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大西洋海战(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名将奥马尔・布莱德雷在回忆起这次战役时写道:“即 使经过这么多年之后,每当我回想起那次灾难性事件时,就感到痛心不已。 在美国陆军引以自豪的全部历史中,这可能是最不光彩的一页。” 盟军在突尼斯的虚惊过去了,北非德意军队穷途末路,必死无疑。 但大西洋的万里洋面上,此时此刻却险象丛生,一场关系到盟军生死存亡的反 潜战――大西洋海战,达到了高潮。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烟波浩淼的大西洋成为欧洲、美洲新纪元 的摇篮,孕育出以海洋为基础的大英帝国和迅速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 大西洋给两岸的两个英语国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 联系新旧大陆的生命线。 为了保卫这条生命线,英国历届政府耗费巨资,保持着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 良、训练有素的海军,不惜以战争来维护海上霸主的地位。 靠着英国皇家海军的大炮巨舰,幼年的美国躲过了欧洲列强的侵扰,发展成一 个面向两洋、生机勃勃的庞然大物。 大西洋是英国的生命之源,是美国在欧洲发挥威力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成为两 国的欧洲敌国――德国的攻击目标。 德国是大陆国家,直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后,才着手建设远洋公海舰队,企图 有朝一日与英国海军一决雌雄,把德意志帝国扩展到全世界。 结果引发了英德海军的竞争,成为诱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水面舰只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在数次海战中给英 国海军造成很大伤亡,但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德国海军龟缩在港口,只能派军舰到海上游击,袭击协约国的商船,但效果不 佳。 然而潜艇的发明,给德国海军注入了生机。 战前无人一顾的潜艇在二次大战中大显神威,一艘德国潜艇竟在半小时内连续 击沉3 艘英国巡洋舰。 一筹莫展的德国海军如见到救命稻草,抓住潜艇这个新型武器,在大西洋发起 “无限制潜艇战”,想截断英国与外界的联系。 德国潜艇频频得手,却惹火了奉行公海自由航行原则的美国,把美国拖入对德 作战的行列。 英国一度被潜艇弄得焦头烂额,后来发明了对付潜艇的办法――护航制度。 英国人将商船编成船队,小的有数艘,大的有数十艘,用军舰护航。 此时的潜艇航速低,水下航行距离短,因此无法对付护航队。 英国人制服了潜艇。 但英国人没有掉以轻心,积极研制反潜武器,其成果是超声波水下探测仪―― 声纳。 英国自恃有了护航制度和声纳,潜艇今后已无用武之地,在1935年同意德国可 以拥有潜艇( 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不得拥有潜艇) 。 同时把自己有限的资金都用于修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只,而 不注意驱逐舰、护卫舰等护航舰艇。 mpanel(1); 德国海军也持同样观点。 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觉得潜艇无用,在希特勒上台后,把大部分资金用于修造 战列舰等大型水面舰只,偷偷建造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 因此在1939年9 月1 日战争爆发时,德国只有57艘潜艇,其中适于大西洋作战 的远程潜艇仅2l艘。 在一片潜艇无用的议论声中,只有一个人坚信潜艇是能制服英国人的惟一武器, 是德国海军的发展方向。 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希特勒继承人的德国海军总司令的卡尔・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中等身材,结实、匀称,金发碧眼,是戈培尔笔下典型的日耳曼 人。 他在1943年1 月以前是德国潜艇部队司令,但却是在水面舰艇上开始其海军生 涯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邓尼茨在黑海的一艘德国巡洋舰上服役,后来被调到 潜艇上任艇长。 1918年10月,邓尼茨的潜艇在马耳他附近袭击一支英国护航船队时被击沉。 他最后一个离开即将沉没的潜艇,很快就被英国军舰救起,送到战俘营。 一个月后,战争就结束了。 德国海军基本被战胜国遣散,但邓尼茨没有走。 他在苦思冥想德国战败的原因,琢磨有何办法能制服英国。 时间一年年过去了,邓尼茨的职务也慢慢提升,当上了轻巡洋舰舰长,指挥军 舰做环球航行。 邓尼茨对付英国的办法也慢慢形成体系了。 邓尼茨认为:只要德国想恢复其战前的地位,就必定与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发 生冲突。 英国是以海洋为生存基础的岛国,资源匮乏。 德国陆军对付这样的国家无能为力。 要制服英国只能靠海军。 但德国海军水面舰只即使实力与英国海军相等,在作战中也将处于不利地位。 其原因是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利。 英国是岛国,良港遍及全国,能直接通往大洋,全球各地都有英国海军基地, 而德国只有从北海驶入大西洋。 若想切断大西洋交通线,扼杀英国,德国海军必须冲破北海和设得兰群岛的英 国海军封锁线。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