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会议桌上波诡云谲(1) 1943年是世界战争大转折的一年。 1942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都先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的反 法西斯热情不断高涨。 到1943年4 月时,同盟国中的主要大国美、英、苏军队人数和技术兵器的数量, 都已超过 轴心国德、意、日,在力量对比上同盟国越来越占优势。 由于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个战场上的态势也发生了巨变。 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7 、8 月间又在库尔斯克遭到重 大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上,5 月间美英法军队解放了突尼斯,肃清了北非残敌; 7月在西西里登陆,月底墨索里尼垮台。 9 月3 日同盟国和意大利秘密签订停战协定,同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同年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国宣战。 德国事实上已处于两线作战,轴心国开始瓦解。 在太平洋战场上,以麦克阿瑟将军为司令的西南太平洋盟军早已开始有限反攻, 控制了所罗门群岛大部。 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于11月底攻占吉尔伯特群岛中的塔拉 瓦岛和马金岛,从中太平洋发动主要攻势。 总之,在各个战场上,战略主动权已转到同盟国手中,德、日法西斯已处于退 却、挨打的被动境地。 如何利用战局的胜利转折,进―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战, 以便尽快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并为战后的和平和安全做出安排,便成了同盟国的主 要任务,为此,同盟国首脑必须进行会商。 1943年8 月19日,正在魁北克开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致 函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 信中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战争的决定性关头,现在正是进行会晤的最适当的 良机。” 他俩还提议阿拉斯加、巴士拉、巴格达、安卡拉等地,作为供斯大林选择的开 会地点。 斯大林也希望与罗、丘会晤。 但与美、英政府首脑不同,他不但是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而且直接指挥三 军,全军的重大军事战略和战役决策最后都由他拍板,而此时苏军正在痛击德寇, 斯大林几乎一天也不能离开莫斯科。 所以,为了与罗、丘会晤,斯大林建议,会议地点最远不能超过伊朗首都德黑 兰。 同时,苏联政府建议,事先应确定需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并商定必须通过的 各项议题的草案。 为了加强主要同盟国之间的了解和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召开首脑会 议事先做好安排,美英苏三国政府商定先举行外长会议。 1943年10月19至30日,美英苏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斯皮里多诺夫 卡宫举行。 这是旧沙皇时代的宫殿,大理石铺地,室内装饰金碧辉煌。 mpanel(1); 出席会议的美国代表是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新任驻苏大使艾・哈里曼和驻莫 斯科军事使团团长约・迪恩少将;英国代表是外相安・艾登,副外相助理威・斯特 朗和国防部参谋长黑・伊斯梅将军,苏联代表是外交人民委员维・莫洛托夫,苏联 元帅克・伏罗希洛夫,副外交人民委员安・维辛斯基、马・李维诺夫。 据艾登回忆:“三国政府同意了议程,每一个主角都有一个他认为特别重要的 题目。 俄国人所关心的是1944年春天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最合乎赫尔心意的题目是关于战争目标的四国宣言和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我的目的是达成一项协议,以建立一个机构,盟国可以在这个机构中磋商与战 争有关的欧洲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正纷纷找上门来。 所有这些主要目的都一一得到实现。”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缩短战争时间的措施,即主要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苏联对这个问题已提出两年多了,并且一再希望英美尽早实施。 在这次会议上,苏联代表建议明确规定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 莫洛托夫正式提出:1943年6 月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曾向斯大林声明,美 英军队将于1944年春天在法国北部登陆,这个声明是否仍然有效? 对此,赫尔和艾登回答说,在8 月底结束的魁北克会议上,美英首脑又重新确 认了这个决定,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但盟军进攻法国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西北欧的德国空军力量大量缩减;二是 在发动进攻时德国不可能从其他战场调遣大量兵力到法国。 其实,对美国来说,1944年春天进军西欧已势在必行了。 因为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的失败已很明显,苏军正西进,势将席卷整个欧 洲。 所以在魁北克会议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长杜诺万曾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一 份备忘录,建议美英军队在西欧大举进攻。 这样既能打败德国,又能同俄国达成协议,对西方和俄国都有利。 罗斯福正是根据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献策,在魁北克会议上劝说丘吉尔等再次确 认1944年春天进攻法国的决定,准备实施“霸王战役”,开辟第二战场。 但是莫斯科外长会议期间,丘吉尔曾致电艾登和伊斯梅将军,通知他们进攻欧 洲将要延期。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