“先上吊。后戒烟!”本来吗,“弃妇抛雏”的流 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么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 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枝香烟, 还活着干吗?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烟,我到底受了感动,既觉自己无勇,又钦佩 他的伟大;所以,他在屋里,我几乎不敢动手取烟,以免动摇他的坚决! 何容先生那天睡了十六个钟头,一枝烟没吸!醒来,已是黄昏,他便独自走出 去。我没敢陪他出去,怕不留神递给他一枝烟,破了戒!掌灯之后,他回来了,满 面红光,含着笑,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土产卷烟来。“你尝尝这个,”他客气地让我, “才一个铜板一枝!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没有必要!”把烟接过来,我没 敢说什么,怕伤了他的尊严。面对面的,把烟燃上,我俩细细地欣赏。头一口就惊 人,冒的是黄烟,我以为他误把爆竹买来了!听了一会儿,还好,并没有爆炸,就 放胆继续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我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 又驱蚊,太可贵了!再吸几口之后,墙上又发现了臭虫,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兴 了!吸到了半支,何容先生与我也跑出去了,他低声地说:“看样子,还得戒烟!” 何容先生二次戒烟,有半天之久。当天的下午,他买来了烟斗与烟叶。“几毛 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他说。吸了几天的烟斗,他发现了: (一)不便携带;(二)不用力,抽不到:用力,烟油射在舌头上;(三)费洋火; (四)须天天收拾,麻烦!有此四弊,他就戒烟斗,而又吸上香烟了。“始作卷烟 者。其无后乎!”他说。 最近二年,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载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日《新民报晚刊》 ======================================================================== 青 蓉 略 记 今年八月初,陈家桥一带的土井已都干得滴水皆无。要水,须到小河湾里去 “挖”。天既奇暑,又没水喝,不免有些着慌了。很想上缙云山去“避难”,可是 据说山上也缺水。正在这样计无从出的时候,冯焕章先生来约同去灌县与青城。这 真是福自天来了! 八月九日晨出发。同行者还有赖亚力与王冶秋二先生,都是老友,路上颇不寂 寞。在来凤驿遇见一阵暴雨,把行李打湿了一点,临时买了一张席子遮在车上。打 过尖,雨已睛,一路平安的到了内江。内江比二三年前热闹得多了,银行和饭馆都 新增了许多家。傍晚,街上挤满了人和车。次晨七时又出发,在简阳吃午饭。下午 四时便到了成都。天热,又因明晨即赴灌县,所以没有出去游玩。夜间下了一阵雨。 十一日早六时向灌县出发,车行甚缓,因为路上有许多小渠。路的两旁都有浅 渠,流着清水;渠旁便是稻田:田埂上往往种着薏米,一律穗的垂着绿珠。往西望, 可以看见雪。近处的山峰碧绿,远处的山峰雪白,在晨光下,绿的变为明翠,白的 略带些玫瑰色,使人想一下子飞到那高远的地方去。还不到八时,便到了灌县。城 不大,而处处是水,像一位身小而多乳的母亲,滋养着川西坝子的十好几县。住在 任觉五先生的家中。孤零零的一所小洋房,两面都是雪浪激流的河,把房子围住, 门前终日几乎没有一个行人,除了水声也没有别的声音,门外有些静静的稻田,稻 子都有一人来高。远望便见到大面青城雪山,都是绿的。院中有一小盆兰花,时时 放出香味。 青年团正在此举行夏令营,一共有千名以上的男女学生,所以街上特别的显着 风光。学生和职员都穿汗衫短裤(女的穿短裙),赤脚着草鞋,背负大草帽,非常 的精神。张文白将军与易君左先生都来看我们,也都是“短打扮”,也就都显着年 轻了好多。夏令营本部在公园内,新盖的礼堂,新修的游泳池;原有一块不小的空 场,即作为运动和练习骑马的地方。女学生也练习马术,结队穿过街市的时候,使 居民们都吐吐舌头。 灌县的水利是世界闻名的。在公园后面的一座大桥上,便可以看到滚滚的雪水 从离堆流进来。在古代,山上的大量雪水流下来,非河身所能容纳,故时有水患。 后来,李冰父子把小山硬凿开一块,水乃分流──离堆便在凿开的那个缝子的旁边。 从此双江分灌,到处划渠,遂使川西平原的十四五县成为最富庶的区域──只要灌 县的都江堰一方水,这十几县便都不下雨也有用不完的水了。城外小山上有二王庙, 供养的便是李冰父子。在庙中高处可以看见都江堰的全景。在两江未分的地方,有 驰名的竹索桥。距桥不远,设有鱼嘴,使流水分家,而后一江外行,一江入离堆, 是为内处江。到冬天,在鱼嘴下设阻碍,把水截住,则内江干涸,可以淘滩。春来, 撤去阻碍,又复成河。据说,每到春季开水的时候,有多少万人来看热闹。在二王 庙的墙上,刻着古来治水的格言,如深淘滩,低作堰……等。细细玩味这些格言, 再看着江堰上那些实际的设施,便可以看出来,治水的诀窍只有一个字──“软”。 水本力猛,遇阻则激而决溃,所以应低作堰,使之轻轻漫过,不至出险。水本急流 而下,波涛汹涌,故中设鱼嘴,使分为二,以减其力;分而又分,江乃成渠,力量 分散,就有益而无损了。作堰的东西只是用竹编的篮子,盛上大石卵。竹有弹性, 而石卵是活动的,都可以用“四两破千斤”的劲儿对付那惊涛骇浪。用分化与软化 对付无情的急流,水便老实起来,乖乖的为人们灌田了。 竹索桥最有趣。两排木柱,柱上有四五道竹索子,形成一条窄胡同儿。下面再 用竹索把木板编在一处,便成了一座悬空的,随风摇动的,大桥。我在桥上走了走, 虽然桥身有点动摇,虽然木板没有编紧,还看得到下面的急流,──看久了当然发 晕──可是绝无危险,并不十分难走。 治水和修构竹索桥的方法,我想,不定是经过多少年代的试验与失败,而后才 得到成功的。而所谓文明者,我想,也不过就是能用尽心智去解决切身的问题而已。 假若不去下一番功夫,而任着水去泛滥,或任着某种自然势力兴灾作祸,则人类必 始终是穴居野处,自生自灭,以至灭亡。看到都江堰的水利与竹索桥,我们知道我 们的祖先确有不甘屈服而苦心焦虑的去克服困难的精神。可是,在今天,我们还时 时听到看到各处不是闹旱便是闹水,甚至于一些蝗虫也能教我们去吃树皮草根。可 怜,也可耻呀!我们连切身的衣食问题都不去设法解决,还谈什么文明与文化呢? 灌县城不大,可是东西很多。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的水果,都好看好吃。 在此处,我看到最大的鸡卵与大蒜大豆。鸡蛋虽然已卖到一元二角一个,可是这一 个实在比别处的大着一倍呀。雪山的大豆要比胡豆还大。雪白发光,看着便可爱! 药材很多,在随便的一家小药店里,便可以看到雷震子,贝母,虫草,熊胆,麝香, 和多少说不上名儿来的药物。看到这些东西,使人想到西边的山地与草原里去看一 看。啊,要能到山中去割几脐麝香,打几匹大熊,够多威武而有趣呀! 物产虽多,此地的物价可也很高。只有吃茶便宜,城里五角一碗,城外三角, 再远一点就卖二角了。青城山出茶,而遍地是水,故应如此。等我练好辟谷的工夫, 我一定要搬到这一带来住,不吃什么,只喝两碗茶,或者每天只写二百字就够生活 的了。 在灌县住了十天。才到青城山去。山在县城西南,约四十里。一路上,渠溪很 多,有的浑黄,有的清碧:浑黄的大概是上流刚下了大雨。溪岸上往往有些野花, 在树荫下幽闲的开着。山口外有长生观,今为荫堂中学校舍;秋后,黄碧野先生即 在此教书。入了山,头一座庙是建福宫,没有什么可看的。由此拾阶而前,行五里, 为天师洞──我们即住于此。由天师洞再往上走,约三四里,即到上清宫。天师洞 上清宫是山中两大寺院,都招待游客,食宿概有定价,且甚公道。 从我自己的一点点旅行经验中,我得到一个游山玩水的诀窍:“风景好的地方, 虽无古迹,”也值得来,风景不好的地方,纵有古迹,大可以不去。”古迹,十之八 九,是会使人失望的。以上清宫和天师洞两大道院来说吧,它们都有古迹,而一无 旦观。上清宫里有鸳鸯井,也不过是一并而有二口,一方一圆,一干一湿;看它不 看,毫无关系。还有麻姑池,不过是一小方池浊水而已。天师洞里也有这类的东西, 比如洗心池吧,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水池;降魔石呢,原是由山崖裂开的一块石头, 而硬说是被张天师用剑劈开的。假若没有这些古迹,这两座庙子的优美自然一点也 不减少。上清宫在山头,可以东望平原,青碧千顷;山是青的,地也是青的,好像 山上的滴翠慢慢流到人间去了的样子。在此,早晨可以看日出,晚间可以看圣灯; 就是白天没有什么特景可观的时候,登高远眺,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恰。天师洞,与 上清宫相反,是藏在山腰里,四面都被青山环抱着,掩护着,我想把它叫作“抱翠 洞”,也许比原名更好一些。 不过,不管庙字如何,假若山林无可观,就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庙以庄严整齐 为主,成不了什么很好的景致。青城之值得一游,正在乎山的本身也好;即使它无 一古迹,无一大寺,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名山。山的东面倾斜,所以长满了树木,这 占了一个“青”字。山的西面,全是峭壁千丈,如城垣,这占了一个“城”字。山 不厚,由“青”的这一头转到“城”的那一面,只须走几里路便够了。山也不算高。 山脚至顶不过十里路。既不厚,又不高,按说就必平平无奇了。但是不然。它“青”, 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 西一块的绿,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而且,这个笼罩全山 的青色是竹叶,楠叶的嫩绿,是一种要滴落的,有些光泽的,要浮动的,淡绿。这 个青色使人心中轻快,可是不敢高声呼唤,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惊坏了似的。这个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夸赞一声便完事的。 当这个青色在你周围,你便觉出一种恬静,一种说不出,也无须说出的舒适,假若 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会找到一个字──幽。所以,吴稚晖先生说: “青城天下幽”。幽得太厉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却正好太高,不太深, 而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旷,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体会到“悠然见南山” 的那个“悠然”。 山中有报更鸟,每到晚间,即梆梆的呼叫,和柝声极相似,据道人说,此鸟不 多,且永不出山。那天,寺中来了一队人,拿着好几枝猎枪,我很为那几只会击柝 的小鸟儿担心,这种鸟儿有个缺欠,即只能打三更──梆,梆梆──无论是傍晚还 是深夜,它们老这么叫三下。假若能给它们一点训练,教它们能从一更报到五更, 有多么好玩呢! 白日游山,夜晚听报更鸟,“悠悠”的就过了十几天。寺中的桂花开始放香, 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别了道人们。 返灌县城,只留一夜,即回成都。过郸县,我们去看了看望丛祠;没有什么好 看的,地方可是很清幽,王法勤委员即葬于此。 成都的地方大,人又多,若把半个多月的旅记都抄写下来,未免太麻烦了。拣 几项来随便谈谈吧。 (一)成都文协分会:自从川大迁开,成都文协分会因短少了不少会员,会务 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不大旺炽。此次过蓉,分会全体会员举行茶会招待,到会的也还 有四十多人,并不太少。会刊──《笔阵》──也由几小页扩充到好几十页的月刊, 虽然月间经费不过才有百元钱。这样的努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可惜,开会时没有 见到李 人先生,他上了乐山。《笔阵》所用的纸张,据说,是李先生设法给捐来 的;大家都很感激他;有了纸,别的就容易办得多了。会上,也没见到圣陶先生, 可是过了两天,在开明分店见到。他的精神很好,只是白发已满了头。他的少爷们, 他告诉我,已写了许多篇小品文,预备出个集子,想找我作序,多么有趣的事啊! 郭子杰先生陶雄先生都约我吃饭,牧野先生陪着我游看各处,还有陈翔鹤,车瘦舟 诸先生约我聚餐──当然不准我出钱──都在此致谢。瞿冰森先生和中央日报的同 仁约我吃真正成都味的酒席,更是感激不尽。 (二)看戏:吴先优先生请我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 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成都的川剧比重庆的好得多,况且我们又看的是贾佩之, 肖楷成,周慕莲,周企何几位名手,就更觉得出色了。不过,最使我满意的,倒还 是贾瞎子的竹琴。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唱起来仿佛每一 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 了。他的每一个字像一个轻打梨花的雨点,圆润轻柔;每一句是有声有色的一小单 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学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 细嗓,而且不只变嗓,还要咬音吐字各尽其情;这真是点本领!希望再有上成都去 的机会。多听他几次! (三)看书:在蓉,住在老友侯宝璋大夫家里。虽是大夫,他却极喜爱字画。 有几块闲钱,他便去买破的字画;这样,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贤的手迹。 这样,他也就与西玉龙街一带的古玩铺及旧书店都熟识了。他带我去游玩,总是到 这些旧纸堆中来。成都比重庆有趣就在这里──有旧书摊儿可逛。买不买的且下去 管。就是多摸一摸旧纸陈篇也是快事啊,真的,我什么也没买,书价太高。可是, 饱了眼福也就不虚此行。一般的说,成都的日用品比重庆的便宜一点,因为成都的 手工业相当的发达,出品既多,同业的又多在同一条街上售货,价格当然稳定一些。 鞋、袜、牙刷,纸张什么的,我看出来,都比重庆的相因着不少。旧书虽贵,大概 也比重庆的便宜,假若能来往贩卖,也许是个赚钱的生意。不过,我既没发财的志 愿,也就不便多此一举,虽然贩卖旧书之举也许是俗不伤雅的吧。 (四)归来:因下雨,过至中秋前一日才动身返渝,中秋日下午五时到陈家桥, 天还阴着。夜间没有月光,马马虎虎的也就忘了过节。这样也好,省得看月思乡, 又是一番难过! 载一九四二年十月十日《大公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